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人形机器人最新跟踪

每日调研纪要 159

前言:

而今大家对“人形跟踪”可能比较着重,小伙伴们都想要剖析一些“人形跟踪”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对于“人形跟踪””的相关文章,希望咱们能喜欢,小伙伴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计算机

五六月份机器人开始了今年真正第一波行情。大家对机器人的认知,也是因为去年五六月份的一个机器人浪潮,也是我们国盛机器人大组成立然后发起,当时情况其实有区别,就是明显感受到这一次无论是广度,还有置信度,还有 AI 激发的机器人智慧性都是有非常大的提升。市场也开启了一波认知的浪潮。但是当时大家会发现产业进展的还不是说非常的明确,可能都是一些投入性的、尝试性的。比如说和这种某机器人这种公司有一些方案上的磋商,但是整体的这种产业节奏到定点到量产的节奏不是非常的明确,技术路线也不够清晰。

经过一段时间的回调,为什么我们要在现在阶段举办第二次机器人电话会,因为我们认为现在是年内的第二次比较好的,接下来其实再回调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布局的时间。我们认为有几个相应的原因。第一点就是大家知道产业我们应该是全市场跟踪最深入的,我们之前在北京办的拥抱 AI 超级时代的这样的一个 AI 峰会,包括像三花汽零的总裁,拓普的总裁、鸣志的副总也是纷纷出席,在国内的资本市场上也比较罕见。包括一级市场的很多产业链去跟踪的情况下,我们发现国际大厂和国内的一些企业进展都非常的快。整个a、b、 c 样,然后到定点的预期,应该来讲比去年比年初应该来充分一些,而且明确的多。目前看我们认为明年基本上可以看到量产的可能性,而且比之前可能大家预测的这样一个小几千台来讲,应该会有一个扩张,我们预测应该是 5000 到1万台这样的一个情况,而且除了大家比较熟知的特斯拉 bot有蛮多的厂商都对这一块去努力。

第二个就是从技术上来出发,就是ChatGPT,包括这种 GPT 类的Transformer 的方案,使得机器人可能具备脑子,但是这样的一个脑子,因为毕竟大家也知道 Transformer 它是一个语言类的模型,它是否能够和视觉很好整合和。比如说像 Google 的这种 VIT 这一类的算法怎么比较好的整合?效果到底如何,其实我们之前都有一定的观望的态度。但是近期 Google 就大家也知道,就是发布了 VLA的模型, RT 2,它整个的框架现在来看就越来越明朗。和我们 5 月份第一次发的报告讲的 VIT加 GPT 加机械这样的我们报告里面讲的框架,应该非常的契合和匹配。目前看起来 Google 推出来的这种 vison language action 就是一个这种 VIT 加这种GPT,加上这种 action 机械类的这种控制的方案,而且比较值得新奇的是当这三个东西融合起来的时候,你让它在一个机器上没有见过的场景当中去完成任务,你会发现它的准确性从年初的 30% 提升到了近期的 60% 以上。这样的一个提升速度和所达到的效果应该来讲是非常超我们预期的。当然这样的一个机器人要真正的放量到千万家,我们认为它的这样的一次完成度最好是在 85% 以上,然后再进行这种二次开发的工具,做进行细分领域的这样的一个精确度的提升,应该就可以接近人类的一个水平,但是这毕竟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和 GPT 的融合达到的效果,所以这一块让我们非常的欣喜。

第三点,就是我们之前也是在6月多的时候发表了报告,然后看到 UCLA 这一块的论文,也是提出了整个机器人运动,包括这种整个机械传动的这样的一一整套方案。你会发现他不只是我们去年考虑的这样的一个直线传动然后再加纯粹谐波的这样一个方案,他用的这样的可以强反馈的行星的这种方案,来作为它的整个运动的体系,这样的一套体系,也是给机器人一些新的空间,你会发现像这种小米,像傅利叶、智元这样的一些机器人,也有局部的这种产品以行星为框架,对整个投资来讲也是好事。因为去年我们推机器人到最后发现就标的范围还是会比较窄,都以某国际大厂为主。今年,因为下游的客户在逐步的变多,是可以看到这种可能性在增加,就是谐波的有机会,直线传动的有机会,集成的有机会,可能行星或者说齿轮上比较有领先优势的,或者说和特斯拉这种历史上的合作比较好的这样的一些公司,都是有可能性。可投资的广度就在增加,板块效应本身也在增强。另外一点就是我们也是看到,就是现在来看,随着参与的企业在变多,各类企业一个积极性,包括对产业链的认可程度也在变多。目前我们已经看到,陆续的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做量产准备,意味着整个产业,无论是说在技术上,还是在做产业验证上,还是在说整个的成熟度上,已经很接近于这样的一个临界点。

我们现在去看,就是说科技的各行各业来讲,都会面临着这样的一个挑战。包括 AI 应用出来的时间,包括像算力明年的一个持续性,现在全球宏观来讲,其实找景气行业相对来说比较难,所以我们认为在今天可以说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就是说我们找既具有可能的,同时又是格局最大的细分赛道。在整个 AI 领域来看,起码从成长空间上来讲,机器人应该是名列前茅的领域,目前来看的这种核心公司,像三花、拓普、鸣志、绿的、双环、峰岹等,包括一些行星的这种公司都可以进行重视。同时在偏计算机的领域,就是在整个 VLA 的框架下,包括像这种大华、海康、千方、中科创达等,也可以加大重视。所以我这边把一个整体我们第一次5月中的和召开这次电话会的一个重大推荐的原因总体概括了一下。

机械

先讲一下我们对于整个机器人板块现在的观点,其实机器人从去年到现在走过了两波超级行情,第一波超级行情就是去年的 6 月份开始,那个时候我们说是在炒一个特斯拉入局机器人,我把事件定义为超级标杆玩家入局。今年这一波行情是5月 17 号黄仁勋提出了具身智能概念之后,引发了第二轮的超级行情,我把第二个事件定义为关键技术的突破,也就是 AI 大模型应用的一个个出现,使得机器人被赋予了大脑和灵魂,机器人走向通用之路。这两个事件应该说都是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那我们说对于任何一个成长赛道,其实都有重要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重要的标杆玩家的入局,但是入局之后一定会引来市场上包括产业里面的一些争议,因为那个时候往往还看不清楚产业趋势,到了第二阶段就有一些关键的技术突破,使得大家看得更加的清楚。也正是第二个阶段之后,我们会看到非常多的新玩家去布局赛道,然后同时政府政策也开始大力的支持,所以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技术突破之后,也就是 AI 大模型应用落局之后,整个产业趋势逐步的明晰。同时我们看到北上深各地的政策也是在陆续的出台。同时我们也看到上周集中的有一些新玩家入局,包括像小米机器狗的发布,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的智元机器人的发布。再加上之前像傅利叶包括三星也宣布即将要入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所以说现在我们正处在第二阶段,如果说有第三波超级行情的话,一定是由第三阶段的标记事件来产生的。我觉得第三阶段的关键就是应用的落地。其实我们已经走在应用落地的路上了,或者可以说一系列技术的进步,包括产业链里面各个企业和一些零部件公司的进步,使得我们看到落地的时间点应该是离我们可以说是越来越近了。

首先从技术上面来看,我们看到谷歌的DeepMind再次发布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式的大模型RT2,,我们把它称之为叫 VLA 模型,叫 vision language action 模组。相比于过去一个是LLM,一个是VLM,就是从 large language model 到 vision language model 再到 vision language action model,相当于把视觉跟语言的信息作为机器人机交互的信息的输入端,输出端现在就直接通过 VLA 模型,就是原本运动控制要起到的一个动作的输出的一个作用现在直接大模型就可以把动作给完整的输出来,它的一个作用或者说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使得机器人执行任务的成功率大幅的提升,在今年的 3 月份,谷歌团队还是说自己的成功率只有 30% 多,但是到了7月底 VLA 模型出现之后,机器人执行任务的成功率已经提升到了接近70%,是非常大的跨越。机器人能够在一些应用场景里面落地,其实它最大的矛盾就是说过去的模型只帮助机器人实现了通用性,但是却没有实现准确性。要把机器人真正的往工厂里面,甚至未来往家庭里面去推,执行任务的准确性至关重要。GPT帮我们写一篇文章,可能第五句话跟第六句话是反的,如果在工厂里面第五个动作跟第六个步骤是反过来,那是会出比较大的事情的。所以说 VLA 的重要作用就是把机器人执行任务的准确性大大提升。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到今年年底它的准确性达到90%甚至是 97% 以上,它落地的进度就可以说是被大大体现了。

那第二个我们从政府的支持角度上面来看,北京、上海、深圳其实陆续出了一些一系列的政策,包括上周在北京亦庄的机器人大会,北京市政府也是配套大会出了一个,机器人产业基金,规模是 100 亿元,主要是面向那些原型机器人本体的公司。包括整个机器人的一些产业链上的公司,包括高端的传感器、执行器、减速机、电机这一系列的零部件,都会对他们去进行资金上的赋能。我相信北京它迈出了人形机器人创新的第一步,上海和深圳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城市,我觉得一定是不甘落后的。包括我们上个周末北京在亦庄那边,也以小米在亦庄的中心为基地,成立了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一个初步的规划。相信未来随着政府在各个层面上的不断的支持,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原型机器人整体的公司,包括优秀的产业链上的公司涌现出来,落地的时间我相信也会越来越近。

第三个就是我们看到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公司智元机器人正式发布,应该能够引起市场的重视,因为智元的机器人应该可以说是近期发布的诸多国内机器人产品里面,唯一一个从大模型再到机器人本体,还有里面一些比较细的像各种关节执行器,包括力控方案,再到下游的应用全部给你打通的一个机器人的品牌。那我们也看到了在它的股东结构里面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国内的汽车的公司比亚迪,相信未来比亚迪和智元在机器人的应用落地上面也是能够擦出更多的火花。我们也在公开的资料包括发布会上面,已经看到了智源的人形机器人,其实已经能够胜任相当一部分的汽车装配线里面的工作了,相信未来包括智元、傅利叶还有未来即将要发布的小米和优必选的新一代机型,也能快速的找到自己的最合适的应用场景。

包括我们看到特斯拉也宣布了今年的 11 月份要对自己的原型机器人进行工厂内部的行走测试。因此可以展望一下如果到今年的年底之前,我们看到有部分的国内的机器人已经在一些比较头部的汽车生产线或者说装修线里面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工作,包括特斯拉那边如果他 11 月份在工厂内部的行走测试顺利的话,我相信市场去预测未来机器人在工业场景里面应用的一个数量会更有抓手一点。因此我们说下一步的核心关键词就是应用的落地。我们说机器人其实就是 AI 最强的应用,而 AI 很多应用过去我们一直都是说先是预期一波,然后第二波肯定是要看到一些落地,机器人作为 AI 的一个最强的一个应用分支,我相信市场其实也是对应用会有更强的期待。

接下来谈一下,上周去北京机器人大会的一个感受,首先最明显的一个感受就是这次北京参展的展商数量包括质量都要远远比去年北京展会,以及上一次上海展会要高得多。这也看出了两方面,一方面就是北京市政府确实对于这次展会相当的重视,第二方面也真的说明整个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已经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本体的玩家开始涌现,所以说我觉得对于整个产业落地来说应该是个好事,尤其是一些比较重量级的一些玩家入局行业之后,相信也能形成一个鲶鱼效应去加快整个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进度,包括落地的进度。这次的展会上面我们看到了非常多不同方案的人形机器人。有像特斯拉这种,上半身全都用谐波,然后下半身包括手臂里面用丝杠,然后手里面用空气杯、电机,然后全身哪个关节里面都装上传感器,然后也有以宇树为代表,全身都是用电流环的算法来进行来进行力控。然后身体上也是以谐波减速器为主的方案,然后下半身以连杆为一个支撑。这么多的方案,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其实不同的硬件组装的方案,它是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运动控制系统的运动控制算法的,而不同的运动控制算法它的开源程度其实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像用丝杠,然后上半身是谐波的这种运控的这种算法,其实它还没有开源。而UCLA 这种方案就是下半身大行星,然后加上连杆的方案,它是一种开源的算法,所以说国内相当多的公司其实都是采用了后者。第二方面也因为成本相对来说会比较低一点,当然会牺牲一定的自锁性,也就是说如果用连杆的话和丝杠比起来,机器人走路它会可能刹车刹不下来,但是从爆发力的角度包括从成本角度上面来看,对于国内一些相对来说比较追求性价比的整体厂商方案会更加诱人一些,而且它的运控算法目前来看也是开源的,所以说他们组装学习起来会更加的快一些。

不同的方案有一些是共用的。第一所有的机器人只要他要投入生产或者说工作,灵巧手都是要用的,灵巧手里面电机方案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共识就是必须得用无刷空心杯电机。第二个就是身体上大关节里面无框力矩电机也是一个统一的零部件。在通用的基础上,我们去比较两者的竞争格局,我们会发现其实像无框力矩电机,包括很多这种做一级总承的公司他们都是自研自产,但是在无刷空心杯电机,大部分的一级的公司至少目前还没有能力去介入,相对来说它的竞争格局会更加的清晰一些。因此我们现在在整个机器人零部件最首推的还是空心杯电机这么一个环节,那我是比较推荐龙头鸣志电器,第二个我觉得我们要在控制系统里面去挖掘一些机会,因为我们看其实前几波行情更第一波投资更多的是执行器的标的,第二波市场的更多倾向于去投资一些传感器的标的,比如说当时柯力传感、汉威科技、奥比中光这一些就走出了非常不错的独立行情。在今年5月中下旬的时候,那个时候是因为第一方面是去年没有炒作传感器相关的标的。第二方面特斯拉刚在投资者交流日展示了自己机器人的一个力控的一个能力。所以说力控其实对于当时的市场来说是一个新增概念。

机器人其实是一个非常仿生的学科,大模型其实对应的是人的大脑,执行器对应的是人的身上的一些躯干,包括关节这些部位,像传感器,其实对应的就是像人的眼睛,然后神经还有皮肤这一些感官。其实还有一块是被市场所忽视掉的,就是驱动控制系统,我们在这次智元的发布会上面也看到重点提到了一个小脑和脑干的一个概念,其实人的脑子也是有好几层组成的,第一层就是比较原始的脑干。第二层就是小脑会处理一些运动平衡,包括情绪的一些问题。最上面那一层就是大脑皮层,分别对应于机器人来说,大脑皮层更接近于大模型,小脑更接于接近于机器人的控制器,脑干其实就有点类似于机器人的驱动,所以说机器人其实分为三个层,第一个是执行层,第二个层次是感知层,第三个层次就是驱动控制层。驱动控制层里面相关的一些环节,我觉得也是之前被市场所忽视掉的一个环节,我们深入的研究了一下,控制器在机器人的内部实际上数量并不多,一般来说是一个到三个。如果是三个的方案,那就是身体上有个主控,然后加上两个零巧手上面各一个控制器,那反观驱动器它的数量会比较多,基本上都是要采用这种一拖一的方案。也就是说在身体上的 28 个执行器都需要一个驱动器。手上我们现在了解到更多的是一拖多的一个方案,但是还是要以实际的落地为准。也就是说一个人形机器人,如果我们以Optimus为例, 40 个关节至少要用到 30 个以上的驱动器,用量也是非常大的,平均下来身体上的驱动价格基本上是在大几百到一千多这么一个水平。那手上的驱动模块,我们现在了解下来平均价格也至少要有个三四百这样一个水平,所以说驱动其实也是在人形机器人里面成本占比相当高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也是比较推荐驱动链上的一些标的。最推荐的是做驱动器 MCU 峰岹科技,其次我们推荐做驱动器本体的拓邦股份,麦格米特这些,相信未来也会有一定的机会参与到整个机器人的产业链当中来。

第三个我觉得接下来市场可能要注意的一个点就是视觉这一块。为什么之前市场没有太关注这一块?因为特斯拉他们用的是自己的纯视觉方案,然后配套上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 2D 的视觉的摄像头。但是我们看到现在行业的一个边际变化是什么呢?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国产的人形机器人平台发布,这些国产的机器人他们可能不像特斯拉有这么强大的视觉算法去做支撑,因此他们会用相对更高级的硬件来做一个补充。所以说我看到像近期发布的,包括宇树也好,小米的狗也好,包括智元也好,还有之前的傅利叶,他们都用了深度相机。这个环节我们现在是比较推荐奥币中光,非常简单的逻辑就是下一步的小玩家越多,这种视觉供应商,它一定是越受益。然后第二类公司就是我们可能一会儿汽车首席会重点提到的就是三花、拓普,双环传动这一类公司,这一类公司的一个特点就是本身它有过硬一个业绩,同时他们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也有一定地位。第三类公司就是一些相对来说跟机器人沾边,但是市值比较小的一些公司,同时也有一定的逻辑。典型的比如说像步科股份,包括柯力传感、汉威科技、五洲新春这一类公司也是机器人量产之后我觉得有望受益的公司。但是从目前的对全球龙头企业的接触来看,他们的一个卡位和竞争格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不如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公司这么完善,逻辑这么顺。但是相信等到机器人的下一波行情来的时候,这些标的也是有非常大的投资机会,所以也是可以重视一下。

汽车

关于机器人链相关的几个核心标的,拓普、三花、双环的情况。首先从汽车业务的层面,因为特斯拉本来就是已经在国内布局很久了,包括产业链也培育了比较长的时间,过往依靠国内供应链的国产化,特斯拉在车端的业务的加速扩张和降本其实是提供了很强的支撑。国内厂商也是借着特斯拉的强势发展,得到了比较好的是在国内份额的提升,同时在海外包括说北美和欧洲的布局,都拿到了比较好的订单和业务发展的机会。往后看整个特斯拉在持续的国产化产降本的过程中,继续去引入国内供应商的也是大的趋势。

包括说综合考虑车和机器人的降本需求来看,国内像整个江浙沪条线也已经是有了比较成熟的供应链公司,可以去跟特斯拉那边去做更深的互动。所以长期来看不管是车端的业务还是未来机器人都有星辰大海的赛道。国内供应链和特斯拉的合作目前各方面进展比较好,然后业务潜力比较契合度比较高,我们也主要推荐的就是拓普、三花、双环这三家公司,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不管是在技术还是产能布局,都是行业非常头部领先的一些龙头公司。

从当前的时间点来看,因为前阵子整个大的汽车链受整体市场外部情绪影响,以及说包括 8 月份以来的降价促销,整个汽车板块,包括特斯拉产业链相关的股价出现了一定阶段的回调。但接下来我们展望四季度,除了说整体消费进入偏旺季的时间点,和特斯拉相关的催化,就包括像这个皮卡量产,新车型的发包推进,包括 AI 对机器人业务进展的呈现,对于整个产业链的情绪,我们觉得基本面和情绪上都有正向的催化。

接下来我们大概把这三家公司的一些核心看点和大家做一下分享

首先是拓普集团这边,它在车端的业务,也就是在传统的几大业务领域,减震、内饰、底盘、月管理还有这相关的产品线都做了比较多的布局。和机器人这相关的,因为公司在前几年也是汽车电子方面做了很多年的投入和布局,具备一些电机执行器相关的能力和基础,所以公司在线性执行器上来说做了比较多的准备和工作。包括我们也看到了这个公司 7 月份也是设立了机器人的事业部,单独建立独立的管理架构。所以往后整个智能汽车的业务就是包括汽车电子相关,以及和机器人业务其实是会有比较好的协同,包括现在这个公司层面的机器人的进展,做了很多前瞻性的布局和客户的互动,其实也到了比较好的进展的阶段。估计往后预计到 4 季度,到明年我们能够持续看到产品的送样持续的进展,以及往后去展望更好的量产的铺垫的机会,包括一些核心部件,公司也是能够看到一定的样品。长期来讲我们从初期总承的供应拿到好的合作方式,再到后期更多核心的资质,不管是从降本的角度,还是说更深的客户绑定关系,我们觉得都是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的。

接下来是三花智控,本身长期是在汽车里的阀门类业务这一块的产品属于全球领先的地位。整个这机器人方面,它也是深度布局的这个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机电执行器,技术端和客户端的积累也是比较长时间的,像从特斯拉起步以来,跟三花也是长期做了深度的合作。然后目前公司也是深度去整合了上下游,包括伺服电机传动组件、编码器、控制器这相关的。另一方面也是和绿的谐波去做了相应的合作,去布局大的前端旋转执行器的产品,未来和特斯拉的基于过往的比较好的合作基础,往后随着整个机器人的产业链的进度调,那作为核心的配套供应商,公司也是有非常好的发展机会的。而且在北美的布局,像在墨西哥大的片区,不管是拓普还是三花,其实也都前期已经做了相对应的产能布局和投放,对于相关机器人产业链的投入,也是做产能规划比较好的,可以随时满足客户对于产能支撑方面的需求。所以从长期来看,随着特斯拉自身的新车型的不断的推出,同时加上机器人的增量,对于重要的核心公司,未来的长期价值量提升和利润增长的贡献,都是有非常正面的帮助。最近公司也是刚刚发了这个今年上半年的报表,二季度业绩表现也是非常的强势,比较超出市场的预期,从大的外部环境来说,不管是汇率还是海运这方面,对于整个产业链的公司,都是提供非常强势的正向帮助。

接下来是双环传动,原来主要的业务是在齿轮相关,这一块他们从燃油车时代就属在国内的第一梯队,他在国内的 8AT 和商用车的AT 基本上也是属于领先状态。往新能源之后,公司也是在 17 年就逆势去布局了产能,叠加这个电池高转速带来的传动齿轮精度要求也提升了很多,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电动车时代的竞争优势。而且公司也已经是做了相关减速器技术和产能的一些储备,目前从产品来说也是有比较完整的减速器的产品序列,而且也在产能规模做一些加速的扩张,所以从行业的状态上看,目前特斯拉减速器的技术还不能算完全收敛,然后双环在技术产能和产品研发能力都有比较前沿的领先优势。未来这个技术落地之后路线更明晰之后,他们相互的配套空间也是比较大的。

总体看下来,我们觉得整个板块不管是从机器人还是汽车的角度,当前行业的情绪和股价都算阶段性回调之后比较有性价比的位置,往后转让的一些催化和热点事件都比较多,行业的进展也是在持续正向往前去推进的状态。所以首先这个机器人相关的产业链,在汽车这边的核心公司,我们是重点推荐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和双环传动。

有色

首先围绕着现阶段的机器人领域的材料投资而言,现在还处在比较早期的阶段,整个从机器人产业链目前的一个所处的形态而言,还是围绕在产品开发和这个验证这样的一个阶段。那同时伴随着以特斯拉主机包括供应链的启动,材料端已经得到了一些反馈,以往伴随着特斯拉在汽车产业链上作为核心的材料供应商,包括这个金力永磁等,在接下来的一些这个 top down 的一个材料选型过程中,面临着一个优先顺位的角色,同时从零部件供应商的一个角色来反馈,尤其是在各个关节环节中的使用的高性能电机来看,其中原材料,尤其是稀土和磁钢,它的一个价值量占比还是不低的。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磁材的相关企业,已经具备了逐步从产品开发到供应链选择配套带来的第一轮这种供应商确定关系这样的一个投资机会,同时作为材料供应商最近企业发生了一些新的个性端的变化,一方面是围绕在降本方面,包括资源端的获取能力逐步提升。同时围绕着在 ESG 的维度提升它的原材料整个碳值排放,包括循环回收量的使用,针对它的材料的我们的营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第三就是在整个的材料供应商的能力环节来看,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磁场环境的一体化设计的能力。所以我们认为在接下来的相对比较复杂的高性能电机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就磁场设计一直到下游资源端这条线上会有逐步更多的企业来作为核心的供应商的确认,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我们也关注到包括国内的一些主机厂商,也已经在发力和开发自己的供应商供应合作伙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相信在磁电材料端,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找到包括特斯拉和国产供应链带来的新的机会,就是我们在产品开发和供应链配套方面,我们认为会在现阶段非常具有这个投资潜力的方向。

另外伴随着后续的供应商的选定和供应环节的逐步明确,进入到了量产和降本的环节,尤其供应链和材料的供应能力,包括上线一体化的降本的能力,其实会为整个产品进入成本约束的一个爆发点,带来很重要的边际的改善。有点像我们在电动车环节,伴随着包括一体化加注,包括一些材料降本以及提升它性能和降低重要环节,使得整个产品得到了一个全面性的提升。那我们在机器人赛道在目前来看,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我们说各型号的机器人产品开发进入到投放市场的阶段,那在之后进入到量产的过程中,在降本的环节,这些企业会有更多的一个机会。

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磁材的供应环节以外,还有一个环节建议做重点布局和考虑。围绕着高功率密度的一个功能单元,其实通用形机器人提供了一个体量很大的对于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以及高的成本容忍度的一个载能单元的场景,也就是我们未来提到的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的金属锂电池。从目前产业端的情况来看,在一级市场已经有一些相对应的标的和公司在做半固态,甚至于全固态金属锂负极电池的一个研发和量产的一个阶段,部分公司已经进入到规模和量产的一个投放期。随着这部分这个功能单元的逐步放量,其实在功能单元环节会有着更多的这个企业,参与到推动通用机器人量产和放量的这个过程。那首先产品开发端,尤其是金属锂负极材料的一些企业,在包括一级和二级市场会陆续和大家见面,进入到各位投资人的投资视野,同时这些企业有着更多的迭代形态。在产业进入到了一个快速放量期,他们会在企业形态中进步的向上下游逐步的延伸它的供应能力和潜力,它的成本提升它的盈利。在这样的一个赛道中,我们目前现阶段而言,可以去提前布局一些低成本的、高成长性的这样一个资源到参加一体化的供应的企业和关注它的一个赛道。

第三点,我们去外扩到更大的一个供应环节,总体看目前在供应到这个高端制造领域,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一些包括热管理材料,包括电气金属的传导工艺的一些材料中,均可做一些布局,在现阶段围绕在现有赛道和供应能力的情况下,其实已经具有了一个极高的投资安全边际和非常强劲的一个持续增长的能力。那估值体系的话,我们提到的像金属这个加工厂的一些标的,整体来看是在 10 倍附近的。在历史来看的话,分别驱动的包括像空调,包括曾经的这个乘用车,现在的新能源车,包括已经在储能的,包括工商应用储能和家用储能端的话,包括充能的机器,包括水冷体系也有大量的企业在做供应,那围绕着这些企业,包括它在现有工业体系下的估值来看,我们持续推荐的锂业以及相关公司其实在现阶段的话已经具备了一个投资的性价比和估值的潜力,同时的话又维持了一个行业比较强的演绎能力和绝对的收益的能力,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现金和接近零负债的这样的一个高现金企业的一个特征。面对着未来的新兴应用领域和长期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的话,我们相信这部分企业将进一步通过现在的他处的几个供应商,包括下游的集成商、系统集成商,也会有一些企业去尝试进一步扩张能力具备,有这种上下游打算一体化供应的一些企业会出现。

总体来看的话,建议各位投资人紧盯一个是供应链上面确定的 top down 的机会。第二的话在降成本过程中的话,会有一部分企业在收到订单和快速出货的过程中有一个高爆发的投资机会。第三点的话,我们会看到围绕在高载能行业,尤其是高能量密度的,包括新型的,电池环节的话,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行动,包括一些上市公司的研发部门,包括一些产业公司它的一个创新部门的话都已经在做正向的量产型的一些准备。我们可以总体理解为目前的材料领域,尤其在机器人环节的话,有点像在 18,17 年去围绕着新能源做布局。这些投资从事后来看的话,早期在合理和安全边境的布局都有望带来可观收益。

标签: #人形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