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小伙伴们对“天文算法许剑伟”大约比较看重,你们都想要分析一些“天文算法许剑伟”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网罗了一些关于“天文算法许剑伟””的相关资讯,希望兄弟们能喜欢,小伙伴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中国天文学史可证全球上古史多是小说(四)——新年表(节选·公元前4383年)
原创 陈大漓 陈大漓 7月1日
收录于话题
#新年表——从辨伪学角度看西方
71个
6 汉至唐的大致天文学成就
回到中国天文学上,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编修历法的天文学,都想制作一部“万年历”来解决历法问题,但很可惜,这个工作到了今天才能实现。由福建莆田第十中学教师许剑伟先生制作的《寿星万年历》就很像一部“万年历”。
回归年和朔望月周期本来是没有关系的,最早的中国天文学家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制定闰月,我们现在只知道根据《尧典》的记载,中国是在帝尧时期,羲氏家族和-和氏家族使用了闰法来处理多出月份。到了周代,才有天文学家发现19年7闰的规律,当然,这个规律现在已经被伪古希腊人默冬给抢了去。周代天文学家的成就今天都保存在《周髀算经》中,有很多伪古希腊人在抢夺《周髀算经》的文明成果,最著名的便是伪古希腊人毕达哥拉斯,也包括前面的默冬。
周代结束了后,进入西汉,西汉时期的天文学仍然在发展,但发展出了什么,我们并不知道,绝大部分天文学著作都已经毁于战火,失传了。到了东汉的时候,中国天文学迎来了一个高峰,这时候,南阳人张衡出现了,他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提出地球概念的人。这说起来,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一个天文学家,为了制定历法,必须天天看月,发现月的运动规律,好确定朔望月周期,久而久之,就开始怀疑月是一个球体,既然月是悬浮在空中的,那么自己身处的地方也是处在空中的了。所以《浑天仪注》说:“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天转如车毂之运也。”
这个发现是十分伟大的。但这个过程,其实是很枯燥无味的,有时候,作为一名天文学家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任何成就,只是单纯的记录而已。最为关键的是,古代没有摄像机,没有望远镜,一切凭肉眼仰头观测。很容易能想象到一个天文学家有时候一望就是一晚上,脖子都仰酸了。所以,我们在天文学著作能看到有些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在抱怨看得头昏眼花。
我们现在看到历史记载马融、郑玄在算术,其实就是在研究天文学。但天文学很难积累,所以,马融、郑玄并没有取得非常出众的成果。
我们现在能看到东汉以前,中国天文学界有三个派别,一个是盖天说,一个是宣夜说,一个是浑天说。但这不是从南朝·范晔编写的《后汉书》知道的,而是从南朝·何承天《宋书·天文志》,唐·李淳风《晋书·天文志》那里知道的。从《宋书·天文志》《晋书·天文志》的片言只语能看到,这三派天文学家在活着的时代吵得非常激烈。浑天说学派,坚持张衡的论点,认为剩下两派都是错误的,另外两派败了以后,结局很惨,今天只能看到他们的片言只语。
宣夜说学派或者盖天说学派,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譬之于蚁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不得不随磨以左回焉。”
这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出处。这段对天体运行的解释,今天看起来十分怪异,地不仅是方的,而且太阳是被天牵着往东去,天则是向右转的。这段话的错误之多,令人捧腹,但要知道,提出这个观点的天文学家是以地球为视角,看太阳、月球运动的。他会得出这么怪异的结论,并不意外,只是张衡才让人觉得意外,张衡仅仅是凭着猜想,猜到了地球等天体的一定的规律。
这也是为什么张衡会被人记住,而执-地方说的人不会被人记住的原因。这也是天文学的真正发展史,不断有人提出假说,不断有人尝试研究出较为可靠的方法论证假说的正确性。
然而,伪古希腊历史基本没有假说,欧洲人是一下子从暗无天日的世界里走向了光明。有人可能要说了,日心说,地心说,不是假说么?很可惜,那不是古希腊人的知识,那是13世纪以后的天文学界的学者提出来的,哥白尼不是第一个提出日心说的人,第一个提出日心说的人是伪古希腊人阿利斯塔克,这个人的原型很可能就是元·北司天监天文学家。其实,没有人愿意当古希腊人,都是被15世纪以后的出版商“逼迫”的。
伪古希腊问题实在大,还是继续谈中国天文学史吧。张衡走后,中国仍有许多天文学家,蔡邕也是天文学家,他就是那个不知道哪根神经接错了,抱董卓尸体痛哭,后来被王允杀死的人。中国早期天文学界有三个派别,最早的出处,就是从蔡邕那里知道的。
蔡邕死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其中一个便是刘徽,他在天文学上取得不少天文学成就,最著名的就是割圆术。当然,这个招牌被伪古希腊人阿基米德等人抢了去,不过阿基米德不仅抢了刘徽的招牌,后面我会告诉你,阿基米德等人抢了谁的招牌。
如今看来,古希腊人抢中国天文学成果的方法再简单不过,只要把中国天文学改头换面一下,就是来自某个古希腊人的了。总之中国和欧洲道阻且长,要知道这事,打底是几十年后的事,这么长时间,即便当时有知识产权庭,恐怕诉讼期都过了。
不久,民间又一个天文学家出现了。东汉以后,很多天文学成就,都是在民间取得的。如果限制民间天文学发展,可以想见后果不堪设想。不过不久,你就知道明太祖和元廷居然在限制民间天文学发展。明朝走后,康熙又上来补了一刀。三个朝代的限制,你还不能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国”?
虞喜对天文学的造诣非常高,这应该是他的家学渊源使然,虞氏家族的河间太守虞耸也是天文学家,写过《穹天论》,当然,这篇天文学文章专论已经失传,只有残篇保留在《二十四史》中。
纵观中国的整个天文学史,你就能知道,中国的天文学著作失传得非常厉害,即便是唐代李淳风写的,如今也是基本没有保留,更不要说更早的而且是一般天文学家写的天文学著作了。但古希腊人却是一个例外,他们的许多天文学或者几何学著作被完整得保留了下来,连因保存不当,而让部分文字损坏的情况都没发生过。
要知道,我们在唐代都已经对造纸技术进行了第n次改进,宣纸已经问世了,宣纸的骨料是青檀皮,但如此高超的造纸技术还是没能让许多优秀天文学家的著作保存下来。
可伪古希腊人却凭着莎草纸保留了海量著作,而且对整个世界没有任何影响。就此,你就能想见中国有多少“洋”教授痴迷于伪古希腊。我还说我祖上-帝舜家里有好几台蒸汽机呢,这时候,这些“洋”教授如何就有了质疑精神呢?
不过,我们暂且回到中国天文学史,回到虞喜身上,虞喜是第一个发现岁差周期的人,他是根据《尧典》等古籍记录,以及东晋的天文学技术发现了岁差周期。要知道,东晋的时候,中国的天文学造诣已经很高了。这时候的后罗马,才仅会拿着中国天文学的片言只语,计算出了二分二至,制定了复活节。当然,岁差周期的招牌已经被伪古希腊人喜帕恰斯给抢了去。不抢去,欧洲人和中国“洋”教授又如何证明欧洲人种的优越性呢?
虞喜之后,中国天文学仍在发展,这一时期,最为出名的是赵和祖冲之。赵制作了《玄始历》,并提出600年221闰的概念,这个章闰法,比19年7闰的精度要准了一丁点。祖冲之是《大明历》的制作者,他在《大明历》中提出了391年144闰的概念和一年为365.25-1/300天的概念。当然,365.25-1/300天,又被伪古希腊人喜帕恰斯给抢了去。
章闰法最准的是李淳风《麟德历》,具体见下表:
章闰法对比表
置闰的目的,就是让章闰周期无限逼近、,由于天文学常数都是无理数,而章闰周期必定是有理数,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不过,因为历法是由有理数构成的,天文学家等于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了。
章闰法告诉我们,如果古希腊天文学家真的存在,他们应该在公元前432年提出19年7闰后,继续推演章闰法,但实际上,古希腊天文学家没有这么做,伪古希腊人默冬在公元前432年平白无故提出19年7闰后,便没有人再关心章闰法了。
从章闰法等天文学知识中,你会发现古希腊的天文学发展非常诡异,真有点像幽灵一样忽隐忽现,令人毛骨悚然。古希腊天文学家,不关心和古希腊人息息相关的历法,不关心章闰法、朔望月周期等等和历法密切关联的天文学知识,而去注重几何学的发展。
要知道,纵观整个中国天文学、数学史,宋代以前,几何学从来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过。元代,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明代以后就不用说了,明太祖、康熙来了。
如果古希腊天文学家真的存在,我只能说古希腊天文学家不是人,是鬼!神是人类所景仰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这个名词显然不适合给伪古希腊人。
除了对历法的贡献外,祖冲之还根据刘徽的割圆术把π(中国古代称为圆周率)算到了7位数。幸运的是祖冲之的精确的圆周率算法没有被偷走,但祖冲之还有一个约数圆周率,这个被伪阿基米德偷走了。
这一时期,最为关键的是范晔首次为天文学家张衡立传。接着,《晋书》又为虞喜、祖冲之等人立传。从此,史家为古代杰出天文学家立传的风气形成定制。但不久,你能看到中国天文学史上形成的一系列传统,全数被明太祖一人毁了去。元朝北司天监里有谁,居住着哪些“神明”,后代在《元史》中几乎查不到。我们现在仅能从片言只语中发现北司天监的一些人,一些事。不过这件事暂且按下不表,不久你就能看到北司天监,一个如天神一般的机构。
到了唐代,中国天文学又迎来高峰,最杰出的就是李淳风、一行,史家评价为“古今罕见,无出其右者”。
到这时候,中国漏刻的技术已经十分高超,浑仪也得到了改良,大部分的天文仪器都得到了升级。
唐朝的天文学成就主要是由李淳风负责编写《晋书·天文志》,但早在南朝时,何承天便负责编写《宋书·天文志》,这是中国第一次由天文学家负责编写《天文志》,从此以后,这就成了定制。《天文志》由职业天文学家来写,就保证了《天文志》的专业性,一个朝代,天文学成就有多高,基本就是看《天文志》便可。
尽管,司马迁在天文学上的造诣已经很高了,但司马迁终究是业余天文学家,和职业的杰出的天文学家相比,司马迁的差距就立即突显了出来。
因为个人精力有限,司马迁的天文学便遭到了何承天的批评,何承天是第二个官方的职业天文学家。
第一个官方职业天文学家可能是张衡,也许不是,但目前可追溯的只有张衡。
殷商不可考,只知有天文学,不知谁掌管。周朝、春秋、战国、秦、汉,天文机构一直由太史掌管,这就是为什么司马迁既掌管历史,又掌管天文学的原因所在。
太史既要掌管历史,又要管理天文,这种兼职行为会导致两方面都做不好。不过司马迁又是一个例外,他的史学功底极其优秀。班固就不行了,《汉书》的天文学部分是由班固妹妹班昭来完成的。
何承天之后,职业天文学家就成为定制,职业天文学家出现之后,天文学发展猛烈,到了隋朝,刘焯已经取得惊人的成绩。后面,就是我前面说的,李淳风、一行出现了。
李淳风第一次建立了中气置闰系统,这样子,章闰法(19年7闰)就彻底被否决掉,中国从此就再没有用过章闰法,而是一直使用中气置闰系统。但章闰法仍被保留了下来,因为中国天文学不仅讲创新,也讲继承,只有继承了,人们才知道天文学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但西方现在有破坏了这个系统的嫌疑,西方人在天文学上只重视创新,很少去编辑天文学史,其实西方如果有人不断编辑天文学史,就能很早地看出来伪托勒密《天文学大成》来自中国。毕竟自称产生于2世纪的伪托勒密《天文学大成》放在当时的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那么地格格不入,即便是伪古希腊人看到《天文学大成》,估计都傻了眼。
一行则凭借着唐代的总体成果发现了纬度,一共观测了13个点,最南的地方在林邑,观测结果为17.4°,最北的在铁勒,观测结果为52°。我们按每个点去2名天文学家计算,这次观测,加上一行,等于有27个天文学家负责发现纬度。但不久,你就能看到伪托勒密《天文学大成》已经有了纬度观念。中国是以唐代的国力,以及各方面的技术,交通技术,冶金技术等等,才制定观测出纬度,并测量了子午线。但伪托勒密仅凭着遥远时空的喜帕恰斯和他本人,就获得了纬度概念。
当然,唐朝在天文学上第一次发明了可以自动运转的天文仪器:开元水运浑天俯视图。这个发明很伟大,可惜,失传了。
唐以后,便有了印历所,负责分发编制好的历法,供全国上下使用。
唐代结束后,下一个天文学高峰,就是宋朝了。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个人收藏,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原文作者:陈大漓
标签: #天文算法许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