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朋友们对“扬州比较有名的书法家”都比较讲究,姐妹们都想要学习一些“扬州比较有名的书法家”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有关“扬州比较有名的书法家””的相关资讯,希望看官们能喜欢,咱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清代,中国古代书法文化的最后一抹夕阳,这一时期,中国古代书法走到了尽头。放眼整个古代历史,虽然历朝历代书法家数量很少能与清朝相媲美,但是,在质量上,清代书法家相比其他时期书法家却略逊一筹。
清代书法的没落,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无数文人为了生存,对于中华文化都敬而远之,诗文书画等方家更是避而不谈,为了避免犯下杀头重罪,无数文人转向金石考古训诂,因此,清朝时期,是金石考古等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这也导致了清朝书法以篆书、隶书成就最大。
那么,如果选取清代十大书法家,你知道谁能够入选吗(王铎、傅山等跨越明清的书法家不在此列,且文中书法家排名不分先后)?
1、邓石如: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碑学大师。也是篆书发展第三座高峰中的代表性篆书书法家。曹文埴称其为“国朝第一”,刘墉称“千数百年第一人”。李兆洛谓其书"真气弥满,楷则俱备,其手之所运,心之所追,绝去时俗,同符古初,津梁后生,一代宗仰。"沙孟海说:"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不是东阁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邓石如。"
2、吴熙载:号让之,尝自称让翁,又号晚学居士。师从包世臣,为邓石如再传弟子,“邓派”代表性书法家,也是邓派书法及篆刻的集大成者。是他,使得“邓派”走向成熟和完善,他的篆书汲取了邓石如的端庄、浑厚的风格,又加以自己的理解,使之风格更加飘逸、舒展、柔中带刚,法度严谨。
3、吴昌硕:晚清书法家,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他的楷书,始学颜鲁公,隶习汉代石刻,篆学石鼓文吴昌硕书法 。行书学黄庭坚、王铎。吴昌硕书法作品,以篆书、行草为主,晚年所书隶书,结体变长,取纵势,用笔雄浑、饱满,具有篆书痕迹,可谓独具风貌。李志敏说:"与同时代艺术大家比,吴昌硕是承前启后、比较全面的一位巨匠。"
4、赵之谦:在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 李志敏说:"赵之谦学北碑自成一体。"在清代篆书领域,赵之谦更被称为“邓石如、吴让之后书法第一人”。
5、刘墉:戏称“刘罗锅”,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齐名,并列为乾隆朝四大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擅长于草书,书法用墨饱满,墨浓字肥,浑厚端庄,雄厚劲遒,时人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美誉。其小楷也颇有造诣,后人称赞其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
6、金农:“扬州八怪”之首,诗文书画,样样精通,在书法领域,更是诸体皆精,他的隶书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朴素简洁风格。在行草领域,成就更大,他将楷书的笔法、隶书的笔势、篆书的笔意融进行草,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其点画似隶似楷,亦行亦草,长横和竖钩都呈隶书笔形,而撇捺的笔姿又常常近于魏碑,分外苍劲、灵秀。尤其是那些信手而写的诗稿信札,古拙淡雅,有一种真率天成的韵味和意境,令人爱不释手。
7、 郑板桥: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书法作品的章法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
8、梁诗正:乾隆皇帝“御用秘书”,朝廷重要文稿多出其手。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晚年师颜真卿,编历代名家书法真迹《三希堂法帖》,其代表作《骆宾王帝京篇》被称为“清朝最美行书”。其子梁同书也是著名书法家。
9、张裕钊:晚清著名书法家,其书法独辟蹊径,融北碑南帖于一炉,创造了影响晚清书坛百年之久的"张体",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李志敏评价说:"张裕钊别开生面,触化北碑为已用。"
10、何绍基:诸体皆精,其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平生作书,对联特多,因此,被誉为"书联圣手"。
标签: #扬州比较有名的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