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考研笔记(上:1-3章)

食发鬼刚刚发的 252

前言:

而今兄弟们对“c语言中阶级怎么表示”大体比较关心,朋友们都需要了解一些“c语言中阶级怎么表示”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对于“c语言中阶级怎么表示””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喜欢,小伙伴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需要完整版评论区留言

第1章 绪论

节:现代汉语概述

1.语言及其性质

(1)什么是语言

列宁给语言下的定义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的性质

①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去观察语言现象,可以得出“语言是社会现象”的结论。

关于语言是社会现象,也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

a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社会的产生使语言的产生有了必要和可能。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性的产生而产生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了语言。语言的起源与人类本身的起源分不开。劳动创造了人,也就创造了语言。只有人类社会才有语言。人类以外的一些高等动物,虽然也能运用喊叫和上些动作表示饥饿、恐惧、喜悦、恼怒等感情和某些欲望,但却没有以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为基础的真正的语言。

b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休戚相关。社会上没有的事物,语言中就不会有反映。

语言又反过来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传播。而积累经验和传播知识离不开语言。任何一种发明创造都不可能凭空产生,它都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经验的积累就没有社会的进步。而经验的积累离不开语言。

语言也将随着社会的消亡而消亡。

斯大林说得好:“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也将是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的。社会之外,无所谓语言。”

c语言没有阶级性

语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的各个阶级、各个阶层服务。

2.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的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②狭义的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河南话就属于广义的现代汉语。

从狭义上说,现代汉语就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

(2)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①口语——人们口头上应用的有声语言叫口语。

②书面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叫书面语。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方言

我国一直在提倡推广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也就是推广民族共同语。

(1)民族共同语和方言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共同语就是一个社会(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现代汉民族既有它的共同语,也有它的方言。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突出表现在语音方面。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发展来的,普通话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有其发展过程。普通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形式。而口语和书面语的形成过程是不同的。

①普通话书面语的形成过程

汉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我国很早就有书面语言。古代的书面文语言就是“文言文”。普通话的书面语就是在“文言文”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至清末有了雏形。

②普通话口语的形成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成比书面语要晚,因为书面语不受空间限制,而口语要受空间限制,至今仍是如此。从资料上看,普通话口语最晚在14世纪开始产生,发展到清末有了雏形。

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在清末均已有了雏形。但此前的科举考试仍用文言文。白话是“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经过激烈斗争,1919年以后的白话文在书面语中取得了主导地位,成了正式的书面语言。直到1949年,白话文才取得了合法地位。

1982年已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3)现代汉语方言概况

由于历史的原因,汉语内部还存在着分歧。根据各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目前一般把现代汉语分为七大方言区:

①北方方言

广义指北方话,语言学文献和外国语言学中又叫“官话”。分布地区最广泛,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最多,约七亿左右,占汉族总人口的73%。又可以分为几个次方言:

华北方言:分布于河北(包括北京、天津在内)、河南、山东、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华北方言是“狭义的北方话“。

西北方言:分布于西北各省汉人聚居地: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

西南方言: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分地区,亦即“四川官话”。

江淮方言:分布于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又叫“下江官话”。

②吴方言

主要分布于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不包括镇江本身)和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又叫“江浙话”。吴方言的代表方言过去是苏州话,现在从影响上看,以上海话作为吴方言的代表较为合适。吴方言使用人口近900万,是汉语七大方言中的第二大方言。

③湘方言

主要分布于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习惯上称为“湖南话”。使用人口5000万左右。湘方言处于西南方言、赣方言和客家方言的包围之中,受它们的影响,湘方言的内部分歧很大。纯粹的湘方言是湘水、资水地区。

④赣方言

即江西话。分布于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区,代表方言是南昌话。赣方言的形成与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有关。战乱中部分中原汉人南迁,停留于江西,与当地的土话结合起来,形成了赣方言。使用人口3000万左右。

⑤客家方言

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的边区地带,人口4000万左右。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梅县话是纯粹的客家话。

⑥奥方言

又叫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使用人口5000万左右。

⑦闽方言:

分布于福建省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汕地区、海南省、雷州半岛、浙江温州地区及台湾全省。

福建话内部又分为两大支系:

闽南话——以厦门话为代表

闽北话——以福州话为代表

也有人把闽方言分为五个次方言: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

总之,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各方言区人们使用的语言。把汉语分为七大方言区,是根据语言特征(主要是语音特点)划分的,不是根据地域划分的。所以方言线是复杂的、交错的。

广义的现代汉语分布地区广大,但现代汉语的学习对象不是某地的方言,而是普通话。讲方言是为了帮助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普通话是民族共同语,是汉民族之间、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汉族与外国人之间的交际工具。普通话是汉语的代表。方言是为某一地区的人服务的,不用于国际交往。普通话是汉语的高级形式,处于主导地位;方言则处于附属地位,且日益向普通话靠近。作为一门课程,现代汉语主要讲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知识。

4.为什么要学习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以现代的话作为研究对象的,现代汉语是汉族的母语。

学了汉语,对语言的研究和运用就成了自觉的。对中文系的学生来说,更应该学好现代汉语。要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工作、教学工作,没有基础知识是难以胜任的。

5.现代汉语的特点

各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与联合国的其他语言相比较,汉语也有其显著特点:

(1)语音方面:

①音节中元音收尾的音节占优势:

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碍,如a、o、e、I、u、ü等。一般来说,一个方块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儿化音除外)。辅音,只能出现在音节的开头,不能出现在音节的末尾。所以汉语音节绝大多数是以元音收尾的。

②声调是不可缺少的:在汉语中,每一个音节都有声调(汉语是声调语言;轻声属于变调)。声调是汉语所特有的,其他语言都没有这种现象。声调不仅可以使语言抑扬顿挫,而且还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③元音占优势,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较多,如ai、ei、ao、ou、iao、iou、ia、ua、ie等。

④没有复辅音。就是说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连用在一起的现象。而英语中有复辅音,如:text、photo等。

(2)词汇方面

①双音节词占优势

②语素以单音节为主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词以双音节为主,语素当然以单音节为主。

③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

(3)语法方面

①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

汉语缺乏形态,词形变化少,词序和虚词是两大语法手段:

人民爱总理。——总理爱人民。

我的弟弟——我和弟弟

你回去吧!——你回去吗?

②语法结构的一致性:语素构成词、词构成短语、短语构成句子等,其语法关系一致。如:

年轻——思想落后——飞机起飞都是主谓关系

③量词十分丰富:个、只、朵、本、辆……英语中没有量词。

④大量运用语气词:吧、吗、呢、啊、呀

⑤词类转化是经常现象,而且往往没有形式标志(词的多功能性):

他在教室看书。(介)

他在教室。(动)

他在看书。(副)

⑥词义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

6.现代汉语的地位(略)

【重点笔记】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1.历史的回顾

2.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规范化”就是要求语言合乎一定的标准,使语言进一步完善和精密。民族共同语都是高度规范化的,汉语也是如此。1949年以后,全国政治空前统一,经济空前发展,共同语也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规范化工作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55年,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化学术问题讨论会,目的在于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经过讨论,肯定了以下几点:

(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任何语言都有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首先订出了语音标准。当时提的意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张共同语以北方话语音为标准,因为白话文(书面语)是以北方话为基础的(鲁迅先生也曾提出过此意见),而且说北方话的人多。另一种主张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最后决定了后者,因为以北方话作为语音标准实际上等于没标准,因为北方话使用范围大,地区广泛,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如天津、山东、河南、东北等都属北方话,但它们之间的语音差别是很大的。共同语不能以地区方言(包括许多地点方言)作标准,而应以地点方言(较具体)作标准。“国语”是普通话的前身,也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有人认为这样把语音标准规定得太死了,不便于大家学习,但是还是不能因此而改变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北京语音的标准地位,早已为人们所公认了。

当然,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并非完全照搬北京语音。

(2)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

为什么要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呢?因为从普通话的形成史来看,它的词汇一直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共同语词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包括两个方面:

①舍弃北方方言中过于土俗的词语:各地都有只在本地区流行的土俗语,普通话都是不吸收的。

②吸收非北方方言中的一些词语:客家方言、闽方言等不属于北方方言,但普通话也从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北方方言中没有的词语。

(3)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与普通话在语法方面的差异是最小的,但它比语音、词汇更易进入普通话,因为它是书面的。所以普通话语法也应有一个标准。

现代白话文很多,只以典范的为标准。所谓“典范的”,是指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著作。所谓“现代白话文著作”是说是现代的、又是白话文。

以上三点经过讨论明确以后,给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下了定义: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955年会议结束后,就向全国推广普通话,进行了大量的语言规范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早在1955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正确使用祖国语言,为祖国语言的健康和纯洁而斗争》。

3.大力推广普通话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195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提出了“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方针,并直接领导成立了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同时,教育部也发布了关于在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大力推行普通话的指示。

推广普通话工作在全国范围迅速展开,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十年动乱,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普工作又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表明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

【重点笔记】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1.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1)性质:现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作为一门学科,这是描写语言学的一种;作为一门课程,它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

(2)内容:学习现代汉语必须先了解其内容。现代汉语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六个部分。

(3)任务(教学目的):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以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进一步学习与研究汉语言文字打下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

2.现代汉语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第2章 语 音

节:语音概况

1.什么是语音?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2)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声音是物理现象 —— 语音有物理性质

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 —— 生理性质

表示一定意义 —— 社会性质

2.语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音高

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频率),频率大,声音高,反之则低。语音的高低与声带的厚薄、长短、松紧有关。人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在20赫兹-20000赫兹之间。女人的声带较之男人细薄,因而女人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男人,一般为272-553赫兹之间,男人为95-142赫兹之间。语音的音高在汉语中表现为不同的声调,阴平为55调,阳平为35调,上声为214调,去声为51调。

②音强

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就弱。汉语中有轻重音的分别(轻声还与音长有关)。如帘子和莲子,报酬和报仇。

③音长

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振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声音的长短与人的说话速度也有关系,一句话里,前后快慢的不同,就是声音长短的变化,也常常用来表示不同的语气。有一些语言或方言里,往往应用长短音来区别字音。例如,英语中sit[sit]和seat[si:t],广州话“心”[sam]和“三”[sa:m]。可见音长现象有时还可辨别意义。

④音色

又叫“音质”,指声音的特色,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的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种:

a发音体不同(声带的质地不同,使每个人说话在音色上具有自己的特点)

b发音方法不同(如送气音[k‘]和不送气音[k])

c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发[u]的时候口腔前腔大后腔小,发[y]的时候前腔小后腔大)

(2)生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语音的区别。

①动力系统(肺和气管) 主要用呼气来发音,偶尔吸气也可发音如表示吃惊或恐惧时“咝”“呀”等。

②成音系统(喉头和声带)

③共鸣系统(口腔和鼻腔)

(3)社会属性

①语音与语义之间并无必然联系,而是一种社会的约定俗成的关系。

②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和民族属性上。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

3.语音的基本概念

(1)音素和音位

①音素

a什么是音素?

音素是从语言的物理性质即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如:xue \ han \ zi \ (学汉字)从听觉上感知的是音节,音节按其构成可分为声母、韵母 。按音色的不同来划分,xue可以分为“x”、“u”、“e”三个不同的音素。

汉语普通话共有32个音素,其中包括10个元音音素,22个辅音音素,分别用23个字母来表示(字母表中“v”的只用来拼写外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y”“w”只用于三行的韵母自成音节时的拼写)。为了不增加字母数,同时又不产生语音混乱,23个字母除了代表23个音素外,有些字母又在变通的基础上记录了其他9个音素。

普通话音素表

书写办法

音素符号

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

a o e u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r

一个字母代表几个音素

i

两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

er ng zh ch sh

一个字母加上符号表示一个音素

ê ü

b两大音素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可见,元音和辅音的最大区别是气流在口腔、咽头是否受阻。

c元音和辅音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点:

是否受阻碍。

发辅音时,发音器官的成阻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发辅音时,气流要冲破阻碍,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m、n、r、l除外);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要响亮。

②音位

a什么叫音位?

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上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社会属性即能区别意义的角度。z、c、s、zh、ch、sh是六个不同的音素,也是六个不同的音位。

b音位的特点: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音位系统,语音有地域差异,有的方言区n、l不分,有的平、翘不分,造成音位也具有地方性,比如寿县人f、h不分,f、h在语言中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fei rou说成hui rou,因而f、h不是不同的音位。

c音位的归纳

方法(替换)

标准(辨义作用、互补分布、音感差异)

变体(条件变体、自由变体)

d音素和音位

性质不同

范围不同:一个音位一般来说是一个音素,也可以是几个不同的音素。z和zh、c和ch、s和sh在东北话中不区别词义,是同一个音位。

(2)音节、声母、韵母、声调

①音节

一个音节由1-4个音素构成。一个音节可能就是一个音素,如:a啊,e鹅;最多容纳4个音素,如:xiang(想)。

②声母、韵母、声调

汉语音节的结构特点是:声母、韵母加声调构成。

a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声母并不等于辅音,声母是从音节的结构上划分出来的,辅音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声母一般由辅音充当,但并不是所有的辅音都能作声母,如ng只能作韵尾;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的那部分为零,习惯上称为“零声母”;还有的辅音既可作声母,又可作韵尾,如n。

b韵母,指音节中声母除外的部分。

基本上由元音充当,少数辅音充当韵尾(如-n,-η),所以说韵母和元音不能等同。

c声调,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因区别词义,又叫调位。

4.记音符号

(1)直音法、反切法和注音字母法

①直音法

用比较容易认识的同音字表示。

例如:冶,读若也。

蛊,音古。

方法:×,读若×或×,音×。

②反切法

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两者结合拼读成一个音。

例如:东,德红切(反)。

土,他鲁切(反)。

t a l ǔ

③注音字母

《康熙字典》中仍可看到。向四面八方运笔,不精密,而且不便于连写,在国际上也是不通行的,后逐渐消失。

ㄒㄩㄝ/ㄏㄢ/ㄩ

学 汉 语

ㄢ/ㄑㄧㄥ/ㄕ/ㄈㄢ/ㄒㄩㄝ/ㄩㄢ

安 庆 师 范 学 院

ㄓㄨㄥ/ㄨㄅ/ㄒㄧ

中 文 系

(2)汉语拼音方案

①产生

1958年2月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下来。用拼音字母的组合来表示音节读音。

②内容

字母表

声母表 21个,按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排列

五个部分: 韵母表

声调符号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隔音符号 音节界限混淆时用(比如:上腭 shang’ e,否则就成了“山歌”了;皮袄 pi ‘ao,否则成了“飘”了)

注:当时推出注音字母是准备走拼音化的道路,后来修改,也不提拼音化了。

③用途

a给汉字注音

b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c作为我国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

d用来帮助外国人学汉语

e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

f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

列车上,T标志代表“特快”,K标志代表“快车”,L标志代表“临时、增开”。汽车“wj”标志武警。火车车厢内,YZ代表硬座,RX代表软席。

(3)国际音标

我们应用拼音字母来学习和研究普通话的标准音是很便利的。但是我们还要研究汉语的各种方言的语音和古代汉语的语音,也要研究其他各民族语言和外国语言的语音,这就需要应用一般语言科学上通用的符号——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学会在1888年开始创制的,后来又多次修订。它的形体以拉丁字母的小写印刷体为基础,并用大写、草体、合体、倒排、变形、加符等办法加以补充。规定美意个符号只表示一个固定的读音。国际音标的优点就在于符号的形式和实际读音现象完全一致。因此要研究本国或外国的语言,为了精确记录语音,都适宜采用这种科学的语音符号——国际音标。

【重点笔记】 声 母

1.声母的发音

21个声母的不同,是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不同决定的。

(1)发音部位

①什么是发音部位?

②有那些发音部位?

a双唇音 b p m

b唇齿音 f

c舌尖前音 z c s

d舌尖中音 d t n l

e舌尖后音 zh ch sh r

f舌面音 j q x

g舌根音 g k h

(2)发音方法

①什么叫发音方法?

②有那些发音方法?

a看阻碍的方式,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b看声带的振动,分为清、浊音(只有m、n、l、r为浊音)。

c看气流的强弱,将塞音、塞擦音分为送气音、不送气音。

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可以综合为下面的表:

(3)“零声母”

普通话中大多数音节以辅音开头,也有一些音节以元音开头,习惯上叫作“零声母”,用φ表示。如:

王力先生写了一首声母诗《太平歌》:

子 夜 久 难 明,喜 报 东 方 亮。

z φ j n m x b d f l

此 日 笙 歌 颂 太 平,众 口 齐 欢 唱。

c r sh g s t p zh k q h ch

22个字代表了21个声母和1个零声母。

3.声母辨正

(1)区分n和l

(2)区分z、c、s和zh、ch、sh

(3)区分f和h

【重点笔记】 韵 母

1.韵母的分类

汉语音节中声母除外的部分叫韵母。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有的也包含辅音,主要充当韵尾。韵母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划分:

(1)按结构来划分(内部成分特点)

①单元音韵母 10个

按发音部位不同又可分为:

a舌面元音单韵母:a、o、e、ê、i、u、ü

第一、根据舌位的高低,把元音分为高、半高、半低、低元音(参照59页舌位图)

高元音:i、u、ü

半高元音:e、o

半低元音:ê

低元音:a

第二、看舌位的前后,把元音分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

前元音:i、ü、ê、[a]

央元音:e [A]

后元音:u、o [ɑ]

第三、看嘴唇的圆展,把元音分为圆唇、不圆唇

圆唇:u、ü、o

不圆唇:a、i、e、ê

根据舌位图,把握发音条件与单韵母之间的对应关系,给出一定的发音条件,能找出相应的单韵母。另外,注意单韵母之间的区别,如:i和ü的区别就在于嘴唇的圆扁。

b舌尖元音单韵母(特殊韵母,2个)

-i[ ] “自私”的延长音,舌尖在起作用 与z、c、s相拼

-i[ ] “支持”的延长音 与zh、ch、sh相拼

c卷舌韵母

er 卷舌音 自成音节

记录这10个韵母,共用了几个字母?6个。用6个字母表示汉语10个单元音韵母,普通话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提示:字母与音素的概念要分清)

②复元音韵母

复元音韵母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音。复元音韵母有“二合”和“三合”之分。

a“二合元音”(根据韵腹位置的不同分前响、后响)

前响复元音韵母

韵腹+韵尾 ai ei ao(au) ou

后响复元音韵母

韵头+韵腹 ia ie ua üe uo

b“三合元音”

只能是中响,韵头+韵腹+韵尾构成 iao iou uai uei

③带鼻音韵母 16个

舌尖鼻音韵母(前鼻韵母) -n

an en in ün ian uan uen üan 8个

舌根鼻音韵母(后鼻韵母) -η

ang eng ing ong iong iang uang ueng 8个

汉语韵母共39个,单韵母10个,复韵母13个,鼻韵母16个。

(2)按口型分: “四呼”

古代的音韵学家根据韵头的不同,把韵母分为“开口”和“合口”两大类(古代只分开、合)。

2.押韵和韵辙(合辙和押韵)

(1)韵母、韵、押韵、韵脚

韵母,是按汉语音节结构划分出来的声母以外的部分,可以由韵头、韵腹、韵尾组成,而且必须要有韵腹。

韵母不等于韵,韵是由两个或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有规则的组合而形成的悦耳动听的声音。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韵书里就归在一个韵里,不计较韵头的有无和同否,另外韵区别声调。

押韵,是为了一定的目的,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字)有意识的安排在若干行语句的相同位置,使声音和谐、悦耳、动听。

韵脚,各句压韵的字叫做韵字,由于押韵的音节一般安排在语句的末尾,所以称韵脚。

(2)韵部:十八韵 十三辙

为便于押韵,使写诗作文的人有所依据,就需要把同韵可以相押的字归在一起,建立若干个类别,每一个类别用一、两个字为代表字,叫韵部。韵部只要韵腹(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不区别声调也不区别介音。今天常用的是十八韵。十八韵是将押韵的字归为十八类,每类用一个字代表。

夏波鹤学翅,儿齐飞海。

麻波歌皆支 儿齐微开

暮雨猴号寒,音响应空。

模渔侯豪寒 痕唐庚东

辙,是韵的通俗的称呼,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把押韵的类别归为十三辙,每辙用两个同韵的字代表。十三辙传统记忆歌诀: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

(3)押韵

①作用

合辙押韵可以使诗句、唱词、民歌、戏曲等音调和谐悦耳,富有音乐美,吟诵、演唱顺口,易于记忆。韵本身还可以传达内在的情愫。用鲁迅的话说,“形美以感意,义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

②方式

隔行押韵 (偶韵,首句可以入韵,可以不入韵)

行行押韵 (通韵,如难忘今宵)

交叉押韵 随韵

交韵

抱韵

③选择

适于表达豪迈、激昂的情绪,如“发花辙”、“江阳辙”

适于表达悲壮、凄凉的情绪,如“灰堆辙”

3.韵母辨正

(1)前、后鼻音 en-eng an-ang in-ing

(2)分辨i和ü

(3)分辨o和e

(4)避免i、u韵头的丢失

如:队 duì

uei的略写,容易丢失u,读作dèi

轮 lún

uen的省写,容易丢失u,读作lén

【重点笔记】声 调

贯穿整个音节高低变化的调子叫声调。

1.声调的性质和作用

(1)性质

声调与语音的物理性质的四个方面都有关系,主要决定于音高。先天的声带的厚薄、长短是不可更改的,发声时主要是通过声带控制的松紧决定的。

音高——声带的松紧

声调的音高 音节的音高

相对 绝对

滑动 跳动

(例如:珠穆朗玛峰海拔8842.13米,海拔的测定是以青海某处为海平面的,那个地方一年四季高度不变,不随潮水涨落而变化,这个高度是相对的。上音乐课时,老师会用钢琴来定音,乐谱上我们会看到1=c调。声调是滑动的,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无一例外;音节是跳动的,1355565——国歌的第一句。)

(2)作用

区别词义。总结:声调即音节中能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从声调区别意义的作用进行归纳,汉语语音系统有调位。

如: mǎi买

mài 卖

(3)声调和重音

重音也是语言韵律特征的表现手法之一。重音以音强为主,人们说话时,用力有大有小,呼出气流的压力也就有大有小。用力较大,呼出的气流压力就较大,这样发出的音节叫重音。重音和非重音是相对的。重音也可能具有辨义作用,例如:insult,present读音时重音在前为名词,重音在后为动词。汉语中轻声有时也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2.调值和声调符号

(1)什么是调值?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2)调值的标记

“五度制声调标记法”,由著名的语言学家、音乐家、哲学家赵元任先生创制(他曾与刘半农合作《叫我如何不想她》)。

55(高平) 35(高升) 214(降升) 51(全降)

(3)声调符号

汉语声调调号标记在韵腹上,国际音标声调标记在音节的后面(55、35、214、51)。有人用四句话来描写“四声”:

起音高高一路平

由中到高往上升

先降后升曲折起

高起猛降到底层

3.调类和平仄抑扬

(1)什么是调类?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音节归纳在一起所建立起来的类。语言中有几种基本调值就可以归纳成几种调类。

调值

调类

阴平(第一声)

例如:江山多娇

55 高平调

阳平(第二声)

例如:人民团结

35 高升调

上声(第三声)

例如:美好理想

214 降升调

去声(第四声)

例如:创造世界

51 全降调

汉语方言的声调,有着各自不同的调值和调类,有的方言中,不止四种调值,最多达到9种。

调类标记采用四角画圈法。

左下角画半圈代表阴平,左下角画半圈再加下划线代表阳平,左上角画半圈代表上声,右上角画半圈代表去声,右下角画半圈代表入声。

(2)平仄

由古汉语的调类引起的。

平声

阴平

阳平

上声

上声(除全浊以外)

去声

去声

入声

“入派三声”

古汉语不平就仄,发展到现代汉语时入声消失,即“入派三声”。但要注意:现在归入平声的入声字写诗押韵时还应放到仄声中考虑。

平声高扬,仄声低挫,平仄搭配造成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的效果,形成格律诗。格律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定平仄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以杜甫《春夜喜雨》诗为例说明如下:

好雨知时节, / / - - /

当春乃发生。 - - / / -

随风潜入夜, - - - / /

润物细无声。 / / / - -

诗中“节”“发”是入声字,还应归入仄声。(参照工具书:王力《诗词格律》)

4.声调辨正

普通话的声调与方言有所不同。从《汉语方言声调对照表》可以看出所列的各地方言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关系。

【重点笔记】音节

1.什么是音节?

是由音素按一定方式构成的,直观的说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语言片断,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

对于音节的划分,比较科学的说法是“紧张说”。(苏联)谢尔巴的“紧张说”理论是:说话时发音器官肌肉紧张度的增而后减,就造成一个音节。音节的交界处是紧张的最低点,即音谷。如pencil[pensl],音峰在[e][l]音谷在[n][s]。

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读起来就是一个音节。也有例外,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句话中的“花儿”对应的是“huar”,也就是说一个音节对应了两个汉字。50年代,语言学家们给出一个处理办法,书写时把“儿”写得很小,表示它不是一个汉字,而只是一个“尾巴”,显然这种方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再如浬(海里)、瓩(千瓦)属于不规范写法,已经被取消。另外,语速较快时,言语中也有音节合并(语音脱落)现象,如:wom 我们shm 什么。

2.音节的结构

(1)结构成分

汉语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构成,韵腹是音节中的主要元音,不可缺少。充当韵头的只能是i、u、ü;充当韵尾的只能是i、u(o)和鼻辅音n、ng。

(2)结构特点

①一个音节最少有一个音素,最多有4个音素

如:窗 chuāng

啊 ā

②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

③音节可以没有辅音(辅音只在音节开头、末尾出现,是音节的界限,没有复辅音)

④必须有声调和韵腹

汉语音节的以上特点,决定了音响效果上声音悦耳、段落清楚。

3.声母、韵母、声调的配合

(1)声母和韵母的配合

(21+φ ) × 39=858个

实际上,汉语只有407个音节

①配合的依据

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韵头

②配合的规律

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口诀(摘自《语言文字周报》2005,8):

开口不呼j、q、x;

合口效法开口呼,沾唇(双唇、唇齿)只限u;

齐齿不言f,还有g(组)、z(组)、zh(组);

舌面、零(声母)、n、l撮口不可失。

③配合的数目 407

加上四声的配合,汉语音节应有1628个,而实际只有1332个。开口呼202个,齐齿呼83个,合口呼98个,撮口呼24个。胡裕树先生编的现代汉语“撮口呼”是20个,我们认为将iong韵归入撮口呼是根据国际音标实际读音接近[y]而界定的,更合理。

(4)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配合

声调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轻声

总计

音节数

341

266

328

359

38

1332

比例

25.2%

20%

24.9%

26.7%

3.2%

100%

轻声并非四声之外的第五声,有的音节读轻声占绝大多数。

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配合规律性不强:

①m、n、r、l阴平字很少;

②b、d、z、zh、j、g拼带鼻韵母,基本上没有阳平字

4.音节的拼读和拼写

(1)拼读

①拼音应注意的问题

声母要用本音

声母、韵母间不要有停顿

要念准韵头

②拼音的方法

两拼法 g-an ----gan(甘)

三拼法 j-i-a ----jia(家)

③声介合拼法 xi-ong -----xiong(胸)

(2)拼写

①音节连写(又叫词的连写)

同一个词的音节要连写,词与词分写。如:tuanjie fendou

专用名词和专用短语中的每个词开头字母要大写

如:Mao zedong

Zhonghua Renmin Gongheguo

标题可以全部大写,也可以每个词的开头字母大写,有时为了简明美观,可以省略声调符号。

②隔音符号

kù’ài(酷爱)------ kuai(快)

tāng’ǒu(塘藕)------- tán gōu(潭沟)

③隔音字母的yw使用

zhǔ ì 主义 -------- zhǔ yì

a y的使用

i行: i是韵腹,没有声母,i前加y

lì shǐ ì ì------ lì shǐ yì yì

i是韵头,没有声母,i改为y

zhōng iāng ------ zhōng yāng

这里y起隔音字母的作用或充当韵头。

ü行:ü无论是韵头还是韵腹,ü前一律加y

这里y只起隔音字母的作用。

b w的使用

u行:⑴u是韵腹,没有声母,u前加w

如:乌 wu

⑵u是韵头,没有声母,u改为w

如:uai---- wai

④省写

iou、uei、uen ---- iu、ui、un

必须是前面有辅音声母时,要省写。

例:d–iou----diu(丢)

作用:使拼式简短,接近实际读音。

ü上两点的省略

j q x – ü(可省) 不能与u相拼

n l – ü(不可省)

- u 能相拼

⑤标调法

一定标在音节的主要元音(韵腹)上

在iu、ui两个韵母中,应标在后面的i或u上

调号恰巧在i上面,那么i上面的小点要省去

轻声音节不标调

注:a母出现莫放过,没有a母找o、e

iu、ui两韵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

【重点笔记】音 位

音位是语音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每一种语言中的所有音素都可以依据社会功能原则而归并成一个个具有辨义作用的最小语音类型,这样的语音类型便是音位。因此,我们可以给音位下这样的定义:音位是某种特定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理解音位的含义时应当明确:第一,音位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不同语言的音位数目、辨义作用以及音位之间的组合关系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不同的音位系统。另外,音位也具有地域性。不同方言对音位的归并结果并不一致,南方地区的人民很难区分前后鼻音。第二,音位是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第三,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最小”意味着不能再进行分割。

1.音位的归纳方法

音位是按音素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有同等使用价值的一组音素,可归并为一个音位。归纳因为的方法,通常是把一些音放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来进行替换比较,看他们是否能够区别意义,凡属能够区别意义的音,就分别归纳成不同的音位,否则就是同一音位了。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辅音音位”,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元音音位”。汉语音节中声调也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从声嗲中归纳出来位叫“声调音位”,简称“调位”。

2.音位分析的原则

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情况总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在归纳、整理其音位系统的时候,还必须中提出对立互补、语音相似、模式匀整、经济四条原则。而以《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一文奠定我国音位分析理论基础的语言大家赵元任也曾提出过主要和次要计六条划分因为的原则——相似、对补、系统;节省音位的总数、照顾本地人的感觉、照顾词源。我们认为音位分析要本着以下三条原则来进行:

(1)对立原则。它是布拉格学派的核心思想。什么是对立?出现相同的语音环境里,且替换以后可以引起词的语音形式与意义改变的两个音素,它们之间是对立的关系,具有最小对立性差别,彼此对立的音素就分别列成不同的音位。如前面所举的“[kau214]”(稿)和“[k‘au214]”(考)中的[k][k‘],再如普通话里的[lu51](路)和[li51](力)中的[u][i]均属于不同的音位。

(2)互补原则。两个音素绝不在系统的语音环境中出现,不能构成最小对立体,那么它们是互补的。互补分布的音素可以归并在一起,作为一个音位看待,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便是该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叫做音位变体。例如,不送气清塞音、清塞擦音出现在轻声音节中,由于读音弱,受前后元音的影响,产生浊化,[p]在尾巴的“巴”中读[b],两者属于一个音位。

(3)语音近似原则。是对立互补原则的进一步补充说明,因为互补分布原理也解决不了音位分析中遇到的一切难题,把有互补关系的音素确定为同一音位还必须考虑其语音是否近似,也就是说发音条件(含方法、部位、舌位、唇形)是否接近,如果具有系统的语音特征,就可归并到同一音位中去,否则,即使互补的几个音素也还要划归成不同的音位。例如普通话的[m][η]虽然互补,但发音距离太远,不宜当作同一音位的两个变体,而是两个音位。

3.普通话音位系统

语言里的音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总是处在一个相互对立与联系的关系之中,构成一个系统。每种语言都有区别于另一种语言的音位系统。音位系统指的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以音位为中心的语音规律的系统或体系。对于汉语普通话音位系统,有人主张按照传统的声韵调系统来归纳描写,更多的人则认为音位的归纳必须以音素作为语音的最小单位,即落实在元音、辅音上,按照元音、辅音系统来描写。

(1)普通话元音音位

(2)普通话辅音音位

(3)普通话声调音位

【重点笔记】 音变

1.什么是音变?

(1)历史的音变

(2)语流的音变(现代汉语要研究的音变)

2.几种主要的音变现象

(1)变调

①上声的变调

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由214变为35

如:水果 了解 领导 演讲

上声与非上声相连,上声调值由214变为21(半上)

②去声的变调

去声在非去声前一律不变 51--51

去声与去声相连,前面的去声调值由51变为53(半降)

去声作为语流中的尾音,也常常读53调。

③一、七、八、不的变调

“一”、“不”的变调:去声前变35

“一、七、八、不”的变调口诀;

一后非去变去声

全在去前变阳平

一不居中要轻读

其余情况不忘本

④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2)轻声

①什么叫轻声?

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属于音变现象,不是独立的调子。)

②轻声的性质

音长变短

音强变弱

音高不固定

音色变化不定,听感上显得又短又模糊

调 值

例 子

阴平字+轻声字

2 (半低)

跟头 金子 蹲下

阳平字+轻声字

3 (中调)

石头 银子 爬下

上声字+轻声字

4 (半高)

里头 铁的 躺下

去声字+轻声字

1 (低)

木头 镍的 坐下

③轻声的作用

区别意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

例如;孙子 ---- 孙子

大意 ---- 大意

④轻声的规律

其中常用必读轻声词,参照普通话水平测试用书“常用必读轻声词语表”。

(3)儿化

①什么叫儿化?

汉语普通话中舌尖元音很少自成音节,常常和前一个音节组合起来,使前面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这种语音变化的现象叫“儿化”。

例如;花hua ---- 花儿huar

眼yan ---- 眼儿yanr

儿化的韵母叫“儿化韵”,韵母非单纯音节,而是附上了一个卷舌的动作。39个韵母中有两个不能儿化---- ê、er。“儿化”如何表示?最简单的表示方法,前一个音节拼写不变,直接加上-r。书写上最变通的方法为“花儿”(“儿”是语素、后缀)。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只有儿化特殊。北方话中儿化音比较多。

②儿化的发音规律

普通话测试训练中的有关“儿化”的范文,请学生朗读。

③“儿化”的作用

a区别词义

例如:他是我们的头儿。

墙上有一个眼儿。

b区分词性

盖v. ---- 盖儿 n.

c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老头子 ---- 老头儿

孩子 ---- 小孩儿

d押韵(儿化之后便于押韵)

北方戏曲有专门押儿化韵的,如:山东快板

进了门儿,倒杯水儿,喝了两口运运气儿。顺手拿起小唱本儿,唱了一曲儿又一曲儿,练完嗓子练嘴皮儿。绕口令儿,练字音儿,还有快板儿对口词儿,越说越唱越带劲儿。

(4)语气词“啊”的音变

啊 ①叹词 啊!伟大的祖国。

②语气词 只能出现在句子的末尾

【重点笔记】语调和朗读

1.语调

(1)什么是语调?

语调是贯穿整个句子的轻重、快慢、高低的变化。

他会唱歌。

他会唱歌?

他会唱歌。

他会唱歌。

四种不同的句式,就是因为语调不同。

语调与声调不同。一个音节的高低变化,目的在区别意义,又叫字调。语调是整个句子的轻重、快慢、高低变化,又叫句调。

(2)语调的要素

包括停顿、重音、升降三个方面。

①停顿

停顿是语句、词语之间声音上的界限。

为什么要停顿?

a生理的需要

b表达意义、感情的需要

c句子结构的需要(使句子结构明了)

停顿的类型:

a语法停顿

与语法结构相关,是反映语法关系的停顿。如:定中之间 并列成分之间

口语中用语音的间歇,书面语中用标点符号表示。

b逻辑停顿(强调停顿)

用于强调某一观点,突出某一内容,表达一定感情。口语中间歇较大。如:我觉得……他们……

不能把词组拆开,逻辑停顿是建立在一定语法规律的基础上。

c节拍(音步)

可多可少,与语速有关。韵文中要求节拍数相对平衡,五言诗一般是23或221,七言诗一般是2221或223(百万雄师过大江)。

节拍与词语的界限基本一致,也有例外;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②重音

根据朗读时的需要,把一些词念得完足、加重的现象,叫重音。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重音特别清晰,一般落在谓语动词上。

类型

a词重音

复音词大多有固定的重音格式。重音不具备区别意义的作用,不象英语。重音按程度不同,可以分为重、中、轻三类。

格式 重轻:意思 棉花

中重:制服 青春 未来 朗读

b句重音

语法重音

按语法结构的特点,有规律可循。

谓语部分读重音

名词前的定语要读重音(定语对中心语起修饰、限制作用)

动词、形容词前的状语 如:月亮慢慢地升起来

动词、形容词充当的补语

代词(特别是疑问代词)

逻辑重音

按说话人表情达意的需要,重音的位置不同。

③升降

又称句调,指整句话的音高升降的变化

影响升降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语气,二是说话人的态度。

类型

升调

降调

平调

曲调

(3)声调、语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①区别

声调是贯穿音节的声音的高低变化,决定于音高。语调是贯穿句子的声音轻重、快慢、高低的变化,与音长、音强、音高都有关系。

②联系

每句话都有语调,每个词都有声调。声调受语调的影响,句末几个字的声调尤其受语调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音长

比如去声,最初的音长可能会延长。如:去 51 -- 511

音高

阴平+重音 他是诗人。

阳平变低 他是敌人。

上声变低 他是好人。

去声变高 他是坏人。

音强

语调

声调

变化

例句

升调

高升

阳平、上声+升调 他姓陈。

后升

阴平+升调 他姓张。

先降后升

去声+升调 他姓赵。

降调

后降

阳平、上声+降调 他姓陈。

平降

阴平+降调 他姓张。

去声+降调 他姓魏。

2.朗读

(1)朗读的作用

(2)朗读的要求

①理解朗读的内容

②运用朗读的技巧

【重点笔记】语音规范化

1.什么叫语音规范化?

规范,即标准。现代汉语规范化包括语音规范化、词汇规范化、语法规范化,语音规范化是其中一种。规范化包括两方面内容:制定标准和执行、推广标准。现代汉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因而我们的任务是推广北京语音。

2.语音规范化的内容

(1)确立正音标准

①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②排除北京语音中的分歧成分

a土音成分 儿化、轻声

太好了 tui hao le

b异读词

什么是异读词?

什么不是异读词?

异读词的种类

产生异读词的原因

(2)推广标准音(略)

第3章 文字

节:概说

1.文字的起源与作用

(1)文字的起源

文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文字问世之前,先民们主要利用实物手段来帮助记忆,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际需要。这些实物手段包括结绳、结珠、刻契、讯木等。

关于结绳,《周易正义》引了《虞郑九家义》中如下的一段话:“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近世台湾的高山族、云南的哈尼族、傈僳族都曾如此。

刻契即在木条上或竹条上刻上锯齿,用来记数。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大多采用过此法。海南的黎族、云南的佤族和哈尼族在上个世纪中期仍然保留这种习俗。

实物记事花样繁多,不一而足。据周有光《语文闲谈》中称,云南景颇族的载瓦人曾出现过实物情书、战书和和约。情书:用红、白、黑三色线缠一个芭蕉叶包,内有树根,表示想念;石灰,表示希望会见;草烟叶,请对方吸后增加爱情。战书:三色线的芭蕉叶包,内有土块,表示争夺土地;子弹,表示宣战。和约:竹筒一节,两端各刻一个缺口,代表议和双方;中间刻一个缺口,代表中人;把竹筒一劈两半,各方保存一半。

继实物之后,古人记事和表达思想便进入了另一高级阶段——文字画阶段。文字画属于前文字阶段。文字画不注重绘画艺术性,只浑沌地记录语言的大意,内容缺乏具体与准确,因而不能算作文字,只能视为文字的滥觞。世界各地保存的原始壁画大都具有此类性质。

文字画后,真正的文字就逐渐产生了。因此说,文字最大可能是起源于图画。文字的创造发明者无疑是勤劳而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关于文字的缔造者,各国都有一些相关的神化传说。例如,古埃及的圣书字是知识之神托特所造,古巴比伦的丁头字(楔形文字)是命运之神那勃所造,希伯莱文是摩西所造,希腊文是荷墨斯所造,婆罗米文是梵摩天帝所造,汉字是仓颉所造。

(2)文字的作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对语言的辅助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①文字的出现克服了语言交际的时空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拓展了语言的交际职能。

②文字通过书面语能够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有的转化为物质财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使语言的规范化成为可能。

③文字使人类的思维活动有了表象,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开掘人脑的潜力,使人类文明出现质的飞跃。

2.汉字的起源、特点与作用

(1)汉字的起源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历代流传的“仓颉造字”之说显然是一种神化的产物。仓颉有可能是黄帝时的史官,但已被历史放大以致失真,所谓“仓颉四目,生而知书”即是。汉字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是一个日积月累、不断膨胀的过程。其产生与发展的情形诚如鲁迅先生所言:“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可见,如果仓颉确有其人,至多是做了一些文字的搜集、整理和推广工作。

汉字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距今已三千多年。甲骨文无论在形体上还是构造上都堪称成熟的文字。可以推断,汉字的诞生时间要远早于殷商。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一些彩陶距今有五、六千年,其上的一些刻划符号如“⊥、┿、╳、↑”等,极可能是汉字的前身或雏形。

同世界上其他文字一样,汉字源自图画,是原始图画日益简化的结果。早期汉字中的大量象形字即是一个明证。由文字画到文字不仅过程漫长,之间的区别也十分明显:图画只表示一个模糊、浑沌的概念,随意性较大,并且不跟语言中的音节相对应;文字除了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清晰的意义外,还具有一个特定的语音形式。结构的繁简与是否方便实用也是二者的一些重要差别。

(2)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作为语素文字,汉字具有与表音文字完全不同的几个特点。

①汉字记录的是汉语的单音节语素。

汉字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的字,这些字都是单音节的。和汉字相对应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用单音节的汉字来记录单音节的汉语语素是汉字的明显特点,这一特点与汉语的结构特点基本适应,这是汉字富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②汉字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由于汉语语素意义的变化比语音的变化慢,也就是说汉字的字义比字音的变化慢,而汉字字形和字义之间关系密切,因此汉字的形体和意义千百年来变化不大,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③汉字是方块形文字。

这是汉字在视觉上最明显的特点。每个汉字,无论笔画多少,都均匀分布在一个方块形的平面空间内。

④汉字不实行分词连写。

汉字记录的基本单位是语素而不是词。汉语在书面上有字的界限,也可以说语素的界限很明显,但没有词的界限,即汉字不实行分词连写。

⑤汉字结构复杂。

汉字大都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这个数字相当庞大。汉字发展到今天,总量达到五六万,现代通用汉字也有7000个,每个汉字都有一个特定的字形,而且结构复杂多变。

上面所总结的汉字的特点中,前三项显示了汉字的优势,后三项或多或少暴露了汉字的不足。我们要想办法弥补汉字的缺点,使它能够更好地发挥优势,为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3)汉字的作用

主要见于三点:

①保证了汉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②维系了国家与民族的统一。

③促进了汉文化与周边文化之间的交流。

【重点笔记】汉字的形体

1.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是历史悠久的文字,它的形体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变异,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其中汉代通行的隶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汉字的形体由此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向现行汉字形体过渡。从历时的角度看,殷商到秦汉时代是汉字形体变化频繁的阶段,之后汉字的形体相对稳定,变化趋于缓慢。汉字形体演变的总体趋势是朝着简便易写的方向发展。

(1)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通行的汉字字体,这种文字通常被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从形体上看,象形字的图画性强,离事物原形不远;结构尚不定型,同一个字可以有多种写法;字形大多瘦长,大小不均;笔画细长方折,繁简不一。从记录的内容看,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是卜辞,即商代王室占卜记录。

(2)金文

金文是商代、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熔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金文的字形同甲骨文接近,但象形符号的图画性有所削弱,字形渐趋匀称、整齐、方正,笔画因熔铸而成的缘故显得肥丰圆转,异体字仍然比较多。在文字构造上,形声字增多,汉字发展的形声化趋势进一步明朗。

(3)篆书

篆书有大篆和小篆之分。

大篆是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秦国的文字,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也叫秦篆,在大篆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小篆以泰山刻石为代表,主要特点是:图画性较弱,符号性增强,笔画比大篆简化,线条柔婉、圆转、略带弧形,形体呈竖长方形,结构整齐、匀称,偏旁写法、位置趋于定型。

(4)隶书

隶书产生于秦,在战国时代秦国简俗字的基础上形成。秦代的隶书称秦隶,到了汉代,字形有了发展,更加简单易写,这种通行于汉代的正式字体叫汉隶。与篆书相比,隶书主要有以下特点: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改造了篆书的偏旁,笔画进一步简化,线条平直、方折,并显出波势,字形扁平,有棱有角。隶书对篆书的改造为现行汉字形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汉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楷书、草书和行书

楷书、草书和行书都由隶书发展而来。

①楷书

楷书是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又叫“真书”、“正书”。楷书保存了隶书的偏旁系统和基本结构,取消了隶书的波势笔法,笔画平直,字形方正,易于书写。

②草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由隶书草化发展而成。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

章草通行于汉魏,使用部分联绵笔,字与字之间不相牵连,书写趋于简便,但仍然保留隶书的笔法和风格,用挑法,有波势。

今草成熟于东晋,字与字之间牵连相通,血脉不断,书写更加简易快速,但不容易辨识。

狂草出现在唐代,笔画联绵回绕,变化多端,书写放纵不羁,个性十足,实用价值不大,几乎成为纯艺术化的字体。

③行书

行书产生于东汉,字形流畅,易写好认,西晋以来,一直广为应用,是常用的手写体,也是楷书最主要的辅助字体。

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逐步简化、符号化、定型化、规范化。

2.现代汉字的形体

现代汉字经整理、简化,更加规范、科学、稳定。现代汉字的标准形体是楷书,主要的辅助字体是行书,在某些特殊场合,如印章、签名、书法创作等,也用草书、隶书等其他形体。计算机字库中的字体更多,包括许多艺术变体。

从使用手段上看,现代汉字的形体可分为手写体和印刷体。

现代汉字的印刷体仍以楷书为范式,采用楷书的各种印刷变体。常见的印刷变体有宋体、楷体、仿宋体和黑体等。

各种印刷体都有不同字号。我国原有七种印刷字号,从大到小是一号字到七号字,后来有所增加。计算机排版可选择的空间更大,可以根据需要放大和缩小字号。

【重点笔记】汉字的结构

1.结构单位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偏旁则是构成汉字的预制件。

(1)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与线,分为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汉字的基本笔画历史上被称为“永”字八法,现代则定为五种(横、竖、撇、点、折)。汉字的笔画多(平均10.75画),计算笔画向来是一大难题。

笔画组合的三种方式:相离、相接、相交。

(2)部件

部件由笔画构成,是高一级的构字单位,也是合体字的基本构形单位。合体字是与独体字相对的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的汉字。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有些字尽管可以切分出部件,但余下的部分不宜再作处理,也应整体上看作独体字,如“串、丰、曲、日、本”等。

①部件的分类

现代汉字的部件,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根据能否独立成字,部件有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之分。“杉、都、剔、牧”等字,左半边都是成字部件,右半边现在看来都是非成字部件。

根据能否继续切分,部件有单一部件和复合部件之分。“舍”字的构字部件是“人”和“舌”,“人”无法再切分成更小的部件,是单一部件,“舌”可以再切分成“千”和“口”,因此是复合部件。单一部件是构成复合部件的基础。3个或3个以上单一部件共同组配汉字时,往往逐层复合,也就是说,部件的组合是有层级的。如“糊”字由4个单一部件构成,分3层组装:先由“十”、“口”复合成“古”,再由“古”、“月”复合成“胡”,最后由“米”、“胡”复合成“糊”。单一部件“十”、“月”、“米”在组配“糊”字时处于不同的层次上。复合部件至少由两个单一部件构成,单一部件不仅是组成复合部件的基础,也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

根据笔画数量多少,部件有单笔部件和多笔部件之分。复合部件至少有两个部件,因此都是多笔部件;单一部件里有少量是一个笔画构成的,例如“一”、“乙”,是单笔部件。

②部件与部首

在汉字分析中还经常使用部首这一概念。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部件,是字书(包括部分词典)中各部的首字,专为汉字分类检索而设立。

不同辞书的收字范围、归部角度不尽相同,部首的取舍也略有差异。以新中国成立以后编印的辞书为例,《新华字典》把收录的汉字归为189部,新《辞海》250部,《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200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201部。这里的“部”就是部首,大部分由具备表意作用的部件充当,例如木、山、土、女、目、虫、米、车等等。也有少数部首不表示意类,如《新华字典》的“乙”部。有一些汉字所属的部首可以充当声旁,如《新华字典》“问、闷、闻”等字的部首“门”。采用部首给汉字归类,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它把收录的9353个汉字归为540部,每个作部首的汉字部件,都具有揭示字义类属的作用。

部首与部件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如《新华字典》偏重从实际字形着眼给汉字归部,所以有的部首实际上并不是部件,而是某些笔画。相反,并不是所有的部件都有字形归类的作用,如“三、上、下、丈、才、万”等部件都可以参与组配汉字,但并不是部首。可见,并非所有的部首都由部件充当,也不是所有的部件都能成为部首。部件与部首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2.笔顺

笔顺是指笔画书写时的先后顺序。汉字笔顺的基本原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注意一些特殊字的笔顺。

3.汉字的构造方式

对汉字的构造方式,传统上有“六书”之说。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为造字法,后两种为用字法。在此着重介绍造字法。

(1)象形

许慎:“随体诘屈,画成其物。”象形即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源自图画,但与图画有本质的区别。象形字是汉字的先行者,构成了汉字的基础。汉字的部首基本是象形字。

象形法的缺陷: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事物无法象形、近似的事物不便区别。

由于汉字形体的变迁,绝大部分的象形字已丧失象形的意味,只有极少数的字如“井、田、伞、雨、网”等尚依稀可辨。

(2)指事

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性符号来表示某个意义的造字法。指事法的优势是可以表示一个抽象的概念。

单纯指事字:上、下、八。

由象形字加提示性符号而成的指事字:亦、本、末、刃、甘。

由象形字变换形体的方向或位置而成:交、尸、县(悬)。

(3)会意

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撝”。会意就是几个偏旁合成为一个新字的方法,新字的意义由偏旁融汇而成。会意建立在人们的联想和推理的基础上。如:

析、采、休、伐、杲、杳、寒、暴、炎、焱、从、众、犇、淼、北、非等

(4)形声

许慎:“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由表字义类属的形旁(义符)和表读音的声旁组成新字的方法即为形声。形声既表音又表意,兼得二者之妙,具有极高的能产性,甲骨文仅20%的形声字,现代汉字则占90%以上。

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绝大多数,但经过汉字的长期演变,形声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声字由声旁和形旁构成,现代汉字的形旁和声旁各有其作用和局限。

①形旁

形旁,也叫意符,是形声字的表意部分。

形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a提示该字所记录的词(或语素)义所属类别。一般形声字的意义都与形旁所提示的事物有关,如“江、河、湖、海、潮、沟、溪、泊”这组字,都有“三点水”这一形旁,意义上每个字都与水有关。形旁的这种提示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初学汉字者掌握字义,而且有助于辨别形近、形似的偏旁。如:“示字旁”和“衣字旁”外形相似,容易相混。但如果联系其表示的意义:示字旁是“示”的左偏旁变形,其意义与鬼神、祭祀、祸福等有关;“衣字旁”是“衣”的左偏旁变形,其意义与衣物有关,那么以这两个形旁构成的字就不易混淆了。所以,形旁提示意义的功能,对于识字、正字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b区别同音字。现代汉字中同音字很多,而形声字读音相同时,往往具有相同的声旁,此时,区别它们的主要手段就是利用不同的形旁。如“楗、踺、毽、键、健、腱”这一组同音字,读音均为jian,声旁均是“建”,要区分不同的意义则通过不同的形旁,了解该字的意义类别。

形旁虽有表义的作用,但在表义方面仍有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a只能表示一种笼统之义,形旁只可标示出某一类事物的共性,难以显示个性,不能提供具体的意义信息。如上面提到的“三点水旁”表示该字意义与水有关,但这种关系又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表示水本身(湘、淮)、与水形态相似的其他类液体(汁、汗)、水的外形(池、河)、液体作用及结果(溶、淹)、跟液体有关的动作(泣、汲)等等,若仅根据形旁提供的信息,难以准确理解其义。

b由于词义的演变和假借的广泛使用等原因,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的形旁有的已难准确提示该字的意义类别了。如“镜”的形旁是“金”字,因古代以铜这种金属制镜,所以从“金”旁,而今天的镜子多用玻璃制成,以“金”作形旁已不能提示意义类别。

c形旁的选择不够科学,从而导致表义不确切。如“鲸”之所以用“鱼”旁,是因为前人误认为它是一种鱼,而今天人们已认识到,“鲸”虽生活在水中,但属哺乳动物,不同于一般的鱼类,采用“鱼”旁是受当时人们认识的局限所致。这是形旁局限性的又一表现。

②声旁

声旁,也叫音符或声符,是形声字的表音部分。

声旁的主要作用:

a表示字音,提示该形声字读音与声旁读音相同或相近。如由“代”字的读音,可推知下边这组字的读音:“袋、玳、黛、贷、贷”。

b可以利用声旁区别形近字。如“狼”与“狠”形近,但“狼”的声旁为“良”(liang),“狠”的声旁为“艮”(gen),据此可把二字区分开。

c利用声旁类推字音,对于学习普通话很有帮助,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如许多方言区“in”与“ing”不分,学普通话时要记住所有发“ing”音的汉字很困难,可先记住常用作声旁的字如“青”(qing),然后可推知以该字作声旁的字都应带后鼻音,如“清、晴、鲭、情、晴、请、箐”等。

形声字的声旁揭示字音也有其局限性,主要是表音不大准确,如“贡一扛、格一客、箱一霜、固一估、伦一轮”这五组字中,“工、各、相、古、仑”分别作为声旁,提示这些字的读音,但其现代读音中只有“伦一轮”一组是声韵调完全相同的,其他各组的声韵调都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相同。

形声字的声旁不能准确表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a语音演变,致使古今读音不尽相同。语音变了,表示原声旁的符号却未改变,因此声旁失去了表音作用。如“诗、待、特”原来是同音字,具有相同的声旁,可现在并不同音,但它们的声旁却没有随读音变化而变化。又如“基、积、机、鸡”这一组字在《广韵》中读音并不相同,到了现代却是同音字,而造字之初使用的声旁并未因此而改用同一符号。

b由于汉字字形的演变,有些在造字之初可表读音的声旁已面目全非。如“鸡、难、戏、观”中的“又”在古汉字中原是声旁,分别写作“奚、莫、虚”,可是简化以后变成了同一偏旁,并且不能提示读音,这种形声字有名而无实,当然难以表示读音了。

c造字之初,有些形声字选择声符时不是十分严格。在没有同音字的情况下,选择了近似音作声旁,这也是造成声旁表音不准的重要原因。

虽然现代汉字中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但又都有各自的重要作用,而且当二者组合起来时,它们所提供的信息就大大丰富了,这使汉字在表音兼表义的文字系统内找到了一种合适的、能产性高的造字方法,所以形声字占现代汉字的绝大多数。

(5)转注

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转注字是指部首相同、字义相同、字音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字,如“老”与“考”、“空”与“窍”、“顶”与“颠”、“逆”与“迎”等。

(6)假借

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假借的基础是音同,借者与被借者在意义上无丝毫的;联系。如“其”、“莫”、“然”、“然”、“我”、“汝”、“来”等。

【重点笔记】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1.汉字的整理

汉字的整理包括简化笔画和精简字数。

(1)简化笔画

1986年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应用简化部件,类推简化了一批繁体字,使简化字的总数达到2235个。

《简化字总表》所用的简化方法有保留特征(聲——声),保留轮廓(奪——夺),更换部件(雞——鸡),另造形声字和会意字(響——响、滅——灭),草书楷化(書——书),同音代替(幾——几)等。

以上简化方法,有的不涉及新造字问题,如同音代替;有的是原有造字法的延续,如另造新的形声字和会意字;有的则突破了传统的造字方法,直接对繁体字进行省写改造,如保留原字的特征和轮廓、更换部件、草书楷化等。简化字并非现代才有,如“书”字早在敦煌文献中就已经有草书形体了。再如:“难、鸡、凤、轰”等字的简化方法属于更换部件,“又”在这些简化字中既不是形旁,也不是声旁,只是纯粹的构字部件,具有区别和显示字义的作用,但这种简化方法早已有之,“难”字见于明代,“鸡、凤、轰”等见于清代。汉字的形体演变到隶书、楷书之时,简体字已经不少了。以往的简体字基本上属于汉字形体的自然演变,今天的简化字是对汉字的有意识改造。

(2)精简字数

①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实际淘汰汉字1027个。

②1965年《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规范了6196个字的印刷体形式

③1956-1964年,全国35个县更改了生僻的地名用字35个。

④1977.7月《关于部分计量单位统一用字的通知》规范了部分译名用字。

2.汉字的标准化

现代汉字规范化、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1)定量:是规范现代汉字的用字数量。

①1988《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

②1988《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3500个,其中常用字1500个。

今后,在人名、地名、翻译用字、科技术语等方面,仍需进行汉字的定量研究。

(2)定形:是规定现代汉字的标准字形。

主要成果体现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

今后仍需进一步科学地整理异体字、异体词,确定笔画的种类、名称和具体写法,汉字的简化工作也要审慎,以免造成汉字使用的混乱。

(3)定音:制定现代汉字的标准读音。

主要成果体现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今后仍需对人名、地名等领域出现的异读问题进行审定,轻生、儿化的随意性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4)定序:规定现代汉字的排列顺序。

主要采用义序法、音序法和形序法。号码法按字形确定号码,目前看来仍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改造。

定序工作任重道远,各种排检法的整理和统一有待时日。

3.汉字的信息处理

汉字编码技术方案众多,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有十余种,主要类型有:

(1)全汉字编码

(2)字形分解编码

(3)拼音编码

(4)形音结合编码

一般说来,各种编码法可以并用,但标准需要统一。

【重点笔记】使用规范汉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规范汉字”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汉字整理方面的文献和权威字书规定的汉字。“推行规范汉字”要求人们自觉使用规范汉字,不用已经整理、淘汰的繁体字、异体字和旧字形等,切实纠正错别字。

1.使用规范的简化字

《简化字总表》(1986)覆盖繁体字2261个,这些繁体字一般只能在古籍文献、艺术作品等特殊范围内使用,正常情况下都应使用《总表》规定的简化字。

使用简化字应先熟悉《简化字总表》的内容,了解第二表规定的类推简化的范围,分辨简化字的细微差别,掌握简化字的笔顺规范,注意简化字的一般用法与特殊用法,防止滥用简化字。

2.不用异体字和异形词

《第一次异体字整理表》(1955)按照从俗、从众、书写方便的原则整理异体字,淘汰了一批笔画复杂和不太通行的异体字,减轻了人们的记忆负担。应该自觉使用选定的规范字,不使用已经废止的异体字。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2001)对338组异形词进行了规范,每组都提供了推荐词形,如“辈分、笔画、车厢、弘扬”等。应该掌握这些推荐词形,不再使用以往并存的“辈份、笔划、车箱、宏扬”等词形。

3.掌握规范字形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65)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中规定的楷书新字体是现代汉字印刷体的标准字体和规范字形,也是语文教学、书面交际、印刷出版、汉字信息处理的字形标准。应该参照新版字典、词典正文前面的“新旧字形对照表”,了解新旧字形的差异,按照权威字表规定的新字形书写汉字,以便准确掌握汉字笔画,提高检字效率。

4.纠正错别字

错别字现象包括三种情况:写错字、写别字、读错字。

写错字,指写得不成字,即规范字典中查不到的汉字。别字也叫“白字”,写别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读错字指念错或说错字音。写别字,实际上也是写错了字,因此通常所说的“错字”是上述三种情况的统称。

对个人来说,错别字现象一不小心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固然有汉字本身的原因(汉字结构复杂,形音关系松散,一字一形,难认、难写、难读、难记,容易出错),但使用者主观上的粗心、草率、随意、轻视也极易造成客观上出错率的上升。如果个人的错别字现象长期得不到纠正,势必影响交际效果,给生活带来不便,给工作带来损失,严重的会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书报杂志、教师板书、广告语言、新闻播报等与大众或受教育群体接触密切的领域,应该尤其避免出现错别字,及时纠正错别字。

避免写错、读错汉字,首先是主观上要重视,遇到拿不准的汉字,立即翻查字典或请教他人,及时纠正错误的书写和读音习惯。还可以从字形、字音、字义的角度入手,掌握汉字的字形特征与字音、字义的对应关系,利用有规律的构字部件区别形似字。只要养成了勤查字典的习惯,掌握了汉字的读写规律,就一定能降低错别字的出现机率,提高汉字的使用水平。

标签: #c语言中阶级怎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