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全世界的地沟油都缺货了,就因为这些被逼疯的航空公司

差评 157075

前言:

现时咱们对“石油大学c语言上机答案”大致比较关注,大家都需要学习一些“石油大学c语言上机答案”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有关“石油大学c语言上机答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近“ 科技与狠活 ”那是相当的火,各种美食视频底下,到处都是“ 我反手就是一勺三花淡奶 ”、“ 这么好吃肯定用了海克斯科技 ”这种评论。

拜托了,食品添加剂算哪门子“ 科技与狠活 ”?

今天咱就带大家见识见识,真正的科技与狠活:

用“ 地沟油 ”开飞机。

你别不信,据 IATA(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至今已经有超过 450000 架次航班使用过“ 地沟油 ”飞行了,甚至你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都坐过“ 地沟油 ”航班了。( 我就说,最近火锅底料怎么涨价了。)

这大家伙可就纳闷了,前两年不还在担心地沟油被送上餐桌,怎么眨眼间“ 地沟油 ”都飞上天了?

在进入主题前,差评君先问问大家,交了这么久的燃油附加费,是不是还有不少人压根不知道飞机用的燃油是啥?

其实,飞机用的燃料是航空煤油。

你没有听错,飞机上天用的就是煤油,虽然和煤油灯里的煤油天差地别,但归根结底还是煤油。

可明明我们煤油灯都不用了,为什么飞机上还要用煤油,不能用汽油吗?

其实飞机上用过汽油的,最早大规模投入使用的航空发动机都是活塞式发动机,它们和如今的燃油车里的发动机没什么区别,所以也是用的汽油。

头上带螺旋桨的一般都是活塞式发动机

现在在一些景区还能看到 ▼

但后来,飞机发动机鸟枪换炮用上了涡轮式发动机,就对燃料提出了新要求,于是汽油就被煤油抢走了 C 位。

汽油不能胜任涡轮式发动机原因很多,比如说安全问题。

液体燃料安全性的重要衡量标准是闪点( Flash Point )。

在常规情况下,液体燃料会挥发,与空气以一定比例混合,这个组合在超过某一温度后遇到明火就会爆炸燃烧,那么我们就叫这个温度为闪点。

所以闪点高,燃料的安全性就好,闪点低,燃料就不安全。

目前世界民航主要用的是 Jet A-1 航空煤油,闪点为 38 摄氏度,而汽油的话,闪点只有 -45 度(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加油站附近会严禁明火)。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航空煤油比汽油密度大。

密度大就意味着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航空煤油烧起来释放的能量更多。

对于飞机来说,重个几十斤没啥问题,可油箱大小很难调整,所以密度大的煤油再下一分。

汽油被排除了,那柴油有没有机会呢?

要说密度和闪点,柴油比煤油都更高,可柴油本身就有巨大的缺陷。

最主要的问题是柴油在低温下流动性不足,很容易黏住,导致发动机无油可用。

在寒冷地区的卡车司机,就会在不同温度情况下使用不同标号的柴油,比如东北会提供 -35 号和 0 号两种柴油。

-35 号就是专门为了应付冬季 -30 度的温度下准备的油品 ▼

而飞机动辄要在万米高空飞行,工作温度在 -50-40 度之间,所以柴油也就被否决了。

还有一些比如洁净性、腐蚀性等其他七七八八的限制条件,使得航空煤油最终成了飞机的燃料首选。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汽车用汽油、卡车用柴油、飞机用煤油,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但当国际碳中和的大势袭来,航空业就发了愁。

说起来航空业也是勇,一边在挠头一边又要那在吹牛。

早在 2021 年,IATA 就承诺了要到 2050 年实现净零碳排放,10 月初结束的国际民航组织大会第 41 届会议上,大家又硬着头皮再次重申了承诺。

可每次放下狠话,转过头就又跟各路媒体哭诉,说航空业减排难度太大成本太高。

现实是,只占全球碳排放 2 %的航空业,确确实实是个减排困难户。

相比之下,真正的排放大户汽车行业,早就风风火火地整起了各种新能源,什么电能、氢能、甲醇,减排声势飞起。

但航空领域,新能源替代品还真没那么好找。

比如电动飞机、氢能飞机的概念虽然扯了很久,但在目前的设计下还没法投入使用。

所以航空业就只能试试新的航空器技术、精简下航班运行,但这些能提供的减排量属实有点可怜。

于是,IATA 只能把主意打到了 SAF(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 上,SAF 也称可持续航空燃料 ,广义上指的是任何飞机能用的、比化石燃料环保、可持续循环的燃料。

但现阶段,其实就是从类似前面说的地沟油或者其他废油、动植物作物里精炼的燃料。

需要注意的是,用了 SAF 并不代表飞机就不会排放碳和其他污染物。

只是说,SAF 相比现有航煤,理论上可以降低 80% 的碳排放。

正是因为有这么高的减排效果,所以现在全世界航空业都押宝 SAF ,甚至直接把减排计划里 65%的份额都交给了 SAF。

在技术层面看,从生物质中提炼燃料并不是很难的事。

比如将油与甲醇、乙醇混合,通过催化剂进行反应就能生成生物柴油。

类似的,从生物质中炼取航空燃料,也不是难题。

早在 2007 年,美国就有团队实现了将油脂转化为航空燃料;

2011 年时,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已经把 SAF 加进商业航班里;

2012 年 6 月,荷兰航空的“ 地沟油 ”航班都开始飞洲际航线了。

截止到今年,成熟地制取 SAF 的技术路径有足足 7 条。

全球已经有超过 50 家航空公司拥有使用 SAF 的经验,而且从已有的数据看来,使用 SAF 的航班相比传统航班没有任何明显问题。

这也就说明了,SAF 完全可以大规模应用。

可这都十几年过去了,怎么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呢?

这个 SAF 还真不是说换就能换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SAF 太贵了。

如今市面上的 SAF 价格是普通航空煤油价格的 2-4 倍,可作为买家的全球航空公司们,在过去两年亏损将近 2000 亿美元。

这种局面下航空公司们也不是冤大头,他们是真有一头牛啊。

可 SAF 为什么会卖这么贵,主要原因就是产量完全不够用。

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估计,目前 SAF 年产量只有 1 亿升,而要实现帮助航空业减排 65%的份额目标,至少需要 4490 亿升年产量。

尽管全球 SAF 行业都在努力新建设施以扩大生产规模。

但这一扩建速度和已有的从石油中提炼传统航空燃料的工业设施相比,九牛一毛都还显得保守了。

北美的一家SAF提炼厂 ▼

我们姑且给 SAF 产业加上个 buff,假定它的建设速度足以媲美中国的基建速度,那新问题又来了:原材料不够。

这就有意思了,SAF 的原材料取材面其实很广,什么地沟油、大豆、棕榈、油菜籽、动物脂肪等等全都是,但原材料还是不够。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 SAF 的原材料里,最受关注的地沟油,现在已经被生物柴油产业链包圆了。

在国外,“ 地沟油 ”的回收已经相当产业化,回收后地沟油经过提纯可以做成生物柴油、肥皂等等。

可就是光光这些用途,欧美地区的“ 地沟油 ”就已经不够用了。

原材料短缺使得国外常常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

你时不时能看到小偷跑到酒吧、麦当劳不偷钱不偷吃,反而偷“ 地沟油 ”的新闻,甚至还出现了以此为生的地沟油交易黑市。

一桶“ 地沟油 ”涨价到 8 英镑后

英国一家酒吧一周内被偷了两次油 ▼

没办法的欧洲市场,只能转头去其他地区买。

据报道,欧洲制作生物柴油的“ 地沟油 ”,有超过半数来自于亚洲。

你别说,效果还不错。

2019 年时,马来西亚和泰国足足给英国贡献了 9500 万升地沟油。

印尼工人正在运输地沟油 ▼

亚洲人民卖垃圾赚到了钱没了垃圾,欧洲人民拿到了原材料完成减排大计,一切看起来都其乐融融。

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

2019 年马来西亚和泰国出口的 9500 万升地沟油里,9000 万升来自 3000 万人口的马来西亚,500 万升来自 7000 万人口的泰国。

这个不合常理的比例掀起一阵调查风波,最后才发现马来西亚出口的地沟油,其实是当地砍伐大量棕榈树制成的棕榈油。

原来由于欧美政府的高额补贴和一些公益基金的赞助,导致西方企业到亚洲来收购时,“ 地沟油 ”的价格比棕榈油还要高,所以当地人就用棕榈油掺到地沟油里拿来卖。

这个丑闻一曝光,东南亚各国和欧美政府对地沟油进出口的审查一下子严格起来了,原材料于是又不够用了。

本来如果将中国国内的地沟油考虑进原材料市场,能很大程度上缓解原材料短缺的问题。

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 地沟油 ”超过 500 万吨,占全球“ 地沟油 ”产量的三成以上。

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地沟油原材料端回收体系尚不完善,5.6%回收率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

而且,由于饮食习惯不同,我国的“ 地沟油 ”很不好用。

固体杂质多、含水分高、酸性腐坏严重,预处理起来很费事。

如果用我国的“ 地沟油 ”当原材料,那成本就得再上一个台阶。

所以没法子,地沟油一时半会都不够用,那用其他原材料行吗?前面不是说了大豆、玉米、油菜籽这些产物都能榨油吗?

的确,大豆、玉米、油菜籽嘎嘎往下种,后面蹭蹭地长出来榨油,是挺好的。

但问题是大豆玉米是国际主流粮食,如果高价收购这些作物,那就相当于是与人抢粮,这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另一方面,看到高价,难免会出现农民们为了钱全跑去种 SAF 的原材料,最后也会影响国际粮食安全。

粮价飞涨的话,那可就不是碳中和不碳中和的事了。

毕竟万一出点事情,油可不能当饭吃。

所以一直以来,欧洲地区都不允许使用粮食作物制取 SAF。

也有人提议开荒种棕榈树啥的,再拿这些原材料去榨油。

可一算总账,光是开荒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就已经远远比 SAF 减排得多了,不就成了,为了环保反而反向环保了?

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SAF 技术上可行,但却迟迟无法大规模推进的局面。

当然了,SAF 也还是有好消息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在陆陆续续出台相关政策来推进 SAF 产业的发展。

前段时间,美国出台的《 通胀缩减法案 》里,就包含了针对 SAF 的专项税收抵免,还有 2 亿多美元对于清洁航空技术(包括 SAF)的赠款。

像加拿大就会对国内航班征收碳税,没用 SAF 的航班就会增加变相增加燃油成本,倒逼航空公司去用 SAF。

民间力量里,很多公益基金也纷纷下场赞助,比尔盖茨旗下的气候投资基金 Breakthrough Energy 在 10 月 19 号将 5000 万美元资金直接赠予了美国的一家 SAF 工厂自由松燃料( Freedom Pines Fuels)。

得到这笔资金后,自由松燃料明年就可以开始生产 SAF ,每年至少能生产 900 万加仑,这是目前美国 SAF 产量的两倍。

而航空公司们,为了加快 SAF 替代速度,也想出了不少办法。

像法航、荷航和泛航,自己买不起 SAF 就让乘客买单,他们直接对进出法国和荷兰的航班征收额外的 SAF 贡献费。

大家也别急着喷,其实石油涨价的时候,航空公司的燃油附加费会跟着涨的,这都是一个道理。

所以,SAF 贡献费出台后,大家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这倒也变相促进了 SAF 的推广。

这么看下来,政府、企业、民众,大家推 SAF 真都挺努力的了,可在这种种现实问题面前,目前 SAF 大规模普及还是比较困难。

不过 SAF 有个利好消息,前不久中国国产的 SAF 已经上机交付飞行了,如果中国制造能顺利入局,凭借咱们的体量,好像上面的问题也不是很大嘛。

再说了,万一哪天其他类型的 SAF 例如氢能、电能有了关键技术突破,那也就没“ 地沟油 ”啥事了,咱们还是走着瞧咯。

标签: #石油大学c语言上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