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泰山行记

小红马千里草 565

前言:

眼前小伙伴们对“泰山范文结尾”大致比较看重,咱们都想要分析一些“泰山范文结尾”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收集了一些有关“泰山范文结尾””的相关知识,希望咱们能喜欢,小伙伴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山东素有一山(泰山)一水(趵突泉)一圣人(曲阜孔庙孔子)之说。对泰山的仰慕由来已久。2016年6月25日早晨从北京乘坐京沪高铁2个多小时到达济南,游玩趵突泉之后,就乘坐高铁前往泰山。自济南西至泰安,高铁运行17分钟。下车后就赶往泰山红门。司机听说我们要徒步爬泰山后也很是佩服,因为之前他所接触的都是乘坐缆车上下,几乎没有爬泰山的了。

进入景区,开始爬山前合影。

17点钟,开始从红门爬泰山,下午的泰山,十分炎热,但进入山里后,就渐渐感到有点凉爽了。

泰山一天门坊,明代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重建,两侧有明代人题“天下奇观”“盘路起工处”大字碑。

天下奇观。首刻:隆庆壬申仲春吉旦,末署:钦差监兑户部员外郎沁阳杨可大书。

盘路起工处。嘉靖叁拾肆年岁次乙卯拾壹月朔吉,泰安州知州郑聚,总督顶庙工程登州府通判孙价书。

盘路起工处。这块石碑如实记录了当年开凿盘山小路的工程起点。碑石苍老,字体雄浑,甚至有多处剥落,只能用铁架子拦起来保护。

第一山。首刻: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偕参政吴章、张臬,末署:副使张意、吴道南,佥事崔三畏登岱岳之巅书

登高必自。首刻:嘉靖甲子仲春之吉,末署:古相弘斋翟涛题,青社载玺顿首书。

语出《中庸》"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意思是登高一定从低的地方开始,远行一定从近的地方起步。

孔子登临处

在孔子登临处前留影。

孔子登临处牌坊后面的“天階”牌坊。楹联:人间灵应无双地;天下威严第一山。

泰山红门。横匾上书:飞云阁。

过红门后,沿途石刻十分壮观,所镌刻的字迹非常优美,不由得想起中学读过的李健吾(印象中是他)写的散文,雨中登泰山,优美的文字在脑海中回忆。

勇登仙境、天宫洞。勇登仙境。首刻:民国卅三年,末署:青岛萧震 朱瑞甲。

仰荅dá神庥xiū。神灵护佑的意思。

仰荅神庥。末署:清邑优行禀生 民国城区议长 定陶孔广芷书丹 弟子定陶毅悦谨撰敬勒 中华民国二十年六月上浣谷旦 监生车鸿川 铁笔李佐安

渐入佳境。

渐入佳境。末署:心月姚霁。语出《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古人喜欢用“渐入佳境”形容游山之趣。

初步登高。首刻:嘉靖戊申仲春七日,末署:萬清源一泉李樂书。李樂系嘉靖年间二甲进士。

蔚然深秀。首刻:光绪癸己荷月,末署:历下***题。

洞天福地。首刻:光绪己亥秋月,末署:历下刘廷桂立。

步玉清。首刻:光绪辛巳仲夏,末署:历邑杨逢霖敬题。

玉清”者,仙境也。意思是走在泰山上就好像步行在仙境里一样。

肤寸生云。首刻:光绪己亥仲夏,末署:历下苏容德 刘芳桂立。

肤寸生云。出自《春秋.公羊传》,其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尔。”阮福《肤寸而合解》:“所谓肤寸而合者,如云出山,散而不合,则不得雨。今肤寸而合,如人以两手之四指平铺,先分两处向下覆之,由分而合,渐肖云合之状,合之甚易,故云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天下。” 可见,齐人以“触石而出,肤寸而舍”赞誉泰山能兴云致雨,神乎其神。

虫二。首刻:己亥夏六月,末署:历下刘廷桂立。

“虫二”石刻。准确地说应该不是“虫”字,而是“虫上加一撇”,因字典里没有这个字,传来传去也就成了“虫二”两字。刘廷桂为济南历下才子,十二岁就考中秀才,得“刘十二”外号。据传当年刘廷桂邀杭州友人登泰山,看到眼前景色蔚然深秀,一切景物仿佛都在云盘雾绕之中,便别出心裁玩了个文字游戏,挥毫书下了“虫二”两字。真正寓意是“风月无边”,赞扬泰山风光的幽静秀美和雄浑深远。既是泰山刻石中为数不多的字谜之一,更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佳品。具有非常丰富的审美价值,因此成为泰山七十二景之一。

泰山石刻

泰山石刻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一枝奇葩。它不仅仅是中国书法艺术品的一座宝库,而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品。为把拍摄的泰山石刻照片中的题字逐个释义,我专门把拍的石刻照片中的首刻、末署,逐个上网查找,虽然大费周折,但最终几乎全部搜集到了。通过查阅,才知道石刻内容之博大精深。

斗母宫牌坊

“经石峪”牌坊

云路。末署:楚北陈国瑞。

曲磴盘云。首刻:系清光绪甲辰秋初,末署:豫章段友兰。

小憩

天衢。

天衢。首刻:光绪丙戌杏月既望 江阴缪玉瓒 泉州王永恒 长山任殿杰 历下刘廷桂 张书业 王郁绮 杨逢霖同游岱顶谨题。天衢tiān qú。出自《楚辞》,本意指天上的道路。

柏洞。首刻:光绪二十五年夏济南张玢题。

柏洞——山道盘亘而上,古柏参天,荫森蔽日,人行其间,如行洞中,故得此名。

泰山——壶天阁。

壶天阁。

壶天阁位于泰山中路回马岭下,斗母宫北,始建于明代,明嘉靖年间称升仙阁,乾隆十二年拓建改名壶天阁,取自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壶天阁跨盘道而建,为城门楼式。门洞上镶石匾额"壶天阁",是乾隆皇帝登泰山时所题。壶天阁楹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

“回马岭”牌坊。

回马岭牌坊位于壶天阁之上,中天门之下,海拔八百米,古名石关、瑞仙岩,石坊额刻“回马岭”三字。

峰回路转。末署:乙酉姑洗月上澣历邑刁文元书。

中天门下的石阶。

往中天门爬行时陡峭的石阶。

泰山中天门

夕阳西下的泰山中天门景色

中天门是泰山登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此处为登顶半程,上下必经之地。

一路行走不是很累,2个小时边观景边拍照,就到达建于清代的两柱单门式石坊——中天门了。19点钟的中天门,在落日余晖的斜射下十分壮观。中天门是泰山登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此处为登顶半程,上下必经之地。在中天门吃了点晚餐后,继续开始爬行。此时,山中略感凉意,但浑身仍然在出汗,山下背负的矿泉水也逐个减少,感觉肩膀轻松了不少。

虎。末署:吴大澂。

过中天门不久就看到盘道一侧石壁上,篆书“虎”字。刻于光绪十二年,吴大澂chéng是清末著名金石学家和文学家,他将“虎”字变形成有脚有尾,翘尾蹲坐,栩栩如生,格外传神,为泰山字刻之精华之一。相传过去在此一带偶尔有老虎出现,于是刻“虎”字提醒人们到此注意安全。

中华精神。首刻:一九八三,末署:黎玉。

接踵过中天,高山群仰止。为问熙攘人,曾否忆国耻?末署“民国二十一年六月余江吴迈”

位于中天门北路东侧石壁上。地方官员陪同朝廷大臣巡察登山记事所刻。

题刻:道光己亥岁三月十七日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汤金钊 刑部左侍郎吴文镕 刑部员外郎祥麟 黄恩彤 主事易棠 泰安府知府崇恩 泰安县知县姜宫绶同登。

气象万千。

气象万千。位于中天门斩云剑之北的道路旁的石壁上,双排竖刻楷书。末署:民国二十一年夏仝游青岛 八月五日归途登泰山 极顶雷山观日出 均为生平壮游 因题四字以志鸿爪 同游者尚有公展儿子维新 上虞王延松撰 吴兴潘公展题。

云路先声。末署:宣统庚戌二月,偕乌程章君祖僖、谢君毓洙同登岱巅,伯兄宗基命摩崖题字。海盐王寀基。

山辉川媚。首刻“光绪癸卯季春”,末署“郡守恭曾书”。系公元1903年由泰安郡守恭曾题书。

山辉川媚。横刻正楷书,字体工整,苍劲有力。盛赞此处春光明媚,山川耀辉,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峻嶺。首刻:大清光绪丁亥年,末署:晋阳王启恩书。

峻嶺。横刻楷书。王启恩传说当年慈禧太后曾认他为义子,不知是真是假。但王启恩与李鸿章、左宗棠关系非常密切。

人间天上。末署:锡山嵇瓒。

天下名山第一。末署:光绪庚子八月 吴祖芬。

天下名山第一。竖刻楷书。吴祖芬为苏州人,曾代理过泰安府权守,近水楼台先得月,故多次登泰山,留下过不少石刻。

若登天然。首刻:万历己酉春,末署:河东史学迁书立。

若登天然。横刻楷书。史学迁,山西翼城人,明朝万历年间在山东监督民政军政时,登临泰山而留下的题刻,比喻泰山之高险,攀阶而上,如同登天。

一路边观景边用华为P9手机拍照,后面的一些石刻随着天色越来越黑,就没有办法拍照了,上面7张石刻的照片,由于天色已晚,照的有点黑,在写此文时,又专门把照片的亮度使用软件进行了修饰。

夜幕下的泰安城。

天色渐渐黑了,上山下山的人都迈着疲倦的双腿,机械的行走。有个别人双手扶着石梯,艰难的往上爬,不由得使我感到人的娇嫩和懒惰,以及平日里缺乏的锻炼。山势越来越陡,进入十八盘后,天色已黑,回头往山下望去,夜幕下的泰安,灯火阑珊,景色十分优美。

此时此刻,已经感觉到小腿肚子有点疼痛,只能机械的迈起双腿,一步一步踏实往上行走。内心默默数着数字,暗暗在提醒自己挺住。陡峭的十八盘,升仙坊确实难爬,旁边为游客设置的钢管扶手成为我爬行的借力工具。南天门感觉近在咫尺,但爬上一个平台,往上一看,仍然感觉南天门很遥远。在天上耀眼星星的陪伴下,经过龙门坊、升仙坊,21点30分,用时4小时30分钟,终于登上了南天门。

第二天早晨拍摄的泰山南天门景色

入住宾馆,当晚,躺在床上,便开始在手机上书写游记,把一路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3点52分的南天门

3点56分拍摄的天街牌坊

2016年6月26日早晨3点半起床,开始准备观日出。泰山顶的早晨很冷,南天门上租大衣躺着睡觉的比比皆是。穿上军大衣,随着人流往玉皇顶方向开始行进。大约20分钟,就到达了观看日出的日观峰。游客很多,都在纷纷抢占最佳观日位置。我们选择好位置,坐在石头上,极目远眺,此时的天空已初显亮色,天空中缕缕白云十分好看,感觉今天必是个晴空万里的好天气,观日出一定没有问题。

身后坐着密密麻麻的人群,都在翘首期盼着。大约1个小时后,也就是4点50点左右,天边的缕缕白云被即将喷薄欲出的太阳映红了,极为壮观。云层下出现了小红点,分不清是太阳还是他的影子。大约20分钟后,终于从云层中显出了太阳的轮廓。人们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拍照。天边的云层尽显红色,一轮红日缓缓升起映照在每个人的笑脸上。

泰山日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观看完美丽的日出后,继续在泰山玉皇顶游玩。

泰山日观峰。

万法唯识,登峰造极。

"万法唯识"是佛教用语。一切事物都是由识而显现,在它们的生起上,心识的影响力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五岳独尊。首刻:光绪丁未孟夏,末署:泰安府宗室玉构题。

历经百年沧桑的"五岳独尊"四个字是正楷书体,系清光绪丁未年间(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构题书。身后四字是“昂头天外”。首刻:光绪戊申五月,末署:顺德辛耀文题。

从网上搜索了一张第五套人民币五元的背面图案——泰山。该图是我国著名山水画家、齐白石弟子娄师白、刘永泰的弟子李叔平先生绘制的泰山雄姿图。

奇观

奇观。横刻隶书。无首刻,有篆书末署:日之观固奇 吾人之游尤奇 民国十一年重九夜九时 罗鹍 方寿龄 龙渊 萧肃 汤庆曾 詹宝艇 朱秉衡 陈翰誉 张元祜游此同题。经上网搜索,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民国时期的职业军人,公元1920年张元祜曾由参谋本部派往陆军大学第六期学习,据此推测,九人同游泰山应该是军校毕业前的一次旅行,并在玉皇顶题刻铭名。

擎天捧日。支撑着天,捧着太阳;形容本领非凡。

登高壮观天地间,仰观俯察。

登高壮观天地间。首刻:一九八三年三月,末署:徐向前题。

仰观俯察。首刻:庚午秋,末署:陇右马福祥书。刻于1930年,马福祥(1876-1932),甘肃省兰州府河州城人,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军事委员会委员,绥远都统,安徽省主席,青岛特别市市长,北洋将军府祥武将军。

雄峙天东。首刻:康熙已卯仲夏谷旦,末署:山东巡抚王国昌。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

孔子小天下处。首刻:大明崇祯岁次丁丑仲秋之吉,末署:巡抚山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颜继祖,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洪启遵,守济南道山东按察使李时芫,东昌府推官郭启重立。山东御史颜继祖根据孟子名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于此立碑,原碑于1967年被毁,仅存碑座,2007年依据此碑拓本图片复制。

人的视点越高,视野就越宽广。随着视野的转换,人们对人生也会有新的领悟。此时此刻,也没有过多的感悟,唯一的做法就是在游人如织的空档中,抓紧时间拍照留影。

果然。首刻:康熙 甲午,末署不详。

据说此石刻是公元1714年康熙第三次登泰山时的御笔。感叹泰山名不虚传,山果然、水果然、旭日果然、晚霞果然,既是康熙对登山临途所见题字的肯定,也是康熙暮年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以及帝王霸业、世事沧桑的感慨与顿悟。也有可能是在康熙甲午年,某某文人骚客登泰山一路风景、一路心境,一路至此前后照应,终融会贯通,有豁然之感,果然......果然,一切尽在此二字之中。

与国咸宁。首刻:乾隆戊辰年仲冬,末署:知泰安府事长白萨槎题。体乾润物。首刻:乾隆十三年戊辰仲冬月。

“体乾润物”的意思,就是泰山体察“天”的广施恩德,滋润万物。意即泰山的德行和造就乾坤的“天”一样。

泰山摩崖石刻。

左侧题刻“置身霄汉”,刻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山东巡抚李树德题。意思是登上岱顶,好像置身于天的极高处,意意思是人要向高处走,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同时极言泰山之高。

中间题刻“岩岩”,楷书体,刻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6),有题跋:“安程大宾车驾郎,光绪丙午四月,天津徐世光题”。语出《诗经·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古人认为用“岩岩”一词形容泰山最为恰切了,岩岩并非实指,而是描写一种气象。泰山的气象如何?博大、有刚骨、生云吐雾、青未了、尊崇……总之难以一言以蔽之,而据说岩岩二字就能包括这一切!

右边题刻“青壁丹崖”,行书体,无题跋,题刻年代及作者不详,有人说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第一任丈夫赵明诚所题。因题刻的刻字多被描红,故称丹崖。此词出于宋朝词人陈著的《次韵戴帅初不赴丹山醵饮二首》中,原文为:青壁丹崖本深窈,谁知冷处有人看。

“登泰观海”刻石,刻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谢东山书。

“登泰观海”上面刻的跋语: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泰山唐摩崖前留影。

大观峰。大观峰削崖为碑,布满了历代题勒,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登封泰山时御制御书的《纪泰山铭》,俗称"唐摩崖"。

从右至左,从上至下,摩崖上的石刻依次是:在《纪泰山铭》题额之上,有题刻“天下大观”,楷书体,金黄龙图案底,题刻年代不详。壁立万仞,天地同攸,星辰可摘,弥高,青壁丹崖,五岳之宗,与国同安,呼吸宇宙,尊崇,岩岩,置身霄汉,大观,云峰,与国咸宁,体乾润物。

返回天街的人流。

5点44分,在玉皇顶、摩崖石刻附近游玩近1个小时,开始返回天街,这是在西神门拍摄的照片,观看完日出返回天街的人流。远处的牌坊和亭子是升中坊、白云亭。

海岱纵目。末署:乔石 一九九五年九月十二日。保护世界遗产建设东岳泰山,末署:李鹏 一九九一年。

泰山石刻。

丹崖翠壁接晴空,万里江山入望中。 回头扶桑天咫尺,满身香雾立空蒙。明代山东按察副使金裕题。

对面凤凰山崖壁石刻:凤凰山、气通帝座、山高望远、五岳之尊。

天街牌坊

6点返回南天门宾馆。进入宾馆,妻子开始洗漱,我躺在床上,使用手机写了观看日出的过程。7点03分,返回南天门拍摄了几张照片,然后从泰山后山开始徒步下山。

泰山南天门

南天门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泰山后山景色。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泰山后山景色。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后石坞——在玉皇顶东北。7点48分到达后石坞,此时行走大约40多分钟。

经过后石坞后,就到达泰山北天门。

石河。又名乱石沟。山沟中巨石嶙峋,大的如磨盘,小的若碾砣,叠叠压压绵延数里,从下往上观看,十分惊险。

雄冠五岳天下名。

天路幽险难追攀。

8点30分,在此处的大石上,回望泰山玉皇顶,并在此拍照,小憩。

双凤岭

双凤岭。首刻:万历己丑六月既望。末署:汝南吴同春过此题。吴同春,明代河南汝南(固始)人,万历二年甲戌科(1574年)进士。曾任广德知州,刑部侍郎,山东学道,雁平兵备道等。古人称大、小天烛峰为大、小牛心石。又因双峰隔涧相对、互为呼应,像双凤飞舞,吴同春据此题刻“双凤岭”。

泰山小烛峰。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晋·陆机《泰山吟》。

风魔峪

大天烛峰下面的山峪叫溪里峪。又名风魔峪。此处山深谷险,多生怪风。为方便游人小憩,特在盘道旁建一六角亭,让游人在休息的同时又能欣赏到整个景区的美丽风光。

六角亭顶部

继续行走1个小时,9点28分,在盘道旁边的六角亭休息了一会,在此远眺大天烛峰,并在大天烛峰前合影。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元·贾鲁《登泰山》。

美丽、雄伟、挺拔的大天烛峰。岱岳嶙峋插太空,抠衣拄杖入云中。——明·苏本《登泰》。

天公开物。

在一个观景台的标志牌上写着:天公开物,于此东南向,名小泰山。峰顶奇石嶙峋,或人或物,形肖神备,尤若天公造化,万物始出。

极目远眺——小泰山。

极目远眺——小泰山。我站在观景台上东南远望,只看到几块石头悄然而立,看不到多少奇巧,可能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小泰山之美吧。

远眺——山呼门。

站在此处,远远眺望,依稀可见远处的山呼门。

继续行走30分钟,10点,到达山呼门。

山呼门又称“望天门”,相传秦始皇登封泰山,文武大臣在此三呼万岁,故俗名“三呼门”。此处两山夹道,原为一天然隘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因石豁狭窄,且两侧十分陡峭,为方便游人,世纪初,在此兴建门楼以壮景观。山呼门上是望天阁。

龙脊。

龙脊。

泰山龙脊。千尺瀑的水从一处裸露的山脊流下,山脊形状像是巨大的鲤鱼脊背,又像是卧龙,所以俗称鲤鱼背,又称龙脊。裸露的岩石经过了 25 亿年的风雨侵蚀,形成了黄色的纵横石纹,错综复杂,犹如天书。

好汉坡。

回望一路下来陡峭的好汉坡。此处坡度达到40度,令人生畏,由此能登上陡坡者就是好汉,故称此处为“好汉坡”。

远眺龙脊。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元·张养浩《登岳》。

回望龙脊。

仙鹤湾。

走过两山之间的一座桥,便到达仙鹤湾。仙鹤湾是天烛峰千尺瀑布下的一处自然石湾,由涧水常年冲刷而成,是峡谷深处的一处石潭,其形如鹤,湾水澄清,四季不涸,故称为“仙鹤湾”。

千尺瀑。

千尺瀑——在一段坡度不陡但长度很长全部由岩石构成的山崖上形成,被称为“千尺瀑”,千尺者,形容其长也。由于雨水少的原因,我站在此处,就没有看到瀑布。据资料介绍,每逢雨季,瀑布自天而降,高达百余米,宽约20—60米,呈“之”字形,恰似一条舞动的白练悬挂山崖,这就是泰山最负盛名的“三折瀑”。

声声亭。

声声亭。在这里,可以倾听风吹山林的松涛声,静坐在此,还能听到千尺瀑的水落入仙鹤湾的声响。亭子上有王友谊撰写的篆书楹联: 水声鸟声松涛声声声怡人;马峰狮峰天烛峰峰峰摩天。

左边:世界遗产标识,右边: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标识。

左边:世界遗产标识,右边: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标识。

1987年12月,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VI)、N(III)泰山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庄严神圣的泰山,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

11点55分,下到山下,到达世界遗产、中国国家风景区标识石碑处拍照。至此,用时大约5个小时,从南天门徒步下山。略微休息了一会,然后就乘坐公交车,前往岱庙。

岱庙。

在岱庙附近吃过午餐,13点10分,进入岱庙游玩。岱庙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岱庙铜亭,又名金阙,明万历四十三年铸造。

岱庙后寝宫。

岱庙后寝宫。

岱庙后寝宫,大殿横匾:权与造化。大殿楹联:震出泰亨万物广生推圣德;云蒸雨降八方甘泽遍崇朝。落款:戊辰仲春御题(乾隆十三年1748年)。

岱庙景色。

岱庙——宋天贶殿。

宋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为东岳大帝的神宫。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泰山岱庙宋天贶(kuàng)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宋天贶殿最外侧楹联:云行雨施不崇朝而遍天下;理大物博祖阳气之发东方。落款:清汪由敦撰。

岱庙——宋天贶殿。

内侧楹联:青社开封峙者宗山称岳长;苍精降德圣惟产物与天齐。

宋天贶殿内楹联:木德承天橐籥阴阳甄品汇;青祗司令监观上下仰灵威。落款:戊子年春泰安孙宣刚敬。

岱庙——宋天贶殿。

宋天贶殿前面有一“扶桑石”,“扶桑石”之后就是露台,两侧各有一座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拜谒岱庙的诗碑。天贶殿大门前是明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香炉。

泰山岱庙——仁安门。天下归仁。

飞龙岩。首刻:大明隆庆元年夏吉日,末署:监察御史蜀人刘翾立。

翔凤岭。首刻:大明隆庆元年夏吉日,末署:监察御史蜀人刘翾立。

五岳独尊。

五岳独尊。首刻:巡抚、右佥都御史、固安张允济,巡按监察御史、太原王立贤题。末署:万历丙申岁冬十月吉旦。布政司部事、署州事、□城王学尹,泰安州知州、临海秦懋,约同知永寿陈朝忠,判官、冀州王玠,吏目、五台陈心学,儒学学正咸阳许汝忠,训导观城刘云衢,蒲州曹晏殷,濬县王霖 ,仝刻。

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

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立于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系宋真宗加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时,所立之封号碑。碑阴有明代“五岳独尊”四字题刻。

岱庙正阳门

正阳门位于岱庙坊后, 正阳门始建于宋,毁于二十世纪中叶。1985年重建,黄瓦盖顶,点金彩绘,高耸巍峨。五凤楼上横匾:岱庙。

岱庙坊

岱庙坊位于遥参亭与岱庙之间,又名玲珑坊,东岳坊。建于清康熙七至十一年(1668-1672),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坊顶是歇山式仿木结构,螭吻凌空,斗拱层叠,檐角飞翘,脊兽欲驰。正脊之中竖立着宝瓶,两侧有四大金刚拽引加固。中柱小额枋上透雕着二龙戏珠,龙门枋上浮雕着丹凤朝阳。

岱庙坊

岱庙坊(南向)楹联:峻极于天 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 赫声濯灵镇东方。

岱庙坊(北向)楹联:为众岳之统宗 万国具瞻 巍巍乎德何可尚;掺群灵之总摄 九州待命 荡荡乎功孰与京。

大约游玩40分钟,结束岱庙参观。至此,泰山之行彻底结束。千百年来,封建帝王在泰山祭祀,僧人道士在泰山诵经修行,善男信女在泰山烧香许愿,名人雅士在泰山题字赋诗作画刻石,给泰山留下了众多的人文遗迹,使泰山名扬天下,因此有“泰山归来不看岳”之说。

泰山之行,使我欣赏、领略了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泰山——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真的不虚此行。

就以杜甫的《望岳》作为此篇行记的结束语吧。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标签: #泰山范文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