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OpenResty实战-Lua入门-Lua 面向对象编程-非空判断-正则表达式

互联网技能图谱 156

前言:

眼前咱们对“js 非空正则表达式”大约比较关怀,各位老铁们都需要了解一些“js 非空正则表达式”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关于“js 非空正则表达式””的相关文章,希望我们能喜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Lua 中,我们可以使用表和函数实现面向对象。将函数和相关的数据放置于同一个表中就形成了一个对象。

请看文件名为 account.lua 的源码:

local _M = {}

local mt = { __index = _M }

function _M.deposit (self, v)

self.balance = self.balance + v

end

function _M.withdraw (self, v)

if self.balance > v then

self.balance = self.balance - v

else

error("insufficient funds")

end

end

function _M.new (self, balance)

balance = balance or 0

return setmetatable({balance = balance}, mt)

end

return _M

引用代码示例:

local account = require("account")

local a = account:new()

a:deposit(100)

local b = account:new()

b:deposit(50)

print(a.balance) --> output: 100

print(b.balance) --> output: 50

上面这段代码 "setmetatable({balance = balance}, mt)",其中 mt 代表 { __index = _M } ,这句话值得注意。根据我们在元表这一章学到的知识,我们明白,setmetatable 将 _M 作为新建表的原型,所以在自己的表内找不到 'deposit'、'withdraw' 这些方法和变量的时候,便会到 __index 所指定的 _M 类型中去寻找。

继承

继承可以用元表实现,它提供了在父类中查找存在的方法和变量的机制。在 Lua 中是不推荐使用继承方式完成构造的,这样做引入的问题可能比解决的问题要多,下面一个是字符串操作类库,给大家演示一下。

---------- s_base.lua

local _M = {}

local mt = { __index = _M }

function _M.upper (s)

return string.upper(s)

end

return _M

---------- s_more.lua

local s_base = require("s_base")

local _M = {}

_M = setmetatable(_M, { __index = s_base })

function _M.lower (s)

return string.lower(s)

end

return _M

---------- test.lua

local s_more = require("s_more")

print(s_more.upper("Hello")) -- output: HELLO

print(s_more.lower("Hello")) -- output: hello

成员私有性

在动态语言中引入成员私有性并没有太大的必要,反而会显著增加运行时的开销,毕竟这种检查无法像许多静态语言那样在编译期完成。下面的技巧把对象作为各方法的 upvalue,本身是很巧妙的,但会让子类继承变得困难,同时构造函数动态创建了函数,会导致构造函数无法被 JIT 编译。

在 Lua 中,成员的私有性,使用类似于函数闭包的形式来实现。在我们之前的银行账户的例子中,我们使用一个工厂方法来创建新的账户实例,通过工厂方法对外提供的闭包来暴露对外接口。而不想暴露在外的例如 balance 成员变量,则被很好的隐藏起来。

function newAccount (initialBalance)

local self = {balance = initialBalance}

local withdraw = function (v)

self.balance = self.balance - v

end

local deposit = function (v)

self.balance = self.balance + v

end

local getBalance = function () return self.balance end

return {

withdraw = withdraw,

deposit = deposit,

getBalance = getBalance

}

end

a = newAccount(100)

a.deposit(100)

print(a.getBalance()) --> 200

print(a.balance) --> nil

至此,Lua 面向对象编程就介绍完了,下面将介绍Lua的局部变量。

局部变量

Lua 的设计有一点很奇怪,在一个 block 中的变量,如果之前没有定义过,那么认为它是一个全局变量,而不是这个 block 的局部变量。这一点和别的语言不同。容易造成不小心覆盖了全局同名变量的错误。

定义

Lua 中的局部变量要用 local 关键字来显式定义,不使用 local 显式定义的变量就是全局变量:

g_var = 1 -- global var

local l_var = 2 -- local var

作用域

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它的作用域仅限于声明它的块(block) 。一个块是一个控制结构的执行体、或者是一个函数的执行体再或者是一个程序块(chunk)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例子来理解一下局部变量作用域的问题:

示例代码test.lua

x = 10

local i = 1 -- 程序块中的局部变量 i

while i <=x do

local x = i * 2 -- while 循环体中的局部变量 x

print(x) -- output: 2, 4, 6, 8, ...

i = i + 1

end

if i > 20 then

local x -- then 中的局部变量 x

x = 20

print(x + 2) -- 如果i > 20 将会打印 22,此处的 x 是局部变量

else

print(x) -- 打印 10,这里 x 是全局变量

end

print(x) -- 打印 10

使用局部变量的好处

1. 局部变量可以避免因为命名问题污染了全局环境

2. local 变量的访问比全局变量更快

3. 由于局部变量出了作用域之后生命周期结束,这样可以被垃圾回收器及时释放

常见实现如: local print = print

在 Lua 中,应该尽量让定义变量的语句靠近使用变量的语句,这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良好的编程风格。在 C 这样的语言中,强制程序员在一个块(或一个过程) 的起始处声明所有的局部变量,所以有些程序员认为在一个块的中间使用声明语句是一种不良好地习惯。实际上,在需要时才声明变量并且赋予有意义的初值,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对于程序员而言,相比在块中的任意位置顺手声明自己需要的变量,和必须跳到块的起始处声明,大家应该能掂量哪种做法比较方便了吧?

“尽量使用局部变量”是一种良好的编程风格。然而,初学者在使用 Lua 时,很容易忘记加上local 来定义局部变量,这时变量就会自动变成全局变量,很可能导致程序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那么我们怎么检测哪些变量是全局变量呢?我们如何防止全局变量导致的影响呢?下面给出一段代码,利用元表的方式来自动检查全局变量,并打印必要的调试信息:

检查模块的函数使用全局变量

把下面代码保存在 foo.lua 文件中。

local _M = { _VERSION = '0.01' }

function _M.add(a, b) --两个number型变量相加

return a + b

end

function _M.update_A() --更新变量值

A = 365

end

return _M

把下面代码保存在 use_foo.lua 文件中。该文件和 foo.lua 在相同目录。

A = 360 --定义全局变量

local foo = require("foo")

local b = foo.add(A, A)

print("b = ", b)

foo.update_A()

print("A = ", A)

输出结果:

# luajit use_foo.lua

b = 720

A = 365

无论是做基础模块或是上层应用,肯定都不愿意存在这类灰色情况存在,因为它对我们系统的存在,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注意 OpenResty 会限制请求过程中全局变量的使用) 。 生产中我们是要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Lua 上下文中应当严格避免使用自己定义的全局变量。可以使用一个 lj-releng 工具来扫描Lua 代码,定位使用 Lua 全局变量的地方。lj-releng 的相关链接:

如果使用 macOS 或者 Linux,可以使用下面命令安装 lj-releng :

curl -L > /usr/local/bin/lj-releng

chmod +x /usr/local/bin/lj-releng

Windows 用户把 lj-releng 文件所在的目录的绝对路径添加进 PATH 环境变量。然后进入你自己的 Lua 文件所在的工作目录,得到如下结果:

# lj-releng

foo.lua: 0.01 (0.01)

Checking use of Lua global variables in file foo.lua...

op no. line instruction args ; code

2 [8] SETGLOBAL 0 -1 ; A

Checking line length exceeding 80...

WARNING: No "_VERSION" or "version" field found in `use_foo.lua`.

Checking use of Lua global variables in file use_foo.lua...

op no. line instruction args ; code

2 [1] SETGLOBAL 0 -1 ; A

7 [4] GETGLOBAL 2 -1 ; A

8 [4] GETGLOBAL 3 -1 ; A

18 [8] GETGLOBAL 4 -1 ; A

Checking line length exceeding 80...

结果显示: 在 foo.lua 文件中,第 8 行设置了一个全局变量 A ; 在 use_foo.lua 文件中,没有版本信息,并且第 1 行设置了一个全局变量 A ,第 4、8 行使用了全局变量 A 。

当然,更推荐采用 luacheck 来检查项目中全局变量,见代码静态分析 一节的内容。

判断数组大小

table.getn(t) 等价于 #t 但计算的是数组元素,不包括 hash 键值。而且数组是以第一个 nil 元素来判断数组结束。 # 只计算 array 的元素个数,它实际上调用了对象的 metatable 的__len 函数。对于有 __len 方法的函数返回函数返回值,不然就返回数组成员数目。

Lua 中,数组的实现方式其实类似于 C++ 中的 map,对于数组中所有的值,都是以键值对的形式来存储(无论是显式还是隐式) ,Lua 内部实际采用哈希表和数组分别保存键值对、普通值,所以不推荐混合使用这两种赋值方式。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Lua 数组中允许 nil 值的存在,但是数组默认结束标志却是 nil。这类比于 C 语言中的字符串,字符串中允许 '\0' 存在,但当读到 '\0' 时,就认为字符串已经结束了。

初始化是例外,在 Lua 相关源码中,初始化数组时首先判断数组的长度,若长度大于 0 ,并且最后一个值不为 nil,返回包括 nil 的长度;若最后一个值为 nil,则返回截至第一个非 nil 值的长度。

注意:一定不要使用 # 操作符或 table.getn 来计算包含 nil 的数组长度,这是一个未定义的操作,不一定报错,但不能保证结果如你所想。如果你要删除一个数组中的元素,请使用remove 函数,而不是用 nil 赋值。

-- test.lua

local tblTest1 = { 1, a = 2, 3 }

print("Test1 " .. #(tblTest1))

local tblTest2 = { 1, nil }

print("Test2 " .. #(tblTest2))

local tblTest3 = { 1, nil, 2 }

print("Test3 " .. #(tblTest3))

local tblTest4 = { 1, nil, 2, nil }

print("Test4 " .. #(tblTest4))

local tblTest5 = { 1, nil, 2, nil, 3, nil }

print("Test5 " .. #(tblTest5))

local tblTest6 = { 1, nil, 2, nil, 3, nil, 4, nil }

print("Test6 " .. #(tblTest6))

我们分别使用 Lua 和 LuaJIT 来执行一下:

➜ luajit test.lua

Test1 2

Test2 1

Test3 1

Test4 1

Test5 1

Test6 1

➜ lua test.lua

Test1 2

Test2 1

Test3 3

Test4 1

Test5 3

Test6 1

这一段的输出结果,就是这么 匪夷所思。不要在 Lua 的 table 中使用 nil 值,如果一个元素要删除,直接 remove,不要用 nil 去代替。

非空判断

大家在使用 Lua 的时候,一定会遇到不少和 nil 有关的坑吧。有时候不小心引用了一个没有赋值的变量,这时它的值默认为 nil。如果对一个 nil 进行索引的话,会导致异常。

如下:

local person = {name = "Bob", sex = "M"}

-- do something

person = nil

-- do something

print(person.name)

上面这个例子把 nil 的错误用法显而易见地展示出来,执行后,会提示下面的错误:

stdin:1:attempt to index global 'person' (a nil value)

stack traceback:

stdin:1: in main chunk

[C]: ?

然而,在实际的工程代码中,我们很难这么轻易地发现我们引用了 nil 变量。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在访问一些 table 型变量时,需要先判断该变量是否为 nil,例如将上面的代码改成:

local person = {name = "Bob", sex = "M"}

-- do something

person = nil

-- do something

if person ~= nil and person.name ~= nil then

print(person.name)

else

-- do something

end

对于简单类型的变量,我们可以用 if (var == nil) then 这样的简单句子来判断。但是对于 table型的 Lua 对象,就不能这么简单判断它是否为空了。一个 table 型变量的值可能是 {} ,这时它不等于 nil。我们来看下面这段代码:

local next = next

local a = {}

local b = {name = "Bob", sex = "Male"}

local c = {"Male", "Female"}

local d = nil

print(#a)

print(#b)

print(#c)

--print(#d) -- error

if a == nil then

print("a == nil")

end

if b == nil then

print("b == nil")

end

if c == nil then

print("c == nil")

end

if d== nil then

print("d == nil")

end

if next(a) == nil then

print("next(a) == nil")

end

if next(b) == nil then

print("next(b) == nil")

end

if next(c) == nil then

print("next(c) == nil")

end

返回的结果如下:

0 0 2 d== nil

next(a) == nil

因此,我们要判断一个 table 是否为 {} ,不能采用 #table == 0 的方式来判断。可以用下面这样的方法来判断:

function isTableEmpty(t)

return t == nil or next(t) == nil

end

注意: next 指令是不能被 LuaJIT 的 JIT 编译优化,并且 LuaJIT 貌似没有明确计划支持这个指令优化,在不是必须的情况下,尽量少用。

正则表达式

在 OpenResty 中,同时存在两套正则表达式规范:Lua 语言的规范和 ngx.re.* 的规范,即使您对 Lua 语言中的规范非常熟悉,我们仍不建议使用 Lua 中的正则表达式。一是因为 Lua中正则表达式的性能并不如 ngx.re.* 中的正则表达式优秀;二是 Lua 中的正则表达式并不符合 POSIX 规范,而 ngx.re.* 中实现的是标准的 POSIX 规范,后者明显更具备通用性。

Lua 中的正则表达式与 Nginx 中的正则表达式相比,有 5% - 15% 的性能损失,而且 Lua 将表达式编译成 Pattern 之后,并不会将 Pattern 缓存,而是每此使用都重新编译一遍,潜在地降低了性能。 ngx.re.* 中的正则表达式可以通过参数缓存编译过后的 Pattern,不会有类似的性能损失。

ngx.re.* 中的 o 选项,指明该参数,被编译的 Pattern 将会在工作进程中缓存,并且被当前工作进程的每次请求所共享。Pattern 缓存的上限值通过 lua_regex_cache_max_entries 来修改。

ngx.re.* 中的 j 选项,指明该参数,如果使用的 PCRE 库支持 JIT,OpenResty 会在编译 Pattern 时启用 JIT。启用 JIT 后正则匹配会有明显的性能提升。较新的平台,自带的PCRE 库均支持 JIT。如果系统自带的 PCRE 库不支持 JIT,出于性能考虑,最好自己编译一份 libpcre.so,然后在编译 OpenResty 时链接过去。要想验证当前 PCRE 库是否支持 JIT,可以这么做

1. 编译 OpenResty 时在 ./configure 中指定 --with-debug 选项

2. 在 error_log 指令中指定日志级别为 debug

3. 运行正则匹配代码,查看日志中是否有 pcre JIT compiling result: 1

即使运行在不支持 JIT 的 OpenResty 上,加上 j 选项也不会带来坏的影响。在 OpenResty官方的 Lua 库中,正则匹配至少都会带上 jo 这两个选项。

location /test {

content_by_lua_block {

local regex = [[\d+]]

-- 参数 "j" 启用 JIT 编译,参数 "o" 是开启缓存必须的

local m = ngx.re.match("hello, 1234", regex, "jo")

if m then

ngx.say(m[0])

else

ngx.say("not matched!")

end

}

}

测试结果如下:

➜ ~ curl 127.0.0.1/test

1234

另外还可以试试引入 lua-resty-core 中的正则表达式 API。这么做需要在代码里加入require 'resty.core.regex' 。 lua-resty-core 版本的 ngx.re.* ,是通过 FFI 而非 Lua/C API 来跟 OpenResty C 代码交互的。某些情况下,会带来明显的性能提升。

Lua 正则简单汇总

Lua 中正则表达式语法上最大的区别,Lua 使用 '%' 来进行转义,而其他语言的正则表达式使用 '\' 符号来进行转义。其次,Lua 中并不使用 '?' 来表示非贪婪匹配,而是定义了不同的字符来表示是否是贪婪匹配。定义如下:

符号 匹配次数 匹配模式+ 匹配前一字符 1 次或多次 非贪婪* 匹配前一字符 0 次或多次 贪婪- 匹配前一字符 0 次或多次 非贪婪? 匹配前一字符 0 次或1次 仅用于此,不用于标识是否贪婪符号 匹配模式. 任意字符%a 字母%c 控制字符%d 数字%l 小写字母%p 标点字符%s 空白符%u 大写字母%w 字母和数字%x 十六进制数字%z 代表 0 的字符

string.find 的基本应用是在目标串内搜索匹配指定的模式的串。函数如果找到匹配的串,就返回它的开始索引和结束索引,否则返回 nil。find 函数第三个参数是可选的:标示目标串中搜索的起始位置,例如当我们想实现一个迭代器时,可以传进上一次调用时的结束索引,如果返回了一个 nil 值的话,说明查找结束了.

local s = "hello world"

local i, j = string.find(s, "hello")

print(i, j) --> 1 5

string.gmatch 我们也可以使用返回迭代器的方式。

local s = "hello world from Lua"

for w in string.gmatch(s, "%a+") do

print(w)

end

-- output :

-- hello

-- world

-- from

-- Lua

string.gsub 用来查找匹配模式的串,并将使用替换串其替换掉,但并不修改原字符串,而是返回一个修改后的字符串的副本,函数有目标串,模式串,替换串三个参数,使用范例如下:

local a = "Lua is cute"

local b = string.gsub(a, "cute", "great")

print(a) --> Lua is cute

print(b) --> Lua is great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b' 用来匹配对称的字符,而不是一般正则表达式中的单词的开始、结束。 '%b' 用来匹配对称的字符,而且采用贪婪匹配。常写为 '%bxy',x 和 y 是任意两个不同的字符;x 作为 匹配的开始,y 作为匹配的结束。比如,'%b()' 匹配以 '(' 开

始,以 ')' 结束的字符串:

print(string.gsub("a (enclosed (in) parentheses) line", "%b()", ""))

-- output: a line

后续计划内容:

Lua入门+高阶

Nginx

OpenResty

LuaRestyRedisLibrary

LuaCjsonLibrary

PostgresNginxModule

LuaNginxModule

LuaRestyDNSLibrary

LuaRestyLock

stream_lua_module

balancer_by_lua

OpenResty 与 SSL

测试

Web服务

火焰图

OpenResty周边

零碎知识点

标签: #js 非空正则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