前言:
现在兄弟们对“甘味的特点”大体比较关切,咱们都想要知道一些“甘味的特点”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对于“甘味的特点””的相关文章,希望兄弟们能喜欢,看官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食有五味酸、咸、甜、苦、辣”,中药亦有五味“酸、咸、甘、苦、辛”。五味理论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伴随着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中药因其五味不同,所具有的治疗作用也有所不同,“酸、咸、甘、苦、辛”,是中药的5种基础药味,除此之外中药还有涩味和淡味。
《黄帝内经 素问》中这样阐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最早概括了“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1、五味之辛:
辛味药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正所谓“能散能行”。辛味药多用于治疗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
以活血止痛类药川芎为例:川芎的药性为味辛、性温,其主要功效为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等病症。
2、五味之甘:
甘味药具有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等作用,正所谓“能补能和能缓”。甘味药多用于治疗正气虚弱、调和药性、消食和胃、缓解疼痛、中毒解救等。
以补虚类药甘草为例:甘草的药性为味甘、性平,其主要功效为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
3、五味之酸:
酸味药具有收敛、固涩等作用,正所谓“能收能涩”。酸味药多用于治疗自汗盗汗、久泄久痢、遗精滑精、肺虚久咳、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的病症。
以安神类药酸枣仁为例:酸枣仁的药性为味酸、甘、平。具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的病症。
4、五味之苦:
苦味药具有清泄火热、泄气降逆、通泄大便、泻火存阴、燥湿等作用,正所谓“能泄、能燥、能坚”。苦味药多用于治疗火热证、咳喘、便秘、阴虚火旺、湿证、呕恶等证。
如黄连可清热燥湿、厚朴苦温燥湿、栀子清热泻火、苦杏仁降气平喘、陈皮降逆止呕、大黄泄热通便等。
5、五味之咸:
咸味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等作用,正所谓“能下、能软”。咸味药多用于大便燥结、痰核、症瘕痞块等证。
如海藻、牡蛎散瘿瘤、鳖甲软坚消症、芒硝泄热通便。
附注:
淡味
淡味药具有利水渗湿等作用,正所谓“能渗、能利”。淡味药多用于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等病证。因有后世医家主张“淡附于甘”,所以通常只言五味。
如薏苡仁、茯苓、灯芯草、泽泻等可属淡味。
涩味:
涩味药同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具有收敛、固涩等作用。一些中药文献中常用酸味代表涩味之功效、或将其与酸味并列。
如海螵蛸可收敛止血、莲子可固精止带、禹余粮可涩肠止泻可属此类。
标签: #甘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