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凝聚层次聚类算法《Python机器学习》之十二

陆洪春晓 365

前言:

此时我们对“java凝聚层次聚类算法”大约比较注重,看官们都想要分析一些“java凝聚层次聚类算法”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也在网上网罗了一些关于“java凝聚层次聚类算法””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能喜欢,各位老铁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算法首先声明每个点是自己的簇,然后合并两个最相似的簇,直到满足某种停止准则为停止。scikit-learn中实现的停止准则是簇的个数,当合并到剩下指定个数的簇为止。如何度量最相似的簇,scikit-learn提供了链接准则,有三类:

ward:默认选项,ward挑选两个簇来合并,使得所有簇中的方差增加最小。这通常会得到大小差不多相等的簇。

average:将簇中所有点之间平均距离最小的两个簇合并。

complete:将簇中点之间最大距离最小的两个簇合并。也称最大链接。

ward 适用于大多数数据集,在我们的例子中将使用它。如果簇中的成员个数非常不同(比如其中一个比其他所有都大得多),那么average 或complete 可能效果更好。

图3-33 给出了在一个二维数据集上的凝聚聚类过程,要寻找三个簇。

最开始,每个点自成一簇。然后在每一个步骤中,相距最近的两个簇被合并。在前四个步骤中,选出两个单点簇并将其合并成两点簇。在步骤5(Step 5)中,其中一个两点簇被扩展到三个点,以此类推。在步骤9(Step 9)中,只剩下3 个簇。由于我们指定寻找3 个簇,因此算法结束。

我们来看一下凝聚聚类对我们这里使用的简单三簇数据的效果如何。由于算法的工作原理,凝聚算法不能对新数据点做出预测。因此AgglomerativeClustering 没有predict 方法。为了构造模型并得到训练集上簇的成员关系,可以改用fit_predict 方法。结果如图3-34 所示。

正如所料,算法完美地完成了聚类。虽然凝聚聚类的scikit-learn 实现需要你指定希望算法找到的簇的个数,但凝聚聚类方法为选择正确的个数提供了一些帮助,我们将在下面讨论。

层次聚类与树状图

凝聚聚类是一种所谓的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聚类过程迭代进行,每个点都从一个单点簇变为属于最终的某个簇。每个中间步骤都提供了数据的一种聚类(簇的个数也不相同)。有时候,同时查看所有可能的聚类是有帮助的。下一个例子(图3-35)叠加显示了图3-33 中所有可能的聚类,有助于深入了解每个簇如何分解为较小的簇:

虽然这种可视化为层次聚类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视图,但它依赖于数据的二维性质,因此不能用于具有两个以上特征的数据集。但还有另一个将层次聚类可视化的工具,叫作树状图(dendrogram),它可以处理多维数据集。

目前scikit-learn 没有绘制树状图的功能,可以利用SciPy 轻松生成树状图。SciPy 的聚类算法接口与scikit-learn 的聚类算法稍有不同。SciPy 提供了一个函数,接受数据数组X 并计算出一个链接数组(linkage array),它对层次聚类的相似度进行编码。

然后我们可以将这个链接数组提供给scipy 的dendrogram 函数来绘制树状图(图3-36)。

树状图在底部显示数据点(编号从0 到11)。然后以这些点(表示单点簇)作为叶节点绘制一棵树,每合并两个簇就添加一个新的父节点。从下往上看,数据点1 和4 首先被合并(正如你在图3-33 中所见)。接下来,点6 和9 被合并为一个簇,以此类推。在顶层有两个分支,一个由点11、0、5、10、7、6 和9 组成,另一个由点1、4、3、2 和8 组成。这对应于图中左侧两个最大的簇。树状图的y 轴不仅说明凝聚算法中两个簇何时合并,每个分支的长度还表示被合并的簇之间的距离。在这张树状图中,最长的分支是用标记为“three clusters”(三个簇)的虚线表示的三条线。它们是最长的分支,这表示从三个簇到两个簇的过程中合并了一些距离非常远的点。我们在图像上方再次看到这一点,将剩下的两个簇合并为一个簇也需要跨越相对较大的距离。

把凝聚聚类算法应用在图3-27、图片-28、图3-29的数据集上发现,凝聚聚类仍然无法分离像拉长形、半月形等 数据集这样复杂的形状。对数据点密度不同的数据集的效果,请比较下列下图与图3-27。

后续我们要学习的下一个算法DBSCAN 可以解决复杂的形状的数据集聚类这个问题。

标签: #java凝聚层次聚类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