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时各位老铁们对“为什么复制的东西一会就没了”大体比较讲究,你们都想要知道一些“为什么复制的东西一会就没了”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在网上网罗了一些对于“为什么复制的东西一会就没了””的相关资讯,希望咱们能喜欢,咱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小伙伴们在往SSD中拷贝文件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它的速度有点奇怪,拷着拷着就从高速突然掉到较低的速度,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其实就是SSD的“掉速”问题,原因主要是高速缓存缓存用完了,闪存芯片的实际速度“暴露”了。这事儿本身并不奇怪,但也隐藏着一些选购上的“大坑”。
这里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之前推送多次提到的闪存芯片类型,也就是SLC、MLC、TLC、QLC等等。它们能存储不同容量的数据,其实就是对电荷容量的区分方式不同,要想存储更多数据,就得更细致地区分和存储电荷的量,操控肯定更复杂、操作速度也更慢,这就使得同样单元内存储数据的量越大,存储的速度就越慢。
那么,为啥主流的SSD闪存芯片从SLC发展到TLC,速度还能越来越快呢?除了技术进步提升芯片速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使用高速缓存。在向SSD里拷贝数据时,大量数据实际上先存储在缓存里,再逐步转移到闪存芯片里。但当缓存装满了之后,数据只能直接存到闪存芯片,就是前面提到的闪存芯片速度“暴露”的时候了。
所谓的缓存,在很多高端SSD中是大容量DDR缓存芯片(没错,其实就是内存芯片),它们的速度远高于闪存芯片,而且因为是独立设计,所以设计合理的话是可以一边缓冲新数据,一边把老数据平稳送进闪存芯片,进而提供远超自身容量(一般是SSD容量的1/1000,比如500GB SSD配512MB缓存)的高速、平稳写入的。
但目前的入门和主流SSD常常采用另一种“同片”缓存,比如在TLC芯片中划出一部分当做SLC使用,牺牲了一些数据容量,换取更快速的写入速度。和独立的高速缓存芯片不同,这些SLC缓存用完就没有了,很难形成平缓的加速,所以一旦超过缓存容量,就只能以TLC的实际速度写入数据了。
当然,从成本和大多数情况下的实际性能上看,其实同片缓存也没啥不好,但目前最糟糕的情况是有些产品可能会偷偷地更改闪存芯片选料。如果是同片缓存设计,那么如果改成了性能更差的闪存芯片,对使用的影响就特别大了。
小编的建议是,这一问题出现比较多的入门、中速M.2 SSD时,首先当然是在选购前搜索一下是否有相关的报道,如果有,那么确认出现这一问题的SSD是否在产品编号上有变化,购买时与销售确认编号、性能。购买到手后,应马上使用HD Tune的“文件基准”测试,将文件长度设定到50GB以上进行测试,测试写入速度,如有问题马上申请退换。
标签: #为什么复制的东西一会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