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通 信 小 课

邮电设计技术 216

前言:

而今兄弟们对“net wap的区别”都比较看重,咱们都需要了解一些“net wap的区别”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有关“net wap的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看官们能喜欢,咱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编者按:我们与河北联通公司技术专家史鹏利合作推出“通信小课”系列内容,目录如下。

通信小课目录

(一)手机IP地址分配机制

(二)手机用户如何获得IPv6服务

(三)手机中的APN设置有什么用

(四)漫谈拜访地接入和归属地接入

(五)浅析移动分组网的内容计费

(一)手机IP地址分配机制

牛先生有冤诉

近日,邢台的牛先生向客服热线反映,他们公司参加某招标代理机构的招投标活动,他们按照招标代理机构的要求,通过手机向招标代理机构指定的网站服务器上传了投标文件,但是后来被告知,他们公司上传投标文件所用的手机IP地址和石家庄另外一家公司投标所使用的IP地址相同,因此被判定为“串标”,不仅被取消本次投标资格,还被列入“黑名单”禁止参与其后的招投标活动。

牛先生还委屈地说,从一开始他们都不知道到底都还有哪些家公司参与了这次招投标活动,更不要说和“八竿子打不着”的石家庄某公司“串标”了,他们是被“冤枉”的,为此,一定要找电信运营商“讨个说法”还他们“清白”。

事实真如牛先生所言吗?

牛先生所在的公司到底有没有“串标”呢?

如果不是“串标”那何来的“IP地址相同”呢?

是招标代理机构“误判”?

还是另有“隐情”?

手机IP地址的分配机制

牛先生所说的这个事,其实涉及到手机用户上网时所使用IP地址的分配机制。

通常情况下,手机直接获取的IP地址为IPv4格式的“私网地址”,比如:10.10.0.1(因为IPv4公网地址总数毕竟有限,为了实现各省移动分组网上IP地址的“复用”,所以给手机直接分配的IPv4格式的地址都是私网地址,类似局域网内给各个电脑终端分配IP地址)。

手机IP地址的分配,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

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签约静态分配

采用这种方式手机每次上网所使用的私网IP均“相同”且唯一,不同用户之间IP地址不同。

2

GGSN/PGW(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PDN GateWay,网关GPRS支持节点/PDN网关)网元动态分配

这种方式下,就是GGSN/PGW网元在用户上网请求流程中,从一个事先定义好的“地址池”当中随机选择一个IP来供用户在“本次”上网过程中使用,用户“下线”或关机后,该IP会被“回收”到地址池当中,再被别的用户重复使用。由于在这种方式下,用户每次上网获取的私网IP不尽相同,因此称为动态分配。目前,电信运营商大都采用这种手机IP地址分配方式。

3

AAA(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认证、授权和记账)服务器分配

这种方式有点像前面2种IP分配方式的结合,AAA服务器中按照用户MSISDN (Mobile Station International ISDN number,即指手机号码)和事先规划好的IP地址做“绑定”,用户每次上网时,由GGSN/PGW到AAA服务器当中查询用户所对应的IP,然后分配给用户使用。这种方式,用户每次上网所使用的私网IP也均“相同”且唯一,而且不同“企业网”之间的IP地址段也可以复用,一般用于物联网集团客户组网。

以上说完了手机的IP地址分配机制,由于手机终端获取的IP地址为私网IP地址,光有私网IP地址,还不能直接访问互联网。要访问Internet互联网,还需要通过防火墙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功能转换为公网IP地址才行。

需要说明的是,GGSN/PGW覆盖下的用户共享IP地址池中的地址,经过防火墙进行NAT转换时,并不是按照一个私网IP地址对应一个公网IP地址的方式来进行转换的,而是采用多个私网IP(对应多个手机用户)共同使用一个公网IP地址,并根据不同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用户的工作机制。

也就是说,2个手机号码同时访问互联网时,存在使用相同公网IP地址的可能,但是这2个手机号码使用的“端口号”是不相同的,因此能够“区分”用户。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节约了公网IP地址,也可以同时支持更多数量的用户同时上网。

假如NAT地址转换后使用的公网IP地址为256个,每一个公网IP又可以关联0-65535个端口号,所以理论上一个GGSN/PGW下就可以承载256*65535个用户(私网地址分配数量也需要满足),这个数量是相当大的。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牛先生所说的事。

学懂了以上知识就不难看出,如果邢台的牛先生和石家庄的某投标公司上传投标文件时,所用手机终端处于同一个GGSN/PGW业务覆盖区,那么2部手机获取并使用“相同的公网IP地址”(招标代理机构判定“IP地址”相同,一定是指公网IP地址相同,因为互联网上网站服务器是不可能获取到手机终端的私网IP地址的)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NAT地址转换后使用的公网IP地址只有256个的话,那这种公网IP地址相同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令人欣慰的是,邢台的牛先生通过我们给出的“技术原理”知道了自己被“冤枉”的原因,最后也从招标代理机构那里讨回了公道。

总结和建议

1

通常情况下,手机直接获取的IP地址为IPv4格式的“私网地址”,访问互联网时要通过防火墙NAT转换为公网IP地址。

2

手机IP地址分配有三种方式:HSS签约静态分配、GGSN/PGW网元动态分配、AAA服务器分配。

3

GGSN/PGW覆盖下的用户共享IP地址池中的地址,经过防火墙进行NAT转换时,采用的是多个私网IP(对应多个手机用户)共同使用一个公网IP地址,并根据不同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用户的工作机制。

4

招标网站仅靠手机使用的公网IP相同就判断投标人“串标”是不严谨的,需要完善判断方法。比如增加公网IP“端口号”的识别,或者增加具体手机号码的判别等信息。

(二)手机用户如何获得IPv6服务

1 引言

上次课讲了“手机IP地址的分配机制”,提到手机获取的IP地址如果为IPv4格式“私网”地址,访问Internet互联网时还要通过防火墙NAT功能转换为公网IP地址,这种机制下,转换为公网IP地址的过程中就存在多个用户使用“相同”公网IP的情况。那么如果手机获取的IP地址为IPv6格式,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吗?这次课我们就来说说手机用户如何获得IPv6服务。

先脑补一下IPv6相关知识:

IPv6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协议第6版)的缩写,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协议,IPv6汲取了IPv4地址资源不足的教训,一下子将地址长度扩大了4倍,即从IPv4的32bit扩展到了IPv6的128bit,其地址数量足够可以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编上一个地址。IPv6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的障碍。

IPv6表示方法举例(冒分十六进制表示法):

IPv6地址组成:

好了,脑补完了IPv6相关知识,下面就来讲手机用户如何获得IPv6服务。

2 手机用户如何获得IPv6服务

这个问题其实也可以说成手机用户使用IPv6的条件,具体来说,需要同时具备3个条件。

手机终端支持IPv6。具体来说就是手机要支持“IPv6/IPv4双协议栈”,双协议栈机制就是使IPv6网络节点(或者主机)具有一个IPv4栈和一个IPv6栈,同时支持IPv4和IPv6协议。那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手机是否支持IPv6/IPv4双协议栈呢?方法有2个:第1个是看“说明书”,哈哈!等于没说;第2个是在手机上查看:打开手机中的“设置”,设法找到“移动网络”进入页面,点击“接入点名称(APN)”(不同手机查看方法略有差异),如果能看到下面红框中的“IPv6/IPv4”等信息,就说明你的手机是支持IPv6/IPv4双协议栈的。

移动网络支持IPv6。我们知道现在的移动通信网络有2G、3G、4G甚至5G,但是他们并不是都支持IPv6/IPv4双协议栈的,2G、3G无线网络由于设备出现的比较早,通常是不支持IPv6/IPv4双协议栈的,所以在2G、3G网络下,手机用户是无法获得IPv6服务的(这一点很重要)。但是从4G网络以后,国内电信运营商都在相关移动通信网上开启了IPv6/IPv4双协议栈功能(有些早期设备是通过软件或硬件升级实现的),也就是说国内4G、5G网络目前都已经支持IPv6服务了。

以4G网络为例,如果用户终端开机后接入4G网络,PGW(PDN GateWay,PDN网关,4G网络核心网网元)会给手机用户分配2个IP地址:1个IPv4地址(私网)和1个IPv6地址,例如下面这个:

需要说明的是,PGW分配的IPv6地址(动态分配,来自PGW关联的IPv6地址池)只给出了IPv6地址的“前缀”,对于上面的例子就是“2408:84E5:****:8503::/64”,手机最后使用的“接口ID”部分具体还要根据手机的MAC地址按照IEEE EUI-64标准“映射”自动生成或者随机生成甚至手动设置决定,这些机制就能保证“全网”IPv6地址重复的概率下降到几乎为零。

网站服务器支持IPv6。目前,国内基础电信企业城域网、接入网以及Internet互联网都已经完成了IPv6改造并开启IPv6业务承载功能,网站服务器如果支持IPv6接入就能向用户提供IPv6访问服务。

当手机访问Internet互联网时,如果手机到网站服务器“端到端”全程既支持IPv4服务也支持IPv6服务时,网络和主机都是默认优先使用IPv6服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手机在条件具备时总是“自动地”选择连接IPv6网络节点的原因。

对于手机用户使用IPv6服务,由于手机终端直接获取的IP地址就是IPv6格式的“公网IP”,不用再进行“私网IP”到“公网IP”的NAT转换了,但是移动分组网络中的防火墙还是不可或缺的,它一方面完成IPv6格式IP地址的“透传”,另一方面的作用就是实现“内外网”的隔离,保障网络安全。

讲到这里大家明白手机用户使用IPv6所需的3个条件了吗?下次可不要再打客服热线“投诉”手机在3G网络下为啥不能访问IPv6网站服务器了?

3 总结和建议

IPv6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协议,将地址长度扩大了4倍,即从IPv4的32bit地址,扩展到了IPv6的128bit地址,IPv6地址通常用“冒分十六进制”表示,IPv6地址的组成包括“前缀”和“接口标识”两部分。

IPv6/IPv4双协议栈技术使IPv6网络节点具有一个IPv4栈和一个IPv6栈,同时支持IPv4和IPv6协议,如果一台主机同时支持IPv6和IPv4协议,那么该主机就可以和仅支持IPv4或IPv6协议的主机通信。

手机用户要获得IPv6服务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手机终端支持IPv6、.移动网络支持IPv6(4G或5G网络下)、网站服务器支持IPv6。如果手机到网站服务器“端到端”全程既支持IPv4服务也支持IPv6服务时,网络和主机默认优先使用IPv6服务。

本次课在讲如何查看自己的手机是否支持IPv6服务时,提到了手机设置里面的“接入点名称(APN)(5G网络中称为DNN(Data Network Name,数据网络名称))”,手机中的APN设置究竟有什么用呢?这些内容留到下节课咱们再讲吧……

(三)手机APN设置有什么用

1 引言

打开手机设置中的“运营商网络设置”选项,我们都能看到“接入点名称(APN)”选项,点开后一般还会有“通用(如3gnet)”和“彩信(如3gwap)”2部分子选项。很多时候,我们换了新手机,并不需要专门设置APN,插入原来的USIM卡就能继续上网,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手机中的APN设置不需要设置?还是另有原因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手机中的APN设置。

2 移动通信网络中APN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APN的概念】

APN是“Access Point Name”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意为“接入点名称”,指的是一种网络接入技术,是通过手机或移动终端上网时必须配置的一个参数,它决定了手机通过哪种接入方式来访问网络。需要说明的是,在5G网络中,也有类似的概念,只不过它不再叫做APN,而是改叫DNN(Data Network Name,数据网络名称),在通信网络中所起的作用还是一样的。

【APN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我们在手机设置中看到的APN通常都是3gnet、wonet等“简短”的字符串,其实这只是APN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只是APN的网络标识(APN Network Identity)部分,一个“完整的”APN还包括运营商标识(APN Operator Identity)部分,也就是说完整的APN包括2部分:APN NI和APN OI,其中NI部分由运营商“自己定义”,OI部分为固定扩展(根据电信运营商手机卡IMSI当中的MNC和MCC映射扩展),如图所示。

完整的APN也称为APN的FQDN格式(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全限定域名)这种APN格式同时带有主机名和域名,之所以采用FQDN格式,简言之就是为了后续的DNS解析。

接着说APN在EPS网络中的工作机制

如图所示,手机在“附着”请求流程中,上报手机上设置的APN(APN的NI部分),MME收到手机上报的APN后,根据手机IMSI构造成FQDN格式,然后送至DNS查询(注意这个DNS不是互联网上的DNS,而是移动网内专用的DNS,只负责EPS网元之间的主机名或域名解析),DNS当中存储有APN的FQDN格式域名和P-GW网关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通过查询DNS,MME便可以获得P-GW网关的IP地址,其后便可以决定手机通过哪种接入方式来访问网络(选择不同的P-GW便决定了手机采用哪种接入方式来访问网络)。

明白了手机上的APN是选择不同P-GW网关这个概念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手机上会有NET类(如cmnet、uninet、3gnet、wonet等)和WAP类(cmwap、uniwap、3gwap等)2类APN了,说到底还是为了选择不同的P-GW网关,NET类APN选择P-GW后接入Internet可以访问互联网,WAP类APN选择P-GW后接入WAP网关可以实现彩信的收发(当然使用WAP类APN也可以访问互联网业务,这是因为WAP网关作为“代理”也和Internet相连)。

NET类和WAP类两类APN也称为通用APN,除此之外,常用的还有一类APN,我们称之为专用APN或者物联网APN,它们的格式如下:

其实也是通过“定义”APN的NI部分(将APN的NI部分扩展),在MME解析APN时将业务指向专用的P-GW或在普通P-GW上通过“隧道绑定”的方式关联至特定服务器,从而实现移动分组业务的“定向访问”。

【APN纠错】

现在再来说说我们换了新手机,为什么不用在新手机上重新设置APN呢?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现在的智能手机在出厂时大都预装了电信运营商的APN库表,当USIM卡放入手机终端后,手机会根据USIM卡中的IMSI信息自动匹配并调用相关的APN,从而免去手动设置的工作;另一方面的原因就和通信网络上的一个功能有关,也就是MME的APN“纠错功能”。

为了方便手机用户使用上网业务,电信运营商一般都在MME网元侧开启了APN纠错功能:当手机上报的APN不是该电信运营商“定义的”APN时,MME会根据手机卡在HSS当中的签约数据进行纠错处理。

比如手机卡签约了cmnet、uninet、3gnet、wonet、cmwap、uniwap、3gwap等7个通用APN,当手机上报的APN(手机设置的APN)不是以上签约APN当中的任何1个时,MME会“纠正”为签约APN当中的一个,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用户能在错误设置APN的情况下不影响上网业务。

需要说明的,MME的APN纠错,并不是从HSS用户签约APN当中任意选择一个APN来使用的,而是会选择HSS签约当中“上下文标识”最小的那个APN来使用。比如对于下面这个手机用户的APN签约数据,当手机上报的APN非HSS签约APN时,MME会选择“UNINET”作为纠错后的APN来使用,因为UNINET对应的上下文标识最小。

也正是因为MME的APN纠错功能和HSS当中签约APN的上下文标识大小顺序有关,当手机用户既签约了通用APN也签约了专用APN时,手机用户访问网络时就要根据访问目标网络的不同在手机上进行APN的准确设置了,否则当手机上的APN设置错误时,MME“纠错”后可能会纠为不期望使用的APN,比如用户期望访问专网,因为手机设置专网APN不准确,导致MME按照上下文标识最小的APN来纠错,就纠为了通用APN,从而导致访问目标网络失败。

最后,还有一个用户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使用哪个APN上网快的问题?其实单从APN的名字当中是无法做出判断的。

举个例子来说吧,手机用户使用“wonet”不见得就比使用“3gnet”上网更快,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是“别名”关系,也就是说DNS解析回来的P-GW IP地址可能是同1套P-GW的地址,上网速率没有任何区别,真正决定APN上网快慢的因素取决于HSS当中的APN签约数据,比如UE-AMBR、APN-AMBR等参数。

3 总结和建议

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名称),指的是一种网络接入技术,是通过手机或移动终端上网时必须配置的一个参数,它决定了手机通过哪种接入方式来访问网络。

完整的APN包括2部分:网络标识(APN Network Identity)部分和运营商标识(APN OperatorIdentity)部分,格式为****. apn.epc.<MNC>.mcc<MCC>.3gppnetwork.org,APN这种格式称为FQDN格式,其中网络标识部分由运营商“自己定义”,运营商标识部分为固定扩展(根据电信运营商手机卡IMSI当中的MNC和MCC映射扩展)。

移动通信网络上的MME网元一般都开启了APN纠错功能,因此手机用户更换新手机后通常不需要重新设置APN,但是由于MME的纠错功能和HSS当中签约APN的上下文标识大小顺序有关,因此当手机用户同时签约通用APN和专用APN时,用户就需要根据访问目标网络的不同在手机终端上准确设置运营商给定义的APN了。

本次课说到APN的网络标识部分可以由运营商“自己定义”,换句话说,网络标识部分是可以“扩展”的,例如可以将手机号码的前缀(比如前7位)扩展到APN的网络标识当中,做这样的扩展有何意义呢?其实这关系到“拜访地接入和归属地接入”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些内容留到下节课咱们再讲吧……

(四)归属地接入和拜访地接入

1 引言

日常中,大家有时候会听到一些议论:某运营商手机上网采用的是归属地接入方式,时延大,玩游戏不给力;某运营商采用的是拜访地接入方式,访问互联网时延小,效果好!这些议论有道理吗?究竟什么是手机上网归属地接入?什么又是拜访地接入?二者有何区别,它们具体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2 手机上网归属地接入和拜访地接入的概念

归属地接入的概念

移动分组用户访问互联网业务时,按照选定互联网“入口”的地理位置区分,可以有2种接入组网策略:归属地接入和拜访地接入。归属地接入是指移动分组用户不论位于归属地还是漫游状态,上网时均要通过归属地的GGSN/PGW网元接入互联网(互联网入口始终在归属地)。举个例子,河北的手机用户不论是在河北省内还是在省外漫游的情况下,其通过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的“入口”在地理位置上均会选择河北省内的互联网接入点。

拜访地接入的概念

与归属地接入概念相对应,拜访地接入是指移动分组用户仅在归属地上网时通过归属地的GGSN/PGW网元接入互联网,而在漫游状态下则要通过漫游地(拜访地)的GGSN/PGW网元接入互联网(互联网入口在拜访地)。举例来说,河北的手机用户当其在河北省内时,其接入互联网选择的是省内的互联网接入点,而当其漫游到省外时(比如到了广东省),则会“就近选择”拜访地侧(广东省)的互联网接入点访问互联网。

两种独立的移动分组业务归属地接入和拜访地接入组网策略,尤其是在移动分组网络所能提供的单用户下载速率不太高,数据传输时延要求不太苛刻的2G/3G时代,两种接入方式各有特色,并没有明显的优劣区分,但是随着4G/5G时代移动分组用户网速的大幅提升和面对5G网络环境下的各种应用对数据传输时延的“苛刻”要求,现有移动分组业务接入组网策略采用单一归属地接入组网的电信运营商就会遇到“挑战”——业务“时延”上的挑战和承载网络海量“迂回”流量的挑战。

3

归属地接入和拜访地接入

实现原理

移动分组业务接入互联网时究竟是“选用”归属地接入还是拜访地接入,在技术实现上,主要是基于SGSN/MME网元对手机上报的APN进行FQDN(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全限定域名)构造的不同来实现的。如果SGSN/MME构造APN的FQDN格式域名时按照手机号码的号段进行扩展,就可以实现归属地接入;与之相对,如果手机号码的号段不参与APN的FQDN格式域名的扩展构造,仅按照HSS签约APN的NI(Network ID,网络标识)部分进行域名构造,则就可以实现拜访地接入。

归属地接入实现原理

以4G组网为例,如果MME上配置要求按照带有MSISDN手机号段进行APN的FQDN域名构造,并将构造好的APN扩展域名送往DNS查询(如果与MME通信的DNS中查询不到扩展APN对应PGW的IP地址,该DNS将通过根DNS进行递归查询,直到查出结果),根据返回归属省PGW网元IP地址,通过省际间的IP承载网建立到归属省的漫游用户数据链接就可以实现移动分组业务的归属地接入,原理如下图。以手机号码1860311****为例,当该手机在拜访地以“wonet”作为APN向移动分组网络发起上网请求时,MME将构造出格式为“wonet.1860311.apn.epc.mnc001.mcc460.3gppnetwork.org”的APN扩展域名,从该域名的构造当中也可以看出,由于构造的APN扩展域名中带有“1860311”号段信息,因此就可以实现移动分组业务的归属地接入。

拜访地接入实现原理

同样,如果MME按照默认规则配置(即不带MSISDN手机号段)进行APN的FQDN域名构造,并将构造好的APN扩展域名送往DNS查询(与该MME直接通信的DNS当中一定配置有与该APN扩展域名相对应的本地PGW地址信息),根据返回PGW网元IP地址(一定是就近的PGW网元),实现就近接入互联网,从而完成移动分组业务的拜访地接入,原理如下图。还以手机号码1860311****为例,当该手机在拜访地以“wonet”作为APN向移动分组网络发起上网请求时,MME将构造出格式为“wonet.apn.epc.mnc001.mcc460.3gppnetwork.org”的APN扩展域名,由于构造的APN扩展域名中不带有手机号段信息,因此不论手机号码归属地是哪里,都会按照“就近接入”的原则实现移动分组业务拜访地接入。

“混合”接入组网实现原理

所谓“混合”接入组网是指电信运营商的用户没有完全采用“单一”的归属地接入方式或拜访地接入方式,而是按照用户不同进行区分,即有的用户比如“高流量”用户采取拜访地接入方式,其它用户采用归属地接入方式。出现“混合”接入的情况,通常是原来采用“单一”归属地接入方式的运营商改造为拜访地接入方式时必须要经历的“过渡阶段”(由于各省套餐、定向流量等的不同无法实现全网用户拜访地接入方式迁转的“一步到位”)。

“混合”接入组网也有多种解决方案,比较成熟的一种方案是“基于HSS“计费特性”签约值判决的“混合”接入策略”,其原理是通过用户“签约CC字段+APN”联合判决,MME/SGSN实现APN号段扩展与否的不同处理,DNS对号段扩展和不扩展的APN进行不同的解析:对号段扩展的APN解析为归属地GGSN/PGW,对不扩展的APN解析为拜访地GGSN/PGW ,具体如下:

HSS签约CC (Charging Characteristics,计费特性)字段引入“拜访地接入”标识位:

MME/SGSN根据用户“签约CC字段+APN”联合判决,实现APN号段扩展与否的不同处理:

“混合”接入组网情况下的业务流程:

4 两点补充说明

关于国际漫游业务

对于手机上网用户的国际漫游业务来说,目前各国均采用“归属地(归属国)接入方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2点:第一点原因是两个国家的电信运营商之间需要“话费结算”,采取“归属地”接入方式,两个运营商的网络上均会生成“计费详单”,以4G网络为例来说,漫游地的SGW网元上会生成1份SGW上网话单,手机号码归属国电信运营商的PGW网元上会生成1份PGW上网话单,两个运营商之间可以基于各自持有的详单进行核对结算;另一点原因是采用归属地接入方式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可访问的互联网资源没有变化),也能满足不同国家之间不同的监管要求。

关于5G业务

5G业务有三大应用场景:1.增强移动宽带eMBB;2. 超大连接物联网mMTC;3.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为了支持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5G网络无一例外均会采用“拜访地接入”的组网模式,即5G用户无论处于归属地还是漫游状态,均会通过“就近接入”离用户最近的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面)直接访问互联网。

5 总结和建议

手机上网用户访问互联网业务时,按照选定互联网“入口”的地理位置区分,有两种接入方式:归属地接入和拜访地接入。归属地接入是指移动分组用户不论位于归属地还是漫游状态,上网时均要通过归属地的GGSN/PGW网元接入互联网。拜访地接入是指移动分组用户仅在归属地上网时通过归属地的GGSN/PGW网元接入互联网,而在漫游状态下则要通过漫游地(拜访地)的GGSN/PGW网元接入互联网。

技术实现上,基于SGSN/MME网元对手机上报的APN进行FQDN构造的不同来实现的。如果SGSN/MME构造APN扩展域名时按照手机号码的号段进行扩展,就可以实现归属地接入;如果手机号码的号段不参与APN域名的扩展构造,仅按照HSS签约APN的NI部分进行域名构造,则就可以实现拜访地接入;“混合”接入组网方式可以通过SGSN/MME对用户“签约CC字段+APN”的联合判决机制来实现。

对于国际漫游业务来说,目前各国均采用“归属地(归属国)接入方式”。对于5G业务,5G网络均会采用“拜访地接入”的组网模式,5G用户会通过“就近接入”离用户最近的UPF直接访问互联网。

本次课开头提到的关于“归属地接入和拜访地接入对“时延”影响的议论”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相信学完上面的知识大家就很清楚了,采用拜访地接入对于降低手机用户上网时延是非常有效的,这也是电信运营商都要逐步将现网业务“迁转”为拜访地接入的原因,也是5G网络组网都采用拜访地“就近接入”互联网的原因。课程的最后给大家透露一下下次课程的内容:手机用户上网时,访问某些服务(比如手机营业厅)是免流量费的,运营商是如何做到的呢?有没有“免费上网”的方法呢?这其实关系到“移动分组网的内容计费”技术解决方案,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下次课程可不要错过哟……【如需转载 请联系我们】

关注邮电设计技术的微信公众号

发送“联通论坛PPT”

获取演讲PPT和视频

标签: #net wap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