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一文读懂绍兴历史(涵盖石器时代→现代!9000年历史!)

蔚蓝光粒 1397

前言:

现在同学们对“算法导论答案2238”大约比较重视,看官们都需要学习一些“算法导论答案2238”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收集了一些有关“算法导论答案2238””的相关资讯,希望朋友们能喜欢,姐妹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本文归纳了9000年前到现在的绍兴的历史,希望让各位读者更加的了解绍兴,喜欢绍兴,爱上绍兴!

石器时代

绍兴的历史从小黄山文化开始,已有约9000年的历史。小黄山遗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甘霖镇上杜山村。出土的石雕人首距今年代在9000年上下,应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中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石雕人首,具有很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水稻遗存的发现,为农业起源特别是稻作农业起源研究具有重大学术意义。以及对完整的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认识长江下游新石器文化区系类型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黄山文物

上古时期

在上古时期,绍兴仍属“荒服国”,唐虞时尚未有名。

夏朝

大禹治水告成,在境内茅山会集诸侯,计功行赏,死后葬于此山,会稽一称,实为“会计”之义。因更名茅山曰”会稽”,是为会稽名称之由来。

大禹死后,其子夏启破坏”禅让制“,建立夏朝,传至帝少康时,为延续禹王陵的守护与祭祀工作,便封其庶子无余于会稽,号曰“禹越”。越国与杞国缯国褒国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

大禹陵

周朝

越侯传国三十馀叶,历殷至周敬王时,有越侯夫谭,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称王,春秋贬为子,号为於越

春秋

吴越争雄!周简王元年(前585年),吴王寿梦开始在晋国的支持下顿起,与楚国相对抗。吴国的崛起给楚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无岁不有吴师"。为了从背后牵制吴国,楚国也开始扶持越国,吴越争霸自此开始。吴王阖闾即位后,打败越国夺取了太湖平原,将都城由镇江迁到姑苏城,"子胥乃使相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

绍兴古代美人西施,子姓施氏,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倾国倾城,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之美誉。其中的“沉鱼”一词,讲述的就是“西施浣纱”的故事。

战国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槜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 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为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促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中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迁都琅琊(今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山附近),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杀了越王无彊。“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以往论者多认为越国从此灭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当时楚国只是“尽取地至浙江”,并没有灭亡越国。浙江以东的广大地区,仍是越国的天下。此时越国疆域缩小至今钱塘江以东地区。

越王勾践

秦朝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平定江南等地,越国国君降,以吴越地置会稽郡,治吴县(今苏州)。二十六年,中国统一,实行郡县制,会稽郡先后辖山阴等二十余县,其中在今浙江境内有山阴、诸暨、上虞、余姚、句章、鄞、乌伤、太末、钱塘、余杭、由拳、乌程、海盐等县。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分会稽郡西部置故鄣郡,其辖境略同于汉代之丹阳郡,大致相当于今南京市、浙江西北一隅及安徽东南之地。

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巡游至会稽郡南部属地,今绍兴的“大越”,将其改名为山阴。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一月,秦始皇向东巡守,上会稽山、祭大禹陵,登山观海,远眺帝国胜景,感慨之余命宰相李斯撰文刻在石上,以歌颂秦始皇的丰功伟绩,故该石又名为“李斯碑”,碑文文字为秦统一六国后的小篆。

李斯碑

西汉

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刺史部,督察各郡,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并增剡县余暨县二县,时会稽郡领二十六县,属今浙江境内的有十八县。

会稽郡领二十六县,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江苏省长江以南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上海市西部,浙江省除安吉县临安市西部、淳安县的其余地区,以及福建省中部沿海一带。

东汉

汉顺帝永建中,阳羡周嘉等人因会稽郡辖境广大,属县偏远,上书求分郡而治。 永建四年(129年),析会稽郡中心发达地区十三县置吴郡,是为“吴会分治”。吴县改吴郡郡治,会稽郡移治山阴县(今绍兴)。永和三年(138年),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此时会稽郡领十五县:山阴、鄮、乌伤诸暨、余暨、太末、上虞、剡、余姚、句章、章安、东冶、永宁、侯官。

会稽郡

三国

会稽郡隶属于,治山阴。魏黄初二年(221),会稽郡领县增至三十一县,其中增今浙江境内的有吴宁、丰安、长山、遂昌、新安、定阳、临海、南始平、罗阳、松阳十县,增今福建境内的有建安、汉兴、昭武、南平、东安、侯官六县。

太元二年(252),再增永康、武义、建平三县,并改上虞县为侯国。

太平二年(257)、永安三年(260)、宝鼎元年(266),先后分会稽郡置临海、建安、东阳三郡,会稽郡辖山阴、上虞侯国和诸暨、余姚、永兴、始宁、剡、、鄞、句章八县。

西晋

太康二年(281),以会稽地封于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辖县数不变。

南朝

宋永初二年(421),复会稽郡,置东扬州

陈永定年间(557~559),会稽郡析山阴置会稽县,两县同城而治,治山阴,时辖十一县。

绍兴城市广场旁的大善塔,最早建于佛教鼎盛的南朝梁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后屡兴屡废,今塔重建于南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明清时得以重修。

大善塔

隋朝

开皇九年(589)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改东扬州为吴州,并山阴、永兴、上虞、始宁为会稽县,并余姚、鄞、入句章县,辖会稽、诸暨、剡、句章四县。并设吴州总管府,治会稽,总管原东扬州诸郡。

大业元年(605),废吴州,以原吴州境置越州,治会稽,是为越州名称之始。

大业三年(607),复为会稽郡。

唐朝

武德四年(621),以剡置嵊州,并析置剡城县,析句章之余姚置姚州,析句章之鄞置鄞州。改会稽郡为越州,治会稽县,辖会稽、诸暨、剡城三县和嵊州、姚州、鄞州三州。同时置越州总管府,驻会稽县,管越、嵊、姚、鄞、松、绸、衢、丽、严、婺十一州。

武德七年(624),废姚州为余姚县,析会稽立山阴县。改越州总管府为越州都督府,督越、嵊、鄞、丽、婺五州。

景云二年(711),天下分为二十四都督府以统属州,越州定为中都督府,所督不足十州,隶属于江南道

乾元元年(758),废越州中都督府,置浙江东道节度使驻越州,辖越、睦、衢、婺、台、明、处、温八州。

乾宁三年(896),钱镠董昌,号越州为东府。

北宋

熙宁七年(1074),设两浙东路驻越州,辖越、婺、衢、明、台、处、温州。旋即并入两浙路,九年复分,十年复合。

宋宝元元年(1038),范仲淹出任越州知州。一贯重视书院教育的范仲淹,即在到任后的第二年,在越州州治(今绍兴城区卧龙山西岗,即府山风雨亭处)创建稽山书院。书院地基近10亩,学田近16亩。

稽山书院

南宋(陪都,与现代绍兴版图一致)

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为避金兵,自温、台返回,驻跸于越州。越州一度成为南宋的临时首都。越州的官吏、军民、僧道上表乞府额,宋高宗云:“昔唐德宗以兴元元年幸梁州,改梁州为兴元府”,于是就借用兴元故事,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下诏从建炎五年正月起改元绍兴,并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一名,由此确立。府治设山阴,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八县。 现代绍兴的雏形就从绍兴府开始,基本上没有区别了!

绍兴元年(1131年)十一月,南宋朝廷决定迁都临安,并在绍兴二年(1132年)初开始迁离。南宋朝廷迁移后,绍兴依然作为陪都存在,成为一个府的府治后,依然是南宋朝廷的陪都,此处既是王室的陵寝所在,又设有浙东安抚使、提点刑狱使、提举常平使等路级机构,城中还有天庆宫、报恩观、天长观等行宫和皇室祭祀点。

著名5A景点沈园始建于南宋,原为南宋时期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占地70余亩,又称“沈氏园”。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陆游重游沈园赋诗一首,在诗题中写道:“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于石,读之怅然”。沈园由此而载入典籍。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陆游再游沈园,作《春游》一绝。

沈园

元朝

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绍兴府为绍兴路,辖县和治所均不变。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复置绍兴府,治山阴,辖八县。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以后,于洪武二年(1369年)恢复“绍兴府”一名,属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下辖山阴、会稽、萧山、上虞、余姚、诸暨、新昌、嵊县八县。

明朝时期倭寇入侵严重,明朝为抵抗倭寇入侵,在东南沿海各地设立的军事防御设施,一个地区设卫,下设千户所、百户所,建所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在现绍兴越城区袍江斗门三江村建造了三江所城,属规模中等的千户所,原有4座城门。

三江所城

明末,绍兴成为鲁王监国(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之所。明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余姚、会稽、鄞县等地抗清义军及官吏缙绅的扶持下,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

明朝著名文学艺术家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明山阴人也就是今天的绍兴。我国明代晚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一改因袭模拟之旧习,喜用泼墨勾染,水墨淋漓,重写意慕生 ,不求形似求神似,以其特有之风格,开创了一代画风。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公认为青藤画派之鼻祖。所著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佚草》及杂剧《四声猿》,戏曲理论《南词叙录》等。

清朝

清因袭明代之制设浙江省,省府之下置杭嘉湖、宁绍台、金衢严、温处四道,绍兴府隶属宁绍台道,辖县未变。宣统三年(1911),并山阴、会稽为绍兴县

茶叶、丝绸、黄酒三大行业居全国首位 。明清两代,绍兴仍然是浙东的重要商业城市。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1861年11月6日,太平军攻陷绍兴城,1862年1月,左宗棠署理浙江,与由婺源入浙江开化。在清法混合军“常捷军”、清英混合军“常安军”、“定胜军”的配合下开启清军收复浙江之役。清军左宗棠部与由法国军官率领的常捷军经过四个月苦战,终于克复绍兴。是役,常捷军两任统领勒伯勒东、达耳第福先后战死。绍兴、富阳、杭州、湖州等地之克复皆赖常捷军之力。

绍兴人口,1858年660万,1865年260万。太平军在1861年~1863年占领绍兴期间,破坏力巨大。直接被屠杀,及战乱带来的逃难、饥荒、瘟疫等造成的人口损失过半,并毁坏了大量的庙宇、宗祠台门等建筑,让人扼腕叹息,大量人口流离失所。但即使这样,绍兴死难程度还是低于杭州、嘉兴等地。战后尚有能力移民输出。

兴盛于清朝的绍兴师爷

绍兴师爷在清朝初年,尤其是在顺治、康熙之时,成为一个地域性、专业性极强的幕僚群体,所谓“无绍不成衙”即是这一状况的真实反映。沈文奎可谓当时绍兴师爷的代表。沈文奎,会稽人,23岁时只身北上游学。天聪三年(1629)冬,被后金八旗兵俘于遵化城,旋即迁徙沈阳,入选文馆,开始为清军入关献谋设策,渐为皇太极看重。六年八月,皇太极召见沈文奎等,赐以肉食,面询对明言和等朝政大计。沈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策略,多被采纳且付诸实行,绍兴师爷由此崭露头角。

绍兴师爷的崛起,当然并非凭借个别绍籍师爷的功绩名望,而是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阶层出于政治目的网罗特殊人才的需要,以及从事师爷职业的绍兴人士的整体素质。绍兴向为文化之邦,绍兴人处世精明,治事审慎,工于心计,善于言辞,具有作为智囊的多方面能力,故清代以师爷为业者多系绍兴人,诚如龚未斋在《雪鸿轩尺牍》中所云:“吾乡之业斯者,不啻万家。”

高潮出现在雍正、乾隆时期:这一时期,清朝统治者从巩固封建政权、平定边疆叛乱以及发展生产、安定社会的大局出发,采取了利用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进行统治的措施,从而为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与国家政事、进入各级衙门创造了条件。而绍兴师爷也乘当政者急需大量人才之机,凭藉自己的聪明才智,纷纷投身官府,并得到各级行政官吏器重而地位日隆。邬思道为这一时期师爷的代表人物,他以自己丰富的政治阅历和官场经验,不仅赢得幕主田文镜的宠幸,且为雍正帝所看重,从而成为绍兴师爷公认的祖师爷。

中华民国

元年(1912)2月,废府、州、厅旧制,实行省、县两级制,原绍兴府辖县均直属浙江省军政府。民国3年于省县间设会稽道,治宁波,时辖地相当于绍兴、宁波、台州三府。民国16年取消道制,原绍兴府七县直属于省。民国24年置绍兴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绍兴县,辖绍兴、上虞、余姚、嵊县、新昌、诸暨、萧山七县。民国25年,改绍兴为第三行政督察区,其驻地、辖县不变。民国37年,更名为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余姚,辖十四县(改萧山为省直属,增辖鄞县、慈溪、定海、镇海、奉化、象山、宁海、四明八县)。

抗日战争时期,绍兴多次遭受日寇的洗劫。1940年10月26日,绍兴城第一次沦陷,日寇进城之后,立即就在城区里抢、杀、烧,兽兵们一路上杀人还不够,当天晚上又在绍兴大街最繁华地段大善寺至水澄桥街上纵火,那一场大火,绍兴城约有8300平米地面的房屋、店铺全被烧成灰烬。

1941年4月17日拂晓,日寇第二次占领绍兴城区,稽山中学一部分学生和几十位居民越过望花畈向稽山门方向出逃,不幸被日寇密集火力扫射,结果有40多人死亡,其中有稽山中学的学生董友绥、李明介、陈维演、陈增寿等人。

民国著名绍兴人: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蔡元培

民国著名绍兴人:马寅初(1882~1982),字元善,嵊县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爱国人士、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自幼聪颖,刻苦攻读,曾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马寅初在经济、教育等方面均颇有建树,著作等身。建国后,历任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校长和其他许多重要公职,但他仍然挤出时间潜心考察研究,其中《新人口论》提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主张,遭到批判。1979年恢复名誉,时人以“老马识途”称颂其远见卓识,以“误批一人,错增四亿”感叹人口问题上的失误。著作有《中国经济改造》、《经济学概论》、《通货新论》、《马寅初经济论文集》等。

马寅初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5月,绍兴全境解放。6月,设浙江省第十专区,辖绍兴、上虞、嵊县、新昌、诸暨、萧山六县,余姚划归第二专区(宁波)。10月为了有利于支前和剿匪,绍兴分设为绍兴市(驻城区)、绍兴县(驻柯桥)、会稽县(驻皋埠),属浙江省第十专区即后来的绍兴专区管辖,时辖一市七县。1952年01月,撤销绍兴专区,原所辖绍兴、诸暨、萧山三县及绍兴市改由省政府直属,上虞、嵊县、新昌划属宁波专区。1964年09月,复设绍兴专区,驻绍兴县,辖绍兴、上虞、嵊县、新昌、诸暨五县。

1983年07月,撤销绍兴地区,改设省辖绍兴市,置越城区,下辖越城区、绍兴县、上虞县、嵊县、新昌县、诸暨县。

1995年,嵊县经批准,撤县设市,改名嵊州市,嵊县存县时间874年!

2013年10月,撤销绍兴县,设立绍兴市柯桥区。以原绍兴县(不含孙端镇、陶堰镇、富盛镇)的行政区域为柯桥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县级上虞市,设立绍兴市上虞区。将原绍兴县孙端镇、陶堰镇、富盛镇划归绍兴市越城区管辖。

著名绍兴人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一个小商人家庭。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9年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4年参与创建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1949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以后,竺可桢被任命为副院长、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50年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兼任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56年“综合考察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竺可桢担任委员会主任;196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2月7日去世,享年84岁。

竺可桢

绍兴人文

从全国范围看,不论从哪一方面选录人物,绍兴人都占有一定比重。清以前的历史人物中,仅《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就收录绍籍名人500人以上。《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版)收录绍籍名人163人。《中华民国军政职官人物志》(春秋出版社1989年版)收绍籍党政军要人上百人,其中上将9人,省长(主席)15人。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展出的烈士中,绍兴人占了五分之一。

在封建社会,科举人才的多少是衡量一地文化兴衰的重要标志。本卷特设《历代进士名录》,收录文武进士2238人,从中可以窥见自唐至清的科举概况。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绍兴乃教授之乡,人数众多,门类齐全。2021年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选举产生65名和84名院士,其中嵊州籍能源储运科学家郑津洋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至此,绍兴籍两院院士总数已达到80人!排在全国所有城市的第五位。排在前四名的城市分别是宁波市、苏州市、无锡市和上海市。

当下

面积8256平方千米,GDP 6795亿人民币,2021年绍兴市年末常住人口533.7万人。辖3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个县,47个街道、49个镇、7个乡。拥有一条地铁线路绍兴地铁1号线。14所大学(包含在建)

至2022年管辖范围为:

市辖区: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

县级市:诸暨市、嵊州市

县:新昌县

标签: #算法导论答案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