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今各位老铁们对“万花筒怎么用”大概比较关切,小伙伴们都需要学习一些“万花筒怎么用”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关于“万花筒怎么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看官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编者按
起诉、送达、开庭、宣判
游刃在严丝合缝的法律程序中
他们持守裁判者的公正
做定分止争者
但人间百态 千丝万缕
岂是几本法律书文能够囊括
利益冲突 情感纠葛
历史问题 政策限制
他们要做破解难题的那把“金钥匙”
倾听、走访、安抚、调解
一点一点揭开事实真相
一步一步走进群众心里
一遍一遍叩问理想初心
个中辛苦与惆怅、欢欣与鼓舞
又岂是一纸文书能够写尽
即日起,京法网事推出
系列法官故事、民生故事
揭秘判决背后的故事
说出法官真实的心声
今天一起来看
房山法院长阳人民法庭
阮小英法官讲述的
《用“方程式”解“万花筒”》
法官,总有一种迎难而上的天然闯劲,也有不拖泥带水的利落劲,但偶尔也会遇到一脚踩在门槛上的犹豫劲。
作为一名初任法官,这几股“劲儿”也会“拉扯”着我。虽然有时会被扯的左右晃动,但能动司法、真正为老百姓实质化解矛盾是法官最朴素的认知,也是这个认知让我始终笃定着掌握方向。
在这起案件里,向前一步,化解矛盾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破浪前行的动力。
犹豫
向前,还是退守
“我们社区刘先生家漏雨了,与物业公司起了矛盾。之前居委会几次调解,都没成功。他爱人还怀孕了,现在双方情绪都非常激动。法庭现在能不能派个法官过来,帮我们协助化解这起矛盾。”晚上6点多,社区书记焦急地给庭长打来电话。
开完庭,手机上已经有好几个庭长打来的未接来电。回拨过去,庭长跟我说明了情况,希望我作为速裁法官与人民调解员一起前往社区解决纠纷。
“赶紧去社区,帮忙化解,万一孕妇动了胎气,事儿就更大了”。我立马让助理联系特邀调解员一同前往。
“案件还没到法院,主动去社区化解,会不会被质疑主动揽案子?”
“还是先去社区看看,了解一下情况。”
路途上,头脑已经开始了一场风暴,各种力量来回拉扯,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不能让纠纷升级了,还是要赶紧去社区”。脚比脑子动得还快,脑子里还在打架,人已经到了社区。
闯劲
向前一步,有章可循
“23·7”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维护老百姓权益,法院要向前一步,做好涉灾纠纷的服务和保障工作。每个法官心里都绷着一根弦儿,我也不例外。
“我们这是顶层,顶层漏水就是房顶的问题。”
“对啊,要不是你们没有做好防水,能一年一年地漏水吗?你们不赔谁赔!”
“话可不能这么说啊,这次雨太大了,楼顶雨水无法及时排出,顺着通风管道才流到卫生间的。这是天灾!凭啥让物业赔偿!”物业公司人员也迎了上去。
刚到现场,双方就开始争吵。各说各的理,对方听没听进去都顾不上,一顿地倾诉。
“小伙子慢点说,您冲我说。”特邀人民调解员王保拍着刘先生肩膀,主动把他拉到一旁去了解情况。
助理王友娟则拉着孕妈妈的手说:“生气对孩子不好,快别生气了……”也拉到一边单独沟通。
我和社区书记拉着物业经理来到了厨房,勘验房屋受损的地方。
拉开距离,缓和情绪,背对背调解......这就是我们的默契!
这些很自然、不经意、但很接地气的沟通方式,很快就缓冲了当事人的情绪,给调解提供了充足空间。
破解
难题就地化解
经过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事情有了重大进展。物业公司松口了,可以进行赔偿。刘先生和爱人的过高要求也降下来了,回到了正常状态。
然而,对于具体损失数额,双方各执一词。
确定数额,其实是最难的一环。如果这一环解不开,前面的调解工作还是无法解开双方之间拧成的“死疙瘩”。我们“星夜兼程”的意义就白费了。
法官办案,本质是在修复暂时损坏的社会关系,与医生治病、工人修路一个道理。
遇山开山、遇水架桥。遇到山前必有路,“难”字很少在法官的字典里出现。
“小区有一个长年搞装修的邻居,能不能让他给看看?”社区书记的提议成为破解困局的转机。
在征得双方同意后,我们赶紧请来了这位“好邻居”。他查看了漏水原因后,估算出了损失金额。刘先生和物业公司都同意这个估算方法,确定了基本损失数额。
这个难题解决了,当晚8点多,在多轮沟通协调后,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物业公司当场赔付刘先生经济损失2000元。
双方握手言和。
心语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书本所学的是“方程式”,但真正的生活是“万花筒”。天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凡事都要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法的认识、对法官的认知。
作为法官中的“新人”,即使经验不多,但我始终坚信,只要真正为老百姓办事,路就不会错,尺度也容易把握。
这起案件在内的两起涉化解暴雨纠纷都入选了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妥善化解涉汛矛盾纠纷典型案例”,这深化了我对被动与能动边界的认知,也印证了我的选择。
供稿:房山法院
图片:周世琪
编辑:成梦琳 郭进
审核:张磊
标签: #万花筒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