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焦虑、抑郁……!”吸一口上头 上瘾后想自杀!“加料”电子烟已渗透进校园

光明网 4505

前言:

而今兄弟们对“未能加载文件或程序集或它的某一个依赖项 消息”大约比较关心,同学们都需要剖析一些“未能加载文件或程序集或它的某一个依赖项 消息”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有关“未能加载文件或程序集或它的某一个依赖项 消息””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能喜欢,小伙伴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吸烟有害健康,

电子烟也不例外。

自去年10月1日起,

《关于加强电子烟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

为电子烟的生产和销售套上了“紧箍咒”。

但是,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近日接到知情人士爆料,

在一些非正规渠道,

非法勾兑的、加了“料”的电子烟烟弹

正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

而这些来路不明的电子烟,

正在对吸食者造成“致命”的伤害。

如果你是一名有抽烟习惯的人,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可能会刷到一些电子烟的视频。这些视频中展示的电子烟,和正规渠道售卖的看起来并无二致。视频下方的评论区里,上千条留言不断滚动。其中一部分内容能看得出是在询价、求购,价格大多在500元左右。但更多的留言却透露出危险的信号。

“烟油的成本在80元左右,如果外面连着烟杆卖五六百吧。”

“500块那些有‘东西’的。”

正规渠道售卖的电子烟烟弹单价大约在几十元,且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加强电子烟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任何电子烟都无法在电商平台上架销售。

那么,

评论区里的这些人,

究竟在干什么呢?

所谓的“东西”又指什么?

小陈是一名“00后”,此前曾通过短视频平台的渠道,从个人卖家手里购买过这种电子烟。他告诉记者,评论区里这些“看不懂”的话,其实是“暗语”,很显然,这些人讨论的不是普通的电子烟。

“一口上太空。”

“连抽了六七口,如来都在跟我招手。”

“要看几分的。”

这些暗语,

究竟是意指什么呢?

因为短视频平台大数据推荐的机制,记者得以看到更多关于这类电子烟的内容。一些青年人甚至将自己吸食此类电子烟之后的反应,都做成视频发在了平台上。

手抖、抽搐、走路不稳,短视频里这些人的反应,小陈坦言,自己都曾经历过。“跟朋友出去玩,然后看见他们在弄这个东西,当时也好奇。第一次抽的时候就昏昏沉沉的。等到想戒的时候,突然就不受控制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又想继续抽。”

上瘾后,小陈明显感觉,自己的脾气和性格发生了变化,“动不动就要打人、骂人什么的”,对待父母的态度也十分恶劣。更可怕的是,小陈感到自己长时间被一种痛苦的情绪控制住了:“焦虑、抑郁,想自杀。”

小陈的情况并不是个案。结合短视频评论区的互动来看,我国南方的部分地区很可能就是这种电子烟泛滥的重灾区。为此,看看新闻Knews记者跟随小陈一同前往,进行更深入的调查。

在当地,记者通过短视频评论区的账号,分别联系到了一些卖家。对方均表示有货,价格在每支450元左右,但需要当面交易。对方甚至发来视频,证明自己真的有货。通过电话,记者也确信,通过这一渠道,交易确实可以完成。

小陈介绍,一般当面交易,卖家会让购买者直接上他的车,让购买者先“尝两口”,确保“货纯”,购买者才会付钱。为了避免警方追查,卖家一般都会要求现金,避免网络转账留下交易痕迹。此外,如果通过同城快递等交易方式,也容易被警方追查。“面交还有一个方便,就是看你(购买者)是不是这个圈子的人,不是的话他看得出来。”

记者采访的另一名知情人士小白也直言,通过短视频平台购买“有料”电子烟的大有人在:“短视频是一个传播的渠道,卖货都是私加微信做的。”

通过小陈,记者拿到了两支“特制”的电子烟。从外观上看,它们和普通的电子烟并无不同。但其中的玄机,只有“内行”才懂。拆下烟杆仔细观察,我们发现“特制”电子烟上有一个不容易引人注意的小孔。小陈表示,卖家会把一种所谓的“烟粉”混入烟油,再通过这个小孔注入烟弹。烟粉溶解后,无色无味,如果不真的抽上一口,购买者完全不会发现它的异样。

正是这种“烟粉”才是“特制”电子烟里令人行为反常的成分。记者将这种“加了料”的烟弹交给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的鉴定专家,请对方对其中的成分进行物质鉴定。经过鉴定,烟油中的添加成分为依托咪酯,是一种医学上使用的麻醉剂。法医毒物化学研究室副研究员严慧表示,“依托咪酯作为一个临床的麻醉诱导剂,它的使用是在一个可以说非常严格控制的状态下,然后由麻醉医生给你按照你的体重来算好剂量一次性使用的,如果长期滥用的话,也会对你脑部神经造成一些不可逆的损害。”

在专家看来,滥用依托咪酯,对人体的危害和吸毒是一样的。我国现已列管449种麻醉品及精神物质,是世界上列管毒品最多、管制最严的国家。但是由于依托咪酯尚未被列入管制毒品名录,哪怕有证据表明有人从事相关活动,现行法律也无法以贩卖毒品罪论处。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张玉标指出,在针对这一类新型毒品的打击上,“我们的脚步总是要慢一拍的”。

张玉标同时指出,除了药品滥用之外,围绕着各类毒品的化学结构式进行改造的“毒品”,也在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迭代更新,这也一度增加了有关部门打击新型毒品的难度。对于这一点,严慧在日常鉴定工作中深有感触:“很多不法分子他想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所以他不断地对原有管制毒品的化学结构进行结构修饰或者结构改造,达到毒品替代的作用。你这种管制了,他马上又去做出另外一种新的物质。我们就要像大海捞针一样再去发现它。”

顾瑛是一名专业戒毒指导师,从业已有十余年。根据她的经验判断,这样的新型毒品往往会在青少年当中流行。她经手的几个个案都在13岁左右。由于青少年缺乏判断能力,这些新型毒品在他们的群体中流行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快。“我的一个患者跟我说,他13岁的时候,他们一个年级里面有60个学生,同时嗑添加违禁物质的电子烟。”

小白和小陈也告诉记者,在他们身边,添加违禁物质的电子烟确实已经渗透进了校园。“贩卖这东西的直接整一包一包地往学校里面扔,扔进围墙。”为了吸引在校生上瘾,不法分子一开始都以低廉的价格进行诱惑,等吸食者沉迷后,再漫天要价。不少在校生甚至认为抽这个“很风光”“很社会”。

今年2月13日,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国家邮政局联合出台了一项加强药品管理的通知,其中就包含依托咪酯注射剂。通知中明确,药品滥用人群以青少年为主,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药品生产、经营的监管,加强寄递渠道的查验。专家建议,在这方面,立法也应具有前瞻性。张玉彪认为,法律工作者在给类似案件定性时,不应拘泥于具体的毒品的名称或者形式,更应该从它的成分和危害进行考虑。

半年前,小陈意识到了这一电子烟的危害,依靠自己的毅力和身边亲友的帮助,戒除了对依托咪酯的依赖。虽然生活逐步恢复了正常,但药物滥用的后遗症仍然在影响他。他想要集中精力做事的时候,手会不受控制地抖动。回想起这段噩梦般的时光,小陈仍然十分后悔。他希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更多的青少年,提高警惕,避免染毒。“我建议青少年最好连普通电子烟都不要抽,因为分辨不出来,要等到抽上了,才能分辨出来,但那个时候已经是沾染毒瘾了。”

专家建议,社会、学校、家庭需要多方合力,帮助青少年认识毒品的危害,增强判断能力,远离不良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转自丨看看新闻Knews深度报道团队

来源: 看看新闻Knews

标签: #未能加载文件或程序集或它的某一个依赖项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