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一直在路上的阿里云之父: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财经早餐 4260

前言:

眼前姐妹们对“阿里云创建时间”大约比较关注,看官们都需要知道一些“阿里云创建时间”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对于“阿里云创建时间””的相关资讯,希望小伙伴们能喜欢,兄弟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作者:云端铁马马

今年五月,被誉为“中关村最大养老院”的甲骨文宣布“不提供养老服务”了。

甲骨文这家曾经网罗了国内顶尖毕业生的外企,如今原本有1600人的北京研发中心缩减了一半人员,成为了两个月前的大新闻。

但是把时间拨回十年前,阿里曾经是甲骨文在亚太地区最大的客户。

十年之前的先见

十年前,云时代到来,甲骨文不仅没有上车,甚至还站到了新技术的对立面上。

过去十年,企业上云的意愿从3%上升到84%。从大环境来看,上云是不可逆的趋势。

有个阿里人,在十年前就看到了云的到来,他就是阿里合伙人之一——王坚。

其实故事要从2007年说起了,当年,剁手族在淘宝疯狂买买买还在pc端。

但问题来了,工程师们发现,那些小型机装备(行话叫“IOE”)已经撑不住剁手族的购买力了,服务器全天24小时保持98%运行,离爆棚也就差两个百分点吧……

公司的“脑力”(计算力)快不够用了。

如果这个“大脑”记忆被填满,就没办法储存新的商品和交易记录。

如果这个“大脑”思维速度跟不上,就没有办法让用户及时下单、付款。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大家觉得这个IOE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程序猿们还一筹莫展。

因为当时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无外乎都有“IOE”这三样标配:

I(IBM,服务器提供商,他们提供的服务器俗称“小型机”)

O(Oracle,数据库提供商,他们的软件是著名的“甲骨文商业数据库”)

E(EMC,存储设备提供商,他们提供的是“集中式存储”)。

曾有媒体报道过,2008年,在阿里的IT架构中,淘宝和支付宝使用的绝大部分都是 IBM 小型机、Oracle 商业数据库以及 EMC 集中式存储。

这个时候,王坚来了,他说:“云计算”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大脑”,能同时调度数千台计算机(太专业了,所以省略),总结下来,反正就是比“IOE”有前途。

马爸爸觉得,嗯老王你说的很有道理!

所以,2008年,王坚从微软亚洲技术研究院空降阿里担任首席架构师后提出的第一项改革就是“去IOE”战略。

艰难飞天

任何一件事的开端都是艰难的,阿里云也一样。

王坚一直有着强烈的技术自主情结。他是一个航空航天迷,常常会给手下讲,过去没有办法造自己的大飞机的日子。

2008年10月,王坚给云计算平台起名“飞天”,源自中国神话中的形象,同时也意味深长。

马云、王坚和工程师们的合影

简单形容一下,阿里云的飞天计划,相当于做一个发动机,有了动力,其他的再慢慢做。

但当时时间紧迫,王坚带着兄弟们同时做两件事:一边制造发动机,一边为阿里的主营业务淘宝网顺便造一个整车出来。

于是,2009年春节都没放假,阿里云的工程师们早早就开工了,在北京上地的汇众大厦203,“取暖全靠抖,加热全靠搓手”的办公室里,工程师们敲出了“飞天”的第一行代码。

这是阿里云最早的办公室,但是门口也没个牌子。直到半年后他们搬出大厦,保安都不知道这帮神神叨叨的人究竟是干什么的。

每天,工程师们除了噼里啪啦写代码,还得顺便“荒岛求生”——自己订水、买垃圾桶、修桌椅板凳、修无线网,连茶叶和咖啡都是从自己家带来的。

当时公司环境有限,写代码的地方隔壁就是测试系统的服务器,所以夏天时候就像一个大火炉,大厦的空调不行,还没到七月份,程序员就热得撑不住了。

为了降温,每天上午他们都叫冰场送两大块冰来。

在2010年到2012年,阿里云却迎来最艰难的三年,从0到1的长征路上,大家都遇到了瓶颈,但都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国外不告诉你,国内就只有阿里云在坚持做“云计算”,内外质疑声音不断。

一般来说,三年时间足够判断一件事情到底靠不靠谱。所以,2012年人们几乎已经认定了阿里云不可能做出一套云计算系统了。

阿里云的满弓、李超、飞天总架构师唐洪、林晨曦等元老每天都是低着头上班。

当时,阿里云内外交困,组织了一场员工和客户共同参与的“共创会”。

王坚把每年一度的阿里云“飞天奖”颁给了全体员工,颁奖词是一句略带悲情的话——“坚持就是伟大”。

然后就出现了“王坚哭了”的那一幕。

在 2012 年的阿里云年会上,王坚走上台,他紧紧攥着话筒,几次抬眼望向远处,几次欲言又止,最终泣不成声。

这个曾经扬言要用一己之力把中国云计算镌刻在世界科技史上的“疯子”,就那样孤零零站在原地,面对台下黑压压的一群错愕的人。

这是阿里云故事里最为人所知的一个细节,也是不苟言笑的程序员王坚给大家最深的印象。

但很少有人记得,王坚一边哭,一边说了什么。

他说:“这两年我挨的骂甚至比我一辈子挨的骂还多。但是,我不后悔。只是,我上台之前看到几位同事,他们以前在阿里云,现在不在阿里云了…”

马云的定心丸

眼看阿里云成立就要满五年了,集团里却风言风语地传着“阿里云要被撤掉”的消息。

某一天,马云突然召集阿里集团高管开会,所有业务部门的负责人都估计是马云要宣布关掉阿里云的消息,于是纷纷带上自己的技术负责人参会,准备一声令下,就瓜分阿里云的技术人才。

幸运的是,马云选择相信了他。

马云说:“博士的不足大家都知道,但博士了不起的地方,估计很少有人知道。假如10年前我们就有了博士,今天阿里的技术可能会不一样。”并许诺:一年投10亿,坚持10年也要做成这件事。

2013年是云计算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云计算热潮刚刚兴起。

也就是2013年,王坚和团队一起,把5000台机器,组成像一台机器一样来用,让它们同时去完成一件事情。

那年阿里云发布了飞天5K集群(你可以把它理解成5000台机器合成一台来用),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家对外提供5K云计算服务能力的公司。外界慢慢对阿里云有一些认可,阿里云慢慢的获得了外界的一些支持和谅解。

一开始,阿里云能够提供稳定服务的证明,是2012年的双11,阿里云跌跌撞撞地扛住了百万次的高并发;

2013年双11,350亿的成交数字,80%的交易都是通过云端搭建的“聚石塔”完成。

但阿里云发展过程中会被IT历史记住的时刻,应该是2013年5月17日,阿里集团最后一台IBM小型机在支付宝下线。

从2008年阿里提出去IOE口号后历史5年,阿里内部完全不再使用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

也就是2008年提出的去IOE计划。

2015年,12306部署在飞天上,春运高峰分流了75%的流量。

直到今天,阿里云"飞天"系统奠定了中国云计算的基础,企业将业务流放在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公共云服务器上成为主流。

目前,超40%的中国500强企业、近一半的上市公司和80%的科技类公司汇集在阿里云上。阿里云也以绝对的优势领跑中国云服务市场。

2019年6月,权威数据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了最新的中国云计算市场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阿里云以47.3%的成绩成为了中国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第一。

阿里云以19.6%的成绩位居亚太公共云基础设施领域第一,超过了微软和亚马逊市场份额的总和。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王坚曾经受央视《朗读者》节目邀请,诵读了乔恩·克拉考尔的《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回忆了阿里云的创业史。

王坚不是一个喜欢夸张的人。

他平静地对董卿说:“现在阿里云的成就是工程师拿命换来的,其实也是最早一批客户拿命在填,就像第一个用电的人一样”。

以身为棋,才能胜天半子,创业维艰,唯有曾和死神擦肩而过的人,余生才会用十倍的速度奔跑。

在阿里云赛道上,今年已经57岁的王坚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每一个阿里合伙人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今天的主角是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也是阿里云的缔造者。

关于阿里合伙人的那些事儿,如果你还想看谁的故事,请在留言板告诉铁马哦。

标签: #阿里云创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