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北大红楼一百年,来看看蔡元培等人年轻时长啥样?

中国网文化 723

前言:

目前姐妹们对“蔡元培教育学思想兼容并蓄”大约比较珍视,同学们都需要分析一些“蔡元培教育学思想兼容并蓄”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对于“蔡元培教育学思想兼容并蓄””的相关资讯,希望看官们能喜欢,朋友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918年建成的北大红楼。

红楼建筑纵立面图

1921年《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音乐演奏大会中乐部歌词与说明》。

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陈师曾在1920年创作的中国画《松声》。

众所周知,北京大学的前身是1898年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作为百日维新失败后仅存的“新政”,这座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府最初选址在与紫禁城咫尺之遥的景山东侧,也就是今天的沙滩后街55号院。这里曾是乾隆的四女儿和嘉公主婚后的府邸,俗称“四公主府”,公主去世后,府邸被内务府收回。1898年,曾经的公主府被选为京师大学堂校址,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原京师大学堂,后来的北大二院。

红楼南门。

五进院落的“四公主府”虽然气派,但随着学科的增加及办学规模的扩大,作为大学校区还是有些捉襟见肘。1916年,原为清朝内务府库房的汉花园一带盖起了北大沙滩红楼。

1918年8月,红楼建成,用作校部、图书馆和文科教室,称为“北大一院”,而更早的公主府校区则被称为“北大二院”。

启蒙者——《新青年》同人及蔡元培。孙大本创作。

周作人回忆自己在北大任教生涯的《知堂回想录》手稿。

北京大学注册组发放给钱玄同的1934学年度第一学期《点名及成绩记录簿》封皮。

北京大学注册组发放给钱玄同的1934学年度第一学期《点名及成绩记录簿》内页。

1924年,中共北京地委创办机关刊物《政治生活》,将编辑部、发行处设在红楼四层。

1931年左右,北大英文学会师生合影留念,前排右7温源宁、右6罗昌、右5徐志摩。

红楼开工的同一年,远在法国的蔡元培接到了教育部请他任北大校长的电文。当时,京师大学堂已经于1912年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但官僚气与衙门气颇浓,教员不少是北洋政府的官僚,学生多贵族子弟,为日后仕途方便,也乐意巴结教员。

面对这样的北大,蔡元培的许多朋友都劝他不要去,说“北大太腐败,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声名有碍”。然而,蔡元培最终还是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心态,毅然就职。

1912年3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成立。这是内阁成员合影,右一为总理唐绍仪,左一为教育总长蔡元培。

图为北大文科哲学门第二届毕业生留影。前排左4至左7依次为马叙伦、蔡元培、陈独秀、梁漱溟,二排左4为冯友兰。

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的第一年就成立了北大技击会。

民国九年,北京大学政治系毕业同人暨校长各教员摄影纪念。

北京大学文科英文门第一次毕业合影(1917年夏月)。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门第一次毕业摄影(1917年6月)。

法公使参观北京大学招待会(1918年6月10日)。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接受了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签发的北大校长委任状。1917年1月甫一上任,蔡元培就邀请开办《新青年》杂志一年有余的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陈独秀并无教学经验,蔡元培却看重他的才华和在青年中的影响力,三顾茅庐。为让教育部顺利批准陈独秀任职,蔡元培甚至不惜为其伪造履历,称其“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毕业,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

在蔡元培看来,年龄、学历与资历都不是任职北大的必要条件。除了陈独秀,他在短短一年内还聘请了尚未拿到博士学位的胡适、年仅25岁却在新闻界崭露头角的徐宝璜、没有大学学历甚至准备出家的梁漱溟等人。发掘新秀之余,他始终坚持“兼容并蓄,思想自由”。因此,当时的北大既有主张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也有“旧派人物”辜鸿铭、刘师培等。

1925年,北大足球队战胜清华足球队,合影留念。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被逮捕的北大学生。

1920年,李大钊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他在北大通过大学讲坛宣传马克思主义。图为李大钊编写的《唯物史观》讲义。

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签署的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

北洋政府教育部派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令。

对于学生活动,蔡元培同样“兼容并蓄”。在他的倡导和支持下,从辩论学问、增长见识的哲学会、雄辩会、新闻学研究会,到陶冶情操的音乐会、书法研究会、画法研究会,再到强身健体的体育会、技击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

北大的开放,不仅针对本校师生,不少旁听人员也常出现在红楼的课堂里。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时,就常跑去听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讲马克思主义。1918年,蔡元培倡议北大开办了校役夜班,一年后,北大学生自发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1920年,北大正式招收女生入学,开男女同校之先河。有人问蔡元培:“兼收女生是新法,为什么不先请教育部核准?”蔡元培答:“教育部的大学令,并没有专收男生的规定。”

1943年4月,伪北京大学文学院国文学系师生联欢会合影。

1946年北大复校后,由学校地质馆远眺文法学院所在地——红楼。

1947年5月,“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游行队伍从红楼出发。

1948年5月,参加“五四返校节”的师生云集民主广场。

教职人才云集,社团风起云涌,学风自由平等,曾经暮气沉沉的老北大在蔡元培的大刀阔斧革新中,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活水,成了思想争鸣、引领时代先声之地。正是在这样的“新北大”,沙滩红楼才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以及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场所。

为纪念北大红楼落成一百周年。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国家文物局机关服务中心共同举办的《北京大学红楼百年纪念展》于2018年12月4日在北大红楼一层临展厅开幕。

展览分为“北大红楼创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心”“北方革命运动主阵地”“北大红楼的保护和利用”四个部分。展览展出实物展品166件、历史照片216幅,其中文物110件,多数都是首次展出,有红楼建筑平面图纸、《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一览》、周作人回忆北大任教生涯的《知堂回想录》手稿、鲁迅珍藏的《国立北京大学教职员录》、李大钊在红楼讲授《唯物史观》课程系列文物、钱玄同的《点名及成绩记录簿》、红楼各种社团刊物、徽章等等。

1950年,北大在红楼一层布置的“毛主席在校工作处”和“李大钊先生纪念堂”。

1964年,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委托文物博物馆研究所恢复的毛泽东工作过的阅览室。

北大法学院经济学系1946级学生在红楼围墙外合影。

北大歌谣研究会出版的《歌谣》周刊第73号“孟姜女研究专号”。

红楼南面的汉花园自1959年拓宽成大街后,一直是车贾云集的繁华之地。1965年,汉花园大街与沙滩合并,北大红楼是整条道路的标志性建筑。图为1960年代的红楼。文化大革命期间,将汉花园大街改名为五四大街,并沿用至今。

报刊阅览室。毛泽东曾在这里做管理员,每月薪金八元钱。

北大教室,后排有几张空椅子可以坐。

今日北大红楼

展览呈现给观众的,是以北大红楼为中心的北大沙滩校区,绝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单个北大红楼个体,展览策划人意图通过展览让观众全面认知北大红楼及现今周边保存北大校舍建筑的历史意义,唤起民众对北大红楼文化遗产保护与热爱之情。这是展览贯穿始终的一个思路,也是吸引观众观展的亮点。

场馆配有触屏数字设备,便于观众更好的了解红楼历史文化和红楼人物。展览结尾处还设有观众互动体验区,可观看幻灯片、盖制红楼图案的纪念印章等等。红楼文创也别具匠心。

来源:北京日报

标签: #蔡元培教育学思想兼容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