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在人大当老师十年后,“步非烟”咋样了?

光明网 30941

前言:

目前小伙伴们对“后向传递”大致比较讲究,小伙伴们都需要了解一些“后向传递”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网罗了一些有关“后向传递””的相关内容,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同学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20年前

她是仗剑江湖的“步非烟”

侠,是她笔下的奇幻宇宙

《华音流韶》《武林客栈》受到追捧

10年前

她是四季耕耘的大学老师

侠,是她脚下的三尺讲台

讲课风趣、学生爱戴

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佳班主任”

她是《中国诗词大会》的专家组成员

《经典咏流传》的文学顾问

她是辛晓娟

侠客,一直是辛晓娟的理想人格

现如今,侠客梦依旧

但她的江湖已悄然变换

辛晓娟的办公室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

青松翠竹、曲径通幽

步入办公室,书架上全是

各个年代、不同流派的文学作品

一柄“短剑”静静列于书阵之中

“一书一剑,行走江湖,快意人生”

不足10平米的空间里

辛晓娟写下人生与学术追求

今年,是辛晓娟在人大执教的第十年

十年里,她打磨笔锋,也磨砺自己

侠气和赤子之心一如初始

辛晓娟少年时

就对世界拥有饱满的好奇心

1999年,她进入北大中文系

课业之余在网上发表武侠小说

偶然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成了拥有数十万读者的“步非烟”

2004年起,她在多部杂志上

发表作品上百万字

也获得了不少文学奖项

担任了北大中文系诗社主编

十年后,辛晓娟带着

写作生涯中的收获与体验

踏上学术研究道路

在人生的快车道上变道

往往并不那么容易

刚开始,辛晓娟一度无法专注

这让她十分焦虑

在参加学术会议时

她甚至不愿介绍自己作家的身份

也不敢和学生们

交流从前的创作经历

好像如果提及“步非烟”

就显得她不是一个学者

慢慢地,辛晓娟发现

古代许多优秀的评论者

本身也是优秀的创作者

作家和学者的身份并不矛盾

辛晓娟尝试与自己和解

把创作者的背景迁移到学术中

为研究找到独特的视角

多重身份在辛晓娟身上交融

现在的她

欣然接受这些标签

但“最愿意做一名教师”

中国人民大学

2021级国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博士生谢贤良

曾是辛晓娟指导的硕士生

也是“辛门”大师兄

从“步非烟”的书粉到辛晓娟的弟子

谢贤良调侃自己“追星成功”

更是对辛老师在学术上的指引

记忆尤深

谢贤良说

辛晓娟的课非常受欢迎

她的诗词写作课

被认为“既看热闹,又看门道”

材料扎实、案例鲜活、生动有趣

“她结合学术普及和学术研究

‘玩’的东西很多

学术研究不一定是‘故纸堆’

也有和时代、大众紧密结合的趣味”

“‘床前明月光’到底好在哪里?”

在一次公开讲座中

辛晓娟曾经面临过这样的提问

对此,她表示

“越是简单的问题越难回答

作为高校教师

有责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

向大众传递文学的魅力”

怀揣着这样的信念

辛晓娟以更加充沛的热情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也许是《中国诗词大会》上

得以出镜的一篇诗歌

也许是《经典咏流传》中

一首朗朗上口的古韵歌曲

都凝结着辛晓娟的笔墨与思考

从文学创作者转向文化传播者

既有对教学路径上的探索

也有对自我的追寻

辛晓娟说,看到大家喜爱她的课

她深深感到一种责任感

这种责任感延伸到她的研究中

“要让伟大作家的情怀

变成大家共同感受的东西

这是我们的使命”

课堂上,学生们赤诚的家国情怀

也时常会让辛晓娟穿越到

自己的武侠江湖里

那里有刀光剑影、快意恩仇

也有家国天下的大爱与情怀

“我的名字会被人遗忘

但总有学生在各行各业

为国家发光发热

如果我的课堂

能够给他们的人生

带来一点微不足道的影响

那就足够了”

初心未改,讲台就是“江湖”

前进的步伐不疾不徐

谈起武侠作品,她仍浅浅谦虚

谈起教书育人,她更娓娓道来

辛晓娟的“侠客梦”,仍在继续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微信公号

标签: #后向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