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在姐妹们对“诸的意思”可能比较关注,小伙伴们都想要剖析一些“诸的意思”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关于“诸的意思””的相关文章,希望咱们能喜欢,小伙伴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一个汉字:“諸”,“諸”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诸”,“诸”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被收入1988年1月26日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又因为“诸”字用法,多是虚词用法,相对枯燥,因此,要加强记忆。标题中的问题,见第(3)条。诸字的详情如下:
諸(诸)。读音有两个:
(一)zhū。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解释是:“诸,辩也。从言,者声。”形声字。本义是区别之词,相当于“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辩,当作辨,判也。按‘辨’下夺‘词’字。诸不训辨,辨之词也。词者,意内而言外也。《白部》:‘者,别事词也。’诸、者音义皆同。”其实,“诸”就是“者”分化出来的形声字。在西周金文中,“者侯”即“诸侯”,诸、者两字原本一字异体,后来异体分化,各表其义,语音也渐渐发生变化,就成了形、音、义各异的两个字了。“诸”形体出现较晚,现知材料最早只见于秦陶、秦诏版等秦文字中。
《左传·僖公九年》:“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读左传》:“诸与者同。”这一句的“诸”,“诸”读作“者”,大意就是把这个弱小的孤儿托付给您。
诸字在古代汉语用法非常复杂,到现代汉语用法也不简单,这里把常用的用法说说:
(1)用作代词,既可作宾语,又可作定语。作宾语时,相当于“之”。《广雅·释言》:“诸,之也。”《左传·僖公十三年》:“冬,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子桑:‘与诸乎?’”冬季,晋国再次发生饥荒,派人到秦国请求购买粮食。秦穆公对子桑说:“给他们吗?”作定语时,相当于“其”。《史记·楚世家》:“无效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盟诸大夫!”按《左传·昭公四年》作“以盟其大夫。”不要仿效齐国庆封杀死自己的国君,欺凌自己的幼君,挟制各位大夫与自己盟誓。”
(2)介词。相当于“于”。《广雅·释言》:“诸,于也。”《论语·宪问》:“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杨伯峻注:“诸,用法同于。”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由于文子的推荐,)和文子一道做了国家的大臣。
(3)“之于”的合音。《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子张把这些话写在了大带上。这种用法,在近现代汉语里也有这样的用法,鲁迅《狂人日记》:“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就是献之于旧友。
《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凡是所做的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都反回来从自身寻求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就会归服。其中的“反求诸己”发展成为成语,指反过来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
(4)助词。表示语气,相当于“乎”。《小尔雅·广训》:“诸,乎也。”既可以表示感叹,又可以表示疑问。表示感叹如《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毛传》:“日乎月乎!照临之也。”太阳啊,月亮啊!光辉照耀在大地上。表示疑问如《孟子·梁惠王》:“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人们都向我进言拆毁明堂,是拆毁它呢,还是不拆毁呢?
(5)“之乎”的合音。《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这里有一块美玉,把它放在柜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
(6)众;各个。《广雅·释诂三》:“诸,众也。”《诗·小雅·沔水》:“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可叹同姓众兄弟,可叹朋友和同乡,无人考虑国事乱,你们难道没爹娘?
(7)别的;其他。白居易《冬夜示敏巢》:“他时诸处重相见,莫忘今宵灯下情。”
(8)犹“庶”。亲属的旁支。韩愈《祭十二郎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想起各位父兄(旁支亲属),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
(9)古地名。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南。
此外,诸还是姓氏,《万姓统谱·鱼韵》有载。
(二)chú。这个读音出自《字汇·言部》,只用于专用词“詹诸”,即蟾蜍,即虾(读hā)蟆(或蛤蟆)。
诸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之390,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诸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