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眼前你们对“间歇定时器js”大体比较重视,咱们都想要分析一些“间歇定时器js”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搜集了一些关于“间歇定时器js””的相关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喜欢,兄弟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赶快起床啦!”
“快点做作业!”
“速度点儿,我们该出门啦!”
“我数一二三,你再不,我就……”
有了孩子后,很多妈妈都觉得生活的主旋律就是无处不在的“催催催”!
但真相似乎总是“我们越忙越催“,”孩子越催越乱“,所有的事情”越乱越忙”,成了恶性循环。
今天的推文是Parents教育系列的一篇好文章,解决拖延症,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来源:东西儿童教育】
日本教养杂志《AERA with Kids》曾做过调查,高达80%的父母每天多次对孩子催“快一点”,集中在出门、写作业、收拾玩具、洗澡、睡觉的时候。
看来,所有的孩子都一个劲儿“磨”,天底下的父母可着劲儿地“催”。
可是,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对孩子影响最糟糕的父母,就是着急的父母。催的恶果我们知道吗?
习惯被催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总处于被动地位。如果没人催,就会无所适从,甚至没有主动去完成任务的意识。
得不偿失。
我们为什么要催?
一天出门前,我习惯性催孩子们:“你们快一点!”
先生拉住我,示意他来解决这个问题。他淡淡地说:“我开始定时,3分钟后闹钟响起,全家出门。”
很简单,3分钟后,我们顺利出门。
我瞪大眼睛想问他,他先开口:“催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快吗?”
想都不想,我点点头。
他说:“不想孩子拖拉,想让他们学会管理时间,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效率,而是为了好的结果。”
深以为然(不过后来才知道,这出自《最后的演讲》作者兰迪.鲍许 Randy Pausch)。
是的,就如让孩子出门这事。“快”不是目的,“出门”才是。我们去思考达成目的,才是核心。
“赶紧”、“快点”这些脱口而出的“催”词,小孩子不会有明确概念的。但用“3分钟”明确时间,闹钟给孩子直观感,接着铃声给到提醒。一下子就有效了。
所以,别催孩子,想出达成好结果的方法,才最重要。
安利一下番茄工作法
渐渐地,闹钟成为我们的好帮手。练琴,调半小时闹钟,告诉孩子铃声响起再休息;作业,先来半小时,专注去做;运动、阅读等,都用上了闹钟。
她们对闹钟的使用熟练了之后,我慢慢将番茄工作法加入她们的生活学习中。
番茄工作法是我平时工作学习中用到的很好用的方法。
先给大家安利一下:它是由企业家弗朗西斯科·西里洛 (Francesco Cirillo)创造的一种工作法,或者说一种心理学技巧。
怎么用呢?
先将任务分解成半小时左右,集中工作25分钟后休息5分钟,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番茄钟。为什么是25分钟?因为基于认知心理学研究,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为25-30分钟。
它主要是培养大家“规律工作”的习惯,关注微时间管理。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完整番茄钟期间,不要中断,因为每次打扰,大脑的工作区就会有一些信息丢失,找回代价挺大的。
如果中断了呢?就视为失败,记录下中断原因。每个番茄钟结束后,统计中断次数并分析,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经过反复训练,大家中断次数会减少,更为专注。
这个方法不是万能的,不适用于作息不规律或者精力时好时坏的人。
怎么用番茄工作法去管理孩子的时间?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我将番茄工作法做了调整,这也是我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内容。
如上图所示,家长想达到的结果,无外乎两个:孩子每日完成几件重要的事,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我们用番茄法之后,很简单:做好了,我们就奖励;中断就必须惩罚。而且,分析原因,继续完善,孩子因此进入良性循环。完美的“结果-反馈”流程。
1)每日那几件重要的事情。
与孩子推心置腹地交流,什么是孩子觉得重要的,什么是家长觉得重要的,订好的计划必须是双方认同的选择。
选择了,就要坚持。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绞尽脑汁让孩子继续。
2)为了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订好规定,我们需要维护孩子的番茄钟环境。
在一个番茄钟里,我们只做一件事,不可以做别的。这是规定,没得商量。
作业就好好在书桌前,除了写作业,什么都不能做。练琴就好好在钢琴前,只能弹琴……
其次,家长一定要保护孩子的番茄钟环境。番茄钟内不能去送水果,不要提问,家有二宝的不能让他们相互打扰等。
3)奖惩分明。
超有感的一步。
我发现:孩子特别喜欢的东西,其实是不需要奖励的,因为去做比得到奖励更爽。
我家大大会因为阅读,很晚不睡觉;小小会因为画画,不想吃饭。
对于不喜欢的事情呢?奖励变得很重要。
台湾著名心理咨询师童利菁,辅导过各类“问题孩子”,提到一个实用方法:不喜欢?那建立一个奖励规则,制定奖励清单。
比如,我家大大喜欢旅行,我就给开个“旅行基金”,包含十多条奖励规则,多针对拖延和需要催促的事情,完成后获得相应基金。
小小喜欢吃糖果,我就建立一个“糖果银行”,控制每天的量和刷牙习惯就好。
提供的奖励,一点要对孩子的胃口,才能触及孩子的“行动开关”。
如果这样正面鼓励还无效时,让孩子“选择结果”,被剥夺某项权利的结果。比如,如果你做作业磨蹭,周末将不能和同学玩、看话剧。
“剥夺”需要讲究技巧的,订好规矩,不能想一出是一出。
4)分析中断原因。
这一步,我觉得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多数做不到,需要家长帮助,让孩子慢慢有反省意识。
开启番茄法练习
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家使用番茄法的经历。
第一次,我选了一个她们最喜欢的事情。
大大阅读20分钟,小小画画20分钟。
这个时间制定是因为:一般孩子的专注力为年龄乘以2或者3。对于特别喜欢的事情可以适当增加时间。
效果特好。
第二次,慢慢开启每人多个番茄钟练习。
这次就没有那么好过了。
在写字番茄钟里,大大发了一次脾气,跑到小小这边指导了一次(小小总把5写反)。而小小,跟我说“好累啊”至少三次。
我坚守:订好规矩要坚决执行!也做好了这个练习会起伏的准备。
什么契约精神、糖果银行、旅行基金,遇到性情中孩,统统间歇性无效。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陪着孩子们一起坚持,每天吃完晚餐,就吆喝:“吃番茄啦!”
另外,我做了个小升级:全家吃番茄打卡。
谁没完成,被罚款、禁冰激凌、禁糖,怎么狠怎么来,共同监督。
记得有一次,爸爸因为临时加班,陪读番茄没有打卡。第二天,陪读时间加倍,罚款100元。
还有一次,大大出去聚会,晚上的阅读番茄没打卡,硬是打着哈欠读完才上床,我既心疼又骄傲。
告别“催催催”的路上,孩子和我们都在努力。
说到底,番茄就在那里,不过就是一个定时器、一支笔、一张纸,它能管理的只能是那段短短的时间,它不管拖延,更不管孩子的天马行空和爱玩之心。
但,正是因为管理好每一个短短的时间,才让孩子能够积少成多,去坚持和挑战。
我自然也不用催啦,因为“催”并不能达成结果。而我要做的是:保护孩子的安静环境,偶尔提醒一句“休息时间快去喝水上卫生间哦”,或者“下一个番茄是啥?”,还要时不时静心观察,帮他们慢慢找到自己的内在动力,适时调整番茄钟。
深信有一天,他们一定会懂得认真做事、尽情享乐,而我则彻底跟“催催催”告别。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东西儿童教育(ID:eastwest_edu):一群行走于中美两地的家长,用心带娃,用心观察。每天分享美式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心得、国内教育实践,为3-12岁儿童家庭提供走心、专业、国际化的教育指引。
搜索微信号 13027279630 进“父母世界-学习群”,和2000妈妈一起学习育儿知识,交流育儿心得!
标签: #间歇定时器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