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没有短板的水桶机:Meizu 魅族16 Plus 智能手机 体验报告

什么值得买 4456

前言:

今天同学们对“帝国时代3全屏变成窗口”都比较注意,我们都需要了解一些“帝国时代3全屏变成窗口”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对于“帝国时代3全屏变成窗口””的相关内容,希望看官们能喜欢,姐妹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本文作者:cloudliu

全面屏的逻辑-续

在稍早的15 Plus评测我讲了全面屏的逻辑,主要有iPhone X的刘海,小米MIX的下吧和三星的上下窄边三种不同的全面屏流派。15 Plus虽然还是传统手机的设计思路,仅仅是通过减小Home的尺寸来压缩上下额,但得益于超窄的侧面边框,其81%的屏占比相比其他全面屏手机并无明显差距。

但这个仅仅是15 Plus发布之前的境况,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前全面屏时代。但在魅族15 Plus发布之后,全面屏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蓝绿两厂的NEX和Find X通过别出心裁的机械结构解决前置摄像头和其他传感器的问题,从而可以达到更高的86-87%的屏占比,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比较屏占比都采用的GSMA数据,其数据是不包括BM黑边区和R角外区域的屏占比,相比官方宣传的要低,但更为严谨。

上面是枯燥的数值,再来看看真机的对比。NEX的下颚和16 Plus差不多,上额得以伸缩摄像头更窄。魅族16Plus的核心优势在于更窄的边框,从算法上更窄边框减少的是长边的累计,对于提升屏占比数值有更为明显的作用。这个也就是16 Plus上颚相比NEX宽那么多还可以维持相同屏占比的原因。另外还有点需要提及,虽然魅族16 Plus是6.5英寸屏幕,NEX是6.59英寸,但由于NEX的屏幕比例更长,实际107.3cm2的显示面积,还是要略小于16 Plus的107.9cm2的。

虽然NEX和Find X都是通过机械结构解决传感器问题,但在具体实现方法上又存在差别,NEX是依靠屏下指纹解锁,屏幕扬声器发声,活动的机械部件仅仅是前置摄像头,这样的方案比较均衡,活动部件少且实用频次低,而Find X是整个后部传感器模组整体抬起,而且解锁3D结构光每次解锁都需要抬起机械结构,这样设计过于冗余,机械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活动频率高,更是使得机身厚度高达9.4mm,整体付出的代价还是过大。

第二个变化是全面屏的白菜化,虽然在15 Plus之前就有个1499的坚果3,但真正让人感觉冲击的还是联想Z5,先不讨论这个“旗舰”SoC规格如何,但在1299的价位就提供了刘海异形全面屏,还是很让人震撼。除开非主流品牌,稍后的VIVO的Z1也在1499价位提供了异形刘海全面屏,同时还加持当时性能不错的骁龙660+6GB内存,其也一改人们以往对vivo高价低规,成本都砸综艺小白脸的传统印象。异形全面屏不再是高价旗舰的专属,旧时王谢堂前燕,现在飞入寻常百姓家。刘海异形全面屏的白菜化主要是得益于上游产业链的相关技术的成熟,虽然尝鲜者需要付出更多,但待到技术成熟后,就是整个产业链收益。

虽然在iPhone X发布时候,大家都吐槽刘海丑,但各家都还是不约而同的模仿,结果还是真香。不过我也认为刘海并没什么不好,相比上面一截黑,两边用来显示时间和电量信息也是不错的选择。(其实在这里损刘海,就是打魅族8X的脸了),如果刘海改成美人尖还会更为赞。

魅族16能够将屏幕下边框边缘能够控制在这样尺寸,主要是得益于采用新的Chip-On-Film工艺。传统的COG工艺是将驱动IC封装直接做在玻璃面板上,而FPCB直接在面板下沿,这样使得手机屏幕需要更长的下颚。而新的COF工艺是将驱动IC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弯曲到面板下方。通过IC封装方式的改变,屏幕的下部边框距离可以做到更短,但COG改成COF成本需要提高几个美元。

魅族手机的屏幕一直是顶级水平,但只有一个例外,就是MX4 Pro,为了强上2K屏,色彩和可视角度表现就大开倒车。在当时我就认为2K分辨率对于手机并无必要,1080P在正常使用距离已经足够细腻,而且过高分辨率还会加大GPU负担并拖累系统性能,特别的游戏流畅度。因此我觉得这次16Plus从2K讲到1080P级别也并非坏事,虽然分辨率下降,但还是足够细腻,更低的分辨率也使得界面和游戏更为流畅,更低的成本也有利于降低整机的售价。

18:9的大趋势,这点魅族16 Plus也不能免俗,除了视频播放两边的黑边,FGO这样的热门游戏都没能适配,不爽。特别是版本比国服领先一年的日服也没适配,更是让人感觉绝望。

虽然吃鸡这样的游戏18:9还是有更为宽广的视野,有更好的游戏体验,但考虑到视频播放的大黑边,我还是很不高兴。

此外屏幕边缘的圆角也会占用一定的屏幕面积,圆角之外的部分实际还是需要运算和渲染的。这样做除了结构强度方面的因素,主要还是为了优雅。

主观测试部分,首先是屏幕色彩,所有手机的屏幕颜色模式都是鲜艳模式,默认色温,最高亮度。四部对比机型分别是小米Mix 2S,魅族16 Plus,VIVO NEX S和iPhone X。

全白部分感官上iPhone X亮度最高,色温最暖,其他三部都偏冷,在这其中NEX最冷。

全黑部分,小米Mix 2S由于采用传统的LCD有LED背光,并不能做到完全黑,有轻微漏光。

正视角度现在各家旗舰色彩表现都很棒,即使是在光亮环境。

在强光下可视角度三个AMOLED优势明显,小米Mix 2S的观感亮度明显下降,即使其是在最为优势的小角度位置。

然后是客观测试部分,我们使用X-Rite i1Pro光度计测量各个手机全白最高亮度的亮度和色温。16Plus屏幕亮度为430cd/m2,这个测试数据和官方宣传数字完全一致,也和15Plus一样。这个亮度数值其实是人为限制的,从效果和寿命方面平衡考虑的结果,实际使用小区域的峰值亮度是高于430cd/m2的官方标称的。全黑亮度方面,大部分机型都是采用AMOLED,从材质本身的特性可以完全做到不发光,黑位更好,而采用传统LCD的小米MIX2S,由于有LED背光而不能做到完全黑,这是原理所致。

我们使用DisplayCal测量16 Plus的色域,其可以覆盖100% sRGB,91.7%的Adobe RGB和99.2% P3色域,相比15 Plus的99.9% P3色域略低,但也在一个层级。

另外我还发现16 Plus可以支持HDR视频播放:HDR视频播放对屏幕表现和SOC性能都有需求。在屏幕表现要求方面,HDR支援有两个不同方向,第一个方向是要有1000nit的峰值亮度表现来形成足够高的对比度,同时要能支持BT.2020色域,这个主要是针对传统的LCD设备,如SONY的Z9D,第二个方向针对OLED和AMOLED,由于面板特性,这两种屏幕的亮度相对较低,但其黑位表现更好,最高亮度/最低亮度的绝对值更大,因此对于屏幕的峰值亮度要求比较低。16Plus虽然屏幕在全白的最高亮度为430nit,但在小区域的最高峰值亮度还是可以达到HDR的要求。色域方面虽然99% P3水平不能完全覆盖BT.2020,但在技术上也提供了对这色彩空间的支持,大概有80%的水平,要知道Z9D/A1甚至BVM也就这个水平。15 Plus虽然屏幕素质可以达到HDR的需求,但在SOC的特性上并不能满足,不能正常显示HDR的色彩空间,无法支持亮度信息的映射,所以播放视频色彩表现是不正常的。

16 Plus屏下指纹是使用的Synaptics的Clear ID光学方案,其布置在AMOLED下部,识别时候需要屏幕发光照亮手指进行识别。传统的LCD屏幕由于底部有LED背光层,是不能实现这种屏下指纹。

16 Plus指纹识别模块开口在强光下可以隐约看见开口,这个区域布置有点倾斜。但这个在一般使用情况是无法看到,并不会影响屏幕效果。

不过传感器的识别区域要远大于15 Plus的小圆圈,整体识别率还是更佳。得益于熄屏幕显示,指纹识别区在熄屏时也有展现。解锁的时候不得不说这样的解锁方式,相比传统指纹识别甚至3D结构光更为炫酷和装逼。

借用IT168的拆解图,电池后面突起的部分就是Synaptics的Clear ID光学传感器。

屏下的指纹识别传感器在金属中框下部,刚好和电池的位置冲突,因此实现屏下指纹 对电池空间也是有所牺牲的。小米8探索版相比普通版电池容量要小400mAh,并不是因为那个搞笑的装饰用PCB,而是因为屏下指纹识别占用了空间。

再看这张数据比较表,魅族16Plus提供了旗舰机中较高水平的单位体积平均电池容量,但也是由于屏占比过高,机身过薄,导致单位屏幕面积对应的电池容量偏少。就如前面说的vivo NEX那样适当放宽对厚度的追求,这样在电池容量方面会更为好看。

全面屏的软逻辑

全面屏不仅仅是硬件的问题,还包含软件交互的逻辑。和之前15 Plus我预测的一样,16 Plus主推的mBack 2.0是采用了类似iPhone X和Android P的逻辑。下部有个小横条,单点返回,长按Home,侧面上划进入多任务管理。

虽然这看上去只有一个小横条,但实际上还是占用了96像素的宽度(可用屏幕面积为1080x2064)。而在视频/游戏等全屏应用时候可以自动隐藏。

除了mBack 2.0还可以选择传统Android的三虚拟按键(左),这个需要占用145像素高度。此外还有个手势导航(右),可以完全不用占用屏幕空间,可以通过短滑和长划实现不同操作,但这个操作相对比较麻烦,需要稍微适应,而且部分逻辑还是存在问题,如基本无法在主界面打开多任务管理,还是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另外mBack 2.0还有点需要提及,就是mEngine,配合MBack有十分奇妙的效果,按下的感觉虽然不如机械微动那样有手感,但还是可以感觉按下的阻力和弹起,不仅仅是有明确的反馈感的问题,而是给人感觉在按拱起的薄膜按键一般。不过这并不是mEngine让人感觉最惊艳的地方,小工具里有个随机事件模拟丢硬币的小游戏,抛弃硬币的时候并不是像从手中抛起,而是从手上的木板上扬起,再落回来,飞起的时候mEngine甚至可以让人感觉到上抛的加速度,而落下的时候就想手用木板接住,还有反弹和慢慢停稳的物理模拟反馈。

精致但不那么重要的外观

魅族手机的颜值是从来没让人担心,16 Plus也没让人失望。在之前15 Plus的评测我就提过全面屏虽然使得手机的结构设计更为困难,但ID设计更为简单,反正正面全是屏,背面总带套,美丑无所谓。但J.Wong特有的偏执使得16 Plus整体设计还是维持魅族旗舰的一贯高水准。

16Plus的顶部,R角漂亮的弧度相比15Plus的直角更为柔美,但还是牺牲了显示区域。16 Plus也没有像Vivo NEX采用黑科技的屏幕发声技术,而继续延续15Plus的顶部开孔设计,既简单又巧妙,即不破坏整体观感又同时低成本。

机身厚度还是维持了7.3mm。其实我觉得J.Wong对厚度和手感过于偏执,虽然更薄有更好观感和手感,但现在手机大部分都是线上销售,观感和手感的优势很难通过描述页传达。但更大厚度内部布置更为简单,同时可以容纳更大的电池,更大容量的电池对于用户其实相比手感和观感有更大的吸引力。其他旗舰机基本都选择了8.0 mm左右的厚度,如MIX 2s 8.1mm,NEX S 8mm,而OPPO Find X的厚度更是达到9.4mm,也没见有人抱怨。

魅族16Plus(上)的底部开口,依然保留了2.5mm耳机接。

后盖从拉丝金属改成了玻璃,这样也没什么金属屏蔽信号问题,也没有什么华丽的图腾分割线,更为简洁,手感也更轻便,但没变的是依然是指纹收集器。

上部的双摄和标志性光灯,依然是偏执的居中。其实我个人还是更为喜欢Pro 7 Plus那样的靠近边角的设计,拍照时候更不容易被手指遮挡,不过那样就不是J.Wong Style。不过边框后盖,真的是无所谓。反正绝大多数人都要带保护套,再华丽的质感,再精细的工艺也没人看得见。

三星是父母 MTK是情人 高通才是老婆

从魅族M8开始直到15 Plus,魅族的真旗舰一直都是使用的三星处理器,可以说三星一直伴随魅族成长,就如父母一般,而联发科则作为三星的低位补充,在魅族和魅蓝体系里作为支撑出货的中坚。这样的产品布局使得魅族是中国唯一不依靠高通成长起来的手机品牌。

但三星+联发科的产品布局也存在很大制约性,限制了魅族的进一步发展。首先是三星方案集成度低,网络支持不完善,使得研发周期长成本,魅族的三星手机在15之前一直都不能支持电信的CDMA网络,这使得PRO 6 Plus成为世界上最后一部技术上不能支持电信的手机。而15虽然提供了电信网络的支持,但只能主卡支持4G,也并不完善。联发科虽然在网络制式方面没有那么大的问题,但在消费者立场上对联发科还是存在信赖缺失,使得使用MTK的魅蓝和魅族机型相比骁龙还是缺乏竞争力。

另外就是产品迭代时效的问题,一般新的旗舰SoC方案都在1月的CES Paper Launch,然后三星在3月MWC独占发布Galaxy S手机(同时包括Exynos和高通骁龙版本),再稍晚发售。高通的旗舰方案其他品牌一般就晚三星1-2个月就可以发布(一般是小米)。而三星的Exynos就有更长的独占期,我在上面将历史上魅族旗舰新机同三星Galaxy S发布时间间隔进行统计。在MX3到PRO 5 Plus发布间隔一般在2个季度,但整体时间差距越来越大,PRO 6 Plus就达8月,而15 Plus更是长达一年,发布时候,三星和高通的新一代SoC方案都已经上市销售。这样SoC方案的滞后,使得魅族的手机在产品竞争力上有很大影响,并且实际的产品销售窗口期过窄,整体销量上不去,研发/开模和市场营销均摊到单机上成本过高,而形成恶性循环。而在采用高通处理器之后,魅族16Plus和骁龙845的首发机型相比晚5个月,而后续的骁龙710的魅族16X/8X间隔仅为3个月。

并且这种需要是相互的,并非是单方面的。高通的客户扩展特别是高阶的骁龙845扩展,也是需要魅族。世界出货量前列的三星、华为和Apple都在降低对高通的依赖:三星Galaxy S9和Note 9除开中美其他地区都是销售自家的Exynos,华为现在从主流到高端也都全面改用自家的海思麒麟处理器,而Apple也在去高通化,新一代的iPhone基带也都改用intel。从现有数据,国产品牌一加骁龙845和小米8出货量勉强有百万级别,而其他还到不了百万,仅仅依靠小米、OPPO和ViVO并不能完全驱动庞大高通帝国的无敌旗舰。因此如果魅族16系列销量能够达到一定水准,对于高通而言也是很重要的。

不像之前魅族旗舰采用非主流的Exynos,需要详尽测试性能,这次16 Plus采用的主流的高通骁龙845,魅族的845和小米、三星的845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因此性能测试,尤其是跑分测试并不是本次测试的重点。虽然没太大的差别,并不代表没差别,具体的散热表现,频率功耗策略,不同的845手机还是会有所差别。

我运行《绝地求生刺激战场》20分钟之后(非火力全开模式,大核心在1.55GHz频率),使用testo 869热成像仪测量16 Plus正面和反面温度(测试环境温度30度)。正面最高 32.8摄氏度,而反面最高温度在CPU的上部也只有33度,明显低于人体体温,长时间游戏也能有良好的体验。

而打开火力全开模式(相当于在游戏环境启用高性能模式,普通应用还是均衡模式),处理器大核心的频率在2.55-2.8GHz范围,整体游戏也更为流畅,打完整局20分钟的游戏基本可以稳定在40FPS的FPS Cap。

在火力全开模式下,虽然后盖最高温度有所上升,达到36度,基本和人体体温持平,CPU的传感器温度也可以稳定在60度以下。虽然热管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黑科技,在PC和其他行业早已白菜很多年,但具体表现的效能还是值得肯定。CPU的热管是传到到电池,如果用户一边充电一边游戏,那CPU的温度会更高,频率稳定性会下降,因此本次测试笔者也未采用Gamebench这种必须连接电脑的测试方式。

前面说好不跑Benchmark,对不起我食言了。我在这里使用16 Plus运行GFXBench 5.0的最新Aztec Ruins(阿兹特克遗迹)场合,支持OpenGL、Vulkan, Metal 和DirectX12多种不同的API。我们测试的是普通画质场景,普通画质每帧画面平均有20.7万多边形,264万像素着色。

具体的测试内容是古墓丽影风格的遗迹探险,包含大量的动态阴影,光源和DOF景深效果,可以说这个测试可以代表移动平台3D图像的最高水平也毫不为过。(注意:上面视频使用Flyme内置录屏,对性能和清晰度有影响)

我们选择测试了OoenGL/Vulkan的普通画质的onscreen和offscreen。Onscreen测试分辨率为去掉mBack的2064x1080,代表当前设备的实际性能表现,而offScreen为标准的1080p,且没60FPS限制,合适横向比较,测试OpenGL ES 3.1的性能相比Vulkan稍好。Onscreen为35.3FPS,而Offscreen的分辨率稍低性能为37.6FPS。

和Anandtech测试的其他参考机型数据对比,魅族16Plus相比同为骁龙845的一加6稍快。相比Exynos 9810版的S9快27.6%(如果有平行时空版的三星版16 Plus就应该是这个性能),而相比华为麒麟970的荣耀Play更是快了142.7%,基本还是领先了一个世代。

这进一步验证了魅族16 Plus的骁龙845能够正常发挥效能且性能稳定,华为麒麟970虽然是大核心SoC,但CPU还是上一代的A73,GPU规模也过小,骁龙845的性能优势还是十分的明显。

续航/快充/NAND和WiFi性能

我们使用PCMark的Work 1.0来测试16 Plus的续航。我们测试将测试机型屏幕亮度设置在200CD/M2(允许-偏差5),开启通话,关闭WiFi和数据浏览,在干净无后台应用的情况下进行。这个测试工作负载和用户平时手机使用情况类似,但要明显低于游戏,特别是3D游戏的负载,也低于开启3G/4G流量情况下网页/APP的负载。但我们这样的测试方法可以做到精确重复,能够保证准确反应不同手机的相对续航水平。

PCMark 1.0的续航测试时间为8小时34分,相比15 Plus略短,测试性能得分在12800分以上,性能稳定,处理器温度也低于40度。整个测试过程屏幕耗电占84%,真正PCmark测试、网络通信和待机消耗很少,这说明SoC方面优化好,能耗比高,并且这还是高性能模式,如果是均衡模式限制处理器频率那续航表现还好更好。亮屏耗能这是没办法,如果用户在外希望延长续航,降低屏幕亮度是延长续航最为立竿见影的办法。

另外我们还对16 Plus的充电速度进行了测试,16 Plus官方参数是支持24W快充,但充电头和15 Plus是相同规格,性能表现相比Pro 7 Plus的硕大充电头 有所缩水,并且16 Plus的电池容量更大。但即使如此,其依然可以在开机熄屏,插卡开启WiFi的情况下30分钟充满60%,60分钟充满90%,也算不错的水平。

NAND性能我们使用Androbench 5.0进行测试,Androbench 5.0相比之前版本支持更高的操作队列并发数,虽然这样的测试相比实际情况性能更高,但也能够更为充分的展现各个设备极限性能。

魅族16 Plus我们测试是128GB版本,虽然其顺序读相比15 Plus还稍慢,但随机4K大幅提升,可以达到163MB/S的速度。随机4K更能代表日常使用的实际性能。

另外提及下USB速率,魅族在Pro 6 Plus采用过USB 3.0,但后续的Pro 7.15 Plus都是采用的USB 2.0,16 Plus也不例外。魅族认为现在更多的数据传输是依赖网络,而16 Plus还是一个比拼性价比的产品,每一分的成本要花在刀刃上,并不是个可以让J.Wong像之前任性而追求极致的产品。

魅族16 Plus由于采用高通骁龙845处理器,在WiFi部分增加了MIMO的支持,以往魅族手机只能单独连接一路5GHz达到433Mbps的速率,而魅族16 Plus支持 2X2的MIMO,以两路433的速度达成866MBps的理论传输速率。当然这需要用户的路由器支持,百元级别的便宜货不行。一般需要500元以上支持MU-MIMO的路由才可以(如华硕AC-86U)。

网络部分我们使用IxChariot 6.70进行测试,具体使用的路由器是NETGEAR R8500,使用5GHz连接,速度为866MBps,具体测试设置如上,使用的是TCP协议,测试高性能吞吐脚本,分别测试两个地点,近地点距离路由器1米,远距离距离8米,间隔一堵非承重墙。

在近地点和远地点连接速度都是866Mbps,但信号强度存在差别。

由于测试是在高密度的高层小区,周围环境频道干扰复杂。但即使如此16 Plus在近地点也可以跑到360-370MBps,而在远地点也有大概300Mbps的水平,而其他有些手机在这样的距离隔墙,5GHz频率已经基本不可用了。这个测试还是使用TCP单发测试结果,其实类似QQ文件传输这种暴力的UDP多线,实际速度还会更快,有这个速度,USB传输速率就不那么重要了。

AI加持的拍照

传感器尺寸对比

摄像头规格对比

在之前15 Plus的评测我就强调过,15 Plus摄像头 的CMOS组件仅次于华为P20 Pro,和 华为P20持平,吊打其他一众旗舰。虽然16 Plus相比15 CMOS和光学组件并未发生变化,但得益于骁龙845,ISP和Ai处理能力大幅升级。之前15 Plus采用的Exynos 8895并没有专门的AI处理功能,只能用CPU或者GPU进行AI运算。但单纯依靠CPU和GPU总归是低效的,15 Plus除了美颜都没有利用AI处理,虽然15 Plus同P20的传感器一样,但在AI方面还是存在差距。

而魅族16 Plus采用的骁龙845则有专门进行AI处理的Hexagon 685,其是专门为AI优化的并行向量处理专用DSP,有4路VLIW和共享的L1/L2缓存。

Hexagon 685进行AI处理的性能是GPU的2倍,而能耗比则是3倍以上。

对于上图这种典型的场景识别效能,Hexagon 685的性能是CPU的数十倍。虽然骁龙845的AI处理性能还是不如华为海思麒麟970的专用NPU性能,但相比Exynos 8895已经是从无到有的质变。

如这个场景,系统会自动识别成蓝天白云(左下角有标识),在后处理时候会加大天空区域的对比度,使得蓝天看上去更蓝,白云也更从层次感。

而夜景模式则会用更高ISO和多帧合成的方式成像。

我们还是来看看实际成像品质,首先是标准场景对比部分。对比的机型除了16 Plus,还有小米MIX2S、VIVO NEX S和iPhone X。具体测试使用三脚架拍摄,对焦和测光点都手动选取英特尔SSD的高亮部分。

iPhone X无EXIF

整体16Plus观感更为接近目视感觉,其他的亮度都稍微偏高,高亮区域都有不同程度的过曝。16 Plus的策略ISO更低,噪点控制也更好。

100%放大部分魅族16Plus相比其他DXO百分手机也依然有明显优势,细节更好。无论是Vector护木、PCB的走线还是标签的文字细节还原细致。

再来看看实际外拍的样张,首先是光亮的白天场景。

白天部分,16Plus的成像宽容度高,细节表现好,AI对各个场景也都能正常识别。另外场景的HDR不再是单纯的打开和关闭,增加了自动识别模式,可以依据场景自己选择开启HDR。不过我个人还是喜欢手动,这样成像更有层次。

虽然魅族16 Plus加入了场景的AI识别,但在识别率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上图晚霞夕阳场景就没有被正确识别和优化。

这张图得益于16 Plus的出色成像品质有十分好的基础,用手机自带滤镜轻微调整就可以大幅提升观感。这部分工作其实应该由AI实时处理而不应该由滤镜后期完成。魅族在16Plus再开始引入,在Tensorflow应用和样本库的积累方面和老牌的华为还是存在差距。不过这个差距仅仅是软件方向的,硬件基础上没有问题,16Plus的拍照后续是有很大成长空间的。

再来看看夜景部分。

对于上面几张不太黑的夜景,16Plus的策略是保证1/100s的快门保证可以手持随便拍不虚,然后再尽量降低ISO来控制噪点。

如果再继续黑下去,能够很好的平衡ISO和快门,如上面一张远景夜景, 400 ISO可以较好的控制噪点,同时1 /30的快门用光学防抖可以比较好的应对。虽然夜景的噪点控制好,但这是以较为明显的涂抹为代价的,牺牲了点锐度。噪点和锐度这是优化的两个相反方向,在硬件恒定的情况下两者不可兼得,只能选择一个合适的平衡点,魅族在平衡上相对更为倾向降噪。另外魅族16 Plus的测光我个人觉得略微偏亮,相比目视感觉更亮,特别是高亮部分可能会过爆,我在拍照的时候经常需要降低EV曝光补偿。

拍照方面,魅族16Plus除了同非常规思路的P20Pro存在差距,相比其他任何手机都可以匹敌。虽然16Plus使用同15Plus相同的CMOS和光学模组,但得益于骁龙845的ISP改进和AI加持,使得其拍照整体水平接近甚至达到了普通版华为P20的水平。

所有样张都提供原片下载:链接 密码:qj53

几乎无短板的水桶机

这里放一张主流国产骁龙845手机规格售价对比表,优势项目用绿色标明。魅族16和16 Plus在屏下指纹和拍照规格方面有明显优势。当然,现在阶段16和16 Plus的主要对手是小米8和MIX2S,在价格策略上两者基本对位。魅族可以提供更好的屏幕,更好的拍照效果,屏下指纹(这里不比较探索版这样的特殊高价版本)和更好的工业设计和工艺。

而小米的优势在于无限充电(仅限MIX2S)和NFC。MIX2S的无线充电需要增加额外部件(如上图的灰色线圈部分,图片来源百事数码),在厚度和重量上付出过大,并且充电规律仅有7.5W,不能一边充电一边玩,整体得不偿失意义不大。

但在NFC方面16系列的确存在缺失。魅族从MX3到Pro 6 Plus的三星方案的旗舰机型都支持NFC,但在当时无论是应用领域还是软件生态都没准备好,魅族在NFC上支持过于超前。但现在NFC的应用场景都已经成熟,无论是公交地铁刷卡,还是银行卡支付,带有NFC手机都有很大的优势。虽然公交地铁刷也可以支付宝二维码,但效率无疑差很多,也没免费换乘,而信用卡使用支付宝或者微信二维码支付,在积分和剪羊毛优惠方面也有不少优势。

NFC不仅仅是硬件的问题,对于各地公交卡各家银行卡都需要单独适配,这需要很多人力去协调和开发。J.Wong也意识到NFC的必要性,不过想用魅族的NFC,就需要等下代旗舰了。

这样的高的性价比也直接影响了用户的态度。发布后在微博上随便翻翻用户的评论,不同于以前,基本都是溢美之词,赞美其设计、功能,当然还有更为核心的价格(当然在NFC和电池容量方面也有少量吐槽)。

这样的用户态度的转变我们可以从两个数据来说明:

第一个是比价网站什么值得买的用户评价值与不值,在总计5574条评价中,认为值的用户有5323,占比高达95.5%,这在值友这样一群精打细算的群族中获得这样的评价颇为不易。

第二个是百度指数,魅族的品牌在16 Plus节点大幅攀升,并且在发布之后虽然回落但也持续维持高位,,这证明魅族的用户关注度大幅提升。三星即使是在魅族之后发布了年度旗舰Note 8,但其品牌关注度也仅仅是轻微上升,这就与魅族形成鲜明对比。

预计4-6周内可以发货,这其实是消费者对魅族16 Plus的最好肯定,全款预订,是需要付出真金白银的诚意的,虽然可以退款但也没多少虚假。这样的诚意远胜于单纯的微博点赞和仅需填入一个电话号码的所谓预定。

上面这张图很好的诠释了魅族16Plus的卖点,魅族16 Plus一改之前魅族旗舰在细节方面过去追求极致的传统风格,在有些用户并不是真正在乎的方面进行了妥协和放弃,如压感的2K屏幕,高规格的独立DAC,USB 3.0数据传输,而将成本用在真正能够提高用户体验,并且用户真正重视的刀刃上,如完全旗舰级别的SoC, 高规格的CMOS传感器,屏下指纹和更好信号的天线。这样的策略使得16 Plus在产品规格上十分均衡,补齐了之前在芯片方案的短板,又在拍照方面突出,再加上高颜值和有足够竞争力的价格,使得16 Plus有很高的购买价值,如果你需要一部旗舰级别的Android手机,同时对NFC并没十分强烈的刚需,那16 Plus则是一个不需要花费过多的好选择。

标签: #帝国时代3全屏变成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