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刻兄弟们对“惬意是形容词吗”大致比较讲究,咱们都想要知道一些“惬意是形容词吗”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对于“惬意是形容词吗””的相关资讯,希望看官们能喜欢,看官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早年,听评弹名家蒋月泉唱经典开篇《莺莺操琴》:“推开绿窗纱,香几摆中央,炉内焚了香,瑶琴脱了囊……”抚琴闻香,真有闺阁雅趣。
后来读名家诗文,我常与“香”不期而遇。陆游有诗云:“欲知白日升仙法,尽在焚香听雨中。”欧阳修、王安石、李清照、纳兰性德等人都写过不少香诗香词香文。至于《红楼梦》,写香器香事就更多了,书中还提到清代盛行的“炉瓶三事”,即香炉、香盒和香瓶(放香箸和香铲)。这“三件套”为焚香必备之物,也是许多达官贵人和翰苑雅士的案头清供。我感觉,香总是与静谧高雅、悠闲惬意这些形容词连在一起。
很欣赏苏轼的《黄州安国寺记》。东坡先生常去寺中“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如此者五年。真心佩服这位大文豪,在经过“乌台诗案”的严酷打击后,还经常焚香打坐,让心灵入禅而忘却自我和外物。这是中国文人香事的高境界。
多年前去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了宋徽宗的《文会图》和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卷》。画中聚会的案桌上,就放着青铜香炉、白瓷香炉。炉烟方袅,禅意正浓。
讲解员侃侃而谈:中华香道有四五千年的久远历史,它与茶道、花道一样,是生活艺术中的三个雅道,是中华国粹。在远古时代,先人用香来祭神,保佑消灾降福。后来在民间,一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家里熏苍术,给小孩佩戴香囊,为的是除虫避瘟。在汉代,中外商人就通过丝绸之路与外国进行香料交易了。到宋代出现了香文化的高峰,焚香成了文人读书、聚会、娱乐必不可少的助兴佳品和精神滋养。那时代,街上有香铺,酒楼有香婆,考场有香炉……
去年,我有幸参观了新开的上海虹桥香事馆。依我看,这个香文化展馆有两大看点。其一,展馆里陈列着几十件从战国到民国的古董级香炉。就质地而言,有青铜、黑陶、青瓷、白瓷、铜鎏金掐丝珐琅……就款式而言,有提梁炉、鬲式炉、博山炉、三足炉、宣德炉等等。
其二,普及香文化。几排玻璃柜展示了沉香、檀香、肉桂、豆蔻、丁香等几十种纯天然香料(有些本身就是中药)。我还在志愿者的指导下“闻香”,让丝丝缕缕的馨香飘进鼻子,沁入肺腑。这香味的感觉弱弱的,柔柔的,雅雅的,有一种身心缓缓升腾之妙趣……
有一次与一桌80后学生聚会。说起香道,有两位女生滔滔不绝。原来她俩曾参加过一个香道传习体验馆的课程,学习识香,闻香,品香,做香……成了“香友”。她们说香道是一种生活审美,是一种东方雅韵。它能帮助人们减缓生活节奏,减少精神压力,沉静灵魂。看来在喧嚣繁杂的都市生活中,香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有较大的传承空间的。
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某名师校长在一所中学推行一种做法:让学生们每天中午花15分钟时间练习写字,伴以一支幽香,一曲古琴。我为这个做法点赞:操练了书法,体验了馨香,愉悦了听觉,宁静了心灵,熏陶了岁月!
几天后,我也去买了一盒,点上篆香,在香馥与青烟的氤氲中,真有点诗意的感觉了。(俞昌基)
标签: #惬意是形容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