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nginx负载均衡常见架构及问题解析

慧眼人生 60

前言:

如今姐妹们对“nginx负载均衡分配有问题”大致比较珍视,小伙伴们都想要知道一些“nginx负载均衡分配有问题”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网罗了一些有关“nginx负载均衡分配有问题””的相关资讯,希望我们能喜欢,看官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Nginx 作为负载均衡是基于代理模式的基础之上,所以在看本篇文章时,你需要对 Nginx 的代理、负载均衡的基本原理及 Nginx 负载均衡配置有基础的了解。

首先讲一讲 Nginx 作为负载均衡在整体服务架构和网站服务架构里所扮演的角色,其次重点介绍 Nginx 作为负载均衡时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客户端 IP 地址获取问题、域名携带问题 等等。

Nginx 负载均衡应用架构

关于 Nginx 负载均衡应用架构在企业应用中主要有两种类型。

分层入口代理架构

第一类是分层入口代理架构(属于相对传统架构),我们可以对整个后台网站服务系统架构做一个分层。大体可以分为用户请求入口层,以及为用户请求提供逻辑处理的服务层和为用户提供真正相关数据的数据层。

如图所示,我们可以发现入口层是最接近用户请求的,所以在这一层中,Nginx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入口网关,并承担 7 层负载均衡(LB)的功能。如图所示入口层的 Nginx 之前还有一套 LB,LB层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证 Nginx 本身的高可用、或承担 TCP/IP 负载均衡功能,所以这里整个入口层的负载均衡模式是一个 4层LB+7层LB(Nginx),这套架构中把与业务服务的相关功能则由 Nginx来处理。

哪一些业务服务相关功能交给 Nginx 做合适呢?比如在入口层我们会放一些和用户相关的信息,也比如动静分离(及实现分离网站页面的静态元素和动态元素),我们知道静态元素没有必要下沉到数据层获取,可以直接通过 Nginx 实现动态和静态的分流并由 Nginx 直接处理。另外,用户的访问控制、反爬虫等规则也是在入口层的 Nginx 实现的。

服务层同样也需要 Nginx , 来负载均衡实现上层请求应答上的高可用。

分层架构的最后一层是数据层,数据层中 Nginx 同样可以实现负载均衡,但数据层中通常使用的Nginx 较少见,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层更追求数据调用的效率,比如 Memcache、MySQL 等数据库调用更多是基于底层的协议请求,而非更上层的 HTTP 请求。

但如果如果追求 HTTP 的可靠性、和应用性,是可以借助 Nginx 的负载均衡实现的,如:可Redis 使用 Nginx 做反向代理,通过 Nginx 把前端发送的 HTTP 请求转换成 Redis 协议的请求方式去请求Redis,这样就完成了 Redis 的反向代理。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很好控制Redis的监控、数据的一致性保障、及基于 Hash 算法稳定性保障。

总结一下,Nginx在分层架构里扮演了一个7层应用层负载均衡角色。随着软件架构和系统架构是不断演进变化,我们发现企业开始采用K8s、Docker这种轻量化、虚拟化部署;还有很多企业更加倾向于微服务架构,支持set化等。在这样的架构下,传统的分层负载均衡模式,促使改进去支持服务注册和发现。这个就是介绍的第二种Nginx负载均衡模式。

服务注册发现代理架构

如图所示,图中重点列出了 Nginx 在注册发现场景中扮演的角色。同样,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流量还是通过 Nginx 来做入口网关的,但是重要的一点是 Nginx 需要支持动态的发现和注册后端服务。

注册是指后端的应用程序(如图中的 App1~App4)需要去往前端的中心存储节点里面注册它的应用服务,当注册上报后,Nginx 动态发现并动态生成发现的配置,然后对入口网关代理负载均衡进行分流调整,我们可以发现在基于 K8s 和 Docker 这种部署模式业务入口网关就应用了这种架构。

两种负载均衡应用架构说完了,我们会发现两种架构最大的区别是后面一种支持后端服务的注册与发现。

nginx负载均衡常见问题

客户端IP地址获取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客户端 IP 地址获取问题,为什么会存在客户端 IP 地址获取问题呢?

我们来看这样一张模拟图,图中请求从用户到 Nginx,再到后端服务。我们可以看到用户的 IP 地址是100.100.100.100,Nginx 的地址是 192.168.0.1,通过 Nginx 负载均衡到三台后端服务,它们的 IP分别是 192.168.1.1、192.168.1.2、192.168.1.3。

那么客户端的 IP 地址为什么会无法被后端服务获取呢?原因是我们获取方式在Nginx的加入负载均衡后出现了差异,具体如下:

我们了解后端服务获取IP的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由后端服务通过 4 层 TCP 协议获取源 IP 地址,你会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后端服务只能获取 Nginx 的 IP 地址,而无法获取到 100.100.100.100 这个IP地址,原因在于 Nginx 做了一层反向代理,而反向代理修改了客户的源地址和源端口的包头,所以在后端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只能获取到 Nginx 的 IP,而无法获取到用户的 IP。

另外一种方式是后端服务通过 HTTP 标准请求头信息 X-forwarded-for 获取用户IP信息,但是通过代理这一层时,有可能把 X-forwarded-for 改写或丢失用户的请求地址,这样就有可能导致 Xforwarded-for 在后端无法获取用户信息。

X-forwarded-for 头的格式,它会一层一层往后添加信息,比如第一层是客户端的 IP 地址,然后是通过代理后的代理层IP,代理层后一层一层的追加信息。X-forwarded-for需要通过 Nginx 配置添加,从而使得标准协议将以X-forwarded-for 头为载体,把用户的 IP 地址和代理层 IP 地址添加到这个载体中,这样后端才能通过X-forwarded-for 获取到详细的 IP 地址信息。

解决办法

知道了问题发生的原因,我们如何来解决呢?

第一种方式的解决办法是在 Nginx 负载均衡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转发到后端的标准 head 信息,把用户的 IP 信息通过 X-Forwarded-For 方式传递过去。

第二种方式是就是添加一个 X-Real 的自定义头,自定义头我们可以随意的命名,一般情况下命名为X-Real_IP,把用户的真实四层 IP地址赋值给它,如何做到呢?

remote_addr 是一个 Nginx 的内置变量,它获取到的是 Nginx 层前端的用户 IP 地址,这个地址是一个 4 层的 IP 地址,我们来上图,Nginx 的 IP 地址是 192.168.0.1,它的 remote_addr 是什么呢?它就是用户的 100.100.100.100 这个地址,也就是直接将 TCP/IP 协议的用户 IP 地址(源地址)以 remote_addr 变量的方式赋值给 X-Real_IP 的自定义变量,后端直接通过X-Real 获取 X-Real IP信息,便可获取到用户地址。

更深一层的分析,这两种解决方式虽然解决地址获取的问题,但各有优劣,X-Forwarded-For 是通过Nginx 中的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内置变量获取的头信息,通过 X-Forwarded-For传递到后端。在 Nginx 通过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内置变量获取的 X-Forwarded-For 信息本身可能不准确 因为前端用户可以作篡改 HTTP 的请求头 所以如果被一些恶意用户篡改了请求的 XForwarded 信息就会导致信息影响获取真实的用户 IP 地址信息。

第二种方式相对于第一种方式而言更加准确,因为 remote_addr 是直接获取第一层代理的用户 IP 地址,如果直接把这个地址传递给 X-Real,这样就会更加准确。但是它有什么劣势呢?如果是多级代理的话,用户如果不是直接请求到最终的代理层,而是在中间通过了 n 层带来转发过来的话,此时remote_addr 可能获取的不是用户的信息,而是 Nginx 最近一层代理过来的 IP 地址,此时同样没有获取到真实的用户 IP 地址信息。

可以看到,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通常你也可以把这两种配置都加进去,然后交给后端综合分析,这就是对于客户端 IP 地址携带通常的配置方式。

如何解决域名携带

第二个问题,也就是 Nginx 作为负载均衡是如何把请求域名信息携带到后端的?这样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场景呢?首先我们来看一张示意图。

用户的 IP 同样是 100.100.100.100,Nginx 对外 IP 地址是 200.200.200.200,Nginx 本身内部的地址是 192.168.0.1,同样分发给三个后端服务。当用户请求某一 Nginx 入口域名时,会携带一个头信息,叫作 Host 头信息。如果通过域名方式,当用户请求的是 ,它的 Host头就是 ,以这样的方式请求到代理层时,由于 Nginx 没有将头信息携带到后端,而是把配置的头信息置为空,这样就导致后端服务想要获取不到用户请求的 Host 信息,导致服务不可用。这时需要 Nginx 将用户携带的 Host 头信息真实的传递给后端。

第二种情况是假设用户请求用的 IP 地址方式(非域名),此时会发现,用户请求的 IP 地址的 Host头信息本身就是空的,所以如果后端需要用到 Host 头信息,这就需要在 Nginx 中把 Host 头改写为一个要求的头信息,我们来看下这个场景配置:

http {

upstream app_servers {

server ip1:port1;

server ip2:port2;

server ip3:port3;

}

server {

location / {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

proxy set_header Host ;

proxy_pass ;

}

….

}

}

我们通过 proxy_set_header 配置方式加入 Host 头部字段,如果用户的请求携带了域名,就把这个域名的 head 头以标准的 HTTP 方式将头信息传递到后端,然后让后端获取 Host 头信息,这样访问就不会受影响。

然后,如果用户没有携带头信息,而后端又要求指定域名,那么我们就可以在 proxy_set_header下,将 Host 头信息指定成一个固定的域名,保证满足后台对 Host 头信息的要求,这样就可以解决域名携带问题。

负载均衡导致session丢失问题

另外一个是 session 丢失问题,我们知道,session 是用户的一个会话信息,服务端和用户端通信需要一个访问认证,以及对鉴权处理的时候,给客户端分配一串 session 信息,这个 session 信息会在客户端以 cookie 的方式承载到服务端中进行校验。如果加入 Nginx 负载均衡,会默认开启一个轮询策略。假如这样的一种场景,用户请求到 Nginx,第一次请求会分发给 App server 1,第二次请求分发给 App server 2,但用户的 session 保留在 App1 上,此时这条请求再去请求 App2 的话,由于App2 上没有 session 信息,就导致会话丢失,用户需要重新登录。我们看到 Nginx 作为负载均衡 + Java 后台应用中遇见的一种问题,我们该怎样解决呢?

Session 保持

第一种方式是做 Session 保持,就是把负载均衡策略基于原有轮询数的基础上,改用 ip_hash、URL_hash 来解决。ip_hash 就是基于用户 IP 来做 hash,一个用户的请求统一分发到一台机器上。URL_hash 用于用户请求固定页面时,将用户请求固定到具体 后端 上,就保证了 Session 不会被丢失。

2. Session复制

第二种方式是 Session 复制。所谓 Session 复制是在后台应用的基础上,让 Session 之间可以以传播的方式进行复制。也就是 App1 上如果有一个Session,那么它可以复制给 App2、App3,无论怎样轮询,三个 App 上都会有同样的Session 信息,不至于因为轮询导致丢失会话失效。

3. Session 共享

Session 共享是由程序完成的,我们把 Session 信息不放在本地,通过应用程序把 Session 信息放入共享的 K/V 存储中,这样就不会产生 Session 丢失情况了。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 Nginx 解决 Session 丢失问题基于 Session 保持来解决,所以怎样配置 Nginx呢?

http {

upstream app_servers {

ip_hash;

server ip1:port1;

server ip2:port2;

server ip3:port3;

}

server {

location / {

proxy_pass ;

}

….

}

}

这个配置中我们在负载均衡 Upstream 对应的地址池中加入一个 ip_hash 策略,这样就可以基于 ip_hash 的方式进行轮询了。

http {

upstream app_servers {

hash $request_uri;

server ip1:port1;

server ip2:port2;

server ip3:port3;

}

server {

location / {

proxy_pass ;

}

….

}

}

第二种方式基于 URL_hash,URL_hash 方式就是添加一个自定义 hash,通过设置 Nginx 内部的请求变量 $request_url 进行 hash 运算,这样就可以基于这个请求的 URL 地址来做 hash 了,也就做到Session 的保持的方案。

真实的 Realserver 状态检测

最后一个常见问题是如何检测后端的 Realserver 状态,我们首先需要了解Nginx 默认真实检测后台服务状态是怎么实现的.

生产环境中 一个 Nginx 作为负载均衡如果发现后端某一个节点出现问题 那么它会把这个节点剔除,并检测下一个节点,那么 Nginx 是如何检测到节点有问题呢?默认情况下,Nginx 基于 TCP 端口和连接方式检测,也就是在服务 ping 不通,或无法建立 TCP 链接,以及端口服务完全不可用的状态下,才会认为这个服务不可用。

你可以想一想,在 Nginx 的这种检测机制下通常是有遗漏的,如果响应状态或返回状态有问题,对于Nginx 代理层而言,它并没有做到一个有效的容错,只是检测底层 TCP 连接方式,是不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想是否可以加入一个 proxy_next_upstream 就可以把后端节点剔除呢?proxy_next_upstream 虽然能够检测到服务端返回到前端的状态码,但是无法做到真正自动摘除故障节点。

那么怎么做呢?这里就需要依赖一个第三方模块了,这个第三方模块就是nginx_upstream_check_module,它是由淘宝技术团队开发并开源的,提供了更加细致的对后台服务真实状态的检测。你可以把这个模块编译到 Nginx 中,或是使用淘宝的 Tengine,Tengine 也是基于 Nginx 1.6 版本开发开源的。我们接下来看下具体配置:

check interval=3000 rise=2 fall=5 timeout=1000 type=http; //定义检查间隔、周期、时

check_keepalive_requests 100; //一个连接发送的请求数

check_http_send “HEAD / HTTP/1.1 Connection: keep-alive ”; //定义健康检查

check_http_expect_alive http_2xx http_3xx; //判断后端返回状态码

通过这样的配置,我们定义了检测间隔、周期和超时时间;定义了一个连接发送的请求数;然后是定义健康检查方式,比如检查 head 头的请求信息;最后判断后端返回状态码,如果是非 200 或 300 的话,就认为后台服务不健康,需要把这个问题服务除掉,避免用户请求到问题节点。

未完待续

回复“资料”有惊喜哟!

标签: #nginx负载均衡分配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