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新冠从一开始就不应称“肺炎”

医学界 2946

前言:

而今你们对“html英文全名”大体比较珍视,朋友们都需要学习一些“html英文全名”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也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关于“html英文全名””的相关内容,希望小伙伴们能喜欢,姐妹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在当前病毒变异、致病性减弱的形势下,如果能及时修改病名,不仅能还该病的本来面目,也十分有利于减轻普通百姓的心理压力。”

撰文 | 万顺顺

12月15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讲座中提到,现在致死率0.1%左右的奥密克戎约等于普通季节性流感,因为已经不存在肺炎症状,所以现在已经不适合叫新冠肺炎了,现在发展到的阶段实际上是新冠上呼吸道感染,或者简单说就叫新冠感冒。

实际上,不把“新冠”称为“新冠肺炎”是著名呼吸内科专家、解放军呼吸病研究所原所长刘又宁教授3年来发表学术文章时一直坚持的底线。

早在2020年2月,他作为军队援鄂前方专家组组长,执笔的两版军队专家共识,也都没有出现“肺炎”的称呼:第一版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第二版称为“新型冠状病毒病”。

2020年4月6日央视“新闻1+1”节目中,刘又宁面向公众公布了自己的观点并得到主持人白岩松的当场赞同。

随着新冠防控措施逐渐放开,“新冠肺炎”是否需要改名,成为一些专家关注的焦点。刘又宁告诉“医学界”,从学术角度看,“肺炎”的叫法肯定不当,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主流毒株后,几乎见不到肺炎,全是上呼吸道感染,“叫新冠气管炎都比新冠肺炎贴切”。

“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死亡,都与‘肺炎’有关。没有肺炎,那么其他脏器也不会衰竭。换言之,如果没有肺炎,就意味着没有死亡,甚至没有重症。”刘又宁说,“在当前病毒变异、致病性减弱的形势下,如果能及时修改病名,不仅能还该病的本来面目,也十分有利于减轻普通百姓的心理压力。”

“就是不该称为肺炎”

刘又宁是全世界最早讨论“新冠”怎么命名的学者之一,也是在WHO之前第一个提倡非肺炎命名的专家。2020年2月8日,他撰文写道,“用感染两个字来代替肺炎,可能会更全面些。”

他这样考虑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但未发现有影像学表现的肺炎。有些轻症患者只表现为消化道症状、低热等,甚至无症状。“定义为肺炎,而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并无肺炎,不太恰当。”

图源:锐景

另一方面,重症患者不仅仅表现为肺炎,也存在累及肺外器官,如消化道、心肌等的可能性。他表示,早期的新冠病毒致病性强,去世的病人多个器官都受到病毒侵犯。

刘又宁参加了疫情早期的死亡病例尸体解剖讨论会。尸检结果显示,患者脾脏、骨髓、淋巴结受累最严重,脾脏萎缩、结构消失,甚至很少找到正常淋巴细胞,这提示细胞免疫功能严重下降,“叫综合征也比肺炎要准确”。他强调,上述这些病理改变只限于感染原始病毒的死亡病例,与当前奥密克戎感染完全不同。

“COVID-19称为疾病或综合征都是正确的,就是不该称为肺炎。”刘又宁说。

实际上,“新冠”的疾病名称历经多次变更。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12月31日修改为“病毒性肺炎”,2020年1月12日修改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之后,国家卫健委官网称其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直到2020年2月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暂命名事宜的通知》,正式宣布中文暂命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暂命名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NCP”)

疫情之初,大多数病例都有肺炎。刘又宁认为,称其为“不明原因肺炎”没有问题,甚至是正确的。后来病原已经明确,很多病人无肺炎表现,适时去掉“肺炎”两字,更加符合对疾病的认知。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病临床救治专家组张文宏持同样的观点,他建议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并在2020年3月2日发表的《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中用了这个称呼。

疫情3年,“新冠肺炎”的称呼已经深入公众的印象。刘又宁并不反对大众媒体、老百姓习惯性地叫它“新冠肺炎”。但是正式文件和学术文章不建议写成“新冠肺炎”。

他强调,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新冠病毒主流毒株后,几乎见不到肺炎,全是上呼吸道感染,“对变异后病毒的危害性要有更加清楚、客观的认识”。

与普通感冒更接近

2021年11月26日,世卫组织宣布,全球正面临一种新的“需要关注”的2019冠状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

目前,奥密克戎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取代德尔塔变异株等成为最主要流行株。12月7日,在多地已停止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前提下,中国内地仍新增2.1万名本土病例,北京、重庆、广东、山西、黑龙江、陕西、四川、贵州等多省市暴发奥密克戎感染。

刘又宁认为,新冠病毒在演变中选择一条对自身更有利的道路:传播能力明显增强,致病性减弱,结果是有更多宿主帮助它增殖、传播。

他解释道,传播性增强首先表现在病毒具备免疫逃逸能力,使疫苗预防能力下降,少数感染过不同毒株甚至相同毒株的人,可在短期内再感染。其次病毒集中在上呼吸道,载量增大,更易脱落排岀。再次,变异后病毒具有气溶胶传播能力,不必密切接触就能被感染。最后,大量无症状感染者导致隐匿传播防不胜防。

“致病性减弱主要是表现上呼吸道感染,少有肺炎,与流感与普通感冒更接近。”刘又宁说。

在12月8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也强调:随着大规模疫苗接种和新冠病毒变异,病毒给人群带来的整体健康风险趋于缓和,中国疫情防控正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

以广州为例,本轮疫情中,广州累计出现16万人被感染,重症、危重症仅4例,无1人死亡。

“新冠本是乙类传染病,但现实危害巨大,被要求按甲类对待。”刘又宁认为,在条件成熟时应回归乙级,如同对待流感。正确的疾病称呼有助于消解人们对感染的焦虑。

传染病命名的弯路

相比2003年的SARS疫情,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知过程在病原学上没有走弯路。

新冠疫情从一开始就被怀疑是病毒所致。我国在2020年1月7日就完成了病毒鉴定和测序,1月11日把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向全世界公开。

而“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更耳熟能详的称呼是“非典型肺炎”,简称为“非典”。SARS最初被认为可能是肺炎支原体——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引发的。这是由于在当时,中国疾控中心首席专家在病故的非典患者肺组织检测到大量的衣原体样颗粒。随即宣布引起广东部分地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

刘又宁介绍道,医学领域的非典型性肺炎指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肺炎。也有少数学者将细菌肺炎以外的肺炎都称为“非典型”。

“非典型肺炎通常预后良好,大部分病人经针对性治疗可在两周内康复,轻症非典型肺炎甚至无须治疗便可自愈。”刘又宁说。

直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和香港的科学家合作,提出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公众才发现,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与以往有过的任何一种非典型肺炎都不同——引起它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即SARS病毒。

2004年两会上,钟南山提交提案,为非典更名,“‘非典‘两个字是不准确、不科学的,也是容易混淆的”。他认为,要么就叫做SARS,要么就叫典型的非典型肺炎。

刘又宁一开始就不同意叫“非典”,更专业的称呼是“SARS”或“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因为它并不是肺炎那么简单,明显累及全身器官。他认为,把SARS叫做非典型肺炎也可能是为了减轻老百姓的心理压力,动机还是好的。

有网友开玩笑道,SARS(谐音是“杀死”)是个非常吉利的名字。改名没有多久,随着病毒的进化,疫情不到一年就消失了。而新冠病毒则走向与人类共存。未来,新冠病毒是否可能跳出奥密克戎的变异路径,变成致病力更强的病毒?对此,刘又宁表示,“这个可能性有,但不大。”

参考文献:

1. 刘又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关注问题之我见 [J]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 (00): E008-E008.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20.0008

2. 刘又宁.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将如何影响疫情的发展 [J]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 45(2) : 131-132.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11205-00857.

3. 冯子健:最终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4. 施麟麒,桂双. 传染病命名问题纵谈[J]. 中国科技术语, 2020, 22(5):9.

5. 柯平, 吴志杰. "SARS"与"非典"——关于术语定名问题的探讨[J]. 中国语文, 2003(6):4.

(了解更多,请在手机端下载医学界医生站App、关注医学界网站、医学界微信公众号)

来源:医学界

责编:张皓宇

校对:臧恒佳

编辑:毕北北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标签: #html英文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