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刻姐妹们对“航天服内衣”都比较讲究,各位老铁们都需要知道一些“航天服内衣”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汇集了一些关于“航天服内衣””的相关资讯,希望你们能喜欢,你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我国空间站两名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穿我国自主研发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进入到舱外活动,目前已经顺利执行完舱外任务,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
在我们看来,舱外航天服只是一件衣服,但实际上,它可是一个“微型载人航天器”,兼具着三方面的任务:
其一是穿着舱外航天服,能够让航天员进入到高辐射、真空、微流尘等环境中,保护航天员免受太空中各种有害辐射。
其二是生命维持系统,为航天员提供适宜生存的温度、压强以及氧气等。
其三就是能够保证航天员开展太空作业。
具有如此多功能的舱外航天服,对技术要求自然也是非常高,目前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具有独立制作舱外航天服的能力,我国就是其中之一。
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所穿的航天服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二代舱外航天服,重130公斤,能够通过调节长度,满足1.60-1.80米航天员的穿着需求。
虽然舱外航天服非常重,但是并不“笨重”,为此研发团队没少动心思。
舱外航天服的设计
我国舱外航天服一共有6层,而且在穿舱外航天服之前,还要穿上专用航天服,出舱内衣,以及一套液冷服,之后再穿上舱外的航天服。
在地球上,如果我们穿上这么多套衣服,身体将会变得非常臃肿,也会变得僵硬,就连关节也无法弯曲。而航天员在舱外还要进行精细化操作,所以对舱外航天服的灵活性要求非常高。
为此,设计团队下了很大的功夫,在航天服的关节处安装了很多轴承,轴承可以灵活转动,使得舱外航天服变得非常灵活。
另外,手部是人类最灵活的关节,许多精细化工作都需要保证手部关节的灵活,为此,我国舱外航天服的手套也经过了特殊设计,甚至在指尖部分,手套只有一层气密层,保持触觉。
我国上一代舱外航天服的手套,可以让航天员握住25毫米左右的东西,而新一代舱外航天服,做到了让航天员握住5毫米左右的东西,几乎可以完成所有的精密化操控。
舱外航天服的面罩一共有4层,其中有一层是用黄金打造的面罩。
这四层面罩中,有两层是压力面窗,中间充氮,可以防止面罩起雾,影响视野,还具有隔热等功能。
外面一层是防护面罩,防护面罩可以防止磕碰,影响航天员的视线。最外面是滤光面罩,要知道的是,航天员在舱外执行活动时,每隔90分钟左右就会绕地球一圈,这就意味着每转动一圈,航天员有45分钟会暴露在太阳直射中,滤光面罩可以防止强烈的太阳光线照射眼睛。等到了阴影区时,就可以关闭滤光面罩。
在面罩两侧,有一个个的圆形小孔,这些小孔实际上是灯光,当航天员进入到阴影区时,就可以打开灯光照射周围的区域,以便在黑暗环境中也能继续工作。
舱外航天服的寿命
现如今我国航天员所穿的是第二代舱外航天服,暂时还不知道造价,但我国第一代舱外航天服费用高达3000万元人民币,从这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代舱外航天服的造价一定不便宜。
更为重要的是,舱外航天服居然还有使用寿命,其中我国第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寿命是两年5次,第二代舱外航天服的使用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了3年15次。也就是说,这件造价上千万的衣服,使用3年或者15次后就要被丢弃。
但是,不管这件舱外航天服最终被使用多少次,它都不会再被带回地球了,而是会随着飞船的其他部分坠毁在大气层。
然而造价只有10万元的舱内航天服,却会被带回地球,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主要是因为,飞船返回舱空间有限,而且为了保证航天员的返航安全,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量,舱外航天服就是不必要的东西,所以它们会被舍弃。
之所以造价只有10万元的舱内航天服会被带回地球,是因为航天员在降落地球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舱内航天服可以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保护。
标签: #航天服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