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再见了,鸟山明!看《龙珠》的日子,如孙悟空一般纯粹

新京报 1954

前言:

今天咱们对“css仿纸页”大约比较关注,我们都需要了解一些“css仿纸页”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在网上网罗了一些对于“css仿纸页””的相关内容,希望咱们能喜欢,大家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当地时间3月8日,日本集英社发布消息,《龙珠》《阿拉蕾》等经典作品的创作者、日本著名漫画家鸟山明因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已于3月1日去世,享年68岁。

右图为日本漫画家鸟山明(1955-2024)。左图为鸟山明的漫画代表作品《龙珠》第一卷单行本封面。

作为日本漫画文化的代表之一,鸟山明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日本本土。过去的这几天里,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在社交媒体上集体缅怀这位为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漫画家,其中包括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巴西副总统杰拉尔多·阿尔克明等政要。中国外交部发声,对鸟山明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并表示他的作品在中国也深受欢迎。

鸟山明最为人们熟知的作品是《龙珠》。这部从1984年连载至1995年的作品仅仅在日本就售出了1.595亿本的单行本,是有史以来销量最高的漫画系列之一。此后,漫画和东映动画公司合作改编的动画系列更是保持了平均接近20%的收视率,这部作品也自此在全世界家喻户晓。

动画的热播,加之此后包括电影、电子游戏等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的繁荣,让《龙珠》成为如今依然炙手可热的大IP。在2020年日本东京奥运会上,《龙珠》的主角孙悟空被选为吉祥物之一,国际奥委会表示,孙悟空很好地体现了“不断自我完善”的奥运精神。

对于鸟山明来说,这种全球性的成功或许十分意外。在采访中,他曾说,自己创作这个系列,起初只是“为了取悦日本的男孩”。在创作《龙珠》前,鸟山明的作品以搞怪、幽默、乃至于恶趣味的风格见长。明确表示自己“不擅长创作动作漫画”的他,却创造出了跨越文化隔阂,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深深认同的动作人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现代格斗类动画作品的诸多核心元素。

“一股强大的气消失了”,得知鸟山明逝世后,有中国网友在相关的悼念文章下用《龙珠》中的台词如此留言。对于成长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一批中国观众来说,打开电视机,看一个与《西游记》主人公同名的“小矮墩”四处奔走寻找龙珠的故事,是当年放学最大的期待之一。孙悟空、短笛、布尔玛、贝吉塔...这些寄托鸟山明无限心血的人物,不仅存在于黑白线条勾勒的纸页上,也是每个人心中童年真实存在的伙伴。

夏威夷与龟派气功:

《龙珠》的各种离奇“梗”

因为好友克林被弗利萨所杀,孙悟空暴走成为“超级赛亚人”;在孙悟空战死后,儿子孙悟饭绝境逢生,力克强敌沙鲁;集结全宇宙的力量,孙悟空向魔人布欧掷出元气弹....活在人们心中的《龙珠》名场面实在太多,很难数得完。

《龙珠》漫画。

而在中文互联网上,即便你没有看过《龙珠》,对“战五渣”(赛亚人战力显示器中显示战力仅为5,形容“弱”)、“自古对波左边输”(人物对打互相发“波”,站左位的人一般都会输)、“集齐龙珠召唤神龙”等迷因应该也知晓一二。

对于欧美观众来说,《龙珠》也可能是很多人对于日本少年漫画接受的启蒙。从1996年《龙珠Z》首登美国的卡通频道,观众们便被这个简单却热血的故事深深吸引。《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还指出,《龙珠Z》对美国观众还有另一重特别的意义,即在Netflix(奈飞)等开始流行之前,它让观众们提前习惯了一种以单元连续剧的形式呈现的流行文化——当然,这也是《龙珠》曾为人诟病的地方,以现在高速的观剧习惯来看,动辄上百集的“弗利萨篇”、“沙鲁篇”可能并不能被称作“单元”。《洛杉矶时报》去年的一篇文章更是有趣,拉丁裔的作者称对于拉美文化来说,《龙珠》的主人公孙悟空可以被称作一位“圣人”。

《龙珠Z》海报。

尽管日本是公认的动漫文化输出强国,像《龙珠》这样迅速俘获如此惊人数量、文化背景不同的观众也实属难得。《龙珠》创造了非常多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格斗动漫作品中的标志性符号——比如“发波”。在剧情中,“龟派气功波”是主角孙悟空等人最具代表性的技能。这一双手张开,掌心相接,经过一个向身后蓄力的过程再向前推出的动作,几乎成为各种动漫、游戏中格斗类主角使用“波”这种招式的标准姿势(比较典型的如电子游戏《街头霸王2》)。

《龙珠》漫画。

“龟派气功”的英文名字是“Kame Hame Ha”,曾一度有网友认为,这个名字的灵感源自夏威夷王国的开创者卡美哈梅哈一世——如果联想到小悟空的师傅龟仙人居住的那幢颇具夏威夷风情的海岛小屋,这种看似有点离谱的推测好像真还有了那么些道理。不过,鸟山明也在采访中提到,他希望坚持将这个招式的名字以“Kame-”开头,保持与其发明者龟仙人(Kame Sennin)的关系,和夏威夷国王并无关系。

这种对《龙珠》情节的文化背景溯源比比皆是,比如,有文章就认为短笛大魔王训练孙悟饭的剧情是《倚天屠龙记》的翻版——一个反派被英雄击败,但迫于形势训练英雄的儿子。而孙悟空和贝吉塔的关系原型则被理解为出自《射雕英雄传》。这些分析大多都没有被证实,但可能从一个侧面显现出《龙珠》非常独特的魅力——它杂糅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又重组了它们。

剧场版《龙珠超:超级人造人》(2022)剧照。

用调侃调和文化:

《龙珠》为何如此受欢迎?

这些天,《火影忍者》的作者岸本齐史、《海贼王》的作者尾田荣一郎陆续发文表达《龙珠》对自己作品的深远影响。与他们一样,鸟山明也多次提及《奥特曼》、《卡美拉》等作品对他的影响。而对于《龙珠》的创生,他则特别提到成龙的电影《醉拳》对其中很多动作设计的启发。在创作《龙珠Z》最负盛名的“弗利萨篇”时,鸟山明爱上了《异形》系列,于是,孙悟空一行前往纳美克星与各种奇形怪状的外星战队搏斗的故事上演——观众们很容易能从《龙珠》不同时期的风格中看到鸟山明正在接受的文化影响。

《龙珠》动画中致敬成龙和电影《醉拳》的片段。

鸟山明逝世后,成龙发文悼念:“感谢你创造了那么多经典作品,它们会永远与世界同在,走好。”图片来源:成龙微博

1984年11月,在《龙珠》刚开始连载时,观众的反馈由高走低。鸟山明当时的编辑鸟嶋和彦认为,主角孙悟空的角色缺乏“核心魅力”。经过商讨,两人希望塑造一个“持续而纯粹地追求力量”的角色,这种修改最终使得观众的反馈反弹,并让《龙珠》正式成为《少年Jump》周刊那一时期的标志性作品。

这一“武力增值”的设定类似于现在观众熟知的“打怪升级”,其核心剧情之一是主角对“气”的掌握不断升级。除了“孙悟空”、“牛魔王”、“天津饭”等明显取材于《西游记》和中国文化的名字,“气”可能是《龙珠》对中国文化最明显的融合。按照小野泽精一在《气的思想》中的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既有宏观的“道”层面的意义,又有诸如“养浩然之气”等“术”层面的意涵。从继承上,《龙珠》对“气”的刻画是生动甚至准确的:从孙悟饭教孙悟天“练气”,到孙悟空施展元气弹时向地球乃至宇宙“借气”,“气”的玄妙与丰富被用一种极具视觉张力的方式呈现。

鸟山明曾在采访中表示,“气”是中国自古以来就被使用的概念,“但它被认为是无形的,在漫画中,为了让其更容易被读者理解,我希望赋予它一个具象化的形状,这是龟派气功的一个来历”。类似对不同文化、不同传统的吸收与再造还体现在其他很多的设定中。这种特点甚至让《龙珠》成为了许多文化研究学者重点解读的材料。比如,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的学者洛佩兹(Xavier Mínguez-López)就认为,以中国文化为例,《龙珠》融合了很多元素,但对其进行了一些改造。例如,龟仙人在故事设定里比较接近玄奘这种高僧,但鸟山明却将其去崇高化,打造成武功高强却好美色的角色,他不断嘱咐徒弟,“你必须好好工作,也必须好好吃饭,好好玩耍”。

《气的思想》,作者: [日]小野泽精一 等,译者: 李庆,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3年5月。

洛佩兹指出,鸟山明可能无意中完成了现代流行文化中最具创造力的一种互文。“和宫崎骏等创作者对文化来源的虔敬姿态相比,鸟山明与这些文化保持着距离”,他借用不同的文化传统,用一种在《阿拉蕾》中已经成熟的幽默、调侃的方式重新塑造新的角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既能从中寻找到自己熟悉的元素,同时又能看到创造力。在一个社交媒体时代,这种创造力也意外赋予了各种《龙珠》式网络迷因蓬勃生长的土壤。

“人们不需要从

《龙珠》中学到任何东西”

如今,《龙珠》已经被视作“热血少年漫”的标志之一。这种诞生于日本战后的一种漫画类型常常有着看起来最简单直白的故事,但却能给予人最纯粹的快乐和热情。少年漫画的受众很多是日本的成年男性,这种对儿时简单故事的迷恋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对现实责任的逃避。但正如杂志《少年跳跃》的编辑后藤广喜1991年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少年漫”最重要的一点是给人们展示一种积极的信念:只要你努力工作,就能有所成就。这道理朴素却理想化,可它就是能吸引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和成人——对于努力走出日本战后经济萧条期的人们来说,更是如此。正如英国漫画学者保罗·格拉维特所说,“少年漫画中的‘少’和‘年’并不指年龄,而意味着‘纯洁的心灵’”。

《龙珠》的纯粹是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气质。在今天这样一个鼓吹解构、“反英雄”比“英雄”更流行的年代,作为一个纯粹到缺乏任何一点“反骨”的正派,很难想象孙悟空还能受到如此的欢迎。在设定上,出身战斗民族赛亚人的孙悟空继承了好斗嗜杀的本性,但在被送往地球时由于头部受伤,他的成长轨迹堪称朝着“圣人”的形象一路狂奔——也难怪拉丁美洲的作者会将其称为某种动画世界里的“神明”。近些年来,一种被称为“悟空主义”(Gokunism)的网络宗教兴起,“信众”将极致善良的孙悟空视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道德榜样。

在国外的互联网问答社区Quora上曾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和贝吉塔相比,孙悟空真能称得上英雄吗?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哈利·波特的粉丝,被强加宿命的哈利·波特和经过自由意志选择最终克服恐惧的纳威谁更勇敢一样。无疑,在一个后现代的语境中诠释人性,一种道德完满的理想主义远不如强调复杂的现实主义更具说服力。很多人认为,孙悟空头部受伤换来的善良需要被打上折扣,而他一心比武、不求杀戮的追求固然“纯粹”,却也因为在魔人布欧战役中带来波及无辜的伤亡而难言正义。

《龙珠超》动画。

其实,鸟山明也从未说过自己想要塑造一个“英雄”。在与孙悟空的配音演员野泽雅子的一次对谈中,他说自己只是希望创造一个“纯粹的人”。“很难说孙悟空是一个无私或者道德高尚的人。我能确定的是,他只是一心想变得比以前强大,以至于会让人觉得,没有人比他纯粹和真诚”。

这也是鸟山明创作《龙珠》的核心观念。《龙珠》的“战力系统”给予了许多人的童年深深的震撼,贯穿整个画面的光波、动辄毁天灭地的招式,甚至让地球都不知灰飞烟灭了多少次。这种近乎铺张的武力描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这也引来了一些批评,鸟山明也坦然承认了这点。“我不希望《龙珠》彻底变成战斗片,不想让它失去欢乐精神”。在2015年播出的《龙珠超》中,观众们明显地发现比起战力,它更加注重对角色日常生活的轻松刻画。

《龙珠:大魔(DAIMA)》(2024)剧照。在即将于今年秋季上映的《龙珠》系列新动画《龙珠:大魔(DAIMA)》的预告片中,悟空等角色都以儿童形态出现。

归根结底,鸟山明最喜欢的是“画愚蠢、荒谬的喜剧”,是那种能用最纯粹和简单的方式让每一个人开怀大笑的东西。《龙珠》奉行有惊无险的哲学,这是一个本质上低风险的世界。孙悟空曾战死过很多次,但当观众看到五彩斑斓的地府和天庭,不会因此堕入情绪的灰暗——更何况,可以许愿的龙珠的存在永远让人保有希望。鸟山明曾经很认真地说,“人们并不需要从《龙珠》里学到任何东西”。

在《龙珠GT》的结尾,孙悟空被最终反派一星龙致命一击,最终他再度站起,反败为胜。孙悟空“解甲归田”,与神龙一同消失。在动画迷中,很多人争论此时孙悟空是否已经死去。但《龙珠》的粉丝或许都愿意选择相信他仍旧活着。因为,《龙珠》吸引不分年龄、不分国籍的观众真正的秘密或许就是,不管岁月会给人性镀上怎样的沧桑,每个人都愿意在心中为纯粹与真诚的人性保留一片乌托邦。看《龙珠》的日子,就如孙悟空一般纯粹。

参考资料:

1.Folktales and Other References in Toriyama’s Dragon Ball,Xavier Mínguez-López,Animation: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9(1). 2014

2. Even Dragon Ball Z’s Evilest Villain Knows Goku Was Never a Real Hero

3. Akira Toriyama laid the bedrock of modern action storytelling

4. With Goku, Akira Toriyama Created a Hero Who Crossed Generations and Continents

5. The legacy of Akira Toriyama and the Saiyan Philosophy

6. "We Would Lose Dragon Ball’s Spirit" Dragon Ball's Creator Agrees With a Big Series Criticism

7. Gokuism: The anime religion

作者/刘亚光

编辑/李永博

校对/王心

标签: #css仿纸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