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YEF | 脑机交互技术可否让思维变得“透明”:前沿与挑战

CCFvoice 393

前言:

今天看官们对“机器人c语言论文”大体比较重视,小伙伴们都想要剖析一些“机器人c语言论文”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关于“机器人c语言论文””的相关知识,希望看官们能喜欢,兄弟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YEF2023【脑机交互技术可否让思维变得“透明”:前沿与挑战】专题论坛共论“脑”与“机”在交互与融合过程中的相关前沿技术,并探讨其技术在实现“思维透明”的演进过程及应用落地中面临的机遇、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2023 CCF青年精英大会(YEF2023)将于2023年5月18-20日在温州市鹿城区召开。YEF2023围绕“科技突围布局”的规划,以“突围”为主题,邀请国内外来自高校、科研单位、大型IT企业的著名专家作高水平的学术、技术报告。大会共安排9个特邀报告、6个思想秀报告、2场大会论坛、1场大学生学术秀、1场技术公益黑客马拉松路演和20场专题论坛。计算机相关的学术、技术、产业、媒体、社会组织中的青年人才,将汇聚温州,参与本次中国计算机界一年一度的青年精英大会。

论坛简介:

近期,刘慈欣的小说《三体》及其改版受到广泛关注。《三体》中的三体人拥有发达的科技,但缺点在于思维透明,所有的思考过程通过脑电波的交流展现出来。近年来,这种“脑信号交流”的技术正不断发展成熟,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它对外周设备进行“人脑制动”,甚至实现部分“意念控制”,恢复身体行动的能力,以此达到治疗的效果,或对生理机能增强改良。这种技术便是脑机融合技术,而“脑”和“机”构成的通讯系统则称为脑机接口。

本论坛将探讨脑机交互技术在将大脑连接未来的同时,将会遇到那些问题与挑战。1. 脑机接口可否实现“思维透明”,其关键在于“脑”还是“机”的探索突破?2. 脑机融合的技术瓶颈何在,ChatGPT能否为“思维透明”提供新的思路?3. 脑机接口的发展将引入未来哲学与伦理学的那些新问题,对人类未来价值体系和社会秩序会构成那些挑战?

针对这些议题,本论坛将邀请类脑智能和脑机接口领域的顶尖专家,共论相关前沿技术,探讨其技术演进与应用落地中面临的机遇、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论坛安排

顺序

主题

主讲嘉宾

单位

1

视觉神经信息编解码

何晖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2

脑机接口中的隐私保护

伍冬睿

华中科技大学

3

脑机接口系统优化与及其应用

金晶

华东理工大学

4

面向脑机接口的生物视觉编解码机制与模型

余肇飞

北京大学

5

人机混合智能:智能化交互的一点思考

徐齐

大连理工大学

Panel环节

何晖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伍冬睿

华中科技大学

金晶

华东理工大学

余肇飞

北京大学

徐齐

大连理工大学

论坛主席

龙锦益

龙锦益,CCF YOCSEF广州23-24主席。暨南大学教授、博导,现为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兼国际学院专业副院长。近年主要从事脑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工作,聚焦于脑成像信息处理、脑机交互与类脑智能、神经调控等相关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杰出青年项目等。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自然科学类,排名第三)、中国自动化学会首届优秀博士等奖项。其研究成果在Brain、Cerebral Cortex、IEEE TBME等核心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

李冠彬

李冠彬,CCF YOCSEF广州23-24副主席。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 迄今为止累计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包含CCF A类/中科院一区论文70余篇, Google Scholar引用超过8000次。曾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 ICCV2019最佳论文提名奖、ICMR2021最佳海报论文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ACM中国新星提名奖、英伟达 AI 城市挑战赛冠军等荣誉。主持了包括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CCF-腾讯犀牛鸟科研基金等10多项科研项目。担任广州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CSIG 青工委实习副秘书长、视觉与学习青年学者研讨会(VALSE)副主席等。

论坛讲者

何晖光

何晖光,CCF 杰出会员,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建国七十周年纪念章获得者。何晖光博士先后主持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1项重点基金,1项国际合作重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863项目等多个重要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分别排名第二、第三),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两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中科院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北京市科技新星,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等奖项,其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医学影像分析等,其研究结果在 IEEE TPAMI, ICML等核心期刊以及主流会议上发表文章 200 余篇。其是《自动化学报》,《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等期刊编委。

题目:视觉神经信息编解码

报告摘要:我们将介绍课题组在视觉神经信息编解码方面的工作。视觉信息编解码是通过计算方法建立从视觉系统与外界视觉刺激信息之间的映射模型,探索大脑视觉信息处理的过程和机理,其研究不仅有助于探索视觉的加工机制,而且可促进计算机视觉的类脑研究。我们将介绍我们在视觉信息编解码方面的工作。相关工作发表在IEEE TPAMI/TNNLS等,并被MIT Technology Review头条报道。

伍冬睿

伍冬睿,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院长助理,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海外青年高层次人才,IEEE Fellow, IEEE模糊系统汇刊(IF=12.253)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脑机接口、机器学习等。发表论文200余篇,ESI高引11篇,谷歌学术总引用10000余次(H=54),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授权国际专利5项,中国发明专利13项,转让4项。两个一作算法进入MATLAB Fuzzy Logic Toolbox。获6个青年科学奖(2022教育部青年科学奖,2021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20 USERN Prize in Formal Sciences,2017 IEEE系统、人和控制论学会首届青年科学家奖,等),6个杰出论文奖(2021 IEEE 神经系统与康复工程汇刊最佳论文奖,2014 IEEE 模糊系统汇刊杰出论文奖,2012 IEEE 计算智能学会杰出博士论文奖,等),2021-2022蝉联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中国电子学会和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中国脑机接口比赛)技术赛全国总冠军。

报告题目:脑机接口中的隐私保护

报告摘要:脑机接口是大脑与外部设备(计算机、机器人等)的直接交互通道,可用于研究、增强或修复人体的认知或感觉运动功能。脑电信号除包含任务相关信息外,也包含了很多个人健康、情绪等隐私信息,因此脑机接口系统的隐私保护也是其大规模应用的重要考虑。本报告将介绍脑机接口中隐私保护的研究进展。

金晶

金晶,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学学院副院长、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系主任、智能计算中心主任,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连续六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担任国际BCI-award奖励基金会理事,国际脑机接口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脑机接口学组秘书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特聘专家,担任SCI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Cognitive Neurodynamics和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副主编,中科院一区TOP期刊Neural Networks执行编委,脑机接口顶级期刊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编委等;牵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主要研究方向为脑机接口技术、脑信号处理与识别和智能康复机器人等,在脑机接口领域顶级期刊和中科院TOP期刊等上发表论文15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2篇,热点论文1篇;近五年,主持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课题,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共建单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转化成果已经取得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3个)和欧盟CE认证,获奥地利国家创新提名奖。

题目: 脑机接口系统优化与及其应用

摘要:脑-机接口技术旨在人与计算机之间建立一条不依赖语言、运动的全新信息传输通道。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帮助残疾人和语言障碍病人重获信息交互和运动控制能力,可以有效促进运动、意识障碍病人的神经功能重塑。2004年,华东理工大学脑机接口团队正式成立并开始相关研究,本次报告将简要介绍该团队近年来的研究内容和成果。该团队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诱发脑机接口和运动想象脑机接口的范式设计,识别算法优化和康复、辅助应用等;该团队着力探索并设计提高脑机接口技术的精度和稳定性及其交互模式友好性的方法;面向智能假肢/机器人和康复医学领域,研究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自主性的新型生活辅助技术,并开发康复性神经反馈训练系统,帮助康复患者恢复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该团队的研究成果已经实现落地应用,取得了多张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并成功在国内外多个大型医院进行临床应用。

余肇飞

余肇飞,现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视觉感知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分别于2012年、2017年自重庆大学、清华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博士学位,2017-2020年在北京大学从 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类脑计算、脉冲神经网络。在Patterns (Cell Press)、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IEEE Transaction汇刊和NeurIPS、ICLR、ICML、CVPR、ICCV、ECCV、AAAI、IJCAI、INFOCOM等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科技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担任ACM MM、AAAI、IJCAI、IJCNN等会议PC Member,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报告题目: 面向脑机接口的生物视觉编解码机制与模型

报告摘要:人类获取的信息 70% - 80%来自于视觉,视网膜作为视觉信息接收的起始神经系统,可将外部接受到的光信号转化为脉冲信号,这个过程被称为编码。与之相对应的是解码,它指视觉皮层通过视网膜传来的脉冲信号来还原输入刺激的过程。本报告将介绍视觉神经信息编解码的基本原理,分析当前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与在脑机接口中的应用,并结合课题组相关工作汇报类脑视觉编解码模型的最新进展。

徐齐

徐齐,博士,现为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类脑计算、神经形态计算、神经信号编解码等,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在IJCAI, AAAI及IEEE Trans汇刊等期刊发表论文近20余篇,主持KJW基础加强、国自然青年基金、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子课题等项目,担任NeurIPS, ICML, CVPR, IJCAI, AAAI等多个会议审稿人/PC Member。

报告题目:人机混合智能:智能化交互的一点思考

报告摘要:人机交互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使用某种对话语言,以一定的交互方式,为完成确定任务的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交互的形态从机械化到信息化再到现在的智能化交互,本次报告将介绍人机混合智能在智能化交互形态下的进展及应用,包括人机混合增强智能在智能化交互过程中增强人、增强机和增强人机交互的形式及在智能化交互场景中的若干思考。

标签: #机器人c语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