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前小伙伴们对“分割数组成两个两个部分的和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大致比较关切,同学们都想要分析一些“分割数组成两个两个部分的和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对于“分割数组成两个两个部分的和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的相关知识,希望我们能喜欢,小伙伴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复备人: 时间:
课题: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练习课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一、通过练习与对比,使学生发现与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便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二、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形成解决问题的多样策略。
三、在学生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奥秘。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与对比,使学生发现与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艺术的一些简便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课前准备: 多媒体,练习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和学生活动
一:基本练习
1. 找出下面各数的最大公因数
8和20 16和26 30和42
45和54 25和50 20和30
16和268和2 师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公因数的?
生: 列举法,生:列举出8和20的因数,在找出8和20的最大公约数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呀?
生: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小的数的因数,然后在较小数的因数中找较大数的最大因数。
你觉得哪种方法简单一些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使学生加深对列举法的认识和理解,为下面的巩固练习打下基础)
2.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5和15 21和7 3和15 8和91
1和13 11和12 12和1 4和15
(1)学生独立完成,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2)指导汇报结果,集体评价
(3)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中交流。
看一看,第一组中,每组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特征?(是较小的数)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子
观察一下第二组中的每题你有什么发现?
指名汇报:每题中的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设计意图,通过两组特殊关系的数的对比练习,使学生从对比中找出特点,找出规律)
二:巩固练习
1. A=2×2×3 B=2×3×5,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
2. A和B是两个非0的自然数,A 是 B的3倍,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
这两道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讲解时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在给予引导
总结出:第一题找两个数中相同的因数相乘即可。
第二题根据A 是 B的3倍 列式为:B×3=A,根据上题的结论可以判断出最大公因数就是最小的数。
三:发展练习
1.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有一张长方形纸板,长是20厘米,宽12厘米,如果将其分割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并使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并且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
写出思考过程。
(1)理解题意
(2)指导解答
边长既要是20的因数,也要是12的因数,因此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20和12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试着画一画,算一算,汇报交流。
20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4
20÷4=5(个)沿着长的方向可以画5个
12÷4=3(个) 沿着宽的方向可以画3个
3×5=15(个)一共可以在15个
答:一共可以裁15个。
2.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
两根彩带的长度分别是30厘米45厘米,把这两种彩带截成同样长的几段且没有剩余,每段彩带最长多少厘米?
师:每根彩带截成同样长的的几段且没有剩余,每段彩带最长几厘米?那么实际上求的是什么?
生: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是15厘米
答:每段彩带最15厘米
3.把32支铅笔和40块橡皮平均分给一些小朋友,且没有剩余,最多能分给几个小朋友?本人将得将分得几只铅笔和几块橡皮?
四:补充提高练习题。
(14,?)=14
(14,?)=7
(设计意图 :延伸题目的是检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让学生对公因数有进一步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学会了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利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本课堂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加深对本节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作业设计:
必做作业:练习册20-21页
选做作业:21页的8题和9题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章老师让数学学起来更简单*
*如对你有用,可关注*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