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媒体融合图景下主流媒体“vlog 新闻”应用的研究

人民网 156

前言:

目前姐妹们对“n0528 下载”大致比较关注,姐妹们都需要分析一些“n0528 下载”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有关“n0528 下载””的相关知识,希望朋友们能喜欢,我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来源:《视听》2020年第1期

摘要:本文以“阅兵vlog”为关键词进行全网搜索,对2019 年主流媒体国庆阅兵报道中播放量前十的热门vlog内容进行研究,认为主流媒体“vlog 新闻”的传播有利于弥合双方撕裂语境、彰显主流报道张力和形成协同传播矩阵。“vlog 新闻”具有明快语态与人格化叙事并行不悖,宏大主题与后台型情境相辅相成,渠道下沉与专业化制作互不偏废,以及场景思维与在场感体验相得益彰的传播特征,同时也存在内容同质丧失灵韵、泛娱乐化倾向渐显和客观性坐标游移的问题。

Vlog是Video Blog(视频播客)的英文缩写,是一种集文字、图像、音频于一体的短视频日记。它最早诞生于2012年的Youtube平台,近几年受到青年群体的青睐。根据腾讯媒体研究院的《2018年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18年,国内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5.94亿①,可见短视频内容生产呈井喷状发展,而vlog作为深受年轻群体喜爱的短视频类型,展现出一定的传播实力,很可能成为短视频行业下一个新风口。

目前我国的媒体融合已经步入深水区,逐渐从形式的相加走向要素的相融。“vlog 新闻”是专业媒体在此背景下以vlog 形式报道新闻时事的一种新尝试,在2019年两会、国庆阅兵等重大主题报道中表现亮眼。为此,本文希望通过对2019年热门阅兵vlog现实意义和传播特征的分析,更好地从新兴媒介的形式中汲取营养,同时反思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主流媒体如何持久地吸引受众、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提供能够借鉴的报道模式。

一、主流媒体“vlog 新闻”的现实意义

(一)表达焕新:架设沟通桥梁,弥合双方撕裂语境

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交互融合的理念日渐形成,这引导着“vlog 新闻”语态和叙事的变化,架设起传受双方沟通的桥梁,使得受众所接收到的不再是说教式的信息点,进而弥合了双方撕裂的语境。在当下以青年群体为主的网络交流中,文字所传递的抽象意义,大多让位于图文传播带来的现实与感受。热门阅兵vlog尝试人际交流的方式,将亲切的问候、幽默的表达穿插其中,把报道变得生动有趣,既减少了主流价值引导“高高在上自说自话”的尴尬,又提升了青年群体接受与表达的活跃性。

(二)内容具象:汇聚情感共鸣,彰显恒久主流张力

随着内容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vlog 新闻”尝试展现人物具体生动的表达,生产高质量的、打动人心的新闻作品,借由具象内容产生情感共振,传达主流意识形态。例如,热门阅兵vlog中的记者不仅拍摄了一些现场军队方阵的画面,还采访了几位现场观看阅兵仪式的群众,通过军人整齐一致的步伐和群众激动自豪的诉说,唤起了人们对国庆阅兵的集体记忆,将每个人置于群体位置回望历史展开自己的回忆,汇聚情感上的共鸣,无形中弱化了权力层级的“宣传意味”,扩大了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三)平台共动:跨越渠道藩篱,形成协同传播矩阵

融合图景下,渠道的相融促成传播的变化,主流媒体的平台同步更新跨越了渠道藩篱,有利于形成内外协同传播的媒体矩阵。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形成了网站、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多个类别、多个终端的全媒体平台,可将“vlog 新闻”作品进行多平台传播,扩大媒体的覆盖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最终以良好的矩阵排布推动“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和舆论引导新格局”②的构建。

二、主流媒体“vlog 新闻”的特征分析

以“阅兵vlog”为关键词在微博、百度、Bilibili等大型媒体平台进行搜索,剔除无效样本和重复样本,一共获得24条主流媒体的阅兵vlog样本。本文把播放量排名前十的阅兵vlog作为主要研究样本,发现2019年主流媒体热门阅兵vlog具有如表1的传播特征。

表1 2019年主流媒体热门阅兵vlog概况

(一)明快语态与人格化叙事并行不悖

随着媒体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主流媒体在vlog中的语态也体现着从居庙堂之高转向亲民众之心,由以往的严肃说教转向亲和明快。罗兰•巴尔特把“有权威的声音”称为“颐指气使的话语”,认为这种建立在控制性霸权基础上的话语体系显现出极大的不平等性③。而主流媒体语态的转变正是重视青年群体的主体性,试图以平民化和接近性的表达使其不再处于他者境地,平等地参与到交往中来。

与此同时,vlog更倾向于透过拍摄者的第一视角展现人格化的生活场景,借助自己的所感所思去传达内容,呈现强烈的人格化叙事风格。这种叙事方式更注重体验和互动,与观众的直接对话或问答等形式解构了传者身上的严肃符号,无形间拉近了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在中国新闻网的vlog中,记者多以对话形式呈现从集结出发、安检入场、就位待机到阅兵游行的内容叙事,形成一种“面对面”的交流感。

(二)宏大主题与后台型情境相辅相成

此次主流媒体推出的“vlog 新闻”围绕的都是国庆阅兵这一宏大主题,且多以日常化、生活化的后台情景呈现高情态性画面,使宏大主题和后台生活化情境相辅相成。受众能够迈入后台感受记者的所见所闻,产生共情,增强阅兵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进而吸引年轻群体关注阅兵新闻。

梅洛维茨的“媒介情境论”认为,电子媒介能促成原来不同情境的合并,使原来的私人情境并入公共情境④。表1中的热门阅兵vlog普遍将记者凌晨前往天安门排队安检、展示摄影设备等私人情境后台前置,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和新鲜感。这样既展现了新闻内容,又减少了时政新闻严肃枯燥的意味,实现了“在权威祛魅的同时也赋予了个体的私人情境融入公共情境的更多可能性”⑤。

(三)渠道下沉与专业化制作互不偏废

媒体融合带来了媒体结构的转变,基于此前媒介机构渠道失灵传播受阻的困境,主流媒体升级传播渠道,打造全媒体平台,把新媒体传播终端有效地结合起来。表1中较为热门的vlog均在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门户网站多渠道发布,以此实现渠道下沉和畅通,凝聚主流价值向心力。

值得一提的是,表格中阅读量靠前的“vlog 新闻”作品普遍有着高级的非线性视觉逻辑和讲述连贯事件的能力,不仅在画面构图、色调处理、转场衔接到叙述节奏都蕴藏了制作者的专业性素养,而且做到了有限时长内连贯地交代事件。比如央视新闻出品的vlog便以空中护旗梯队飞行员的视角交代了他们受阅前的心路历程,表达连贯,不失影像审美,最终获得了586万次的播放量。

(四)场景思维与在场感体验相得益彰

媒体融合也伴随着传播观念的相融,主流媒体也从原先传统的“传者本位”思想转变为“受众本位”思想乃至场景化思维,其运用vlog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生动笔触描绘虚拟在场与现实情境相互交织的场景图谱。最终,观众通过观看视频步入了其设定的生活化的场景中,基于特定的时空产生了相应的心理环境氛围,产生了一种代入感和在场感。

同时,这种思维把基于时空的物质场所和基于氛围的媒介情境两种层次需求纳入考量之中⑥,继而搭建相应适配场景,在增强用户的在场感的同时,为用户创造沉浸式的适时体验。在《解放军报》所推出的《Vlog|想去阅兵训练场???安排!》中,记者前往阅兵训练场食堂品尝阅兵餐、去训练场看女兵踢正步等真实鲜活的现场画面,传递出一种生活化气息,带给观众一种临场化观感和沉浸式体验。

三、主流媒体“vlog 新闻”的问题反思

(一)刻板模仿:内容同质丧失灵韵

大多热门阅兵vlog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偏向于无重点式记录。无重点式记录以记者为主角,跟随记者了解阅兵事件的始末,而由于时间的紧凑,这种了解仅仅是随着日常时间段走了一遍流程,走马观花式地对阅兵后台“瞥”了一眼,对阅兵中的人物故事和国庆阅兵的意义却鲜有挖掘。这种流于表面的模仿,可能会步入本雅明所说的“机械复制技术下艺术作品灵韵的丧失”⑦,即刻板的模仿使作品失去了原有的本真性和独特性,包含其中的韵味和意境也随之流失。因此,在进行重大主题新闻报道时,应根据新闻内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强化形式为内容服务的理念。

(二)焦点模糊:泛娱乐化倾向渐显

主流媒体采用vlog进行新闻报道形式的探索,本是一次权威“自我解构”,使得受众通过“移情”实现代入观看。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主流媒体vlog出现了焦点模糊的问题,毫无重点地对整个仪式进行流水账式的记录,其中的亮点仅仅是记者本人通过追随网络流行而说出的一两句不符合其“端庄严谨”气质的话语。这难以增加新闻的内容深度和厚度,反而有“泛娱乐化”之嫌。反观央视新闻出品的“康辉vlog”,一经推出便大受好评,每一期都主题鲜明,从拍摄习主席希腊访问接机到探访比雷埃夫斯港,围绕着单独一个小主题进行细致、多方位的介绍,在极具新鲜感的介绍中不露痕迹地融入了记者鲜为人知的幕后工作状态。

(三)主观叙事:客观性坐标的游移

Vlog的特征之一就是对着镜头说话。第一视角的拍摄记录一方面可以与受众形成一种强烈的互动感,受众可通过弹幕、评论与vlogger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受众全程跟着vlogger以时间流逝为轴线观看生活记录,共同经历事件,十分注重受众的体验。但这种第一视角叙事方式隐含着强烈的记者主观经历感受,继而导致新闻客观性遭到冲击。新闻客观性要求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呈现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而vlog中的记者本身就已经参与进了新闻。此外,记者所展示的并非整个新闻事件的全貌,这也不利于受众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全面的理解分析。作为一种新型新闻形式,vlog还需明确自身的使用范围。

四、结语

总而言之,置身于媒体融合转型深层次发展的图景下,“volg+新闻”模式的普遍应用为新闻传播注入了新活力,是主流媒体为凝聚主流价值向心力的有益实践和积极创新。“vlog 新闻”具有语态明快化、叙事人格化、制作专业化和情境具象化等特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弥合双方撕裂语境,形成协同传播矩阵,从而吸引受众关注重大主题的时政新闻报道,最终更好地传递主流声音,凝聚社会共识。但与此同时,我们对它的关注不能仅仅停留在现实意义的层面,也应注意到融合不等于简单地贴上vlog的标签使其流于形式。如何挖掘独特视角,突出报道焦点,调和主观倾向,而不是陷入新闻泛娱乐化、同质化的泥淖,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注释:

①腾讯媒体研究院.2018年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EB/OL]. 2019-03-12..

②杨振武.融合发展是媒体必须打赢的硬仗[EB/OL].人民网,2015-05-28..

③叶雨浩.青年话语特性与主流价值诉求与适配——以2016年“长征路上小红军”表情包为例[J].东南传播,2017(02):35-37.

④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47.

⑤周勇,何天平.“自主”的情境:直播与社会互动关系建构的当代再现——对梅罗维茨情境论的再审视[J].国际新闻界,2018(12):6-18.

⑥叶雨浩.移动互联时代新闻媒体的场景化应用[J].东南传播,2017(07):5-8.

⑦[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M].李伟,郭东 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66.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标签: #n0528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