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2021年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揭晓!

中国气象局 2745

前言:

今天朋友们对“天气指数2019中国气象频道”大体比较重视,同学们都想要了解一些“天气指数2019中国气象频道”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有关“天气指数2019中国气象频道””的相关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朋友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12月29日,在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2021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揭晓:“‘21.7’河南特大暴雨创大陆小时气象观测纪录”等获评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夏季北半球多地遭受高温‘炙烤’”等获评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2021年,我国天气形势复杂,气候异常显著,极端事件频发。国内十大入选事件的投票结果基本反映了今年我国天气气候的主要特点:一是全国平均气温显著偏高,但年初气温起伏大,极端冷暖事件凸显;二是北方地区降水量为历史第二多,降水极端性显著,京津冀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偏多;三是高温日数多,入秋后频繁遭遇强寒潮;四是登陆台风数量少,但“烟花”风雨影响范围大;五是沙尘天气早发重发,龙卷多发,强对流天气致灾严重。此外,“风云气象卫星家族新增两名成员”等事件入选。

据悉,2021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由中国气象局主办,国家气候中心承办,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等单位参与。

2021年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详情请见下文

TOP 10


北方降水偏多 居历史第二

“21.7”河南特大暴雨创大陆小时气象观测纪录

华南阶段性气象干旱造成严重影响

台风“烟花”长时间陆上滞留破纪录

12月超强台风影响南海历史罕见

1月中东部2月北方出现极端冷暖转换

入秋后频繁遭遇强寒潮天气

龙卷多发 强对流天气致灾严重

3月遭遇10年来最强沙尘天气

风云气象卫星家族新增两名成员

1.北方降水偏多 居历史第二

今年我国北方平均降水量达697.9毫米,较常年偏多40.3%,为历史第二多,仅次于1964年。京津冀晋豫陕等6省(市)降水量均达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夏秋季降水多导致北方多地出现严重汛情。6月中旬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部连续降雨致水位上涨迅速,嫩江形成2021年1号洪水;华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偏多1倍。7月15-18日,北方强降水致多地河道水位持续上涨,海河流域北易水河洪峰流量达536立方米/秒,为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

2021年1月1日至12月28日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

8月下旬,北京密云水库蓄水量突破了1994年以来最高纪录。秋季,黄河出现严重汛情,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出现3个编号洪水,支流渭河发生1935年有实测资料以来同期最大洪水,伊洛河、沁河发生1950年有实测资料以来同期最大洪水。10月2-7日,山西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37条河流发生洪水,公路、铁路运行受到影响,山西平遥古城墙局部坍塌。10月6-7日,陕西受持续降雨影响,有21条河流31站出现洪峰37次,其中有11条河流13站出现超警戒洪峰16次;西安全运会创下历次全运会雨日最多、累计雨量最大纪录。 7月18日北京地铁金安桥站因积水封闭。

2. “21.7”河南特大暴雨创大陆小时气象观测纪录

2021年7月17-24日,河南多地出现破纪录极端强降水事件,具有过程累计雨量大、强降水范围广、降水极端性强、短时强降水时段集中且持续时间长的特征。河南有39个县市累计降水量达年降水量的一半,其中郑州、辉县、淇县等10个县市超过常年的年降水量。累计雨量超过250毫米的覆盖面积占河南国土面积的32.8%。1小时最大雨强(郑州,201.9毫米)超过“75.8”暴雨(河南林庄,198.5毫米),创下中国大陆小时气象观测降雨量新纪录;郑州等19个县市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32个县市连续3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7月17-24日全国降水量分布图。

暴雨导致郑州、鹤壁、新乡、安阳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城市运行大面积中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8座大型水库及39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郑州市常庄水库、郭家咀水库及贾鲁河、伊河等多处工程出现险情。 河南郑州市区积水严重。

3.华南阶段性气象干旱造成严重影响

今年华南地区降水量偏少17%,为2004年以来最少,阶段性气象干旱特点突出。1月至2月上旬,华南出现中度以上气象干旱,2月中旬至3月中旬,伴随华南地区大范围降水过程,气象干旱基本解除;3月下旬开始,中等强度以上气象干旱再次出现并持续至10月初,10月上半月受台风“狮子山”和“圆规”的影响,华南出现暴雨到大暴雨降水,气象干旱缓解。11月至12月上旬末,华南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地区气象干旱又有所露头;12月下旬初台风“雷伊”给华南中东部带来降水,气象干旱缓和。气象干旱的频繁发生致使华南土壤墒情低,江河水位下降,山塘水库干涸,对农业生产、森林防火、生活生产等产生了不利影响,珠江口出现咸潮,影响对港供水和电网安全等。

2021年1月1日至12月28日华南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

此外,云南1-5月温高雨少,大部也出现持续的气象干旱。台湾遭遇了56年来最严重旱情,由于去年秋季至今年3月,降水持续偏少,4月上中旬21座主要水库中有5座出水量下降到10%以下,台中德基水库蓄水量已跌破5%,多地因缺水采取“供5停2”的措施,农作物灌溉和工业用水、民众生活等受到严重影响。

今年华南地区中等以上干旱面积演变。

4.台风“烟花”长时间陆上滞留破纪录

今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22个台风,其中有5个登陆我国,生成和登陆台风数均较常年偏少。第6号台风“烟花”于7月25日和26日两次登陆浙江,为194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首个在浙江省内两次登陆的台风。

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路径图 。

“烟花”移动速度慢,在我国陆上滞留时间长达95小时,为1949年以来最长;累计雨量大,单点最大累计雨量超1000毫米;影响范围广,先后影响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天津、北京、辽宁等10省(市),50毫米及以上累计雨量覆盖面积达35.2万平方公里;综合强度强,风雨综合强度指数位列1961年以来第13位高,但灾害损失较轻。

7月22-31日我国中东部沿海地区累计降水量分布图。

5. 12月超强台风影响南海历史罕见

今年第22号台风“雷伊”于12月13日在西太平洋生成,16日加强为超强台风,是历史上直接袭击我国南沙群岛的最强台风,也是影响南海最晚的超强台风,具有强度强、北上路径少见、大风影响范围广、风速大、致灾重等特点。“雷伊”在影响我国之前,以超强台风姿态横扫菲律宾,造成至少375人死亡、50余人失踪。

12月18日“雷伊”再次达到超强台风级。

进入南海后,大部海域出现大风天气,南沙群岛、中沙群岛、海南岛东部沿海及近海出现8~10级阵风,部分岛礁阵风达12级以上,渚碧礁最大阵风达13级(41.4米/秒),还给华南中东部带来大到暴雨天气,有效缓和了旱情。

台风“雷伊”路径图。

6. 1月中东部2月北方出现极端冷暖转换

1月6-8日中东部受寒潮天气影响,大部地区出现6~12℃的降温,局地超过12℃;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南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淮等地部分地区出现6~8级阵风,局地9~10级;辽宁大连、山东半岛等地出现中到大雪,局地暴雪;北京、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市50余县市最低气温突破或达到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北京大部地区最低气温在-24~-18℃,南郊观象台最低气温达-19.6℃,为1951年以来第三低。

1月6-8日全国最大过程降温分布图。

2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9℃,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有787个县市日最高气温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冬季历史极值。2月18-21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回升,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增温迅猛。21日,北京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关中、山东北部和西部、河南及以南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升至25~29℃,河南西峡达30℃;北京最高气温达25.6℃、石家庄27.3℃、郑州28.3℃、济南25.6℃。极端暖事件给北京冬奥会测试赛带来了较大挑战。

2月全国极端暖事件分布图。

7.入秋后频繁遭遇强寒潮天气

入秋以来冷空气活动频繁,我国共发生11次冷空气过程,其中6次达寒潮天气标准。11月4-9日为一次全国型寒潮天气,具有降温幅度大、雨雪范围广、极端性强、影响大等特点,其综合强度指数位居历史第四。全国有429个县市达到或超过极端日降温阈值,其中116个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

11月4-9日全国最大过程降温幅度分布图。

寒潮给我国大部地区的农业、交通、电力等造成较大影响;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致使内蒙古、辽宁、吉林、甘肃、山西、河北、宁夏、湖北及湖南等9省(区)56个县(市、区)秋收秋种、设施农业、在田作物、渔业等受到不利影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陕西9省(市)共计至少184个路段公路封闭;北京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分别31次航班取消和25次航班延误;京津城际、京沪高铁、津秦高铁、津保客专部分列车晚点或停运;沈阳、长春、天津、济南等多地中小学停课;黑龙江约84万户停电,河南平顶山、三门峡、洛阳、郑州等地出现短时输电线路故障。12月23-26日,我国中东部又经历一次寒潮天气,贵州和湖南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雪,积雪深度达10~20厘米,贵州南部、湖南南部、广西东北部等局地出现冻雨。 降雪致黑龙江约84万户停电。

8.龙卷多发 强对流天气致灾严重

今年以来,我国共发生47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首发时间(3月30-31日)较常年偏晚15天,末次(10月2-4日)较常年偏晚16天;出现龙卷天气至少有39次,其中中等强度以上达16次,均多于常年,且北方地区偏多、华南地区偏弱。

今年全国16次中等强度以上龙卷发生分布图。

4月30日,江苏沿江及其以北大部地区遭受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南通沿海最大风速达47.9米/秒。5月14日,江苏苏州与浙江嘉兴交界附近、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在2小时内先后出现强龙卷天气,最大风力都达17级以上,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6月1日傍晚黑龙江省尚志市和阿城区出现龙卷(最大风力分别达17级以上和15级以上),6月25日下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出现强龙卷。7月10-14日,京津冀鲁豫的部分地区出现小时雨量50~80毫米、局地超过120毫米的强降水,并伴有局地10~11级的雷暴大风。7月20日河南开封通许出现龙卷,21日河北保定清苑区部分地区出现极端风雹天气,东闾乡遭受龙卷风。10月2-4日,辽宁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强风雹及大暴雨天气,大连、鞍山、本溪、丹东、营口、铁岭、葫芦岛地区局部出现冰雹。

5月14日武汉市经开区军山片区救援现场。

9. 3月遭遇10年来最强沙尘天气

今年我国的沙尘天气具有发生时间早、强度强、影响范围广等特点。首发时间(1月10日)较2000-2020年平均值偏早35天,为2002年以来最早;强沙尘暴过程次数(2次)为2000年以来最多,且均出现在3月份。

3月14-17日沙尘实况图。

3月13-18日强沙尘暴过程为近10年来最强,北方多地PM10峰值浓度超过5000微克/立方米,北京PM10最大浓度超过7000微克/立方米,最低能见度500~800米;西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及内蒙古等地出现6~8级阵风,部分地区9~10级,内蒙古中东部、新疆北部局地达11~12级;沙尘天气波及17个省(区、市),影响面积超过380万平方公里,沙尘暴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

风云四号A星于3月15日监测的沙尘天气。

3月27-29日的强沙尘暴过程中,内蒙古、华北及辽宁、山东等地PM10最大浓度超过2000微克/立方米;北京PM10最大浓度超过3000微克/立方米。内蒙古、华北东部等地出现6~8级阵风,部分地区9~10级,内蒙古中部局地达11级,沙尘天气影响面积超过270万平方公里,沙尘暴面积26万平方公里。沙尘天气对我国交通运输、群众生活生产等造成较大影响。

10.风云气象卫星家族新增两名成员

今年6月3日和7月5日,我国成功发射两颗风云气象卫星。风云四号B星作为新一代风云静止轨道业务星的首发星,全面加强光谱覆盖能力和空间分辨率,新增的快速成像仪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高轨一分钟间隔持续观测,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250米,为建党百年庆典和十四届全运会等重大活动、“21.7”河南特大暴雨监测等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风云四号B星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第一幅彩色合成图像。

风云三号黎明星(FY-3E)作为全球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发展和完善了我国气象卫星观测业务体系,使我国成为国际上首个拥有晨昏、上午、下午三星组网观测能力的国家,填补了国际晨昏轨道气象卫星技术空白,增强了“看海洋”、“看太阳”能力。多种卫星大气掩星探测仪资料已在中国气象局全球同化预报系统中业务应用,全球洋面风产品在汛期台风监测中发挥了作用。今年是太阳进入第25活动周的第一年,太阳活动进入相对活跃阶段,我国首次实现了从太阳爆发到地球空间环境响应“全过程”的自主监测,不仅及时“捕捉”到了耀斑的爆发,而且还探测到了地球空间环境中粒子、磁场、极光、大气密度等多种关键要素的暴时变化,为我国空间探测、载人航天以及卫星在轨、星地通讯等重要活动提供空间天气预警预报服务。

黎明星第一幅太阳极紫外图像。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编辑:木有

审核:崔国辉

标签: #天气指数2019中国气象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