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几点认识

光明网 467

前言:

目前我们对“谈谈对c语言的认识与理解1500”大概比较关切,大家都想要分析一些“谈谈对c语言的认识与理解1500”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汇集了一些关于“谈谈对c语言的认识与理解1500””的相关内容,希望看官们能喜欢,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作者:许多(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人口科学》编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保障人民享有健康幸福的生活、促进健康人力资本积累,需要着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此过程中,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需要深入认识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回应时代呼唤、承担历史使命。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健康正是人民最基本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三明考察调研时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健康不仅是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石,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健康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对居民收入及消费具有重要影响,健康的劳动力让生产更加稳定和高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健康的居民将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拉动更多的消费,驱动内循环顺畅运行。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三个方面做出了重要部署: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不仅如此,党的二十大报告还在医疗资源扩容和布局、公立医院改革、医疗卫生队伍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深刻领悟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的历史经验

述往思来,鉴往知今。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采取了一系列符合时代特点、回应人民需求的卫生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中国面临卫生资源短缺、卫生人才匮乏的困难,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六二六指示”,指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中国快速建立起覆盖全国城乡的医疗卫生网,在农村地区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将有限的资源用在预防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之上,让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村居民享有了最基本的医药卫生服务。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举办阿拉木图会议,高度评价了中国低成本、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称赞中国用最低的成本保护世界最多人口的健康。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对医药卫生体制作出了调整;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中国于2009年开启了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确医改的任务为“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从扩大医疗保障覆盖、公立医院改革、支付方式改革、药械供应改革等多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如今,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公立医院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形成了“三明模式”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支付方式改革和药械供应改革也在不断取得突破,涌现出一大批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推广的亮点。

随着卫生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人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从1949年到2020年,中国全国人口数从5.4亿增长到14.12亿。在党的领导下,不仅中国人口数量得到了快速增长,人口质量、人民健康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在1949年尚不足35岁,到1981年已经提升到67.77岁,2020年进一步提升到77.93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欧美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从40岁增长到70岁经历了140年,而中国只用了约70年。从1949年到2020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从1500/10万人下降到16.9/10万,下降幅度约为99%;新生儿死亡率约200‰下降到5.4‰,下降幅度约为97%。中国人口死亡率快速下降,从而在2016年提前实现了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这都反映了中国卫生健康事业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几个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以下三个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一是人口学科的相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为此,有必要从宏微观多种视角切入,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变化趋势,理解个体的婚育行为特征,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必要的理论认识。

二是健康经济相关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这就需要学者更加深入地研究健康的决定因素、健康行为的干预成效、医药卫生行业的经济规律等重要问题、基础问题,从而指导政策干预、机制设计和产业发展。

三是健康中国相关的公共政策问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都有赖于科学、有效的政策。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进,循证决策在政策制定过程愈发重要,这就需要学者更多使用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重大政策进行成效评估和规律总结,从而为进一步制定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同时,要更加注重调查研究,从中国的现实经验中发现新现象、总结新规律、构建新理论,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中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向现代化社会,其发展路径和推进方式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无法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发现的经验。因此,学者需要通过更多规范、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特征事实、总结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探究内在作用机制,进而在中国经验之上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规律。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标签: #谈谈对c语言的认识与理解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