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大名鼎鼎的美军密集阵近防系统,虽然很先进,却经常误伤友军

武器大讲堂 13604

前言:

今天看官们对“vps能被追踪到吗”大致比较关注,各位老铁们都需要学习一些“vps能被追踪到吗”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也在网上汇集了一些对于“vps能被追踪到吗””的相关文章,希望姐妹们能喜欢,姐妹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名鼎鼎的美军密集阵近防系统在1967年10月21的中东地区,以色列配备的埃拉特号驱逐舰在埃及家门口搞威慑和封锁,当时埃及海军的两艘蚊子级导弹艇发现之后,发射P-15反舰导弹进行拦截,而埃拉特号的制导雷达反应过慢,舰上也没有什么可以拦截P-15反舰导弹的武器,所以这款为打击航母和战列舰设计的导弹直接命中埃拉特号驱逐舰,并在随后的连续几发都全部命中没有任何还手之力的埃拉特号驱逐舰,在随后的总结中发现,他们没有任何一种手段能有效对抗反舰导弹这种恐怖的武器,因此在1967年这个事件之后,美国正式对这种系统构想规划,并拿出了大名鼎鼎的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虽然很先进,却经常误伤友军

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的这个想法其实在1960年就已经有了,当年美国海军提出,目前战舰上应该有一种反应迅速的武器系统,能在末端位置有效的拦截漏网的空中危胁,当时的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很快就拿出了一种闭环火控的近程防御系统的概念,不过当时美国的大部分国防预算都被越南战场吸走,因此这个非常科幻先进的系统短时间之内无法实现,因而在1967年的埃拉特号驱逐舰事件之前,一直都没有资金投入这个项目的研发,直到最后发现这个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时候,才大力支持开始项目的研发。

通用动力也不含糊,很快就在1970年拿出了第一个密集阵系统的原型机,并在新墨西哥的白沙实验场进行试验,在随后的很多年中进行升级优化,到现在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主要包括火炮、雷达和炮座组成。

雷达安装在顶端的白色护罩内,初步设计的时候是希望这个系统能够实现全自动防御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识别出目标的相关数据之后,这个系统就可以完全靠内建的雷达搜索、追踪、目标威胁评估、锁定和开火的操作,所以雷达的作用是重中之重。

密集阵系统的雷达采用的是洛克希德公司所研发的AN/VPS-2脉冲多普勒追踪雷达,安装在保护罩内,包括一对搜索与追踪天线、天线随动系统和稳定平台,早期VPS-2雷达的搜索天线搜索距离大约是5.12公里,能有效侦测从水平到头顶来袭的敌方反舰武器。

一开始的这个雷达的设计主要是拦截反舰导弹使用的,因此系统会对于一些低速目标会自动过滤掉,这个时候如果遇到这些目标的话,可以选择使用人工操作的模式,不过后来更新了更加先进的四片式背接平面雷达天线和冷战加剧之后,美军认为近距离遭遇小型舰艇的几率实在不高,所以就将手动接战模式取消,因而在一些情况下会发现这个系统对于一些低速小型目标的来袭并没有任何反应。

武器方面,武器采用的是一门6管76倍径的M61A1火神机炮,这门机炮是美军经常使用的航空机炮,A-10攻击机上所配备的就是这款机炮。

早期的版本跟其他的型号一样也是使用的硬度特高的衰变铀弹蕊制成的20mm MK-149型脱壳穿甲弹,不过后来发现这种穿甲弹会有辐射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就改成了传统钨合金弹蕊的20mm MK-149-4穿甲弹。

配备火神机炮能实现450~1800米的有效射程,根据不同的弹药种类,射速为3000~4500发/分,射速小于原版的6600发每分钟,这是为了避免过快消耗掉弹药,所以用在密集阵系统上就把射速调慢了。

在雷达发现锁定目标到开火,只需不到4秒的时间就可以开炮拦截,使用贫铀穿甲弹的时候炮口初速为1113米/秒,为了保证弹道性能以及缩短飞行时间,炮口膛线有9条右旋膛线,用来保证弹道的精准性。

供弹方式采用备弹一千发的弹药箱供弹,弹药箱安装在底部的炮座内,在后来的升级版本MK-15 Block 1型号中还在炮座的侧面增加了一个额外的装弹箱,使装载量达到1550发。

弹药箱内的弹药跟陆军和空军直接使用弹链供弹不同,密集阵使用的是滑动的轨道供弹,通过旋转弹鼓把炮弹挤到炮管里面实现装弹,这就造成了装填弹药非常困难,因为不能像弹链一样直接更换,所以每次炮弹的装填至少需要两名舰员花费30分钟才能补弹完毕,这个缺陷在后来的Block1型号换装西屋公司研发的密集阵甲板装填系统才使得再装填作业时间缩短至4分钟。

密集阵近防系统原计划只需要200发炮弹就可以拦截一个目标,因而一次备弹的话就可以拦截五个目标了,密集阵所发射的炮弹海军采购单个成本大约是30美元,所以200发炮弹就是6000美金,单单以耗弹量算以6000美元的成本去拦截好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的反舰导弹还是很划算的。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因为这个系统的雷达是独立的,并没有跟战舰上的雷达链接,因而即使舰载雷达已经精确捕捉并锁定目标,密集阵系统在解除保险或者是拦截完一个目标之后仍然重新以自身的雷达进行空域搜索,这样的话不仅多浪费时间,也增加了漏失目标的可能性,所以对于在相近的方位先后出现的五个目标可以完美拦截,而从不同方向飞过来的多个目标就无法全部拦截了,所以后来这个系统和美军神盾战斗系统进行整合之后,才有所改善。

在初期,底座采用的是比较开放的底座,系统通过440伏/60赫兹三向交流电供电,能让炮口以每秒126度的速度水平移动、每秒92度的速度垂直移动,因而基本上能在1.5秒内将炮口对准目标方位然后射击目标,整个系统的供电还是得需要战舰来提供电源,整个系统是独立的,炮座的面积只需要5.5平方米,在安装的之后只需要确保安装的甲板位置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且可供应电力与冷却线路即可使用,内部电子元部件冷却方式采用船舰供水的液冷式冷却,每分钟需要31.75升的冷却水,当然,在供水泵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继续运转30分钟。

密集阵进程作战系统的控制单元和主体是分开的,遥控操作台设计在舰桥内,每个控制台最多可控制四组密集阵系统,一般配置是三名操作人员,一名射手和两名装填手,虽然这个系统具有反应速度快、模块化的设计安装简单方便的特点,但是早期的版本因为比较开放、枪管性能差,经常发生海水侵蚀等问题,后来通过在炮座四周加装保护体和采用抗海水腐蚀的枪管才有所改善。

而对于射速和精度的问题,在升级到MK-15 Block 1A/B型的时候,采用CDCAMP射控电脑和美国制式SAFENET资料总线连接舰上的作战系统,让密集阵系统与舰上其他系统分享侦测资料并协调作战,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反应精度,同时加装炮管支架与附带的炮箍来固定新型炮管,用以降低炮管在高速射击时产生的晃动,使其弹幕更加密集,这样的话能显著降低瞄准误差并强化机炮射击时的稳定性。

通过这些改进升级的MK-15 Block 1B型在发射50发ELC(MK-244Mod0脱壳穿甲弹)炮弹时,其误差从原来的1.2明显降至0.8,密集阵系统是一边射击一边修正精度的,所以提升第一遍射击的精度对于后面的精度的提升就更高,能大大的提升拦截效率。

而这个系统在早期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没有敌我识别系统,因此一旦启动密集阵就是敌我不分的状态,见啥杀啥,也因此在后来还经常出现误伤友军的情况发生,这个缺陷在后来跟战舰上的系统链接之后,才彻底解决了。

密集阵近战防御系统自1978年开始量产, 1980年4月安装在小鹰号航空母舰上正式服役之后,虽然没有多大的战绩,还经常误伤友军,但是却深得国际各国海军的赏识,因而密集阵系统的外销非常好,基本上美国盟国的舰载近防武器都是采用的这个系统,可以说开启了转管高射速近防系统的先河,是目前性能最优秀的近防系统之一。

不过最近这些年随着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发展,密集阵系统这种射程只有1800米的小口径武器基本上无法拦截更加坚固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因此这些年美国打算采用拉姆导弹替代密集阵系统的功能,并开始研发激光武器和海公羊导弹进行防御,这款服役多年的老系统或许在以后会被淘汰,走向退役之路。

标签: #vps能被追踪到吗 #vps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