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为啥非得用金属,子弹从纸包变金属壳的几个时间节点

烩志 26857

前言:

此时各位老铁们对“子弹什么做的壳”大概比较关注,朋友们都想要知道一些“子弹什么做的壳”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网罗了一些对于“子弹什么做的壳””的相关知识,希望我们能喜欢,看官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这篇是有一哥们问道说,19世纪初期各国的步枪手枪用的还都是纸包弹,或者干脆连纸包定装都没有,至少在美国1860年代的南北战争期间,纸包弹还是主流。但也就是在1860年之后,似乎一夜之间全世界都用上了金属定装弹,希望我能聊聊金属定装弹流行起来的具体时间节点。

其实金属定装弹的文章我以前写过几篇,所以拿这篇来做个整合。

咱们先这么考虑,金属定装弹的优点是啥?

定装火药肯定是,它不仅能让每一发子弹射出去的弹道更一致,也能加快装填效率,但这个功能纸包弹也能实现。

防潮也肯定是,油皮纸虽然能防水,但效果比金属差得远,况且金属定装也更便于运输。

但话说回来,金属定装弹最大的优点是它能够封闭后膛,让后膛装填成为可能。而后膛装填的最大优势就是装填速度以及装填姿势不受限。

所以说,很早的时候就有金属定装弹,几乎是和前膛武器同步发展。比方下图这把枪出现在15-16世纪,它就有个类似于佛朗机炮的炮子金属弹壳。

(与其说它是弹壳,不如说它是个容纳火药和弹头的金属套子)

当然,这个套子制备起来特别昂贵,只有贵族大爷用得起,不具备普遍性。真正意义上的金属弹还得等到雷酸汞这类击发药取代燧发机以后。

雷酸汞出现在1800年,由英国人霍华德发明。随后世界各地的枪匠们都开始尝试用这玩意来点燃膛内的发射药,比较知名的产品是一种后来被称之为香水瓶的雷酸汞击发装置。

这东西里头有雷酸汞粉末,靠击锤抽打击针,击针撞燃雷酸汞点火,但机构太复杂,所以没能大规模推广,而且这玩意依旧还是走前膛装填,后膛靠传火孔点火的老路。

到1812年,法国人塞缪尔·保利开始发明了一种后膛可以翻起的双管霰弹枪,采用的是自带雷酸汞的金属弹底定装弹。虽然和现代子弹相去甚远,而且它撑死了也只能算是个金属弹底而非全金属弹壳,不过我依然将其视为现代子弹它太祖爷爷。换言之,我们可以一把1812年定为金属定装弹元年。

很显然,塞缪尔·保利的设计引发了各路枪械大佬的脑洞,随后的半个世纪则是金属定装弹的发展期。我这里举几个例子

后置中央传火孔式,1820年代出现,这种属于针对塞缪尔式弹底的改良,说白了它无非是可以使用当时流行的外置式火帽,让子弹的装配成本降低,而且他这个弹底依旧还是循环利用那种。

在1820年代末,有些设计师将弹底做凹,传火孔不至于激凸的那么奇葩。但这会儿的中心式底火还是离不开循环利用+独立火帽这个套路。

边针发火,出现于1830年代,这种弹有些是弹底+纸壳,也有全金属的,特点是弹底有一根充当击针的边针,击锤锤针,针头触发子弹内的底火,底火引燃黑火药,边针发火出现之后一度让中心发火那票渣渣没了市场,他在30-50年代特别流行。

有些边针发火长得特别羞耻,比如上头这两长得和跳蛋一样的玩意。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边针枪在19世纪中期流行,但仅限于手枪、霰弹枪,它的闭气能力不算突出,而且当时铜壳制备起来成本也高,大规模军事化应用还嫌太贵。

当然,到19世纪中期大家也都看到了金属定装弹带来的后膛枪革命,因此出现了一些纯粹需要靠外部火帽点火,然后从底部传火孔引燃的金属定装弹,但这种弹只是在纸包-金属时期为了配合老式前膛枪改后膛,但发射机构尚未重新设计之前的过度产品。

然后我们得开始谈两种改变历史的弹药

上图右侧那三个被称之为6mm福罗拜,也叫.22 BB,出现于1845年。它是一种边缘发火弹,底火安在那一圈凸缘的位置,击发的时候直接用击锤锤底缘就行。

而福罗拜弹自己没有发射药,只有底火,所以这弹非常短,就和我们小时候玩具转轮那种差不多。

威力基本没有,因为福罗拜本身就是一种在客厅里打靶的小玩意。不过这种边缘发火的设计后来演化成了一系列诸如.22LR、.44亨利,.56-52斯宾塞之类的手枪/步枪弹,在19世纪60年代之后非常流行。

另一方面,在1860年左右,随着金属加工技术的发展,独立击针和铜壳加工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这让塞缪尔那套中央发火式的弹药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这种弹药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塞缪尔·保利的理念,属于我们现在最常见的中心发火式,它逐渐演化出了伯克赛底火和博尔丹底火,而这两也是到现在为止最为普遍的底火。

总的来说,金属定装弹是经历了1810年代的出生期(中心发火、重复利用底壳)、1820-1860的摸索期(经历了边针发火的统治、边缘发火的兴起),1860之后的成熟期(中心发火强势回归,逐渐碾压边缘发火)

最后留个题,为什么现代步枪和手枪多数都是中心发火,而边缘发火仅限于一些小口径武器呢?

标签: #子弹什么做的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