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奈飞“重现”银河,为何如此钟意杜琪峰

新京报 145

前言:

如今兄弟们对“支持奈飞的梯子哪个好”大致比较注意,小伙伴们都想要知道一些“支持奈飞的梯子哪个好”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关于“支持奈飞的梯子哪个好””的相关资讯,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我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人物志】

有人说,90年代之后的香港电影因为杜琪峰的存在而得到了拯救。这个不停在片场抽着雪茄,时而暴脾气的中年男人,和他的“帮派”一起,建立起了一片叫做“银河”的江湖。在拍摄于2013年的纪录片《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中,作为银河铁杆粉丝的林泽秋透过他的镜头,记录下杜琪峰创作过程中的点滴,带领观众回溯了杜琪峰及银河片单中一连串璀璨的影像,也同时为近二十年的香港电影勾勒出了一道绵密的侧影。近日,这部纪录片在奈飞(Netflix)上架,让粉丝们惊喜不已。杜琪峰是香港电影绕不过的一个人,他和他的银河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镜头是他解剖人性的利器

杜琪峰不仅用镜头刻画城市浓墨重彩的夜晚和喧嚣无比的白昼,更是不断思考、创造着恰当的视听语言,来配合作品中那些既残酷又浪漫的生活。用香港电影研究者的话来说,他最厉害的一点,是他能将“意识形态美学化”。他充分理解电影作为视听艺术的载体,贡献出诸多令人赞叹的声画配合、镜头运动和气氛营造。用五十多部作品证明商业类型片也可以拥有极高的审美诉求,他也成为当之无愧的“电影作者”。

商业片的拍摄总会面临种种限制,投资人干涉、市场的左右,更是让创作者无所适从。为了对抗这一不尽合理的体制,杜琪峰在银河映像内部,培养起监制、编导、技术团队等等不同的部门,将大权统揽,以便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拍摄初衷。

拍摄于2004年的《大事件》虽算不上杜氏最好的作品,但无疑是他一个阶段美学野心的集中彰显。对于拍电影,杜琪峰一直以来玩的都是新趣味,早年依靠快速剪辑蒙太奇,他奠定了港式枪战的新高峰。到了《大事件》中,他转而通过长镜头追求画面中的纪实风格。影片由街道开阔空间起始,逐渐转入相对密闭的公寓大楼室内,一内一外的对位,考验的是导演空间调度的胆识与功力。电影伊始,长达六分半钟的长镜头,从香港清晨一条平凡的街道开始,慢慢推进至前景中停放的一辆警车,车内,负责盯梢劫匪的重案组督察恒和他的拍档正在密切注意着外界的一举一动。画面中弥漫着一触即发的悬疑气氛,但镜头仍旧不紧不慢地带领着观众游走,悍匪组织、周边居民、便衣警察一一入画。因为摄影机的存在,人物的行动一旦脱离了画框便变得不可捉摸,渐渐加剧的不确定感让观众不安,杜琪峰用镜头设计巧妙地阐释了《大事件》的另一层社会学意义——影片不仅关乎一场伸张正义的激战,更是对于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一次颇具深意的反思。在故事中,影像本身被视作建构、扭曲与破坏集体认知的手段,交战的双方不仅用机枪和炸弹进行持久的博弈,更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介手段,争夺着操控民众心理的至高权力。

除了《大事件》开头部分的运动长镜头,纪录片《无涯》也截取了杜琪峰作品序列中的其他例子,例如《枪火》中商场枪战的经典构图、《PTU》中堪称经典的楼梯戏气氛营造,这些无一不彰显着杜琪峰在创作中的精心,而这些无与伦比的场景设计、人物走位与镜头运动,往往都是被强情节影片所忽略的。杜琪峰揣摩着镜头,镜头同时成为他雕刻、解剖人性的利器。

电影是一群人的事

说起杜琪峰,他的“帮派”一定逃不了干系。“银河映像”是韦家辉和杜琪峰在1996年创立的公司,编剧游乃的加入形成更加稳固的三位一体,构成了公司不可撼动的铁三角。风起云涌的20世纪末,香港本土电影因为各种原因所面临的巨变,亦经历着自己的困局。

“银河映像”是这一萧条期的见证者,同时也是颠覆者。曾经在电视行业中摸爬滚打多年的杜琪峰明白团队的重要性,无论在多困难的局面下,他都始终将一帮同甘共苦的兄弟带在身边。虽然集体创作一向是香港电影工业的重要特色,“银河映像”班底的完整性与持久性依然是华语电影中都极其罕见的一例。在香港影坛,杜琪峰是有名的“杜大炮”,常常在片场因为达不到自己的满意度而发脾气,但这并未动摇人们对他的信心。相反,他对工作细节的执着更让人肃然起敬。

除了在片场最有效地动用自己的亲信,杜琪峰在电影视听语言上的创新,同样得益于他与一帮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的合作,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堪称其左膀右臂的台湾音乐教父级人物罗大佑。从《城市特警》和《阿郎的故事》中令人难忘的《你的样子》,到《黑社会》中极尽气氛渲染之能事的《云宫音》,杜、罗二人的音影配合创造出无数堪称经典的动人瞬间。纪录片《无涯》中,围绕在杜琪峰的幕后和演员更是一一登场:摄影指导郑兆强、动作指导元彬,以及刘青云、林雪、郑秀文、张家辉、任达华.……那些让香港电影无比生动的脸庞,他们动情的讲述都佐证着杜琪峰作为粤语电影“话事人”的成功。

尽管大家都说,杜琪峰是公司真正定海神针似的人物,但谁都明白,在这场名为“电影”的游戏里,但凡要做成点儿事儿,团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在香港电影一蹶不振的1999年,杜琪峰仍旧能够在一班好友砸锅卖铁的支持下,仅仅拍摄19天,用不甚完整的素材,“拼贴”出堪称经典的《枪火》,同时将金像、金马双料最佳导演收入囊中。《枪火》由黑道老大被暗杀启幕,其手下阿南随即召集五位同道中人,试图寻找血案背后的黑手。在探索真相的过程中,猜疑与信任轮番占据上风,但主人公们的情义却在一次次生死考验中变得无比坚固。可以说,影片中团队成员中的肝胆相照正是现实情境的折射,抑或者,没有拧成一股绳的主创班底,电影中的“侠义情结”不可能展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杜琪峰对困苦中小人物携手对抗命运的悲情有一种强烈的执著。这种精神,在《柔道龙虎榜》中因为应采儿这一女性角色的加入而增加了浓重的柔情。度过了迷惘的千禧年,“银河影像”进一步突破了单纯的兄弟情框架,更注重在萍水相逢的个体中挖掘惺惺相惜的可能性,对女性维度的强调,为创作带来了更加细腻的肌理。《柔道龙虎榜》中,新旧柔道冠军司徒宝与Tony之间的紧张关系因为流落女小梦的出现而得到缓解。电影结尾,三人叠人塔够气球的场景,也成为新世纪香港电影中最令人难忘的柔情瞬间之一。

作为影坛前辈,杜琪峰也不遗余力地提携着后辈,作为“鲜浪潮”计划的推手,他振奋且柔和地与年轻人共事,集内地港台三地之力,重新振奋属于电影的辉煌。《无涯》中亦有专门一段说到杜琪峰在“鲜浪潮”项目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与青年创作者在一起工作的时候,他眉宇间不时流露出欣喜之情,而在他一手推动下,三位新人导演借由银河作品成为2016年金像奖大赢家。他们将三段独立编剧的故事攒成一个围绕历史节点展开的自洽而流畅的故事,震动香港影坛。新生代导演团结在杜Sir周围,以小作坊的模式进行首部长片的拍摄,继承了港片百折不挠的精神,不啻为“银河映像”一次成功的回归。

香港情结如何延续香火

尽管《无涯》以杜琪峰北上内地拍摄《高海拔之恋》开始,影片依旧围绕着他对香港及香港电影工业的执念展开。北上之后的种种不适,来源于脱离了熟悉的创作环境,也因为对内地制片方式的不适应。在这一点上,杜琪峰有过不解和偏执。他怀念香港城市电影生产方式下各司其职的团队和死磕到底的匠人精神。纪录片对杜琪峰创作过程的呈现,也在一种充满焦虑的张力下展开。对于杜琪峰来说,香港是永远的灵感之地。这里是他大部分故事的发生地,建筑、街道、粤语共同构筑起杜式影像中的城市风景,杜氏作品也越来越被视为对香港这座城市的集体追忆。

然而近十五年来,本土电影工业的持续低迷,以陈可辛、吴宇森、徐克为代表的香港电影人纷纷北上内地探索新的合作可能。因着浓烈的香港情结,杜琪峰一开始并没有加入这支队伍,坚守在香港阵地。不过,时代大势仍旧让他在2011年做出了正式赴内地拍片的决定。对于这次“出走”,杜琪峰多少有些不情愿,但在圈内摸爬滚打久了,大佬最懂得审时度势的重要性。2011年《单身男女》,他带着吴彦祖、古天乐来到苏州拍摄,用十天完成了内地所有戏份,也开启了杜琪峰内地拍片的初体验。早年《瘦身男女》、《龙凤斗》等港味浓重的都市爱情剧,杜琪峰处理得相当接地气,而如今,香港社会早就已经和内地的种种缠绕在一起,要拍摄与世隔绝的香港已不再可行,多重声音的杂糅,是香港社会的新现实。于是,在《单身男女》中,来自内地的打工女“闯入”香港的写字楼,《华丽上班族》尽管在一个颇为舞台化的空间中展开,却还是处处提醒着观众内地与港台越发紧密的商业联动……

拍摄于2013年的《毒战》是杜琪峰北上之后的胆识之作。通过带有浪漫都市风格的喜剧片摸索内地市场后,他重新动起了拍摄警匪片的念头,然而在不同的电影体系下,他处处小心地和韦家辉试探着题材的尺度,最终将故事确定在天津的一班缉毒警察身上。《毒战》代表了杜琪峰及其“银河映像”的一次成功回归,在坚持自我风格的基础上,他成功地拓展了自己的创作疆域。这也为后来《三人行》立下了基础。当然,创作者永远无法忍受自己原地踏步,在香港与内地辗转的杜琪峰也依然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创作突破口。与更大的内地市场接轨,是他策略调整的重大步骤,也或许是让香港电影精神在异地延续香火的契机……

因此,奈飞上线纪录片再一次让影迷深陷在对杜Sir的期待之中。

□柳莺(影评人)

标签: #支持奈飞的梯子哪个好 #看奈飞用什么梯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