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广州人那么有钱,为什么还要AA、打包?还传向全国!

南方+客户端 19536

前言:

现在大家对“aaplus交易所”大概比较关切,兄弟们都需要了解一些“aaplus交易所”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关于“aaplus交易所””的相关知识,希望看官们能喜欢,你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老细,唔该打包。”初来广州的人经常会在饭桌上看到这么一幕——老广们会自觉将吃剩下的菜肴打包回家。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广州的寻常人家,饮食是维系亲族、人际的重要纽带,饮茶、团年饭都是广州人家族观念浓厚维系亲情的重要表现;市场经济活跃,广州衍生出AA制、打包等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并进一步影响全国;以时令蔬果入食,不时不食,体现广州人朴素的养生保健观念……

中国是礼仪之邦,粤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食在广州”的招牌响彻全国,其背后所蕴藏的文明礼仪、生活方式也成为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叹茶”:维系家族亲友感情的纽带

早上8点不到,泮溪酒家的万寿宫大厅已经热闹起来。三世同堂的一家老小,长辈坐在尊位,小辈熙熙攘攘围坐一桌,聆听大人的谆谆教诲;一旁是洽谈生意的伙伴,伴着虾饺、凤爪、排骨的腾腾蒸气,谋划着大展宏图的商业愿景。

“去饮茶”是广州人联系家族、招呼亲友最普遍的方式。每逢节假日,广州的茶楼总是熙熙攘攘、人头涌涌。在广州人看来,一家老小到茶楼饮茶时是家庭美满、亲友和睦的重要标志。

“每周日,我们全家人都会一起饮茶。”作为亚洲美食节品鉴官,祖籍广州番禺的霍启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饮早茶”对于自己来说是将亲情和家庭观念传递给下一代的最好载体。

广州喜好饮茶风俗早已有之。清代,以早茶为中心的饮茶习俗初具雏形。二厘馆、茶居、茶楼等相继成形,茶点结合、雅俗共赏成为广州饮茶文化的重要特征。

广州饮茶习俗既是中华传统民族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又深具岭南特色。老广饮茶并不注重茶艺,更看重的是礼俗,斟茶八分满、递茶要用双手,接受别人斟茶需要双指扣桌面以表谢意……这些饮茶习惯从广州发散,进而影响全国。

自诞生之日,广州饮茶的食俗就兼具消费性和社交性两种功能。茶楼既是家族聚会、朋友相见的首选之地,也是生意会谈等重要社交活动场所,不少做生意的人喜欢到茶楼“倾生意”。这也是广州商业文化对新型人际关系需求所诞生的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广州自古商业文化浓郁,而茶楼作为一个公共场所,频繁的人员流动带来了信息的集散。”广府文化研究专家饶原生表示,广州是千年不衰的通商口岸,人员、信息的聚集正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从清代开始,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每天开市之前都习惯“饮早茶”,交流行业的最新动态,茶楼也演变成为生意人商谈的场所。

此外,在广州人饮早茶的环境里,食客的心情都比较放松、愉悦,生意商谈成功率也比较高。而且填饱肚子和洽谈生意两不误,很契合广州人务实,讲求效率,注重饮食的心态。

“打包、AA制”:商业文明下的平等包容

“吃饭前要烫碗,买单的时候AA,吃不完要打包。”安徽小伙子阿鹏笑着说。在广州读了4年大学的他在饮食习惯上已经逐渐向一个广州本地人靠拢。

广州人那么有钱,为什么还要打包?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初来乍到广州的外地人。

2018胡润财富榜显示,广州600万资产家庭数达16万户,年增1万户。其中千万资产以上家庭数达6.93万户,增长率为9.13%。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人最先富起来,进入小康社会。在长期的商业文化浸润下,广州人更明白实用、舒适、不铺张浪费的意义,“会过日子、精打细算”的传统根植在广州人的基因当中。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不少新的饮食风尚在广州形成。每一个看似平常的饮食习惯,都在潜移默化影响每一个来广州的人,并从广州去往世界各地,从而对其他地方的饮食方式、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2013年,“光盘行动”在全国广泛推行。饭后打包、AA制等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从广州渗透到了全国。

AA制,也是商业文化带来的餐饮礼仪变化。在早期资本主义发迹之时,意大利、荷兰商人们已衍生出聚时交流信息、散时各付资费的习俗。商人流动性较大,一次聚餐之后不知何时再见,所以彼此分摊成本便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这种习惯在商业气息浓厚的广州更加发扬光大,AA制下,大家变得开诚布公,依规而行,大大减轻人情负担,交易成本也由此降低。

“从历史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根同源,而广州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千年来未曾断绝与世界的交往。”饶原生表示,打包、AA制等饮食行为方式在广州得到广泛传播并影响全国正是广州包容开放的草根文化的最好体现。

易中天在《读城记》里曾这么描述广州文化带来的影响:“如今,广州人或广东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已越来越成为内地人的仿效对象。”他认为,不仅是广州对全国的影响已经不限于饮食习惯抑或生活方式,而是直接深入影响到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不时不食”:最原始的“佛系养生”

广州人会吃,吃什么,怎么吃,什么时候吃,都是学问。清明节吃艾糍、端午节吃粽子、3月份捡木棉花煲汤、冬至过后要吃增城头茬的迟菜心……在吃方面,广州人从来不含糊,而是应时而食,就是广州人针对时令节气作出的养生选择。

3月份,广州街头红棉傲放,不少贤惠的家庭主妇心里暗暗高兴:应时的煲汤食材又来了。

因为广州地处亚热带,受季风影响,大部分时间高温湿热,所以祛湿、清热解毒是广州主妇厨房生涯不变的主旋律,而木棉花则可以跻身广州人最爱的祛湿食材排行榜前三。

这并不是没有科学依据。在中医看来,木棉花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暑、止血等功效,对肠炎、泄滞、痢疾等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疗效。

3月份的木棉花只是广州汤谱上极其平凡的一笔。五指毛桃、虫草花、海底椰、霸王花、灵芝、花胶……广州人的汤谱里总是丰俭由人,无论家庭条件如何,巧手的主妇们从来不会让广州人的胃失望。

而喝汤这种习惯也从广州走向了全世界。在外地,如果一家粤菜馆里,没有一道能拿得出手的老火靓汤,那几乎就能证明这家粤菜馆水平并不怎么样。

在岁时节令食俗方面,广州比内地很多城市更重视。菠萝、芒果湿热,苦瓜、绿豆性寒……在广州地区,几乎每个人都能辨别食物本身的属性,并根据寒则温补、热则清凉的方式调试身体生理状态。

最能体现广州人饮食追求“阴阳平衡”的莫过于凉茶。所谓凉茶,是将药性寒凉的中草药煎熬成为饮料,从而达到消暑解热的作用。广州凉茶历史悠久,涌现了王老吉、黄振龙、金银花、廿四味等众多凉茶品种。

如今,这些品牌仍然是广州知名药企。他们的产品也早已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广州的另一张饮食名片。

日常已经很注重吃的广州人,在节庆更有特殊的礼俗。

以春节为例,广州人最看重的是除夕当天的团年饭,当天所有外出游子必须回家团聚一桌,开开心心一起“叹翻餐”。餐桌上则摆满了鸡、鱼、猪肉、生菜等美味佳肴,象征着年年有余、生财有道等美好寓意。

节日是维系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方式,除了传统的节庆之外,广州还打造了番禺荷花节,从化、增城的荔枝节,增城菜心美食节……等众多“应时而吃”“应时而赏”的节日,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通过“吃”这个形式拉动了消费增长。

广州提出,将打造 “世界美食之都”,除了现有的经济物质基础之外,饮食文化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家族观念到市场经济下的平等开放,广州饮食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也在时代发展当中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促进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策划】胡智勇

【统筹】陈邦明 黄颖川

【记者】宾红霞

【校对】蓝淑茹

【作者】 宾红霞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 #aaplus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