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酉水 一条历史文化长河

华声在线 5081

前言:

而今各位老铁们对“乘法表横着背有声”大约比较重视,小伙伴们都需要学习一些“乘法表横着背有声”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有关“乘法表横着背有声””的相关资讯,希望朋友们能喜欢,朋友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文/高文化

湘西有条叫土家族母亲河的酉水,虽不是大江大河,确为一条历史文化长河。千万年以来,人类文明不同时代历史文化古遗址遗存在酉水星罗棋布,这些静默深藏于山水之间的珍稀历史文物和时光隧道里鲜活的历史标记,一直用无声胜有声的“肢体语言”传述着自己身世。一处处不同时期文化遗址标识着酉水历史文化在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的坐标和方位;一处处遗存犹如历史长河中的驿站和宝库,不断释放着酉水历史文化的流光溢彩;一处处遗产就是一座座天然三维历史博物馆,演绎着酉水人文历史故事,走进酉水犹如走进人类历史文化长河。

这里有20万年以来原始社会湘西先民聚集群居遗址。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1万年,人类从猿逐步进化为现代人的原始洪荒岁月,以使用人工打制石器为标志的远古人类生活时期。酉水流域先后发现并发掘11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花垣茶峒药王洞、茶峒边贸大街、龙山里耶溪口、沙坪,保靖县城龙马嘴、原龙溪乡、四方城、清水坪中学(2002年)、官山堡、原拔茅乡、东洛村(1987年考古调查发现出土旧石器遗物,2003年配合碗米坡水电站建设进行抢救性发掘)、龙溪乡沙坪。湖南省考古专家袁家荣将湘西旧石器时代遗址定位为“㵲水文化类群”,时代大致距今20万年。换句话说,早在20万年前酉水先民就开始集体群居生活。2008、2011、2015年三次对花垣药王洞遗址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发现2号、3号溶洞和挡土墙遗迹1处,出土打制石器61件,磨制石器1件以及熊、牛等动物骨骼化石。其中有砍斫器、尖凸刃砍斫器、刮削器、石锤等旧石器,大量石锤和长身侧刃砍斫器有别于湘西同时代其他遗址出土石器。通过对化石骨胶蛋白质提取分析,骨样距今己有3.9万年。当时湘西先民在酉水流域洞穴台地过着原始社会狩猎聚集生活。尤其是茶峒台地炭末及烧土重大发现,见证湘西先民已普遍用火。茶峒盆地除了发现旧石器文物,还有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文物和汉代至明清的陶、瓷残件等。此外,酉水流域许多溶洞都发现大量多种动物化石。

这里有“轴心时代”湘西先民文明走在前史证案例。新石器时代文化是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延续,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阶段,距今1万—5000年,年代大致相当于“大溪文化”。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韦尔斯在《世界史纲》中描述着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他们捕食红鹿、獐子、野牛和野猪……他们把谷粒烘干,用石磨碎,保存在土罐里,需要时拿来吃……他们穿的主要是兽皮……”考古发掘了重庆酉阳笔山坝、贵州松桃虎渡口、花垣茶峒药王洞、龙山里耶溪口、洗车河苗市坝嘴、保靖东洛、押马坪、渴洞、永顺王村等9处遗址。出土了石网坠、磨制精湛的石斧、石锛、石凿等重要遗物。湘西州文物局原副局长、考古专家龙京沙认为酉水流域人类活动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没有间断过。重庆酉阳笔山坝遗址位于酉阳县大溪镇笔山坝村5组,面积4万平方米,分为二期,考古学家在酉水首次发现的大溪文化遗址,认为酉水也是大溪文化辐射传播渠道之一。一期以2—7号墓及石器加工场,2007年考古发掘清理出1处石器加工场,出土以燧石石核、石片为主,包括一批打制磨制石器成品和半成品。二期出土一批磨制精湛的石斧、双肩石锛、圭型石凿,考古推测一期年代与大溪文化中期相近,距今6500—6000年。贵州松桃虎渡口遗址位于松桃县木树乡境内松桃河(又名清水江,下游称花垣河)畔,紧邻花垣边城茶峒药王洞遗址,占地3000平方米,1980年考古出土磨光石斧。龙山里耶溪口遗址出土磨制石斧、刮削器、磨石棒以及细柄豆、麻面纹鼎足等器物。洗车河古码头古镇出土过旧、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代文化遗物,文明史可上溯万年,1961年出土虎钮镖錞于、编钟、等古代青铜文物。此外,沅水流域泸溪下湾、洪江高庙2处距今7800多年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高庙文化遗址与酉水密不可分、戚戚相关,2处遗地出土中国最古老的凤鸟、兽面和八面星等神像图案装饰的陶器和白陶制品,这些代表文明水平的高庙文化文物为“中华文明五千年”提供了佐证,也为中国早5000多年前多元一体中华文化雏形提供了考古文物实证。湘渝考古专家对6000年前酉水土著文化与大溪文化就已融合形成共识。根据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Jaspers)的“轴心时代说”,人类文明进步的“轴心时代”是在东方中国、印度和(西方)希腊四大文明古国同步开启的,酉水是中国文明进步先行区,上述这些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就是有力证明。

土家族打镏子被称之现代打击乐器文化“活化石”。《尚书·尧典》记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原始艺术表演,即人们用石头互相撞击发出声音,作为原始舞蹈伴奏。清代《龙山县志·风俗》记载土家族人常常喜欢“击石以歌”。专家学者考证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打镏子源自新旧石器时代先民的打击石器,湘西先民万年文化演绎传承创新发展结晶。“击石拊石”,土家族人打溜子的最古老源头。酉水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咚咚喹”的前世始祖为古老原始的骨哨和鸟哨,骨哨是用鸟兽腿骨作材料,制作出最古老的乐器。骨哨转型升级为鸟哨,变成狩猎工具,借助骨哨吹出禽兽求偶、嬉戏所发出的鸟语声,引诱捕猎禽兽。专家学者认为湘西骨哨诞生于距今6500—7000万年的新石器时代,在沅水高庙文化遗址和湘西松溪口贝丘遗址相继出土3枚骨哨,外形古朴,至今还能吹响。永顺不二门商周遗址也出土骨哨。随着文明进步,鸟哨融入土家族人日常娱乐生活解惑抒情,成为古老吹管乐器—“咚咚喹”。在山间旷野独自劳作、谈情说爱或心情郁闷时,土家族人都会随手制作一支咚咚喹,向着情侣、天空、大山、绿水、森林、牛羊吹奏,宣泄发泄自己内心的欢乐或不快。一定意义上,人类文明的第一缕阳光眷恋照耀着沅水流域,其在中华文明进步先行区和人类文明发源地中具有一定显示度。

这里有商周土著濮文化遗存遗风。商周文化遗址遍及酉水流域。刘伯庄《史记地名》载:“濮在楚西南……由之西南入江,东至岳州,南入湘沅”。考古专家先后发掘考证了龙山三元、石羔、铧口丘、里耶刘家堡(烽火台)、里耶下码头、苗儿滩(商周前期土著民族文化)、洗车河、永顺不二门、来凤牛摆尾等遗址。其中,龙山三元、石羔发掘商周、两汉、隋唐、宋至元明清时代文化遗址27个文物点,商周遗址主要集中在包坎上商代、伍家河商周代2个点。龙京沙专家认为伍家河牛摆尾遗址有三星堆文化元素(灯形器、鋬形器),说明十二桥文化也辐射传播融入酉水文化。铧口丘遗址为3000年前东周文化,以古建筑文化遗存为特征,与湘西当今“干栏式”吊脚楼建筑风格完全两码事,或许与“百濮”、“百越”的土著先民生产生活相关联。以永顺不二门和龙山里耶、苗市坝嘴为代表,不二门洞穴商周文化系列遗址最具重要意义,为本土濮文化,居住在不二门的土著濮人,为一大族群,以不二门为中心,活动范围广泛,从不二门及其周边发掘出土了大量狩猎用铜箭镞,打渔用网坠,织网用的骨针,骨管,卜甲,骨锥,尖状器,鹿角等文物。骨管是早期吹管乐器,与新石器时代骨管一脉相承,算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咚咚喹”的开山鼻祖。卜甲表明濮人族群己有祭祀活动,土著濮人已有自己的精神文化信仰。此外还出土大量手工陶器,主要有夹砂陶鼎、甗、鬲、豆、钵等炊具、食器及容器,还有部分剑、斧、凿、钺、镞、鱼标等铜器残片。其中,宽格短剑与楚式、巴式剑有别,专家认为此乃具有濮文化形态的剑。另外,不二门洞穴遗址出土有鬲、簋、甗,其釜形鬲扭制榫头套粘入釜身做法、水波纹和几何刻划纹仅在不二门遗址发现,最具特征特色,且从商代延续到春秋。1961年龙山洗车河商周文化遗址出土虎钮錞于、编钟、镜、鸳等古代青铜文物。酉阳笔山坝出土大量以夹砂褐陶为主陶器,为中原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遗存。

这里有改写大秦历史实证佐证。2021年里耶古城遗址中国被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里耶古城遗址不足一平方公里范围,多个时期文化遗址迭加于一地。不仅有里耶秦简古城遗址,而且还有旧、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处,商周文化遗址4处,两汉文化遗地6处,元代文化遗址1处,明清文化遗存成片成块保存完整,古城周边还有千余座战国末期至两汉古墓群(麦茶战国古墓群、魏家寨西汉古墓群、大板西汉古墓群)。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发掘数百座战国古墓,出土柳叶剑、双色剑、琉璃瓶等珍贵文物。土著先民香火早在十多万年前就此安营扎寨,繁衍生息。2002年仅从秦简遗址一号古井就出土3.6万多枚秦简,一举成名,震撼中外。秦简上文字数比《二十四史》中的“秦史”篇要多得多,考古价值可与安阳殷墟甲骨文、敦煌文书旗鼓相当,是继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后,秦代文化又一惊世发现。里耶秦简,中国第一部日志式断代史,中国第一批官方简牍档案,一群“会说话”的兵马俑。不仅丰富复活并改写了秦朝部分历史,而且提升酉水历史文化价值,洗白了数千年来强加于“五溪五蛮”区域人民头上“蛮”的历史贬称和“冤屈”。诸如,历史上未曾有记载的“洞庭郡”“邮递制度”“特快专递”“竹笔”“木笔”“松烟墨”“九九乘法表”“玛瑙玉石砝码(代表商贸水平)”“法治制度”“祠先农(秦史从未提及)”等。“九九”乘法口决被清晰书写在长22厘米、宽4.5厘米的秦简牍上,古代《管子》《荀子》《战国策》等先秦典籍中,都曾提及“九九”运算,但一直找不到实物来佐证,也为世界算术史研究提供了珍贵佐证资料。“洞庭郡”横空出土问世,几乎颠覆中国以往对秦代36郡历史书写。酉水下游曾多处出土“铜制砝码”,较为普遍,但玉石玛瑙砝码只有金、玉、琉璃、楜椒等贵重物品商品交易时才排上用场,可见秦朝里耶商业经济活跃繁荣。秦简简文涉及法律制度和司法办案方面内容较多,其中,有一组12枚保存完整简牍,记载着12名阳陵县戍守洞庭郡的人因无法偿还欠下的官府债务,被官府强制按欠债多少折算服劳役事件。“祠先农”说明酉水是农耕文明神话的重要发源地,中华古文明发源地之一。秦简中有“鞠之,越人以城邑反蛮”等与越人争战简文,说明当时社会并不安宁,越人与蛮人族之间矛盾经常激化,越人从城邑中奔出,反过身来攻击蛮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里耶古城遗址出土文物彰显着鲜明的各民族文化交融特征特质。除了秦文化元素外,楚文化风格占主流,但出土兵器尚有巴蜀文化风格,陶器中尚有土著濮文化风格。里耶古城遗址文化正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四个共同”重要论述的鲜活历史案例。即“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里耶古城,一座“千万年不间断的立体历史博物馆”。

酉水下游沅陵二酉文化遗址与里耶秦简源远流长。《辞源》对“二酉藏书”注释:“二酉指大酉小酉二山,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太平御览四九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后称藏书名二酉”。传说2000多年前,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京都咸阳儒生惨遭坑戮,看到经书古籍行将灭迹,秦朝咸阳两个“秃发老伏生”冒着被秦始皇杀头风险,偷偷将家存书籍拉了5车书籍,从河南咸阳经湖北,水舟陆车,日夜南奔,然后经洞庭湖乘小船沿沅水转酉水,逆水行舟,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沅陵乌宿,将1000多卷竹简书籍藏在“鸟飞不渡”“兽不敢临”的二酉山洞里。秦亡汉兴,藏简重现,故有“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典故。《方舆记》:山下有硕,中有书千卷,秦人避地隐学于此,梁湘东王谓“访酉阳之逸典…‘伏胜于小酉’”诗传播于世。耆旧相传,尧时善卷,唐张果老皆尝隐居于此。

这里有众多战国汉代诸侯争霸古战场古墓群。酉水虽自古属南蛮之地,但通荆楚而连巴蜀的重要军事要道和黄金水道,成为诸侯将相争先恐后抢夺据为己有的“肥肉、香饽饽”,酉水成为一条充满血腥味、狼烟四起的“动感地带”。春秋濮、楚、巴、蜀、杨越、夜郎纷争不断,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都没能取代割据,始终都是蛮首、土司自治天下。无论保靖迁陵县故城、青铜冶炼、魏家寨古城、里耶古城、大板古城、窑头战国古城、贵州松桃虎渡口遗址、龙山湾塘汉文化遗址群落等战国汉代遗址,还是古丈会溪坪下溪州故城、罗依溪(落印溪)、红石林白鹤湾、沙湾、永顺王村、保靖四方城、清水坪、龙山里耶麦茶、沅陵窑头等众多战国汉代古墓群,辉煌考古成果彰显了酉水战国汉代雄风。其中,龙山里耶战国古城、大板汉代古城与保靖魏家寨汉代古城仅隔河相望,呈“品”字形相互照应,战国汉代时期,说明里耶、清水坪一带,不仅是秦王朝控制西南的军事重镇和要塞门户,而且还是战国汉代时期重要军事中心,楚国应战巴蜀、夜郎及西越的桥头堡,也是楚、巴、濮、越、汉、土著等民族经济文化交融渗透发展的鲜活史证。“迁陵侯印”、铜虎钮“陈过之印”及“陈农信印”、“张君稚印”等印章出土,诉说着汉代酉水风云故事,特别是“迁陵侯印”,作为一个小小迁陵古城守令,能够被朝廷封赐为“侯”,足以佐证汉代酉水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考古发掘了诸多兵器、琉璃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鬲、盂、罐、鼎、敦、壶、豆等陶瓷随葬品。青铜兵器不仅深埋地下、而且还流落民间,当地村民在河岸谷沟、田间地头、古寨古村发现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青铜炊具等屡见不鲜。诸如,上个世纪保靖拔茅乡一村民上交战国时代柳叶形青铜剑,里耶一村民上交战国青铜戈。贵州松桃虎渡口遗址还出土汉代虎钮錞于、镜、铎、铣等青铜器和唐代“阆州之印”等文物。龙山湾塘汉文化遗址群落(古黚阳县址)也出土青铜器和陶器等文物。上述青铜器和陶器文物大多为楚文化遗存,说明当时楚文化为酉水流域主流。《史记·苏秦列传》曰:“楚,天下之强国也……西有黔中、巫郡……”。酉水流域古属楚黔中郡,其与川东、黔东、鄂西接壤,为连接楚荆、巴黔通道,楚国征战巴国必走酉水。千万年来以来,酉水始终为兵家官家商家、诸侯部落必争必夺之地,一直战争战事不断、烽火连天覆水。控制酉水就掌控了重要战略军事物资装备(战车战船),管控了制作青铜兵器的重要原料锡等材料来源,谁就拥有战争制胜主动权。屈原《国殇》中的车马声、金戈声、刺杀声、嘶吼声仿佛就在酉水。距今2500多年酉水上水兵已很强大,穿越时空回到千万年前冷兵器时代,我们的先人、巴人、楚人、蜀人、濮人等为各自利益和生存,手持矛戈,乘着战船,列着兵阵,兵戈相见,短兵相接。巴人蜀人与楚人濮人白鹤湾之战、保靖之战,濮黎之战,朝秦暮楚之战,魏吴赤沙湾之战,楚濮之战……。《左传·昭公十九年》记录了公元前523年“楚为舟师以伐濮”。一幕幕战事,一场场血腥风雨,演绎着酉水沧海桑田、前世今生。会溪坪不仅是溪州之战主战场,而且早在战国汉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扼守楚蜀要津古战场。在其秦汉酉阳县城遗址,曾出土西汉铜弩机等兵器遗物。上个世纪70年代发掘周边64座战国古墓和一座东汉墓,出土文物300余件。其中,青铜兵器具有重要价值,上游不远处箭潭口考古发现水上射箭训练场遗址。白鹤湾楚墓群,自1984年以来三次考古发掘战国西汉墓葬100余座,出土陶器500余件,以楚文化为主,土著文化为辅,还发掘战国生产工具铁斧、凹字形侈口铁锄各1件。1984年发掘兵器38件(其中有扁茎柳叶形剑、扁茎折肩剑)、铜戈8件(一件铭文戈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制印4件、四山纹铜镜、磬、砝码、水晶环、带钩等。保靖县城魏竹路洞庭村古墓群,与四方古城遗址隔河相望,2020年考古发掘出土汉代武陵郡及所辖7县官印(沅陵丞印、迁陵丞印、辰阳长印、镡城长印等)。保靖清水坪古墓群,考古发掘战国汉代古墓300余座,出土汉代青铜礼器和流通货币2700余件。沅陵窑头山古城(黔中郡)遗址,有千余座大大小小汉代战国古墓群,出土秦砖汉瓦和鬲、钵、豆、罐、壶及戈、剑、箭簇等青铜兵器。沅陵窑头山古城遗址位于沅陵镇黔中郡村(原窑头村),始建于战国,废弃于西汉,占地9万平方米,有大批战国古墓群,出土过简、瓦、鬲、缸、豆、瓦当等。2000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窑头古城古墓进行科学勘探,发现磨盘山是比长沙马王堆规模要大的古墓。战国汉代古遗址古墓群诉说着酉水多事之秋和动感雄风。上述遗址遗存发掘文物能感知一场场战争惨烈悲壮,从屈原《九歌·国殇》追寻还原战场的血腥残酷。湖北来凤卯洞晋至元代文化遗址,20世纪90年代考古出土200多件重要文物。

重庆秀山石堤打锣寨元代文化遗址,元代城墙、石基、卷洞城门、岩朝门等遗迹保存至今。元代、明清时代,战争频发,火药味血腥味弥漫,古代“九溪十八洞”抗元农民起义重要战场,农民起义军在此与元朝官军进行了3场激战,双方伤亡惨烈,明清时期也未安定过,多次爆发战争,为此打锣寨又称“打妖寨”“妖家洞”。明末清初,李自成部张献忠的人马计划沿酉水而上进入西南,保靖宣慰使彭朝柱于顺治八年九月(公元1651年)率兵在保靖沙山埠进行阻击,并一举将张献忠队伍击溃。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遭洪秀全疑惑,公元1857年5月率数万壮士负气脱离天朝,独立作战。据《湖南省地方史杂中的太平天国史料》记载,江西失利后调整作战方案,率部辗转前往西南,从保靖走酉水而上抵达龙山里耶,撤退时纵火烧了里耶前街和后街,这也是里耶古城近代第一场大火,石达开除了在酉水干坏事外,也留下了节俭葬母口碑。

这里有探秘湘西古文明金钥匙。保靖四方城遗址涵盖见证了酉水流域古代文明全过程。位于迁陵镇要坝村的四方古城,始建于战国,历经秦汉两晋、唐朝,至于宋朝,历时1600多年,考古发掘古墓95座、战国粮窑1处、东周遗址1处、春秋时期沟1条、汉代青铜冶炼遗址1处,出土战国短剑、戈、山字铜镜、汉代铜盆铜器、元代瓷器等,一个完整的封建时代城市考古标本。该遗址被称作“开启湘西古文明的金钥匙”,酉水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位功能显而易见的。其中,大型青铜冶炼场遗址证明当地经济繁荣发达,青铜冶炼的锡等原材料靠外地运输供应,彰显着酉水生产力水平走在前,出土的镏金铜饰经林河老先生鉴定为一头猛兽正在吃牛图案,此物是西方文化的经典产物,为泊来品,理由是东西方文化表现王权时,东方选择神权神仙,西方选择猛兽。保靖镏金铜饰、里耶琉璃器、白鹤湾水晶环等文物是“洋货”,跨国贸易流通到酉水的遗存,足够说明彼时此河为开放性黄金水道。遗址还发掘了大量唐代文物,其中最具唐代文化的文物有金镯、银簪、双手臂银箍、银梳、瓷枕、开元通宝等,工艺精湛、制作精细。

这里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枚定海神针。溪州铜柱是湘西土家族人心中神物圣物。据《资治通鉴》:“公元939年9月,黔南巡内溪州刺史彭士愁发动溪州之战,与楚王马希范交战半年,最终彭士愁“束子携印请降”,双方盟誓为约立铜柱”。北宋时期,溪州之战立铜柱誓盟约后,溪州铜柱首次竖立于土司都城会溪坪,会溪坪又称下溪州、会溪城、誓大州。溪州之战前会溪坪(九龙厅)为溪州刺史彭瑊大本营,后成为首位土司彭士愁都城,湘西二十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湘西800年土司统治中心,前200多年均在此。《宋史·蛮夷传》:“总二十州皆置刺史,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十九州皆隶并置寨于茶滩南岸……踢新城名会溪”。会溪坪古城东门建有峨嵯賨祠,城外有土司彭师裕墓地。溪州铜柱立于后晋天福五年,湘西文化根、魂、源。读慬溪州铜柱就读懂了酉水,更读懂了湘西。溪州铜柱,因税而战的见证,八百年土司王朝标志。溪州铜柱记录了1000年多前溪州刺史、首领彭士愁与楚王马希范多次多年交战媾和、缔结明约、划彊而治开启土司时代的见证。溪州铜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创首倡标志,具有重要政治历史意义。沈从文在《湘行散记 湘西》:“土司制度为中国边远各省统治制度之一种,五代时马希范与土司夷长立约的铜柱,现今还矗于酉水中部河岸边,地临近青鱼潭”。溪州铜柱,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是与韶山冲毛主席旧居、故宫、长城等同批,彰显着其重大历史价值。溪州铜柱后晋天福五年首立于古黔安(今古丈会溪坪野鸡坨),后来因战争等原因多次辗转迀徒,但一直未离开湘西,像“定海神针”一样浩然立于天地间,呵护着湘西儿女。溪州铜柱上园下为“八方形”,柱高2.98米,刻写铭文字约2619个。中国历史上铸立过9根铜柱中唯一仅存,也是铜柱上铭文字最多的一根。从溪州铜柱碑文中感悟一场场战争双方的俱伤与得失。根据历史查证铜柱,东汉名将马援,兴武帝封其为“伏波将军”“马革裹尸”“老当益壮”等成语故事原形,在越南树立“两根铜柱”,并在铜柱上刻有“铜柱折叠,交叉脚趾破坏”“铜柱拆,交人灭”等字意,唐朝李贤注在《广州记》中:“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难怪吉首、永顺、古丈、凤凰等地都有伏波宫等宗教之地。纵观历史,国内曾铸造过9根铜柱,至今唯一幸存下来的是溪州铜柱,我国幸存的铁柱,目前尚有云南大理南诏铁柱,1988年国务院将其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柱仅有22个铭文,即“维建极十三年岁次王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

这是有中国“马丘比丘”。老司城遗址,湖南省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在2015年7月4日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申报“土司遗址”成功,成为中国第48处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剌史彭士愁溪州之战立溪州铜柱开启了彭氏土司在湘西818年“土司政权”时代,即始于南宋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终于清代改土归流(公元1728年)。彭氏土司政权司治(土司治所)有三处、四处之说,公元910年至1135年定都于下溪州,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迁至永顺灵溪镇老司城,公元1724年司治迁至永顺颗砂乡。老司城又名“福石城”,占地25平方公里,彭氏土司历时600余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鼎盛时期辖20个州,范围涉及武陵山区的湘鄂黔渝4省市边区,这里每一寸土地、每一块陈砖残瓦都见证折射着土司的辉煌与沧桑。老司城拥有自商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留下来的众多文化遗址、民间口头故事及35位彭氏世袭刺史或土司执政故事。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遗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认定老司城完整反映土司及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全过程,填补了中国土司制度考古学的空白,被誉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军事城堡”和“全国保存最完好的西南古堡式民族文化古城”,也是酉水流域辉煌古文化遗存价值的集中体现。既是物质文化遗产,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文物活态文化并存,保留了诸多湖湘文化、土司文化遗迹,涵盖从生产方式、建筑技术到族群社会、制度法规、恋爱婚嫁、织染服饰、宗教巫术、土医土药、民间文艺等方方面面;独立的考古遗址与复合的遗产体系并论,见证了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古代中华民族大融合典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鲜活标本,为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鲜明史证。据史料记载,彭氏土司响应朝延号召代表国家征战平定包括倭寇在内各种叛乱达100余次。其中,明朝嘉靖五至六年(公元1526—1527年),湘西土司二次奉朝廷之命率土兵远征广西平叛剿匪,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立下了不世之功。嘉靖五年春,永顺宣慰使彭明辅、保靖宣慰使彭九霄率2万8千多名土兵,从酉水乘船出征平定广西岑猛叛乱,两位土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骄勇善战,尽管土官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土司彭明辅、彭九霄身负重任,保靖土司彭九霄长子彭虎、次子彭良臣分别战殁和病死,土兵阵亡万余人,但最终取得平叛阶段性胜利,两位土司和彭九霄三子彭荩臣受到朝廷封赏。嘉靖六年冬,广西叛乱匪患再起,王阳明临危受命后求助湘西土司,永顺宣慰使彭宗舜和保靖宣慰使彭荩臣再次各率五千永保土兵披挂上阵,乘船走酉水转沅水远征广西,攻坚拨寨,平定叛乱,剿灭匪患,安定民心,为王明阳消除了心腹大患,深受王明阳赏识和敬仰,高度评价湘西土司官兵“世有六德”,从此湘酉土司官兵声誉远扬,引起朝廷高度关注。倭寇入侵我沿海地区时,明朝嘉靖34至37年,战事紧急关头,朝廷又钦点土司官兵,保靖宣慰使彭荩臣、永顺宣慰使彭翼南率数千湘西勇士,驾着艨艟(艨冲)战船,沿酉水而下,奔赴浙江、苏州与倭寇血战,为歼灭倭寇立下汗马功劳,史称“东南战功第一”。老司城遗址不仅仅是中国的“马丘比丘”,而且比“马丘比丘”更具历史意义。虽然马丘比丘是南美秘鲁双遗产,但其为“印加”遗迹,始建于公元1440年,而老司城更古老悠久,早其315年。前者是建在海拨2450米山脊上,处于一个封闭环境,代表着印加文明,后者是建在开放的酉水黄金水道上,属于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其文明进步水平远高于前者。老司城,土家族发祥地,土家族历史文明总汇,酉水历史文化重要标志。

这里有土家族最古老精神家园遗迹遗产。首八峒,八部大神故地之一,又称八部大王庙遗址,人称湘西土著人的“布达拉宫”。首八峒,八部大王首领涅壳赖故乡,位于酉水河北岸黔山脚下保靖县碗米坡镇(原拨茅乡)水坝村,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年前(公元1737年),庙后为涅壳赖墓地,该墓是土家族八部大王庙中年代最久远的一座古墓。据尚存残缺截石碑上依稀可见的阴刻文字:“首八峒历汉、晋、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为楚南上游…故名为八部者,盖以威我镇八峒,一峒为一部落…峒者…”。传说涅壳赖能钻山入海、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带领部落战河妖、守山寨,土家族地区八峒首领推保靖土酋涅壳赖为首领,故名八部大王。八部大神(大王)如同《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土家族人心目中无所不能的英雄盖世的祖宗祖先,八部大王如同尧舜禹对华夏民族贡献一样劳苦功高,毛古斯里“毛人”形象。土家族史诗《摆手歌》《梯玛神歌》中描述八部大神:“嘴巴像水瓢,鼻孔像灶孔,脚杆柱头粗,满身都是毛,头戴芭茅草,捭脚捭手走,叽叽咔咔笑”,“古树连根拔,捉虎像捉猫,上天抓鹰鹞,下水擒龙蛟,四处降魔妖,杀敌如割草”,“吃肉连毛,吃酒连糟,很来没得再很的了”。首八峒八部大神神堂是土家族最古老的宗教祭礼圣地,祭祀八部大神是土家族最隆重的民俗节庆活动,时常在大年初一初二举行大型血祭活动。据《酉水考略》记载:八部首领曾带领土著先民捍卫八蛮峒口——土家族的发源地,从茹毛饮血蛮荒时代进入定居的农业时代。土家族给自己祖先赋予了各种神秘色彩的神话传说,遗址一幅对联正如其写照:“勋犹垂简篇驰封八部,灵爽式斯土向血食千秋”。八部大神首领传说有一母生8个、9个、10个兄妹和1个等多个版本,后由龙乳凤荫成顶天立地英雄首领。其中,8个首领说源自首八峒八部大王庙清朝时期碑文和里耶着落湖八部大神庙对联,9个首领说源自土家《摆手舞》关于人类起源的《雍尼补所》,10个首领说源自土家族古歌谣《洛蒙厝托》,1个首领说源自八部与土家族语“巴普(祖先)”偕音及神堂神像及《梯玛神歌》等多方考证,其他与前3个传说大相径庭。八部大神是个人,且疑为女性,八部大神神堂和里耶婆婆庙供奉之神只有一尊,且后者是一老太婆塑像,且与屈原《楚辞·离骚》中“山鬼”对上了眼。《梯玛神歌》将八部大神素描成粗壮雄伟、本领高强、茹毛饮血的原始形象。土家族传说中“吞口”源自首八峒,八部大王庙遗址石基上一对雌雄红岩石雕怪兽“朝天孔”,其一对大眼和长长鼻子都长在头顶,张着大嘴,雌兽已吞吃上了,雄兽还在寻找,意为“吞尽邪恶、保主平安”,外形像虎而非虎,像狮而非狮,像麒麟而非麒麟。“吞口”为梯玛供奉神灵,置于梯玛神图“起兵堂”右门,也是傩文化中傩神之一,嘴大面凶,凶狠无比,似人非人,似鬼非鬼,似兽非兽。总之,“吞口”为土家族人保护神,本领非凡,比汉族神语传说中钟馗、孙拐李、济公、包公等本事高,除了降妖伏魔外,还可吞食天地乃至凶山恶水在内的一切邪恶。

这里有神秘湘西千古遗风例证见证。根据史料、酉水号子等记载,酉水两岸悬崖绝壁上曾密布古老悬棺葬群,如今多数被水库电站淹没。自湖北来凤卯洞、重庆秀山石堤、后溪酉水两岸及梅江、贵州松桃酉水支流松桃河云落屯、保靖乳寿岩、毛沟寨、永顺南渭、古丈箭潭口等地都有古崖墓群。20世纪90年代卯洞考古清理出30余崖棺墓葬,秀山石堤数十座崖墓,保靖县城龙马嘴至下游灰甲滩、磨摩岩、大鹞子、小鹞子一带有汉至元代大小崖墓19座。1978年凤滩水库正式蓄水前,湘西州考古队清理酉水崖墓悬棺22座。贵州松桃云落屯仙人岭悬棺是西晋时期居住于此少数民族先民留下来的悬棺墓葬。唐朝张鶿《朝野佥事》:“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搁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踏歌,亲属饮宴舞戏一月余,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既终身,不复祀祭。初遭丧,三年不食盐”。悬棺濒水而葬,信奉逝者灵魂在阴间仍与生活在水边家人子孙相邻长相厮守,安置在悬崖绝壁,人迹罕至,可避免野兽侵害,确保逝者灵魂得以安宁。悬棺葬是古代越族奇特葬习,也是酉水先民崇拜祖宗宗教习俗。先民迷信祖先灵魂具有保佑子孙后代的神秘力量,生者想借悬棺葬安抚逝者,取悦灵魂,诉求逝者显灵保护。长江下游“越人”自商周朝溯江而上,经洞庭湖进沅水酉水流域上游迁徙定居,不仅将水稻种植、冶炼等先进技术引进过来,而且将悬棺等生活习俗传承下来,并与来自上下游的“楚人”“巴人”“蜀人”及本地土著人融合在一起安营扎寨,长此以往也就成了武陵山区“濮人”,最终都成了湘西原居民,中华民族共同体又一鲜活史证。悬棺还与湘西浓烈神秘民俗风情有较深渊源,传说与盘瓠文化密不可分,盘瓠王与高辛帝三公主成亲生下三男一女后,举家迁居沅水流域凤凰山生活。盘瓠王是宿星降世,生不落地,死不落土,盘瓠王死后,其子孙就将其棺材置于河边悬崖岩洞里,悬棺葬给酉水增添了神秘色彩。一处处凌空绝处悬棺有着与古埃及金字塔木乃伊魔咒般千古流传,给世人留下一串串至今未解悬念谜团,令人产生许多难次言喻遐思,臆想酉水千奇百怪神话故事,感知神秘惊骇千古文化底蕴,惊叹折服古人先民智慧。难怪熊大人在诔文写下“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万岁兮无厉无殃”。

从人类文明进步发展史角度,酉水有从旧新石器时代穿越商周、秦汉、战国、唐宋到近代20万年光阴岁月的遗址遗存,从地质地球演绎进化史角度,酉水有从前寒武纪冷家溪群、到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志留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纪、第三纪、第四纪等比较连续的地质地层年代剖面和丰富多样的地质遗迹,行进酉水如同穿越8亿年地球进化时光隧道。酉水历史遗址遗存考古发掘研究成果辉煌,里耶古城遗址、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溪州铜柱等在中国历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具有世界价值和积极意义。穿越酉水就能感知历史文化长河的时空长度和广度、内涵深度和厚度、资源禀赋丰度,其含金量和显示度亨誉国内外,酉水历史文化长河实至名归。酉水,一座历史文化金山银山,诸多遗址遗存考古发掘研究才刚刚起步,新时代新征程上,通过考古研究利用,酉水历史文化一定会扮靓“文化湘西”名片,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西增强文化自信和智慧力量。

(作者单位:湘西自治州人大常委会)

[责编:李孟河]

[来源:中新网]

标签: #乘法表横着背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