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瞭望 | 一年就完成任务目标的80%,北京这一成绩单怎么取得的?——专访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

新华社 64695

前言:

此时小伙伴们对“mysql用户赋权对已有链路有影响吗”可能比较重视,小伙伴们都想要分析一些“mysql用户赋权对已有链路有影响吗”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关于“mysql用户赋权对已有链路有影响吗””的相关文章,希望朋友们能喜欢,我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

一年来,北京蹄疾步稳推进“两区”建设,以首善标准谋篇布局,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首年即完成任务目标的80%,跑出了北京开放的加速度

一年来,北京形成了34项全国首创或首批的政策创新成果,以及首批10项最佳实践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达到过去5年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期间向全国复制推广案例数的40%

今年1~7月,北京市新设外资企业1803户(含分支机构),同比增长74.2%,增速远超全国同比增速。其中自贸试验区以全市7‰的面积贡献了7%的市场主体增量和28%的外资企业增量,为吸引国际要素集聚,打造国际化开放创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涂铭 吉宁 王晓洁

前不久开幕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北京聚焦“两区”建设展示了开放机遇下的北京新貌,引发全球广泛关注。

“两区”指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 “两区”建设是中国向世界宣示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北京“十四五”开局“五子联动”中的关键一子,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助力作用。

时值北京“两区”建设一周年,《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他表示,北京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北京高水平开放的决策部署,蹄疾步稳推进“两区”建设,以首善标准谋篇布局,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首年即完成任务目标的80%,跑出了北京开放的加速度。

强化三个统筹 全方位加速“两区”建设

《瞭望》:一年来,北京是如何打造“两区”建设这张开放金名片的?

殷勇:一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两区”建设,将其作为北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坚持聚焦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坚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对标国际先进规则与实践,探索出一条高水平扩大开放的有效路径。

一是统筹“两区”建设,充分释放“产业开放+园区开放”叠加优势。立足首都服务业发展优势,围绕产业开放,出台科技、金融、文化旅游等九大领域开放方案,构建覆盖服务业北京优势业态的开放新体系。注重调动优势资源,建立健全人才、知识产权、财税、通关等全方位要素支撑体系。发挥区域禀赋,重点打造近130平方公里的“3+1”自贸片区,即北京自贸试验区的科技创新、国际商务服务及高端产业3个片区、河北自贸试验区的大兴国际机场片区(北京区域),以及服务对外开放战略需要的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和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等,形成全市开放与自贸试验区、重点功能园区协同联动、多点支撑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是统筹“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夯实“两区”建设工作抓手。将国务院批复的“两区”方案,以清单的方式细化成251项政策任务,明确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建立工作进展“周报告”、政策任务和项目推进“周调度”、调研问题“周反馈”、自评估与他评估相结合的“回头看”等工作机制,确保任务完成进度快于时间进度。把项目落地作为检验“两区”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实施政策清单、空间资源清单、目标企业清单“三单管理”,共梳理政策清单331条、空间资源8238万平方米、目标企业948家;服务保障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项目落地,累计入库项目2406个,通过“软服务+硬改革”相结合的项目推进机制,已落地1047个项目,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支撑。

三是统筹“全产业链开放+全环节改革”,努力探索一条制度化集成化改革路径。在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方案的基础上,围绕进一步提升改革开放的系统性集成性,提升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能级,聚焦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绿色金融等战略性、优势性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开放。围绕人才、知识产权等关键要素,通过全环节走流程,制定一揽子改革措施。聚焦综合保税区和北京中德中日产业园,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努力将扩大开放从单点突破向集成化制度创新提升,探索一条适应首都发展、体现首善标准、带有首都特色的改革开放新路径。

打造“两区”建设样板 提升开放引领性

《瞭望》:“两区”建设如何助推北京开放走在全国前列?取得哪些成效?

殷勇:一年来,北京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以可复制可推广为要求,推动“两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实施一批先行先试政策,开放引领度显著增强。一年来,我们坚持大胆探索创新,实现开放改革新突破,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推动公司型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知识产权保险试点、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试点、金融科技监管沙箱等一批创新举措加快落地,形成了34项全国首创或首批的政策创新成果。

二是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案例,开放贡献度不断提升。一年来,我们围绕建设科技服务体系、提质升级文旅服务、金融服务创新创业、优化区域合作模式等,形成了构建科技创新全链条服务生态体系、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转让份额转让模式创新等首批10项最佳实践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达到过去5年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期间向全国复制推广案例数的40%。此外,形成了网联云控式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服务模式等首批24项试点案例,在全市复制推广。

三是落地一批标志性项目,市场活跃度不断攀升。一年来,我们推动“产业开放+园区开放”协同外溢效应持续释放。科技信息领域,SMC中国区总部、赛诺根亚太总部、施耐德研发中心、苹果广告、华为中国区总部等一批中外机构落户北京。金融领域,国家重大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网关、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外资全资控股持牌支付公司、第三支柱国民养老保险公司、银河资产管理公司等突破性项目相继落地,“两区”建设启动以来,已累计落地国内外金融机构68家。教育医疗领域,德勤(中国)大学落地,建设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细胞医药产业化基地等,互联网医院达20家。园区开放方面,自贸组团开放主阵地的地位凸显,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加氢站、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项目、“两区”建设以来首条第五航权航线等纷纷落地。在“两区”建设带动下,在首都疫情防控始终保持高度紧绷态势下,今年1~7月,全市新设外资企业1803户(含分支机构),同比增长74.2%,增速远超全国同比增速。其中自贸试验区以全市7‰的面积贡献了7%的市场主体增量和28%的外资企业增量,为吸引国际要素集聚,打造国际化开放创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搭建一批重点平台,要素集聚度不断增强。一年来,我们累计落地北京首个面向全球的新一代原创新药发现平台、金砖国家疫苗研发中国中心、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等38个功能性、服务型平台,打通资源要素国内国际双循环链路,为构筑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拓展了新空间。

五是打造一批可视化成果,开放显示度持续增强。一年来,我们把无形的制度创新与有形的载体建设相结合,建成了2000余平方米的“两区”展示会客厅;依托重点示范园区,推出了首钢园、中国影都等一批“两区”打卡地;落成了城市副中心“两区”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北京自贸试验区创新服务中心、CBD招商服务中心等一批集成式服务载体;推出了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国际影视摄制服务中心、京津冀首个国际氢能交流中心、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展示中心等一批直观易感的成果,进一步打造扩大开放样板间。

谋划政策创新 持续增强企业获得感

《瞭望》:“两区”建设为企业送去了哪些政策红利?

殷勇:北京是全国服务业最发达、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市。“两区”建设锁定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创新体制机制,回应企业关切,特色政策频出,精准服务保障,进一步提高企业满意度,增强企业获得感。

一是资金跨境融通更加便利。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等首批性政策在京破冰;深化外债便利化改革,试点额度提高至1000万美元,受益企业借用外债平均利率仅0.51%;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资试点额度增至100亿美元;贸易外汇和资本项目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金额突破770亿美元;率先升级对外承包工程类优质诚信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便利化试点。

二是人才支持更加有力。准入便利方面,率先落地证券业、期货业过往资历认可机制;向境外人员开放首批35项职业资格考试,近100名港澳台和外籍人员参加了考试;推出首批82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吸引国际人才在京聚集;争取国家移民管理局支持北京10项外籍人才出入境新政,首创单位荐才、以才荐才机制;实施外国人工作许可、工作居留许可两证联办,将办理时限缩短了1/3,办理次数减少了一半。生活便利方面,19所国际学校正加紧建设,国际商业保险、医疗保险统一结算在积极探索,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步伐加快。创业便利方面,支持离岸创新创业,支持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政府支持科技项目,推动持永久居留证的外籍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享受国民待遇。

三是数据流动更加安全有序。在全国首批参与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试点,研究制定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内部工作指引、申报指南等文件;注重数据安全,探索开展数据市场监管沙箱机制;推进数字贸易的国际合作,通过打造数字贸易港,来探索形成国际间的合作机制。

四是服务保障更加完善。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设立了北京金融法院和北京法院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实施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京津冀区域通办联动机制等,高水平开放的制度创新框架正加快形成。

眺望京城(9月21日摄) 杨乐摄/本刊

强化制度创新 护航“两区”建设走深走实

《瞭望》:未来如何谋划“两区”建设取得更多有突破、有活力、有实效的改革开放成果?

殷勇:下一步,北京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重要致辞精神,坚决肩负起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北京的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进一步推进先行先试示范,抓好数字贸易示范区、自贸组团等功能区建设,引进培育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改革开放的北京样板。

一是标准再对标,拓展先行先试改革实施新路径。围绕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度对标研究,结合北京“四个中心”定位和优势产业,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跨境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积极探索,制定形成“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合作示范区”的北京方案;突出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优势,在规则、制度、服务体系、应用场景、承载区域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建设数字贸易港,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发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优势,积极争取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围绕金融开放改革持续探索,协助做好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运营,不断提升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能级,更好服务国家参与全球金融体系治理。

二是定位再精准,谋划全产业链全环节制度创新。围绕对外开放战略和北京自身优势,进一步深入研究,统筹好系统性和精准性。聚焦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绿色金融等重点产业和人才、知识产权等关键环节,在全球产业链发展方向的引领下,对标全球标杆城市,以问题为导向,以痛点难点为切入口,围绕全产业链开放和全环节改革进一步深入研究,找准自身比较优势,持续赋权赋能,畅通循环体系,不断丰富先行先试的有益经验,为全球优质资源落户北京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三是机制再理顺,畅通全市开放改革创新体系。“两区”建设推进过程中,需要始终谋划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市级层面,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两区”管理体制机制,抓紧出台自贸试验区条例,制定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决定,为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在组团层面,将探索更有效的管理模式,赋予各组团更大改革自主权,充分激发各组团的创新活力和动力。

四是抓手再明确,打造差异化产业集聚新空间。坚持高点谋划,开辟先行先试新的布局,充分释放服务业扩大开放与自贸试验区双重政策叠加优势。以重点园区为依托,以功能再造和政策会诊为抓手,进一步明确重点产业的承载区域和细分方向,形成各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打造一批“两区”建设样板间;进一步完善项目服务保障机制,重点关注产业链龙头项目、补链项目,形成落地一个带动一批的效应;推动综保区创新升级,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保障有力的综保区发展格局。

五是合作再务实,探索深化区域间合作新模式。在北京市内,探索建立重点园区间的联动机制,完善产业链转移的利益分享机制,形成错位合作;在京津冀地区,进一步深化协同开放,探索以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动为抓手,形成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加强与兄弟省市交流,建立开放合作机制,开展联动创新。■

标签: #mysql用户赋权对已有链路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