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眼前各位老铁们对“某企业举办创意设计大赛大学生小云经过反复酝酿”大约比较珍视,大家都想要知道一些“某企业举办创意设计大赛大学生小云经过反复酝酿”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有关“某企业举办创意设计大赛大学生小云经过反复酝酿””的相关资讯,希望朋友们能喜欢,姐妹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从小众爱好渐渐步入大众视野
靠天吃饭的“露营热”能走多远
3年前的一个夜晚,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95后男生碳化松果和朋友到上海郊外的沙滩上体验了一次露营。深夜时分,他独自坐在篝火旁,看着帐篷上方的煤油灯在海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感到周围的一切都静了下来。
现在,周末骑着摩托车去露营,已成为碳化松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个月他都至少要露营两次。近两年来他注意到,体验这项户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了。
露营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的火爆,也在侧面印证着碳化松果的发现。截至今年6月30日,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搜索“露营”,与之相关的笔记已超过29万篇,涉及露营地选择、露营装备品牌、露营玩法等多个方面。
当露营从小众爱好渐渐步入大众视野,新的市场需求也在酝酿之中。
在露营中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作为一名露营Up主,碳化松果喜欢与人分享自己的露营心得,但他也非常注重隐私,在视频里戴着头盔出现,不公开真实身份。一个人露营,是他为自己选择的一种解压方式。
“我喜欢独自到山间或是海边的露营地,大脑放空,慢慢就会全身心放松下来”。在碳化松果看来,接触自然、自在随性,是露营文化的精髓所在。在露营地的选择上,他更倾向于具备饮水、网络、厕所等基本设施的收费营地。
80后媒体从业者Van,则从家庭露营的角度探索出了更多“玩法”。“露营可以包容的场景很多,从搭营、准备食材、做饭,到手工、运动、交友,基本上所有家庭成员都能在露营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平时很少下厨的Van在露营地“解锁”了户外做饭技能,“在露营中,我们期待能够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Van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Van和家人会在露营中搭配不同的亲子活动。“我比较中意有野趣、人工设施较为克制的营地,也带着孩子试过钓鱼、桨板、冲浪、徒步、岩洞探索等项目,但我认为露营带给他的更多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家庭成员在户外是如何协作的,与其他小朋友社交要注意什么,要如何处理负面情绪,等等。”Van说。露营次数多了,Van常以“冯Van记”的名字在社交平台上更新露营笔记。
在Van和碳化松果看来,露营作为户外活动,对露营者户外知识储备以及装备的要求都比较高,存在一定的门槛,“新人可以先参加‘拎包入住式’露营,看看能否适应户外过夜”。
“拎包入住”的创业灵感
2020年之前,朱显是一家出境游公司的创始人,小云和丈夫在泰国经营面向国内游客的户外婚纱摄影工作室。
一场疫情,朱显和小云的公司都按下了“暂停键”,露营恰在这个时候进入了他们的视线。“疫情发生以来,人们更愿意在空间开阔的自然场景里游玩,在这样的心理下,露营既连接自然,又有一定的私密性,热度也跟着上升了。”朱显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云来到广东省惠州市盐洲岛。早已“入坑”露营的她,一眼相中了盐洲岛被山海包围的原生态环境,立马租下一个民居,逐步改建为小白屋营地。营地帐篷区最多可以容纳30个营位,其中一半可以“拎包入住”,另一半则为自带帐篷的营友准备。“如果来的客人不习惯睡帐篷,我们还有两间民宿房。”小云说。
小云注重营地的“小而美”,朱显的露营项目则更具商业性和规模化特点。
在与家人自驾露营的过程中,朱显按照社交平台上的热门推荐,一路购置了露营装备,大到帐篷、睡袋,小到驱蚊水、压缩毛巾,粗略数数,竟有近百种。一长串的露营装备清单让朱显看到了这个产业的潜力。
“为体验一次露营,会有多少人愿意购置这么多装备?如果降低门槛,提前配齐了这些装备,让‘拎包入住’成为可能,又有多少人愿意来尝试?”朱显说。
2020年9月,朱显和朋友一起创建了露营品牌“大热荒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在三亚、惠州、珠海、武汉、北京等城市开辟了14个露营地,主要面向第一次尝试露营的客人。
“大热荒野”主要吸引了两类客人:带娃家长,以及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信息的年轻人。尽管客群有差异,但客人对舒适、便利的需求却是相同的。
“我们采用与酒店、景区、私人业主分利的模式,相对来说,投入比较少,成本主要体现在露营装备和人员薪酬上,同时客人也可以享受到比较成熟的水电网络、配套设施和安保系统,既可以体验户外生活,又不用忍受太多户外带来的不便。”朱显说。
露营会不会是“一阵风”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共有2.1万家露营地相关企业,2020年是相关企业注册量的爆发期,全年注册量为7933家,同比增长331.6%,今年前5个月注册量为6941家,同比增长了286.5%。
市场火热,可露营地运营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露营地的维护是一项长期工作,细节要做到位。此前我们在广东清远一处营地露营时遇上了暴雨,一棵大树就倒在离帐篷不到4米的地方,真的很危险。复盘原因,应与2020年疫情后营地空置、管理者没有坚持去检查有关。”Van说。
露营地的运营情况还受季节、天气等各种户外因素的影响。“露营也算是靠天吃饭,天气一变、季节一换,露营就不好开展了,我们在全国各地设置露营点,也是考虑到这个原因。”朱显说。
小云的惠州小白屋营地受当地旱情和疫情影响,开业以来收益寥寥,“这是之前没有想到的,这个行业就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为了提高收入,小云计划在露营地增加商业摄影、滑板体验课程、夏令营等服务。
朱显也在带着团队探索更多“露营+”的玩法,“我们在尝试与更多本地景点融合,比如近期在与河北崇礼太舞滑雪场合作产品,客人可以先在太舞小镇住一晚,第二天再去露营地搭帐篷、烤篝火,体验更丰富”。
与露营几乎同期在社交媒体上“爆红”的野餐,如今已无太多声音,露营会不会也是“一阵风”?
在Van看来,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流行什么,大家就会一窝蜂去做什么,但热潮之后能留下来的,都是在商业性或专业性上有过人之处的。露营在国内还处于初创期,未来的路还很长”。
朱显认为,“未来由露营出发还会出现哪些新的趋势,现在也难以预判,我们只能一步步跟着年轻人的需求去迭代产品,毕竟,‘一招鲜’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文中碳化松果、Van、小云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