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解救手游里的“神兽”

新京报 388

前言:

目前兄弟们对“苹果手机能玩哔哩哔哩账号游戏”大概比较讲究,咱们都需要了解一些“苹果手机能玩哔哩哔哩账号游戏”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在网络上汇集了一些关于“苹果手机能玩哔哩哔哩账号游戏””的相关文章,希望我们能喜欢,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9月24日,腾讯游戏、网易游戏发布了关于国庆节假期未成年人限玩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国庆7天假期,未成年人仅每日20时至21时可登录游戏。

这是自今年中秋之后,各网络游戏企业按照近期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的防沉迷规定,第二次在法定节假日期间针对未成年人下发的“1小时限令”。除了网络游戏,一些短视频平台也有新动作。9月18日,抖音官方公布,14岁以下实名用户已全部进入青少年模式,已经在青少年模式中的用户,每天只能使用40分钟,每天晚上10点至次日6点也无法使用。

而早在19年前,《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中就规定,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网吧等营业场所。但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不少专家表示,此次“1小时限令”政策出台,一方面规范了游戏企业,让其在游戏产品的设计当中,更多地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考虑;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父母监管孩子的难度。但就目前情况来看,“1小时限令”并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贪玩的孩子们沉迷手游的热情不减,依旧能用不同的方式上号“开黑”。

“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是难以预料的,在现有问题已经被严格规范管理的情形下,可能还有问题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近日,全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课题组成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郭泽强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也略有担忧。

上网玩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为62.5%

“孩子产生了依赖倾向,父母却没有防范意识,这是需要特别祝注意的。”近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专家、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对手机游戏上瘾的青少年,大部分人患有中度抑郁症和焦虑症。

宗春山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秩序性弱以及具备消极的思维方式,是游戏成瘾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共性和特点。

父母的焦虑,显而易见。安徽淮南市民岳建国有过深刻体会。2007年6月,岳建国的儿子在学校喝了两瓶白酒后,昏倒在了教室里。这是自己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后第二次选择轻生。

洗胃、输液、输氧,经过一夜抢救,孩子醒了。可醒来后却吵着要拔输液管、输氧管。“他当时就跟我说,不要救他,救他干什么。”岳建国回忆道。

同年,岳建国和几个跟他有着同样烦恼的家长决定,在老家安徽省淮南市成立“戒除网瘾家庭交流中心”。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性情大变,叛逆撤学,成了岳建国的心病。

岳建国认为,其实孩子们也很痛苦。为了让儿子“变好”,他软硬兼施,挥过拳头,也找过心理医生,但总是适得其反。在漫长的拯救之路上,他做出了很多努力。

幸运的是,几年后,孩子重回“正道”,考上了大学。“不管玩什么游戏,先不说到底有没有瘾,小孩子只要沉浸进去了,肯定是会有影响的。”岳建国告诉记者。

凭借帮助自己孩子克服困难的经验,这些年来,岳建国也一直在为其他困在游戏中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答疑解惑。虽然问题都差不多,但他却发现,时代变了,准确来说,是孩子们玩的东西不一样了。“拿起来‘爱不释手’,手机带来的诱惑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太大了。”

《2014年中国网络游戏产业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游戏全年销售总值达274.9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过网页游戏。两年后,移动游戏以819.2亿元的市场销售收入,超越端游成为份额最大的游戏品类。从PC端到手机端,移动游戏的市场越来越大,手游玩家也越来越多。

资料图:正在玩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图/IC photo

不少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们要比年纪大的长辈,特别是他们的爷爷奶奶,更会操作手机,也更愿意花时间在玩手机游戏上,并更容易获取满足感。

最近,两位北京家长就因其孩子在限定外的时间玩游戏,来寻求岳建国的帮助。在微信咨询群中,家长反映,“周末手机给孩子,使用基本在六七个小时之间,多的时候有10个小时。除了玩游戏,孩子还看哔哩哔哩上的游戏教学视频、搞笑视频,晚上睡觉有时会要求用手机听音乐。主要玩3个游戏,掉分严重的一个游戏经常让他情绪失控,玩另外两个游戏(一个是“我的世界”创造类游戏,一个是单机版,锻炼手眼平衡的游戏)的时候基本比较平静。”

10月4日,岳建国告诉记者,“国庆这几天,山东威海的庄女士告诉我,自己的孩子沉迷游戏的‘热情’依旧不减。天天手机拿在手上,照样玩,和以前没什么区别。家长让我帮忙联系学校,想把孩子送到戒除网瘾的学校去。”

今年7月20日公开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规模持续增长,触网低龄化趋势更为明显。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比2019年提升1.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70.4%)。

报告称,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上网玩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为62.5%,较2019年(61.0%)提升1.5个百分点。

“游戏给予他们的体验,能暂时让他们回避当下的烦闷和痛苦,一旦回到现实,他们又开始躁动了,孩子们的心智还没完全成熟,所以会形成一个循环,会逐渐迷上游戏。”岳建国说。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沉迷手游花掉父亲银行卡3万,16岁少年失联一年;沉迷手机游戏只睡2小时,15岁少年患上脑中风;14岁初三女学生玩《龙族幻想》充值6万后,从家中阳台坠楼身亡……实质性伤害的背后也是一个个家庭的悲剧。

宗春山认为,游戏成瘾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的。沉迷游戏与沉迷音乐、沉迷绘画基本无异,只是沉迷的对象发生了变化,而实质是孩子们在逃避现实。“当我们去面对一个孩子的时候,面对的其实是一个系统。”

对游戏租号平台发出首例禁令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简称未保法)正式施行。此次未保法的出台,把“网络保护”单设一章。

“沉迷网络”扰乱的是孩子的定性,郭泽强认为,网络世界具有复杂开放、匿名隐蔽、监管困难等特点,容易让一些抵制力不足的未成年人轻信错误的观念,并对生活常态、社会现实产生误解,从而放纵自己、误入歧途。

“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才迫切需要国家法律专门从信息网络角度,对未成年人进行针对性的保护。”郭泽强说。

新修订的未保法在“网络保护”部分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引导未成年人合理对待并使用互联网方面的责任与分工。对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新修订的未保法特别强调,要科学合理地预防和干预。

防青少年沉迷,要先防平台不作为。例如,网络平台应做好身份认证、内容管控、事件管理等工作。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被誉为史上“最严防沉迷”系统的上线,在郭泽强看来,事实上是提供了一个多元共管共治的手段,并从事前预防的角度来落实未成年人网络监护方面的具体责任。

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而新出台的系列相关政策,岳建国也提到,“它是在电子信息技术时代,防止未成年人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的一个有效手段。至少在社会层面,它给予了这个话题关注度,并实实在在付诸了行动。”

9月14日,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查处了全国文化市场“第一案”。北京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营的游戏平台中含有6款H5网络游戏,存在每日22时至次日8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行为。查证后,相关部门对该公司做出警告、罚款10万元,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

不足半月,全国法院系统就对“王者荣耀”游戏租号平台发出了首例禁令。9月28日,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发出诉前行为保全禁令,责令湖北两家网络科技公司立即停止其开发的租号APP提供“王者荣耀”游戏账号的出租平台服务,责令长沙某网络科技公司立即停止对湖北两家公司的租号APP进行宣传、推广及账号分发行为。

防沉迷政策的出台,规范了不少网络游戏企业,也让各大游戏平台的研发者们开始更加谨慎。

中国青年网创新产品中心总监、人民德育数据中心副主任邵德海,曾担任原新闻出版总署和原文化部的游戏审读专家,累计主导完成5000多款网络游戏的测评工作。在他看来,新的防沉迷政策出台后,游戏企业在响应国家政策方面确实是花了很大力气。“以热门游戏《王者荣耀》为例,由于上新了人脸识别功能,不少玩家给该应用打了1星差评,就因为人脸识别判断出是未成年人而限制其玩游戏。而且还有很多玩家投诉游戏更新太频繁、经常闪退,据了解,很多更新是围绕着防沉迷系统的。”

9月29日,一名在上海有着多年游戏研发经验的从业人员告诉记者,5年前,对于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限制,基本只停留在纸面上。但最近做游戏版号申请时才发现,政策里的条条框框全部都落实了进来。

该从业者表示,未成年人投入的金额在整个游戏收入中的占比并不高,95%以上的收入都来自成年人。“除了偷偷拿家里钱充值以外,因未成年人可支配收入少,且受各种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所以他们的付费能力也很差。”他说,相关政策出台后,游戏企业开始纷纷开发防沉迷系统,并在一些游戏内容上做了妥协。

在他提供的一份资料中,记者看到,在游戏出版物内容审查中的防沉迷部分,就要求游戏研发者们要删除游客模式;在不良诱导内容部分,要求不能设置违背社会公德的系统或玩法,比如仇人系统、偷盗、劫镖、纵火等;同时禁止过度消费,比如明令禁止出售宝箱的操作。

2021年8月31日,游戏《江南百景图》内的未成年防沉迷系统调整说明。图/IC photo

用父母手机号登录也被归类为成年玩家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如同岳建国所担心的:反观过往的历史经验,在保护未成年人、防止沉迷网络方面,政策的施压并没有更快或者更好地发挥出实质性的效果。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于2002年11月实施,此后该条例进行了三次修订。在最新修订的条例中,明确了对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未悬挂《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或者未成年人禁入标志的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相关罚则。

“以前就未成年人去网吧上网这件事,很多网管用他们自己的身份证给小孩子开户。孩子们聪明,偷偷拿着大人身份证去的也有。”岳建国说,虽然政策给了身份的限制,但破解未成年模式,往往只需要拿着父母的手机,填写父母的个人信息。

郭泽强告诉记者,为了突破网络游戏时间限制,未成年玩家的常见“对策”就是利用父母、亲戚朋友或虚假的成年人身份证明进行虚假实名认证。“而且,很多无需注册的单机游戏也有可能让孩子上瘾。此外,还会涉及学校周围以娱乐室、活动室名义提供手机出租、账号租借服务的小摊贩治理问题。”

邵德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如果只是根据身份证号来判断用户年龄,那就有很大的偏差。”他举例,很多游戏账号的申请基本上都需要手机号,而手机号大多数都是孩子父母的,申请成功后再交给孩子使用。以这些账号登录游戏,自然也被归类为成年玩家。

不少网络游戏企业在不同手机应用商城的适龄提醒也不一样。邵德海说,大量未成年人用户天然就是成年人账号,又不受限制,丝毫不影响企业收入。比如《王者荣耀》在华为手机应用商城里的适龄提醒是18+,在苹果手机应用商城里的适龄提醒是12+(小学生也不适合使用);《和平精英》在华为手机应用商城里的适龄提醒是18+,在苹果手机应用商城里的适龄提醒是17+,但小学生普遍使用也是现实。

他们的担忧并非多余。此前新京报就曾报道“他人代过人脸”和游戏租号这类跳出防沉迷系统监控的操作。

防沉迷政策下的未成年电竞选手

在法律的保护伞下,孩子们有了庇护之地。可因为重庆钱先生的儿子是名电竞选手,这似乎也让他们成了“伞外”的人。

钱先生是重庆市两江新区某小学的教师,他的困惑也是从自己孩子对手机游戏沉迷开始的。几年前,小学六年级的儿子钱小豪(化名)迷上手游《王者荣耀》。为了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他开始系统学习心理咨询的知识,寻求办法。

结果有些意外,与儿子“纠缠”几年后,钱先生发现儿子在游戏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2021年5月,未满15岁的儿子被招进上海“WE俱乐部”。可让钱先生失落的是,因为防沉迷政策的出台,儿子未满18岁,被迫“辞退”了。

“电竞学院里有700多人,能走出来打职业赛的也就那么几个,这里面不存在运气,全靠本事和天赋。”钱先生说,热衷手游的儿子退学后,在重庆一家电竞学校上学,一天下来,要培训十多个小时。

“镜花水月”是钱小豪在游戏中的账号ID,而圈内的游戏玩家们都习惯称他为“镜神”。今年4月10日,14岁的钱小豪在参加2021年第三届王者荣耀全国大赛时,与队友一起荣获了重庆站的冠军。因为技术出众,赛后他被多家职业俱乐部看中。

“以前打《王者荣耀》职业联赛(KPL)是规定年满16岁就可以的,16岁刚好是要求初中学历,现在调整到了18岁,要高中学历了。”钱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因为年龄的限制,他担心孩子操作的灵敏度不够。“他自己也怕错过了最佳时间,感觉电竞行业,特别是打职业赛,拿冠军、成名的也都比较早。”

事实上,电竞项目步入大型赛事早在2007年就开始了,如今早已超越了“小众”范畴。2007年,第二届亚洲室内运动会就将电子体育列为正式项目。2018年,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6项电子体育项目踏入雅加达亚运会。而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第十四届全运会上,电竞项目(展演类)也顺利完赛。紧接着明年的亚运会赛场上,8项电竞项目将开始角逐厮杀。

当地时间2018年8月29日,印尼雅加达,2018雅加达亚运会电竞表演项目之英雄联盟决赛,中国VS韩国。图/IC photo

按照钱先生的期望,如果儿子能持续保持目前的操作水准和状态,迟早有一天,会在万众瞩目下步入全运会或亚运会的赛场。就像那些未满18岁,获得世界冠军头衔的天才选手们一样。

“这两年的空窗期,不知道孩子要怎么面对。他跟我说,暂时要把文化课都抓起来,等满了18岁以后继续去打职业赛,所以商量了下,我们把他送进一家中职念书。” 钱先生说,政策规定来了,肯定就要按规矩来。

钱小豪想走进2022年第十九届亚运会的梦想破灭了。为了填补缺憾,他和几个同样是游戏玩家的同学们,通过学校的资源,准备报名第十九届亚运会电竞项目赛事的志愿者。

防沉迷新规出台后,因为限龄,电竞学校、职业俱乐部,包括青训队,开始出现选手的断层。一位从事电竞行业培训的教练告诉记者,对于一名职业电竞选手而言,18岁之前的系统训练尤为重要。

9月28日,重庆一家电竞俱乐部负责招聘选手的熊女士告诉记者,“说实话,这个行业的职业寿命不长,只有天赋型选手才能一鸣惊人,能出来的人真的很少。”

钱先生觉得,遵守法律法规是前提,但规范和管理也有个过程,他相信这类问题或许在以后就能得到解决。

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游电子身份认证

“新实施的未保法中提到,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可惜目前现实是,大部分游戏公司可轻易规避这项看似严格却不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规定。”邵德海说。

他认为,此次1小时的限时令,周五和节假日20:00-21:00的时间限制比较简单粗暴,而且游戏必然导致兴奋,其实会影响后续睡眠,不是好的时间选择。“当然游戏公司愿意做,一是技术开发简单粗暴,比以前设定一个大的时间段中选择有限时间简单太多了,开发难度至少降了一个数量级;二是具体运营时又可轻松规避,还不影响业务,何乐而不为。同等来说,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络小说等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同样巨大,致瘾性与网络游戏相比有一拼,相关限制措施也应该相似,但在采用应对措施时,最好能深入了解、发现利弊,真正做到扬长避短、赏善罚恶,万不可走上劣币驱逐良币的老路。”

人脸识别是现在这种困境下近似唯一的技术选择路线,但全面实现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这其中就包括,人脸对比库的法定来源和费用成本、识别的规则设定、技术开发难度、用户使用体验,以及大大小小的游戏公司都上人脸识别后的隐私和信息保护问题。还涉及人脸识别时摄像头拍摄到的其他敏感内容的保存、使用和传播等问题,孩子习惯了人脸识别后会不会降低对游戏内别有用心人士的视频要求等。

邵德海认为,在技术条件和客观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与其花大气力针对适合未成年人的游戏产品动手,还不如同时加大力度对占游戏市场最大比例的成人级游戏产品进行限制和整改,直接介入网络游戏世界规则的框架制定和文化引导。“根据对用户潜在伤害的程度设置必要的高额税率,引导游戏行业从根上加大加强对适合未成年人产品的研发,这恐怕是解决游戏产业问题的关键。”

“或许只有像未保法中提到的,等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后,这些问题可能会愈益好转。”邵德海告诉记者。

此外,邵德海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重点考虑的是如何对服务于未成年人的产品画出条条框框的限制,没有深入研究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利弊以及如何运用这些产品有效帮助未成年人全面成长。

“对适合未成年人的产品缺乏实质支持和鼓励;没有考虑到对那些声称只服务于成年人的产品是否天然覆盖未成年人,且其产品中因为哪些内容而不适合未成年人,这些内容是否符合当前社会主流的价值观,甚至是否对成年人也有巨大危害,如何对这些危害进行大力限制,甚至对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处罚。毕竟要看到,所有不让未成年人使用的,比如烟、酒等,对成年人也容易造成巨大伤害,只是伤害在一定程度上可控而已,所以国家才要严管严控,并辅以高额税收,来弥补对社会的伤害。”邵德海说。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张磊 刘梦婕 校对 李世辉

标签: #苹果手机能玩哔哩哔哩账号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