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今同学们对“重点算法画圆程序”可能比较注意,姐妹们都需要分析一些“重点算法画圆程序”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也在网上汇集了一些有关“重点算法画圆程序””的相关文章,希望看官们能喜欢,你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随着线下教学训练的恢复
云端课堂也暂告一段落
线上课程开展以来
教员们匠心独运、精心设计
为学员们呈现了
不一样的线上课堂:
徒手画圆引入控制系统概念
虚拟实验验证力学理论
......
教员们逐步探索出了
一套套创新的线上教学法
| 线上“花式提问”,融入课程思政
文理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承担了全校《大学英语Ⅱ》和《军事英语》的课程教学任务。
外语课程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在开展思政教学方面具有优势。在课程教学中,青年教员吕贝妮利用线上工具,灵活采用中西对比的方法,探寻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
“苏格拉底为什么被处死?”“他又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宝贵遗产?”上网课时,吕贝妮给学员播放了一系列短视频,用“花式提问”——投票、学员提问、判断正误、填空、翻译、总结正反观点、对比分析等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讨论分析苏格拉底被处死的原因。在提升英语技能的同时,学员不仅知晓了苏格拉底的生平,也充分理解了求真求实精神的重要性。在单元大作业中,吕贝妮设计对比中西方哲学家的产出任务,分析文化差异,加深学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了学员阐释中华文化底蕴的能力。
| 425道测试题,保障学习不打“折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配以相应的实验课以及实践作业,以督促学生通过动手来掌握所学知识,而在网络平台在线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只‘看’不‘练’的误区。” 为了培养学员实际操作能力,保障学习效果不打“折扣”,系统工程学院教授魏迎梅设计了多级阶梯式测试题库,提供巩固型、督促型和应用型三种类型共425道测试题。通过即时检查知识点掌握情况,督促边学边练,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避免简单“刷视频”式的学习。
“对于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与练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课上,魏迎梅采用案例引导、问题牵引式教学,课后,在讨论区配套了课程学习资料中精选与军事训练、工作生活相关的18类共7469条素材,拓展学习案例和优秀作品展100余份,激发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 搭建“虚拟实验”,突破传统限制
线上教学缺少与学员之间面对面的互动,学员的学习状态不好掌握,如何保证教学效果?空天科学学院“材料力学”课程主讲教员申志彬从假期就开始着手准备,“熟练掌握雨课堂、腾讯会议、阿里钉钉等在线教学工具,同时采购了罗技sportlight、Wacom手写板、专业耳麦、摄像头等设备,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名优秀的主播。”申志彬说。
“材料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数理逻辑要求高的工科基础课,申志彬及所在的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提出了“数云直联,虚实相生”的理念,在录制MOOC的同时,搭建导弹级间段强度分析、固体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分析等虚拟实验,作为传统课堂、教材、课件等资源的有力补充。“学员普遍希望尝试更多紧贴工程的创新实验,但传统教学受限于场地、时间、经费及安全性等方面的条件,无法充分满足学员需求,线上虚拟实验突破了种种限制,学员可以随时在线开展虚拟实验,快速检验想法。” 申志彬补充道。
| “线上+线下”,打造精品“云课堂”
“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1946年的这一天,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被发明了……”讲解深入浅出、互动气氛热烈、穿插“课程思政”元素,这是电子对抗学院教员杨国正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堂。他创新“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将课堂在线上同步直播,根据学员反馈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完成了授课视频、作业题库、课件资料、形成性考核全记录,“雨课堂”成为了传道授业的新平台。
线上授课中,老师和学员分处异地,教学效果往往难以保证。为解决这一问题,杨国正把目光投向了线上互动:在授课内容回顾和每个知识点讲解完成时,进行全员答题互动;在问题实例分析时,利用“弹幕”让学员及时反馈......多种手段的运用,让学员感受到了与线下课堂一样紧张活泼的授课氛围。
为了让学员们获得更优质的课程资源,杨国正课程团队基于其线上直播授课的经验和资料积累,专门录制了38学时的课程知识点视频。2021年,杨国正顺利入选了年度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
| 因材施教,探索云端“层次”教育训练
“对于一些需要培养学员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能否借助网络教学平台顺利开展?”这一直是气象海洋学院副教授洪梅和团队教员思考的重点。在多年授课中,她发现了一种“层次”教育训练模式,这种模式对于线上直播课程很有效果。
根据前期预习等情况,将期班的23名学员划分为5个小组,平均一个小组4-5人,任命预报和编程能力较强的2名同学为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小组学习的任务统筹和帮带。及时了解到每个学员的学习情况,对于2次课以上都“预警”的学员进一步鼓励和帮助。线上教学灵活方便,可以保留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数据,为团队老师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了数据保障。及时创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则更有利于学员成长进步。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
教员为课程所做的准备
远不止这些
丰富多彩的呈现背后
是他们日复一日的
积累和沉淀、探索与创新
致敬!
策划 | 微信公众号运营小组
通讯员 | 石纪珍 朱梦莹 顾莹 张世初 韩雪
编辑 | 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