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算法作为产品,竟然是伪命题?

云锦OS-王文艺博士 58

前言:

眼前朋友们对“不属于算法特征”大约比较珍视,同学们都想要学习一些“不属于算法特征”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有关“不属于算法特征””的相关资讯,希望我们能喜欢,朋友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算法在商业上的变迁。

算法作为产品,曾经是可行而且赚钱的。

在16-17年的时候,人脸算法在安防领域曾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人脸算法的价格高达千元级,比硬件还值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变化,人脸算法的价格开始下降,主要原因是供应商变得越来越多,市场容量有限,导致激烈竞争,最终让人脸算法价格崩盘。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一些算法,比如人车非算法等。

先峰后谷的价格曲线,意味着,算法作为产品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

尽管过去了,但至少曾经是真的。

问题出现在算法供应商们开始推各种场景化的行业视觉算法。这些算法的特点是市场广泛而大,且具有长尾碎片化的特点,很难被个别供应商垄断。于是,各种大小供应商开始争先恐后地推广。起初,它们都试图将算法作为产品来销售,采用统一的定价策略,但最终被证明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个市场的场景都是定制化的,很难获得通用且足量的数据集。举例来说,火焰识别算法就面临摄像机安装位置、传感器像素规格、光照变化等现实因素的干扰,很难像人脸那样实现高精度,容易产生大量误报和漏报。在实际操作中,算法供应商通常需要为客户单独定制算法,通过大量售后服务,补充真实数据集进行训练,解决客户特定场景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安全帽识别、工作服识别还是垃圾检测、广告检测,在现阶段都不太可能有一个标准算法产品可以销售和交付。

算法作为产品,因此成为了伪命题

这也导致了一些行业乱象:

1、不负责售后。一些供应商将算法当作标准产品销售,但实际上无法标准化,导致交付不可用,但供应商却不提供售后服务,不进行算法的迭代更新。

2、乱开高价。一些供应商将算法当作定制产品销售,但报价过高,大幅提高了客户的项目成本。

3、高价且不提供售后。兼具了上述两者的问题,高价却没有相应的售后服务。

很多时候,算法供应商也想为客户负责,但由于一些场景的数据采集困难,监测事件频次低,导致交付、售后、再交付、再售后... N次后,依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说伪命题,指的是在长尾市场中,算法作为产品的商业模式不合理,供方和需方都无法满意地完成交易。

那么算法如果不作为产品,还能怎么卖?

业内已经越来越共识的一个答案,是将算法作为服务销售。

在这里,我们避开一些复杂词汇诸如MLops或MaaS,仅讨论为什么“算法作为服务”是可行的。

再次看一看前文提到的场景化行业视觉算法的一些特点,1)长尾碎片,需求离散;2)低频事件,采集不易;3)需求往往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存在,对成本有要求。因此,将算法作为服务,就是接受了这些长尾算法无法标准化的现实,不强求在一次或几次的训练和交付中完成闭环,而是在一个服务周期内,为客户的场景提供持续的支持,解决问题,形成可信赖的真正商业闭环。与算法作为产品不同的是,服务模式要求产业链中的算法训练向下游转移,不再是上游供应下游采购,而是上游提供技术支持,下游进行训练和提供服务。市场上的一些知名AI厂商,如H公司、B公司、K公司等,已经面向下游客户推出了算法训练工具平台,使“算法作为服务”开始变得可能。

致力于做每个企业都用得起的人工智能,云锦微也打造了同样基于“算法作为服务”理念的视觉解决方案:边缘AI智能体,并启动了启航会员体系,帮助下游客户成为AI业者。

边缘AI智能体由两部分组成:视觉EC终端VTStation训练一体机。视觉EC终端通过现有的安防摄像头捕捉实时视频流,运行视觉算法并发出事件警报。VTStation训练一体机则提供了一个算法生成工具的图形界面,使客户能够以无代码的方式完成算法生成、数据标注、微调和版本管理,以满足监测需求。此外,VTStation训练一体机还提供了一个主动告警中控APP。

与其他竞争对手的算法训练工具平台相比,云锦微的边缘AI智能体全部采用离线部署,这一方面可以保护好客户的数据隐私,另一方面最大化地降低了客户对上游的依赖。离线部署后不会出现受制于上游平台的不稳定和不可控的情况。

在服务取代产品的趋势下,算法的商业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亮点:

1、产生了AI服务商这一全新角色,向企业提供各种AI服务,包括但不限于AI基础设施建设、AI数据资产管理、AI模型管理、AI应用平台运维等;

2、项目的规划更加偏向长期性,注重积累和能力打造,产生更多基础设施和数字底座的刚需

3、项目中运维售后占比增加,集成商/服务商的收入模式从一次性建设收入向持续性运营收入方向发展,从主动收入向被动收入方向发展。

反过来说,对于有场景化行业视觉算法需求的企业,为了避免商业风险,可以多关注以下问题:供应商是否仍然将算法视为标准产品进行销售?供应商是否承诺提供售后服务,是否有明确的售后周期和成本?供应商的算法训练平台是否一直稳定可用?供应商是否可能获取并滥用客户的数据?

笔者将持续关注算法商业化的进程,并欢迎读者们加入讨论,深入探讨行业、技术和解决方案。祝商祺!

标签: #不属于算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