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让岭南文化焕发新机!12家机构助力南粤古驿道修缮活化利用

南方都市报 235

前言:

如今小伙伴们对“gis算法基础教案”大概比较重视,咱们都想要学习一些“gis算法基础教案”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汇集了一些关于“gis算法基础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喜欢,兄弟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南粤古驿道覆盖全省,贯穿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串联起1200个人文以及自然生态节点,是广东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经过近年的修缮活化利用,南粤古驿道已成为承载文化记忆与乡村振兴的南粤大道。

近年来,围绕“南粤古驿道”,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于2022年2月公布首批省级“驿道乡村酒店”名单;发布15项“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及南粤古驿道精品线路等,为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做出新注解。

珠海岐澳古道凤凰山段

珠海岐澳古道凤凰山段

广东从2016年开始开展

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工作

南粤古驿道最早起源于秦汉,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向内陆延伸的重要通道,源源不断地将物流、人流、文化往来,积累了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省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自2016年开始,广东开展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工作,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并成为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振兴的有益实践。

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分布图

南粤古驿道保护和利用

打造国内外遗产线路活化利用新典范

南粤古驿道及沿线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阐释得到深化拓展,活化利用实践呈现多元、创新发展,在此过程中,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韶关学院等省内高校及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音像出版社、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等12家研究机构积极响应和作为,先后成立了古驿道研究中心或实践基地,在省自然资源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省直部门的指导下,深度参与古驿道及延伸出来的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南粤“左联”历史、中央红色交通线(广东段)等的考古、研究、科普宣传及活化利用等工作中,取得丰硕成果。

研究中心整合资源、发挥所长,为将南粤古驿道保护和利用打造成为国内外遗产线路活化利用新典范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既发掘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自然禀赋、学术价值资源,又规划出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蓝图”;并聚焦青少年历史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注重古驿道国际化表达。

南粤古驿道是

五一假期省内游重点

在融合数字化科技方面,南粤古驿道数字VR文旅项目的首个成果“梅关-乌迳古道”早于2021年5月推出,通过VR交互式全景视频,观众可“身临其境”地感受梅关-乌迳古道的大大小小70多个场景,以可视听化、沉浸式的方式展示古驿道的实地风景和人文内涵,让岭南文化在数字化创新传承中焕发新机。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即将到来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期间,南粤古驿道也是省内游重点“舞台”。为了挖掘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登陆点·东滘口和海口埠银信文化内涵,传承传统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台山市将于2022年5月1日在南粤古驿道·台山段举行南粤古驿道+“乡村振兴”+“体育”+“旅游”+“文化”等系列活动;5月1日,韶关学院纪念五四运动103周年暨“弘扬华南教育精神 传承高尚师德师风”研学活动将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头)举行。

研究机构:

中山大学南粤古驿道文化研究中心(实践基地):

首次以地理空间手段展现

古驿道侨批文化时空变迁的特征

该中心主要负责人介绍,以南粤古驿道为研究对象,对地方联动与治理延伸、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文化与生态内涵、乡村产业振兴所需的资本和人才支撑等共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撰写了《省域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助推新时代乡村振兴》获评为2020年中共中央党校优秀调研报告。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介绍,该中心重点开展古驿道重要节点樟林、汕头的历史变迁研究,形成《民国时期汕头城市商业地理的初步分析——以侨批业为中心》等成果,并致力于建设潮汕侨批数据库网站,出版了《汕头近代城市地图集》。

中山大学南粤古驿道文化研究中心利用GIS大数据技术绘制汕头埠侨批局与华侨地产分布图

中山大学南粤古驿道文化研究中心(实践基地)组织实地调研与实践教学活动

该研究中心还开展了《近代汕头商业文化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用》,通过文献收集和GIS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汕头商业文化历史地理信息的时空属性进行综合分析,首次以地理空间手段展现了古驿道侨批文化时空变迁的特征,获得了学术界专家的一致认可的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一套可视化的文史查阅系统。

2019年,该中心联合港台地区学术机构举办历史研习营,在澳门、珠海、广州等地开展研习,取得了很好的交流效果;还举办了“侨批文献整理、数据库建设与南粤古驿道研究”工作坊,推动侨批文化与南粤古驿道的深入研究和成果转化。

华南理工大学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

在汕尾海丰开展

古驿道规划与历史遗存修复

华南理工大学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通过课题研究、社会服务、设计实践等多种方式形成了包括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咨询报告等在内的一系列成果,产生了广泛积极的社会影响。吴庆洲教授所主持“广州一口通商时期东西方建筑文化交互影响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学术团队项目。

据介绍,该中心在汕尾海丰开展古驿道规划与历史遗存修复,完成的《汕尾海丰羊蹄岭-惠州惠东高潭古道重点线路(海丰段)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规划》获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三等奖;完成包括《基于“古道学”建构的南粤古驿道保护与利用方法》在内的十余项研究课题,并参与编写《南粤古驿道基础理论研究丛书》,积极组织研究人员开展南粤古驿道技术指导与社会调查工作,与多方共建形成“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文化品牌。

华南农业大学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实践基地):

为推进南粤古驿道沿线地区

生态保护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华南农业大学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实践基地)下设南粤古驿道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南粤古驿道植物资源研究中心、南粤古驿道社会实践基地。

近年来,研究中心依托南粤古驿道和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开展了古驿道沿线的植物资源调查等一系列研究,扩展了传统学科的研究领域,丰富了农林学科的研究内容,为推进南粤古驿道沿线地区的生态保护提出了综合解决方案。

华南农业大学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实践基地)在粤赣古道开展植物科普工作

记者了解到,2021年,该中心深入挖掘抗战时期华南几所涉农高校的农林学科史料,研究对当代农林业发展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及前瞻性的植物分类学思想、林学思想、农学思想、生态学文明思想和理念,完善、实践先师们培育出来的品种、摸索出来的技术方案,并组织青年学生赴华南农林学科发展紧密相连的华南研学基地,开展系列学习实践活动,为当代大学生开展学科史教育、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真实的教案。

韶关学院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实践基地):

致力于抗战时期

华南教育历史的挖掘与活化

该中心是粤北首个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近年来致力于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的挖掘与活化:搭建了信息资料共享平台,广泛收集抗战时期内迁粤北中高等学校相关的文献档案资料,编印了《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资料辑刊》《粤北华南先师成果汇编》《粤北华南先师抗战诗歌汇编》《华南教育历史研学概览》《岭南大学校报》(曲江版)等300余万字的辑刊,为研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组织校内外专家组建研究团队,开展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农学、民族学等19个学科史研究;成立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学校联盟,推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校校协同共建;参与研学基地建设,举办研学基地培训班,组织专家团队为研学旅游及乡村进行规划设计;将华南研学、粤北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编撰华南教育历史专题讲义,打造华南研学主题思政课。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

进行迁徙办学旧址

调查与考古勘探发掘

该研究中心介绍,自成立以来,对迁徙办学历程及重要人物事迹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进行办学旧址的调查与考古勘探发掘;2021年,参与坪石野马轩旧址、岭南大学农学院纪念园的规划设计和展陈、以及坪石老街展陈提升工作。

至今,已开展了大量的线性古道遗存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汕尾羊蹄岭古道、河源赵佗故城、韶关黄沙坑古道、徐闻那屯村古道遗存、开平富食村古道遗存、河源万绿湖东江流域古道遗存等调查研究工作;完成了西京古道、曲江黄沙坑古道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参与南粤古驿道基础理论研究的课题研究,对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实践进行梳理研究和总结沉淀,承担包含“基础理论研究”和“总结人类迁徙的线路和族群迁徙的时间节点和地点”“考证线性古道历史遗存的真实性”在内的基础领域和重点领域的研究工作。

广东音像出版社南粤古驿道音乐制作研究中心:

对古驿道音乐文化内涵进行复活呈现

搭建南粤古驿道音乐资料库传播平台

记者了解到,该研究中心对古老的古驿道音乐文化内涵进行梳理研究,价值提炼,复活呈现;了解音乐文化对当地文化的影响,收集和整理古驿道古村落的音乐文化元素,探究南粤古驿道音乐和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的关系,为音乐创作提供素材;同时搭建南粤古驿道音乐资料库传播平台,以创新性的技术进行制作、以趋前性的方式进行传播,让富有文化魅力的古老音乐在当代引起人们的共鸣,引领更多的年轻人回归历史,品味历史。

该中心制作出版的《南粤古驿道岭南声音档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年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目录,南粤古驿道专辑《古音峥嵘1》《古音峥嵘2》分获2019年、2021年广东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出版物,《驿道四季 天籁古音之春夏秋冬》于2022年入选首届广东出版政府奖。

广州大学广东省文化遗产活化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探索南粤古驿道

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策略

该研究中心介绍,目前已联合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共同构建何新屋HBIM建筑遗产信息模型数据库,搭建“古道学”视角下的建筑遗产活化策略框架,制定粤赣段大湖镇初步的规划策略及活化对策,提出了分区管控、负面清单和“针灸式”活化相结合的渐进式线状建筑遗产活化方法,形成3个基于何新屋动态环境现状的活化利用概念设计方案,联合香港中文大学进行何新屋、西湖围区域范围内的局部建筑遗产的活化设计实践研究共10个。

广州大学广东省文化遗产活化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联合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共同构建何新屋HBIM建筑遗产信息模型数据库

记者了解到,其活化项目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活化项目——河源市连平县大湖镇何新屋“古道之家”,已于2021年12月13日在粤赣古驿道连平段驿站节点的客家围龙屋何新屋旁动工。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

以西京古道为轴心

重点考察粤北古驿道交通网络

该研究中心开展“粤北古驿道交通网络的形成与变迁”课题研究任务,结合历史地理学、新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以西京古道为轴心的粤北古驿道交通网络进行了重点考察,提出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遗产认识框架和流域分区概念,完成调查研究报告,系统深化了有关粤北古驿道交通网络的理论认识与研究方法。由研究中心牵头的《广东省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指引及重点线路建设规划与实施项目》获“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2020年开展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诗音漫道”历史文化挖掘及线路保护修复工作;成功打造华南研学基地节点野马轩体育公园历史文化与休闲活动深度融合典范;2022年启动台山都斛“胜利大营救”粤西海上交通线历史文化研究,深入挖掘“胜利大营救”三大线路方向、事件历程、相关名人事迹及回忆著作,提炼历史文化展示资源,糅合进东滘口登陆遗址节点设计,丰富节点文化内涵。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游径)保护利用研究中心:

打造中央红色交通线

及南粤“左联”文化之旅

该研究中心在粤北连州,发掘了省立文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前身)抗战时期迁校办学史实,通过与华南师范大学协力调阅历史档案,明确了办学旧址房屋,在对旧址进行整体修复与场景还原基础上,建设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让文物在空间上、功能上、价值上更加多元丰富出彩。

2022年,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规划南粤古驿道“胜利大营救”文化线路

在粤东地区,通过在韩江沿线调研摸查,准确定位了中央红色交通线历史空间走向,填补了史料研究中的空白,并发现了一批交通员故居,以及洪灵菲、戴平万等左翼作家故居,助力相关遗址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丰富了韩江沿线的红色文化故事。同时,研究中心编撰了《沿着韩江读书——记南粤“左联”之旅》书籍,并在汕头金山中学等地组织了历史故事宣讲,在公众中广泛宣传了历史文化传承价值和意义。

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南粤古驿道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制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

文化遗产游径构建标准等

该研究中心先后开展了南粤古驿道广州段历史研究与总体规划设计工作,编制了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构建标准,完成革命文物杨家祠历史研究与周边环境整治规划等工作;推动华南研学(云浮)历史研究与保护规划工作;针对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开展持续研究,先后完成了广州历史建筑试点总报告、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规划实施评估,助力广州出台《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开展《广州记忆》项目研究,探索更多元和广泛的名城保护内容及手段;开展《广州市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协调规划》研究;在恩宁路永庆坊、北京路、新河浦、华侨新村、多宝路、宝华路、耀华大街、番禺先锋社区、吉山村、殷家庄等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开展保护利用实践工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粤古驿道艺术文化研究中心:

讲好驿道好故事

推动驿道文化“走出去”

该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动驿道文化“走出去”,讲好驿道好故事。2020年,研究中心组织以“南粤古驿道文化学术交流和推广”为主题,在俄罗斯、日本、葡萄牙、埃及、佛得角、秘鲁等6国知名大学成功举行南粤古驿道系列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持续探索南粤古驿道活化新途径。

乐昌坪石三星坪码头儿童合唱团现场献唱《为了明天的绽放》

2021年,研究中心承办了“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的南粤古驿道文化考察”系列活动,以“云研学”方式走进韶关西京古道及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致力加深粤港澳台学生对南粤优秀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搭建四地青年交流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还设计开发一系列彰显地域文化元素的文旅产品,如“潮州公仔”“客家公仔”“萌狮 U盘”“英德红茶包装”等;还以“一道一童谣”为主题,对古驿道沿线极具岭南地域特色的音乐和民间艺术进行梳理和创意设计,结合广府、客家和潮汕童谣的改编,完成了《一道一童谣》音乐专辑的出版和系列文创产品的开发,实现地域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创新。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

制定“可游可读”的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标识系统

该中心在“文物考古、文物保护”与人民群众之间建立了一座“文物科普馆”,持续举办的艺道游学·中国南粤古驿道少儿绘画大赛共计收录取作296215幅,有效参赛选手共计182906人次,直接性、间接性带动青少年、亲子家庭等核心人群走进古驿道沿线村镇超百万人次,实现在历史文化传承、艺术教育、乡村旅游等领域的喜人成绩;参与中央红色交通线(广东段)活化利用,开发《红色交通线研学趣味教具》;制定“可游可读”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标识系统。

(广美研究中心)艺道游学·中国南粤古驿道少儿绘画大赛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肖阳

通讯员、供图:粤文旅宣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

标签: #gis算法基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