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刻兄弟们对“本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困难及对策班级沙龙活动内容”大致比较关怀,你们都想要分析一些“本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困难及对策班级沙龙活动内容”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有关“本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困难及对策班级沙龙活动内容””的相关资讯,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朋友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近年来,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所占比例逐年升高,如何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分类研究和精准帮助,教育和引导特殊群体学生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调整学习状态、塑造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健康成为当前高校热点议题。
特殊群体学生情况各有差异,在开展特殊群体学生帮助时既要统筹全局,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发展为宗旨,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引导和教育。
以学生为本,重视关心与关注,成立学校“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三纵三横”管理模式,即“校-院-系”三纵管理结构和“辅导员管理-班导师引导-专业教师协同”三横管理梯队,学校领导、学院领导、系主任、专业教师、班导师、辅导员等对特殊群体学生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教育和引导,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用,实现对特殊群体学生的精细化管理。
基于群体特征,学校各职能部门协同,以科学化的教育与引导为手段,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建立多渠道学生成长关爱体系。同时注重家校联动,科学积极做好学生工作,全面细致的落实各项措施。
在学生入学初期开展细致的摸底排查工作,确定特殊关爱群体底数并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首先,确定特殊关爱基础数据库。从大一学生入学开始,辅导员、班导师要认真查阅全部学生档案,了解全班学生家庭背景及学生个人学习情况及特点,筛选出家庭背景较复杂、家庭成员较多且有疾病、建档立卡作为特殊关爱的基础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确定以后要深入调查,进行更细致耐心的筛选工作,如通过“一对一”与学生针对性谈话、了解同宿舍同学对学生的评价、了解班委对学生的评价、了解学生日常花销情况、摸清学生学习及生活轨迹等,了解其日常生活及表现等。以上多种方法结合进行,进而最终确定需特殊关爱学生的具体名单。
最后,建立特殊关爱群体规范台账。根据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兴趣爱好、特长及短板、各科学习特点、专业发展目标、升学及就业意愿等对需要关爱群体对标分类后建立台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特殊关爱群体里的成员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及个人状况都会改变,因而要定期对关爱群体名单进行复核,实行动态管理。
需要特殊关爱的学生,因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
针对学生思想多元化,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区分思想文化冲突,以融合教育为着力点,利用主题班会、学习经验交流、主题团日、班级沙龙等第二课堂建设活动,做好正能量宣传;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应对社会思潮,不聚集、不信谣、不传谣、不随意发表言论,扎实学习、积极生活,以乐观自信的精神状态应对各类社会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升华爱国主义情怀。
对学业困难学生,以学业帮助为主。一方面专业老师应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景,理清学习思路,引导学生做好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学生专业学习信心,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学院组织成绩优异的学生组建学业互助小组,加强和任课教师沟通交流,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通过家校联动,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与帮助。
对经济困难学生,以政策指导为主。通过国家奖、助、贷、勤、补、免等政策按程序分类资助,邀请社会公益机构进行协助,邀请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关爱,设立公益性岗位,极力保障特殊群体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生活、走上工作岗位;通过各种形式的励志讲座、典型案例、主题班会和经验交流等活动,在思想上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对心理障碍学生,以心理疏导为主。一方面是在学生入校时,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普测,对学生的心理情况有基本掌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阳光积极心态。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谈心谈话帮助学生纾解心结,宣泄负面情绪。在班级或寝室培养重点学生党员和骨干,对心理障碍学生加强在教室、寝室的关心和关注。
对就业困难学生,以关怀指导为主。一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专业、了解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就业环境等),一对一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修改学生求职简历、组织学生参加模拟面试、推荐学生参加公司招聘;二是引导学生理性确定就业目标,调整就业预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拓宽就业思路,力争帮助对象能够充分、高质量就业。
对其他特殊情况学生,以分类引导为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同,采取分类帮助措施,比如针对感情受挫学生,要注重对学生加强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对网络成瘾学生,要加强学业监督,要求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娱乐时间;对单亲或重组家庭学生,要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少数民族学生,以尊重共情为主等。
高校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帮助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工作宗旨,各部门多方协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健全身心、完善人格、健全品格、走向社会奠定基础。伴随着新业态、新形势的不断变化,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和精准帮助工作所折射出的不可控因素还有很多,需要不断沉淀学习、积极研讨,及时发现和总结出特殊群体学生的新问题和应对策略,更有针对性的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精准帮助,形成育人共识和科学路径,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健康和谐校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林林,系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本文系2022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路径研究》[编号:22D039]研究成果。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