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中英文如何搭配最好看?来看小林章大师是怎么做的

零基础学PSAIC4D课堂 977

前言:

目前各位老铁们对“斜体加粗英文怎么打”大体比较着重,同学们都想要了解一些“斜体加粗英文怎么打”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有关“斜体加粗英文怎么打””的相关文章,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飞屋睿UIdesign :虽说中国不是英语国家,但是在现代平面设计当中,很多时候也会涉及到对英文的使用。尽管大部分时候,英文在版式中出现的作用不是为了传达信息,而是为了增加装饰,平衡排版等,但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了解英文字型的特征并加以运用,让中文传达的信息更精彩。

双语化始终是一个不可避免之势,我们在接触的部分客户其实已经选择采用双语来传递信息,因此,对于英文的掌握有一定的要求。最近,我正在看小林章的《欧文字体》,因此结合本书的部分内容,增加我对中英文搭配组合字型选用问题的学习记录写了这篇文章。

以下内容部分选自《欧文字体》这本书,摘录的部分为引用。其余部分为我的原创内容。

罗马体/衬线体

1. 选用合适的英文

罗马体/衬线体指的是笔画前端处有着爪状或线状的「衬线」的字体,因为这种样式的大写字母完成于古罗马,所以被称为罗马体,也同时被成为衬线体或者饰线体。

罗马体在英文排版中使用很广泛,在和中文搭配时,尤其是宋体、仿宋等字形,都能很好地进行呼应。当然,罗马体也有很多可选的字体,茫茫字海中挑选字体的关键还是要看字形的笔画特征。

比如下面的案例中,中文的部分我采用的是「浙江民间书刻体」,这款字体的特征是:

手工痕迹明显保留了宋体的字形特征(横细竖粗)带有古风

所以在选择英文作为搭配的时候,也同样选用「Roman SD」这款字体与之搭配,可以看到这款英文字体的特征也十分明显:

手工痕迹明显横竖笔画比例和中文字体类似带有古风

可以说这两款中英文就是十分相近的。如果是实际运用时,我建议大家再从细节入手,把这两款字形再调得更接近一点(比如把英文的部分的粗线部分再加粗)。相比来看,右边如果将英文换成无衬线体,那么彼此就显得不太相容。除非是故意表现这种比较「相撞」的感觉,否则我会弃用右边的组合。

但是,并不是所有中英文搭配都必须符合以「字型相同」的组合原则,最重要的是学会抓住饰线的视觉特征。

2. 抓住饰线的视觉特征

饰线是笔画起始端的装饰,其实在从前文字是被刻在石头、木头、动物骨头等表面,本来是书写工具书写时留下的痕迹,并没有特意美化之用,只是越往后发展,它的美化功能越突出。

饰线也分为几种大类,根据文明发展的过程,早期具有书写痕迹的罗马体被称为「旧式罗马体」,18 世纪以后所流行的直线式的衬线字体为「现代罗马体」。

但旧式罗马体其实并不如字面有「老旧过时」之意,在 21 世纪的今日,大多的书籍内文排版都还是以「旧式罗马体」为主。

此外书中另一部分提到的「曲饰线体」,也有的地方称之为花饰线体,指的是在文字起笔处和收笔处被特别拉长的装饰曲线。

饰线的特征不同,其可与之搭配的中文也就不同,比如同为旧式罗马饰线体,下面两款搭配,中文为仿宋,而与此相搭配的英文,左边为旧式罗马饰线体「Constantia」,它看上去持重沉稳,中英文之间彼此的笔画特征是比较接近的,收尾的端口皆为略小的方口。

而右边的英文是「Cinzel Decorative」,它看上去很优雅,具有古典风范,但是和中文的笔画收尾风格不太相似。

也许有部分人会更倾向选择左边的搭配,但是我却是站右边的搭配的。

3. 对比的力量

为什么我要拥护右边的搭配呢?这里我们要谈到对比。对比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得以运行的法则之一,一切感受都是从对比中产生的,比如美与丑、善与恶、黑与白……有了这个思维基础,那么在视觉中,当我们想要制造某种效果,那么你就要制造出这个效果的反面特征。

在涉及到美观度而言,「Cinzel Decorative」这款字体看上去纤细又典雅,而且它的密度比较小,因为英文字腔比较大,所以中和了仿宋体中文部分的字体内部的高密度问题(比如参考「烟」字右边的「因」,其中所留空白并不多),这样就能形成焦点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相辅相成的视觉感受。

而且,在字型的性格特征上来看,「Cinzel Decorative」的精致典雅又能和仿宋的古朴感相对比,这两种感受的交织,可以说是一种巧妙的混搭。但是混搭并非乱搭,大家可以看看右边,我用了另一个英文字体「Abril Fatface」,属于现代罗马体,因此在和仿宋搭配就显得不伦不类,似乎彼此并不关联,因为它的现代感让它本身无法和仿宋融为一体。而它本身字体的密度又很高,和仿宋类似的黑度,让整体看起来没有焦点。

由此可以窥见,中英文搭配不仅要涉及到字体、字型特征,还要兼顾到字体的黑度,文字本身(比如这里的「烟灰」二字,如果换成其他文字,未必会是这样的选择)。

无衬线体

无衬线体就是没有衬线的字体。在现代商业中,由于其简练的外观,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作为活字登场于 19 世纪前半,被普及使用则是 20 世纪之后的事了。

如果要说能与无衬线体相协调的中文字体,那无疑就是我们常见的黑体字,黑体其实也就是中文界的无衬线体。下面的中文所使用的是「思源黑体」,左边的英文所采用就是无衬线体「Nexa」,而右边则采用的是衬线体「Javanese Text」。

可以看出左边的组合更能传递出某种干练明晰的感觉,而右边则略有些退缩。黑体和无衬线体的搭配,更有助于信息传达的直接性。

除了比较传统的黑体能搭配无衬线体的英文,其他的黑体一样可以搭配出不错的效果。中文字体在黑体基础上也会有很多变体,这些笔画上的不同的表现,需要找寻的依然是笔画特征的协调性。

比如下面的案例中,中文采用的风格比较明显的黑体字,字形整体上是以圆角矩形为基础框架,英文当然也采用无衬线体,但是无衬线体也有无数的笔画风格,这里采用中黑粗的无衬线体是更好的选择,比起细体,这样的组合更「明确」,细体则显得中气不足。

1. 字体的音效

中文黑体字在平面设计中类似一种「高声喊话」的视觉效果,并且笔画越粗,其「声音」就越大。英文的无衬线体也有着现代性、直观性的特征,因此,如果要很明确传达信息,比如商业促销宣传等海报设计中,无衬线体无疑是非常适合的。

而细体通常用于比较精致、优雅的平面当中,更具有女性特征。它虽然传达效果没有那么迅捷,但是却能表现一种时尚现代感,是稍微缓和的黑体。可以参见下面的字体运用:

在这里我分别运用的字体是「josefin sans」以及「Nue」,Josefin 是我一直喜欢的细体,几何感造型很强烈。而 Nne 的设计感非常适合用在比较独立的场合,它是能量很大的字体,所以与之搭配的时候,尽量让它的设计感突出,周围不要再增加多余的装饰。

在主张「轻」风格的设计中,细体更能表现出轻的质感。

手写体

原书中小林章还举了意大利体,但现在意大利体已经发展成为斜体,在很多的英文字体中都有斜体的选择。意大利体最早还是一种手写体。

所以,我们这里会谈到手写体。除了正文排版,在很多时候,运用手写体英文,让画面变得更活泼,手写的痕迹会增加更多的趣味性。

在原书中,小林章是这样介绍的:

草书体,一种为了表现出手写文字氛围而设计的字体,因此也被称为手写体。从古典风格到像小朋友涂写般的造型都有,但一般来说,带着明显来写笔势的字体便称为草书体。

我们在这里讲的手写体和草书体不是一个范畴的概念,手写体显然涵盖的范围更大。

以上四种字体(「MV Boli」、「Lobster」、「Kaushan Script」、「Alex Brush」 )都是手写体,但是它们的表现效果差异很大,所以要说手写体的风格,几乎就是一人一个风格,这和每个人笔迹都不同是一个道理。

如果把手写体英文和中文做组合,我的建议有下面几点:

感受书写的性格

每个人写出的字都不一样,表现着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手写体就是有这样的独特魅力,所以感受你所用手写体的性格感觉来搭配整体画面。

突出书写的独特表现

在运用书写体时,尽量把它当作一种氛围装饰来使用,而且是必定要是一个主角。由于它极大的自由感和独特性,如果也和其他的字体一起使用,没有做突出,甚至被埋没,那就不如不要选用手写体。

保持一个书写风格

如果画面中出现两种手写风格,不但画面看上去繁杂,而且显得太吵吵闹闹,如果不是做大卖场的广告,我想这样的视觉传达是不合格的。选用中文的时候也尽量选择性格不太突出的中性字体。

以上这个设计中,我运用了「Kaushan Script」这个手写体,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书写风格,收尾有锋,且造型简洁,笔画柔和,但也有倾斜带来的动感效果,看上去干净利落。与此搭配的中文我选用的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幼圆,看上去性格柔和,比较像一个配角。线条在这里营造动态效果和优雅感。整体感觉明快。字体整体都做了略微的旋转,这样就能更好诠释当下的氛围。

手写体的氛围本身就是活泼明快的,于是画面也可以往这个方向靠拢。

小结

除了以上所讲到的大类,还有一些小类的英文字体。

比如哥特体其实也是欧文书写体的一种,但风格迥异,在中国的设计中几乎不怎么用到。但由于历史的沉淀,变成一种非常独特的字体风格。

我们虽然是解析小林章对英文字体的类别划分,但在此我和大家又分享了一些中英文搭配的技巧和要点。平面设计中中英双语使用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因此对英文的了解会带我们进一步加速这一结合。

标签: #斜体加粗英文怎么打 #英文如何加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