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住宅结构设计底线清单

随寓随安 287

前言:

目前朋友们对“洞口多宽需要加构造柱”大致比较着重,同学们都需要学习一些“洞口多宽需要加构造柱”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搜集了一些对于“洞口多宽需要加构造柱””的相关知识,希望朋友们能喜欢,兄弟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出发点:

实际工程问题;规范“宜”改“应”;设计高标准。

八分项:一般要求(4条)、地勘要求(4条)、基坑支护及降水(13条)、地基基础及抗浮相关(14条)、地下室部分(11条)、地上主体结构(19条)、附属结构(1条)、装配式及其他(3条)。共69条。

一般要求(4条)

1

结构抗倾覆和抗滑移计算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相应规范安全系数限值的1.1 倍。

2

结构设计中聘请第三方咨询公司对结构方案进行优化控制时,禁止将优化成本量作为咨询费结算依据, 禁止降低用钢量为导向的结构优化降低结构必要的安全储备甚至威胁结构安全。

3

严禁新策划、新落地项目采用结构后加板。

4

雨棚、钢结构造型、屋面网架、沿街商铺广告牌、高于2m的景墙、围墙(含大门)、外挂于外墙的装饰构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上附属构筑物,必须经施工图设计院进行主体结构及连接的安全验算,并加盖施工图设计院(或有相关设计资质的设计公司) 出图章确认;相关构筑物及装饰构件的预埋件必须固定在结构主体上。

地勘要求(4条)

1

深基坑应在基坑外不小于2倍坑深范围内布置勘探孔,深度不应小于2倍基坑深度,间距不应大于 25m,场地存在软弱土层、暗沟、承压水含水层或岩溶等复杂地质条件时,应加深加密布置。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中,如发现土质情况与勘察结果较大差异时,应进行补勘。当基坑外无法布置勘探点时,应通过调查取得相关勘察资料并结合场地内的勘察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2

采用预制桩时,相邻勘探孔揭露的持力层层面高差不应大于1m,如不满足应加密勘探点。

依据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 年版)》4.9.2条文说明,“桩基设计,特别是预制桩,最为担心的就是持力层起伏情况不清而造成截桩或接桩。为此,应控制相邻勘探点揭露的持力层层面坡度、厚度及岩土性状的变化,本条给出控制持力层层面高差幅度为 1~2m预制桩应取小值。不能满足时,宜加密勘探点。

3

高层建筑或复杂地基(桩端持力层岩土种类多、均匀性差、性质变化大的地基、岩溶地区)的一柱一桩工程,应每柱设置勘探孔。

4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工程:开挖深度不小于 12m、降水影响范围内存在保护性建(构)筑物或重要地下管线、存在承压水突涌风险的基坑工程,必须进行专门的降水工程勘察及专项基坑降水设计;在降水工程勘察阶段,除应对各相关含水层水位水头进行专门水文地质观测外,必须进行现场抽水试验。

基坑支护及降水(13条)

1

基坑开挖中采用降水方案的,主体施工图纸必须明确降水需求,并与施工单位做好技术交底。降水井封井应充分分析结构抗浮要求及地下工程施工的需要,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一次性或分阶段进行。

抽水系统的使用期应满足主体结构的施工要求。当主体结构有抗浮要求时,停止降水的时间应满足主体结构施工期的抗浮要求。(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降水井封井,应充分分析结构抗浮要求及地下工程施工的需要,征得结构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一次性或分阶段进行,.并确保对地下结构的安全无影响。

2

基坑支护设计时应对深基坑中的电梯基坑、集水坑等坑中坑特殊部位单独划分计算剖面,明确合理的支护方案。

3

施工图纸应明确以下肥槽回填材料、压实系数等要求。当承台、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之间肥槽宽度不大于800mm 时,宜采用素混凝土回填;肥槽宽度大于 800 时,可采用 2:8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石粉,分层夯实回填,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 0.94。回填时应先清除基坑内的杂物,在相对的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当分层夯实仍无法达到压实要求时,应在顶板标高位置设不小于300厚素混凝土传力带。

筏形与箱型基础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基坑回填,回填土应按设计要求选料。回填时应先清除基坑内的杂物,在相对的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并分层夯实,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型基础技术规范 JGJ6-2011)

4

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的基坑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支护设计单位进行基坑支护设计,并出具支护设计图纸。支护设计图纸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审查后方可施工。

5

支护设计单位必须明确提出基坑变形监测布置要求,监测单位出具具体监测方案后应由设计单位进行审核,监测结果应实时报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及支护设计单位。基坑支护图纸应明确变形超过预警值时的应急预案。

6

支护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中必须明确标识基坑周边的地下管线、重要构筑物等的平面位置及埋深,并对施工单位做好避让交底。对于无法查明基础情况的邻近民宅,应在支护方案确定前委托房检单位做好安全性评定。

7

高水位的碎石土、砂土层中禁止使用支护锚杆,软土地区应慎用支护锚杆,如采用锚杆支护方案时,应报区域专家专项审核论证。锚杆不能伸入相邻建筑物基础、重要管线下。

8

采用内支撑支护结构时,必须考虑换撑方案的可行性,并分别验算换撑前后支护结构及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及受力。

9

当采用桩锚支护时,腰梁上方必须设置吊筋。吊筋受力应满足平衡腰梁在自重、预应力锚索作用下产生的竖向力分量。

10

深基坑支护设计中,基坑影响范围内地面附加荷载取值不应低于15KN/m2,出土口附加荷载取值不应小于 30kN/m2,基坑边缘存在特殊荷载时,须按实际情况考虑。不得在2倍坑深范围内大面积堆积开挖土。支护设计单位应结合施工场布图、堆载、施工车辆流线等综合确定支护方案,并对施工单位做好技术交底。

11

图纸说明应注明:土方开挖原则:土方开挖按照分段、分层、分块进行,严禁超控。锚杆部位需待锚杆拉力锁定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开挖。基坑坑底应保留不少于 300mm 厚的土进行人工清槽,集水坑、电梯基坑、基础局部加厚等部位应待基础底板图、基坑支护图纸确定后进行开挖,基坑开挖、验槽后应立刻进行垫层施工,否则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基坑开挖后长时间暴露。

12

土方开挖应根据基础埋深按"先深后浅"进行,如施工无法满足此要求,则应将开挖图提交主体结构设计单位进行审核,采取必要的避让措施,避免土体扰动;如避让距离无法满足要求,则应考虑采取相应支护措施。

13

对于沙层地基,在降水时应检测排出水的沙含量,并采取措施控制泥沙掏空的影响。

地基、基础及抗浮(14条)

1

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不应低于 1.10。施工阶段应做好降水、排水等有效的抗浮措施。

2

沉降观测点宜在主塔楼和相邻裙房或纯地下室分别设置;施工图纸中应注明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标明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沉降观测应由有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并配合施工单位做好沉降观测点预埋。

3

抗浮设计不应考虑建筑隔墙作为压重。考虑室内外回填土、建筑面层做法时,施工图纸应注明回填土及建筑面层做法的容重、厚度要求并应在回填到位前采取有效的抗浮措施。

4

采用抗拔桩设计时,应考虑无水状态下抗拔桩的抗压设计;当抗拔桩位于底板跨中间时,底板设计中应考虑底板受抗拔桩向上的集中力,验算冲切及配筋。

5

当采用预制混凝土管桩作为抗拔桩使用时应采取如下可靠的结构措施,加强桩与承台的连接。其中填芯混凝土中的纵筋插筋量应满足抗拔承载力的要求,焊接于桩头锚板的斜向构造钢筋不应少于 8D16。当抗拔桩采用多节管桩焊接接头连接时,图纸中应注明"两截桩的接头处采用一级焊接接头”,以保证焊接质量。

6

采用桩基或 CFG 桩地基处理时,应复核电梯筒下或集水坑下有效桩长满足承载力及沉隆要求。

7

后注浆灌注桩应进行静载试验并结合当地工程经验综合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当拟采用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提升大于15倍(相对于同条件的未注浆灌注桩)时,应进行专家论证。

8

岩溶地区嵌岩桩基必须采用超前钻,对于桩径<1.0m时,不少于1孔,桩径1.0m~2.0m 不少于2孔,桩径>2.0m 时不少于3孔。

9

采用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承台加防水板的基础形式时,应确保防水板不受土压力的作用、非软土区防水板下应铺设不小于 100mm厚的易压缩材料,如聚苯板等。

10

基础底板变厚度位置或筏板与防水板连接处应设45°加腋,基础平面图纸中应标明设加腋位置,并给出大样图。

11

底板双坑及以上联合的基础必须给出剖面大样图。

12

施工平面图中应布置施工后浇带。严禁施工后浇带或施工冷缝穿越电梯基坑、集水坑、消防水池,变配电间等防水薄弱部位。

13

桩钢筋笼加劲箍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D14;当桩直径d<800时,加劲箍间距不应大于 2000mm;当桩直径 800<d<1200 时,加劲箍间距不应大于 1500mm;当桩直径d>1200时,加劲间距不应大于1000mm。

14

工程中采用人工挖孔桩方案应进行专家论证。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严禁使用人工挖孔桩:

a)地基土中分布有厚度超过 2m 的流塑状泥或厚度超过 4m 的软塑状土;

b)地下水位以下有层厚超过 2m 的松散、稍密的砂层或层厚超过 3m 的中密、密实砂层;

c)有涌水的地质断裂带;

d)地下水丰富,采取措施后仍无法避免边抽水边作业,

e)高压缩性人工填土厚度超过 5m;

f)工作面 3m 以下土层中有腐殖质有机物、煤层、泥煤层等可能存在有毒气体的土层;

g)孔深超过 25m 或桩径小于 0.8m;

h)没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可能对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管线等造成危害

i)其它不适合使用人工挖孔桩的地质情况

地下室部分(11条)

1

地下室顶板严禁采用无梁楼盖结构体系。其他非顶板部位,须谨慎采用无梁楼盖结构体系。当条件限制,在非顶板部位必须使用无梁楼盖结构体系时,必须设置柱帽,且柱帽冲切安全系数 R/S≥1.5;柱上板带应设置暗梁,暗梁宽度不小于柱宽+3倍板厚;板厚>250mm 时上下层钢筋网之间,应设置不少于 D6@600x600 竖向拉结筋。

2

纯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应小于 250mm,裂缝宽度不得大于 0.3mm 并不得贯通。

3

长度超过 120m 且不设缝的地下室顶板,必须考虑温度应力的不利影响,进行温度应力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顶板配筋应双层双向拉通设置,应力较大的部位可采用附加筋,异形板的阴阳角及开大洞部位应设置放射筋。

4

纯地下室顶板宜采用 0.5%~1%结构找坡,不宜设反梁,当纯地下室顶板长度>60m 时,应采用结构找坡,以保证顶板覆土的均匀性。

5

出图清单中必须含有一张明确的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覆土范围、荷载布置、消防车行车路径、消防登高面的平面布置图。

6

地下室外墙设计中将底板(筏板或防水板)作为地下室外墙固定端计算时,与外墙相接的一跨底板的厚度应大于地下室外墙厚度的 1.2倍

7

地下室外墙钢筋,为便于施工及抗裂要求,水平钢筋应置于外侧,竖向钢筋置于内侧。

8

地下室外墙大样中应包含钢板止水带做法,不得遗漏。

9

穿地下室外墙的管线均应预埋刚性防水套管,非特殊情况不得后凿。

10

纯地下室顶板覆土在计算承载力容重不得低于 20kN/m3;在计算抗浮时容重不应大于 16kN/m3。

11

设计图纸应注明:不得在地下室外墙内留任何竖向施工缝,当墙长超过 40m 时,施工单位可视具体情况预留施工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

地上主体结构(19条)

1

无地下室的建筑首层地面必须采用结构楼板设计,严禁只采用建筑地面做法。

2

屋面板板厚不宜小于 150mm,不应小于120mm。板纵筋应双层双向拉通,拉通纵筋间距不应大于 150mm。

3

电梯机房、设备机房及有设备振动的房间,底板厚不应小于150mm。

4

应采取在楼层平面内设置斜梁、过渡梁等方法,避免楼面梁支撑在连梁上;不得已采用时,应采取提高连梁受剪承载力的措施,确保地震时连梁具有足够的抗剪承载力。

5

屋面女儿墙不应采用砌块砌筑,女儿墙墙体或反坎均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6

悬挑梁上支撑梁时,应使悬挑梁端的梁高与其上支撑的梁梁高一致。

7

阳台、房间、雨棚等重要部位采用悬挑板时,悬挑板根部厚度不宜小于 150mm,不应小于 120mm,板顶纵筋直径不应小于 D10,间距不应大于 150,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锚固长度的1.5 倍。悬挑板板顶纵筋计算时应留有足够安全储备,施工时严禁踩踏造成顶筋下移。

8

电梯顶吊钩处应设次梁或做不小于 200 厚的顶板,吊钩底净高应满足申梯冲顶高度要求。楼板下吊钩应锚入板顶上层钢筋,严禁直接在板下筋处弯折锚固。

9

出图清单中应含有一张各层剪力墙预留洞口及预埋件图。配电柜、暖通风管等位置留洞,应避开剪力墙暗柱,需要剪力墙上预留孔洞时应给出定位及洞口补强节点。

10

首层房间外墙处、卫生间隔墙处、屋面机房隔墙处及阳台、露台与室内隔墙处等有防水、防潮需求部位,应做不小于200mm高(或根据外部条件确定)钢筋混凝土反坎,并与楼板混凝土一起浇捣。反坎位置应在施工图平面图上注明。

11

阳台、露台等需做栏杆处结构应设置预埋杯口以固定栏杆。需设置预埋杯口位置应在施工图平面图上注明。

12

梯柱按框架柱设计,箍筋全高加密间距 100。

13

屋面种植土的重度应按不小于 20kN/m3计算

14

门窗洞口周边小于 200mm 的必须做混凝土构造柱,不得采用砌筑。

15

强弱电箱不得安装在条板墙体上,安装处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

16

结构预留洞口除结构施工图纸必须表达外,建筑、机电相关图纸也应一一对应,各专业留洞图纸必须由相关专业会签确认。预留洞口及预埋件,禁止仅以“见相关专业或相关厂家图纸”的方式交代。

17

结构梁、板需设置加强钢筋(如梁吊筋、板洞口加强筋、基础及楼板阳角放射筋等)的部位,必须在施工平面图中原位表示加强钢筋,并明确锚固长度,不得采用说明的方式。

18

结构梁、板局部需要水平或竖向加腋处,必须在施工平面图中原位注明,并给出节点大样图。

19

设备专业与结构专业应密切配合,楼板中穿线管不应出现大量集中及相互交叉超过2层的情况。沿管线走向应在板底设置不小于φ4@50x50防裂钢丝网片。

附属结构(1条)

1

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件均应在主体结构施工时预埋。如实在不具备预埋条件而采用后锚固做法时,应由设计院复核主体结构及连接的安全性,并出具可靠的连接大样图。采用后锚固方案的项目应报区域专家对后锚固方案进行审核。

装配式建筑及其他(3条)

1

禁止项目盲目追求装配式建筑的预制率,应尽量避免竖向承重构件采用预制构件

2

预制混凝土外墙与现浇结构或预制混凝土外墙之间的水平缝,不应仅采用材料防水,必须采用材料防水+构造防水相结合的方式。

3

采用铝模施工时,传料口应留设在楼板受力较小部位,并经设计院确认;传料口后封板做法应由设计院出具大样图,并保证后封板与原楼板之间有可靠的钢筋拉结措施,避免开裂。

标签: #洞口多宽需要加构造柱 #洞口多宽需要加构造柱呢 #洞口多宽需要加构造柱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