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今朋友们对“人工智能与股票投资的关系论文”大体比较关切,姐妹们都想要分析一些“人工智能与股票投资的关系论文”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对于“人工智能与股票投资的关系论文””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能喜欢,小伙伴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一、调整就是加仓机会
市场观点出现分歧。半夏投资李蓓2月4日发布2023年1月月报表示,股市总体为震荡重心上移而非单边牛市,短期单边做多的性价比下降,权益类资产的净仓位由2022年12月末的87.8%下降到2023年1月末43.20%,并增加了权益类的套利对冲头寸。李蓓看淡A股的逻辑为:节后需求显著低于节前的乐观预期,中国消费复苏不如美国,强复苏预期会被证伪。美国劳动力市场非常强劲,通胀下行放缓,美联储鸽派的做法可能受到挑战,进而对全球风险资产价格构成压力。
风格有可能从大盘价值切换到小盘成长。气球事件可能会短期影响外资的一些行为,由北上资金主导的大白马风格会减弱,市场可能会偏内资主导的结构化行情,风格偏好从大盘价值、大盘成长转向小盘成长,军工、芯片、高景气进口替代赛道可能表现较好,而去年11月以来大涨的消费、互联网白马、金融等可能表现相对平淡。
中国经济复苏的基本面没有变。鉴于疫情传染在2022年12月达峰,笔者1月20日在《传统服务业复苏,2023年有望增长5.5%》中将2023年GDP增速预期上调至5.5%,相对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并不能说是强复苏。2023年出口将成为经济增长拖累因素;中国家庭消费增速难以大幅增长;中国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都处于高位,提升空间有限;房地产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的决定性因素。在《2023年1月PMI数据点评》中指出,1月有一个疫情压制消失后的均值回复在,但由于人口负增长等长期压制因素,2月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扩张速率可能放缓。
国内政策友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类似2021年,2023年消费将复苏,政府本来就不会大力刺激经济。但是,地产、出口等因素使得2023年中国经济稳增长压力较大,政策友好也是确定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利用财政贴息手段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融资支持,央行继续全面降准以提高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LPR有望继续下行,流动性维持合理宽裕。政府将大力保交楼稳地产,限购限贷等需求管制政策将进一步放松,房地产首付、房贷利率也有望继续下调以支持住房需求。
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也逐渐被证实。虽然美国就业数据较好,但是随着消费刺激作用减弱,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并在2023年下半年陷入衰退是基本可以确定的。工资—成本螺旋通胀是需要一个原动力的,美国CPI环比下行将阻止螺旋通胀的形成。而且美联储声明也表示不会在放缓加息后提高加息幅度至50bp,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也基本可以确定。
短期调整不改中长期上涨趋势。近期引发市场调整的原因主要有:注册制推出引发融资抽水股市下行的担忧,外资流入放缓带来的扰动,中美气球事件对市场情绪的影响。A股自11月以来积累的获利盘会放大调整幅度。根据季节规律,2月都会迎来春节躁动,股市上涨。正如1月31日《预测兑现,现实驱动小盘成长引领1月股市开门红》指出的,2月初仍是加仓良机,不要寄希望于把k线每个柱子全赚到,要接受正常的小幅回调。
现实驱动小盘成长领涨。笔者1月3日《预期驱动转为现实驱动,小盘成长引领1月股市开门红》就指出,PPI进入负区间意味着中下游制造业将受益于成本下降,弱现实无法支持疫后复苏板块继续大幅上涨。疫后复苏板块的持续上涨需要企业业绩如期回升形成合理的估值。事后复盘,1月就是小盘成长股领涨,申万小盘指数和大盘指数分别上涨7.96%和7.41%(见《预测兑现,现实驱动小盘成长引领1月股市开门红》)。半夏投资认为1月大盘占优是错误的。1月涨幅位居前列的行业除去与大盘同涨跌的非银金融板块外,均为估值分位数低于40%的行业。1月涨幅较低的行业均为估值分位数处于相对高位的行业。2月外资流入规模预计将大幅低于1月,使得小盘成长股继续占优。
加仓方向:IT服务、软件开发、计算机设备、分立器件、元件、光学元件、集成电路封测、锂电专用设备、环保设备、大气治理、通信设备、黑色家电、能源金属、培育教育、门户网站等板块中优选成长行业,个股优选20-100亿规模。
二、人工智能蕴含牛股,但短期不宜追高
牛股大都为高增长行业的高增长企业。股票上涨要么来自估值,要么来自盈利,但归根结底还是来自盈利增长。近三年诞生的十倍股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如天华超净、江特电机、阳光电源、天赐材料、富临精工、大金重工、钧达股份,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第二类是疫情带来的医疗产业投机性机会,需求突然大幅增长,而产能跟不上,如英科医疗、九安医疗,在疫情下盈利大幅增长。第三类是公司困境转型带来的投资机会,如新东方在线。
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一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022年中国人口正式开始负增长,人口因素拖累中国经济潜在增速,要维持经济增长,就只能向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要动能。从工业化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工业互联网通过数字与实体深度交融、物质与信息耦合,可以提升生产效率;机器人可以对冲劳动力不足,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人工智能化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和核心技术,将在政府支持下迎来快速发展。2018年12月-2021年11月,英伟达上涨10倍,未来A股肯定也会不断涌现出人工智能领域的十倍股。
人工智能产业有8项核心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智适应学习技术、群体智能技术、自主无人系统技术、智能芯片技术、脑机接口技术。
AI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早已得到应用。自然语言处理主要应用于机器翻译、舆情监测、自动摘要、观点提取、文本分类、问题回答、文本语义对比、语音识别、中文OCR等方面。ChatGPT就是一款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而智能客服、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早已得到应用。
Transformer是ChatGPT诞生的基础。Google Research的一篇里程碑式的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描述了一种用于自然语言理解的新的神经网络架构,称为transformer,它可以生成高质量的语言模型,同时具有更强的并行性,需要的训练时间更少。这些模型是简单的学习者,可以相对容易地针对特定领域进行定制。从2015年到2020年,用于训练这些模型的计算量增加了6个数量级,其结果在书写、语音、图像识别、阅读和语言理解方面超过了人类的表现水平。2022年12月1日,微软投资的AI实验室OpenAI发布了一款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该模型的性能比GPT-2有了巨大的飞跃,能够模拟人类的语言行为,与用户进行自然的交互,并且从代码生成到笑话编写的任务中都提供了出色的Twitter demo来证明。上线短短5天,用户已经突破了100万。据瑞银集团的一份报告显示,在ChatGPT推出仅两个月后,它在2023年1月末的月活用户已经突破了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
生成式AI是ChatGPT热潮的焦点。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指通过各种机器学习(ML)方法从数据中学习工件的组件(要素),进而生成全新的、完全原创的、真实的工件(一个产品或物品或任务),这些工件与训练数据保持相似,而不是复制。2022年9月,红杉美国官网发表的《Generative AI: A Creative New World》提出:生成式AI可以处理的领域包括了知识工作和创造性工作,使这些人工的效率和创造力至少提高10%。因此,生成式AI有潜力产生数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Gartner预计,到202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占所有生成数据的10%,而目前这一比例还不到1%。ChatGPT相对于其他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使用了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即GPT-3.5架构,通过连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模型,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还能进行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正是生成式AI广阔的市场前景引爆了资本市场的热情。
生成式AI尚处发展早期,短期不宜追高。美国著名咨询公司Gartner在研究多数技术的发展逻辑后,开发出技术成熟度曲线用于分析及预测新技术从概念到成熟发展趋势图。一项新技术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可分为五个阶段:1,技术诞生的触发期。一项潜在的新技术突破因媒体过度的渲染而广而告之,但并没有成熟的产品以及明朗的商业化预期。2,期望膨胀的峰值期。高的关注度推动技术的发展,一些公司开始进入这一领域。3,泡沫破裂的幻灭期。由于技术缺陷或不成熟导致产品无法普及,公众的关注度下降,一部分投资开始撤离。4,稳步爬升的复苏期。由于技术和应用场景的逐渐成熟和完善,重燃市场的兴趣,产品应用开始普及。5,实质生产的成熟期。技术的潜力和盈利能力被市场认可,产品和市场均走向成熟。,根据Gartner发布的《2022年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曲线》,生成式AI距离生产成熟期还有2-5年。平台层刚刚有起色,而应用层领域才刚刚起步,离实现商业化盈利尚有较长时间,在商业模式和技术方面仍有版权、信任、安全和成本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生成式AI投资仍然具有较高不确定性,不宜追高,可以寻找存在补涨机会的个股。
标签: #人工智能与股票投资的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