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有利有弊

插画师的三国梦 480

前言:

如今大家对“膨胀计法的优缺点”大概比较关切,同学们都想要分析一些“膨胀计法的优缺点”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网罗了一些有关“膨胀计法的优缺点””的相关知识,希望朋友们能喜欢,朋友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曹操疑冢(罗公升)

汉文因山事已定,曹操疑冢忧更深。

假饶掩得腥臊骨,难掩欺孤一片心。

在三国时期,刘备、孙权、曹操都提出并一度履行各自的战略。刘备的就比较著名,就是大名鼎鼎的《隆中对》,可惜连第一个条件都没有完成;孙权那边周瑜、鲁肃、甘宁都提出过所谓的“天下二分之计”,但是执行得很不顺利。曹操这边与之相对的应该是鲍信提出的“且可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不过这个知名度并不是太高。最著名的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说“奉天子以令不臣”。有人认为,这个举动让曹操在政治上占据了极大的主动,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有效果的战略。不过小编认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其实是有利有弊的。而且它的效果也并没有那么突出。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奉天子以令不臣”

其实仅从字面上来说,曹操的战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袁绍的谋士沮授提出来的,但是被袁绍否决了。有的人过分强调这种字面意思的差异,认为曹操是忠心,袁绍是野心,这个是不应该的。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奉天子以令不臣”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都是存在野心的军阀和发展事业的手段。小编认为这两者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无非是沮授说得更露骨一些。

《后汉书·袁绍传》:“沮授说绍曰:‘……挟天子而令诸侯,稸士马以讨不庭……’绍将从其计。颍川郭图、淳于琼曰……帝立既非绍意,竟不能从。”

《三国志·魏书·毛玠传》:“玠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太祖敬纳其言。”

“挟天子以令诸侯”真的能令诸侯吗?

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看上去很美好。把汉献帝刘协这样一个“王牌”握在自己的手里,掌控了来自中央的最高的话语权,就可以指使其他的诸侯臣服于汉王朝,或者说臣服于自己。这个想法不得不说是很天真的。汉桓帝、汉灵帝两朝,进行了两次“党锢之祸”,将一些原本有可能忠于自己的名士世家推离了自己;汉末社会的尖锐矛盾,以及太平道、缅匿法、五斗米道的影响,起义、边患此起彼伏;一些州牧、郡守掌握了一方的军政权力,又失去汉王朝的管制,野心也不可避免的膨胀起来。从上到下,尤其是那些州牧、郡守的眼中,汉王朝的权威实在是很有限。小编在下面列出一点史料。

《三国志·魏书·袁术传》:“术嘿然不悦。用河内张蜅之符命,遂僭号。”

《三国志·魏书·公孙度传》:“度知中国扰攘,语所亲吏柳毅、阳仪等曰:‘汉祚将绝,当与诸卿图王耳。’”

《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馀乘。”

《后汉书·袁绍传》:“绍既并四州之地,众数十万,而骄心转盛,贡御稀简。主簿耿包密白绍曰:‘……宜顺天意,以从民心。’”

《英雄记·吕布》:“术时僭号,故呼为明上。”

可以看到,在这些强大军阀的眼中,汉室的影响力并不强,大家都有僭越之心,起码是不将汉室放在眼里。只不过袁术耐不住寂寞,真正僭越了而已。事实上即便没有汉献帝,一些军阀也可以另立一帝,在法理上与挟持天子的军阀分庭抗礼。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

哪怕有一些不那么损害其他军阀实际利益的命令下达出去,这些军阀就一定接受吗?也不尽然。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於是以袁绍为太尉,绍耻班在公下……以大将军让绍。”

综合种种史料来看,“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能会对一些没什么野心的军阀起到效果,但对于这些有野心也有能力的军阀来说,并没有达到“令诸侯”的目的。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利与弊

汉王朝成为招揽人才的金字招牌

要说“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有利益,那也是不可能的。汉献帝确实是一个金字招牌,这个招牌对有野心的军阀没有效果,对一些有意于功名和一些奉行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人却很有效果。汉献帝虽然权威不大,但还代表着汉王朝。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封赏出去的官爵,在成色上肯定是实打实的,而且还很高。地方的军阀虽然心里不认可汉献帝的地位,但表面上还是要臣服于汉王朝,接受封赏的官职,他们所能给予部下的官职,较曹操而言肯定是有限的。那么一些喜欢功名的、想做高官的人,肯定是想到曹操把持的汉王朝那里去。

另外虽然汉末的“党锢之祸”打击了一些士人的热情,但毕竟当时儒家思想的影响还是比较深的。一些奉行忠君爱国思想的士人还是会想报效国家,积极入仕。汉王朝在曹操的手里,那这些人当然也要去曹操那里。给汉献帝干活,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给曹操干活。毕竟曹操把持了朝政嘛,甚至说新的汉王朝的框架都是曹操搭建起来的。可以这么说,曹操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吸引了大量的人才。

“拥刘派”和曹操的斗争

凡事都有利有弊。“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然也不例外。这个政策给曹操拉拢了一些人才,将曹操树立于正义的一方。如果曹操真心想拥护汉献帝,那就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曹操也是有野心的,他也有利用、架空然后废掉汉献帝的想法,或者说趋势。这样一来曹操的行为就与他打出的政治旗号不符,更重要的是,曹操将一批拥护汉献帝的人,所谓的“拥刘派”安排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这些人感受到了曹操对汉室的威胁,自然也会与曹操作斗争,甚至在一些特殊情况之下,策划发动一场政变。比如大名鼎鼎的“衣带诏”,还有“许昌之乱”,甚至在魏国的国都邺城,这个属于曹操个人封国的政治中心,也发生了“魏讽谋反案”。可以看出,曹操的阵营当中有多少反对曹操、支持汉献帝的人。

另外在曹操阵营的外部,也有很多“拥刘派”,就是与曹操作对的各种军阀。上面小编也说了,汉献帝在这些军阀眼中算不上什么,但曹操可以利用汉献帝的影响力,这些军阀也可以。比如袁绍、孙权、刘备。《为袁绍檄豫州文》中就明显带有“清君侧”的影子;孙权和周瑜直言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也将自己摆在正义的一方;刘备就更不用多说了,他是彻底利用了自己汉室宗亲,以及与曹操对抗的身份,吸引了包括诸葛亮在内的一大批人才,建立了以“匡扶汉室”为立国之本的蜀汉。曹操名义上迎接、安置,实际上挟持、架空天子的做法,给予这些军阀讨伐和自立的口实。这不得不说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弊端。

小结

总的来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战略的名头很响,似乎对曹操成就霸业带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小编看来,这个战略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而且有利有弊。曹操能够称霸于北方,麾下人才济济,还是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和卓越的军事实力,以及一点运气的因素共同完成的,仅凭汉献帝这张所谓的“王牌”是无法做到的,这张“王牌”在实际上的比重也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大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英雄记》

标签: #膨胀计法的优缺点 #膨胀计法的优缺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