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时各位老铁们对“好方法高效率的句子有哪些图片”大致比较讲究,小伙伴们都想要了解一些“好方法高效率的句子有哪些图片”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对于“好方法高效率的句子有哪些图片””的相关内容,希望兄弟们能喜欢,同学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本文受权转载自“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作者:糖豆豆
寒假即将结束,学生党们的作业都做得怎么样啦?在时间、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有没有特别高效的学习方法呢?
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丰富研究,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有趣的研究结论,探索出那个“最佳学习方法”。
图源|网络
我们和“做题”的爱与恨
说到做题或练习,你可能有过这种心情:
晕晕乎乎地上完一天的课,明明听课已经够疲惫了,还要面对满满当当的课后作业,真让人头疼呀!如果能不写作业该有多好呀……
又或者你有过这种经历:
要考试了,真讨厌,为什么会有单元测周测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啊!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考试……
很多同学都有过为作业和考试苦恼的经历,其实,写作业和考试是十分高效的学习方法。
近百年来,数百个关于学习方法的研究显示,做题练习(Practice Testing)对学习和知识巩固(Retention)很有帮助,使用该方法的不同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都不错,在各个评价标准下都比较突出[1-3]。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做题练习指的是在学习完知识之后做相关内容的练习,通过应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强调的是知识运用的过程[4]。
比如老师总是一节课讲作文怎么写、审题方法是什么,下一节课就让学生上手练习。
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将老师或者书本输入的知识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解,理解了之后再结合实际,输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做题练习”或者“知识运用”对新知识的巩固过程。
“做题练习”是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做什么题是最有效的呢?
二十年来的研究者们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大量探究,他们让被试做了线索回忆练习(Cued Recall)、自由回忆练习(Free Recall)、简答题、填空题、多选题、判断题等,最终发现自由回忆练习和线索回忆练习的效果是比较突出的[5-6]。
自由回忆训练强调的是“自由”,不计较顺序,想到什么就是什么,目的是通过主动回忆加深印象。
自由回忆训练
线索回忆训练
比如,你想背一份单词表,单词表上有10个单词,在进行简单的记忆之后,拿出一张白纸,想到什么单词就往上写什么单词,直到一个也想不起来。
接着可以用另外颜色的笔标记出没有回忆起来或写错的单词,进行第二遍记忆之后,再重复一遍往白纸上写单词的过程。以上重复直到完全掌握10个单词。
而线索回忆训练的过程是类似的,重点在于“线索”,通过线索串起所有信息,进而帮助记忆和逻辑梳理。
如果你想记住一个章节的知识点,可以先简单地画一个思维导图,用关键词代替冗长的语句,理清楚章节的结构和脉络之后,拿出一张白纸,根据自己梳理的线索回忆结构和一个个知识点,直到什么都想不起来。
接着用另外颜色的笔标记出没有回忆起来的知识点或者有错误的地方,再进行第二遍记忆,重复以上过程。
当然,用其它的线索譬如时间轴串起来也可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研究者们还发现有一个因素极大程度影响“做题”的效果——数量(Dosage)。
关于做题练习的数量,最简单的结论是,做的题越多,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效果越好[7-8]。
图源|网络
在初步接触一个知识点时,你可能做第一道题时有一点摸不着头脑,但三道、五道之后就已经有所把握,十道之后就很可能胸有成竹了,这也是作业题中同样知识点的题型往往重复好几道、考试中反复考察易错知识点的原因。
当然,随着做的练习越多,知识点越牢固,继续做更多的题对学习的巩固效果也会减弱,因此适量为主。当已经对一个知识点滚瓜烂熟时,不如留下精力继续攻克别的模块吧~
解释着解释着…居然就懂了?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种困惑:
老师新讲的这个高大上的专业术语,好难懂,和我有啥关系?
今天新背了英文单词,学会了关于“职业”的高级词汇,但是我背了就忘咋办,平时又用不到。
为什么做这道题要先分类讨论?为什么要换元?
为什么要设而不求?这些步骤都是咋想到的,我怎么就理解不了……
如果你也有这种关于信息理解与整合、抽象逻辑解释的困扰,不妨试一下自我解释法(Self-explanation)。
自我解释法是指尝试解释新知识的内涵并将新的知识和已知的知识联系起来,或解决问题的时候尝试向自己解释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步骤。
解释新知识很好操作,在学习一个新概念的时候,动用你已有的信息与这个新概念产生联系,这些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
例如:学习单词“internationalization”时,我们可以尝试动用学过的知识。
首先,我们知道“international”是国际的,也学过“civilize-civilization”即“使文明-文明”的变化,那么我们可以推测“-lize”和“-zation”结尾是对应的动词和名词,因此“internationalize”应该是“使…国际化”,而“internationalization”是“国际化”。这就是解释一个新概念的过程。
不断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解释”,能够帮助理解复杂概念并建立知识网络[4]。与此类似的,关于令人头疼的做题步骤,我们也可以通过自我解释法来理解抽象逻辑。
比如:
做阅读理解题时,要回到原文,为什么要回到原文?因为出题人的答案都是以原文为根据的。
接着要概括,为什么要概括?因为原文太长、答题卡空格太少。
为什么要写分3点作答?因为题目是6分,暗示要填2-3点……
或者先解释“原因”,再解释结果。
比如:
因为作文的分值很大,偏题会扣很多分,所以审题十分重要。
因为数学压轴题很难,所以先考虑特殊情况,能拿一点分是一点。
因为方程式太复杂了,所以想简化它参变分离……
自我解释法-流程图1
自我解释法-流程图2
线索图1
线索图2
自我解释法的核心是通过自己的解释促进知识的整合和逻辑的理解,对抽象逻辑的学习帮助很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尝试。
那些年我们“宠幸”过的其他学习方法
研究者们还发现了几种学习方法,它们是:划重点、总结、图像记忆和重读等[4]。其中划重点、总结和重读是大多数人都会采用的学习方法。
先说划重点(Highlighting or Underlying),即阅读时用高光或颜色笔标记出重点。研究者让被试们阅读文本,部分人在阅读时划重点,另一部分只阅读不划重点,最终就文本内容对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划重点和不划重点成绩并没有显著差异[9][10]。
图源|网络
因此研究者发现,“划重点“这个行为本身对学习效果的帮助并不大。
其实划重点起作用的原理是孤立效应(Isolation effect),即让被标记的内容相比较其它的文本更加突出,从而更加容易注意到并且记住它,但它并不能持续的提高学习效果[4][11]。
或许有的人看一篇文章,觉得重要的就随手划了下来,但并没有进一步思考,就匆匆掠过,继续阅读了,因此有可能出现看完文本,划了满满的重点,但却什么都记不住的情况。
当然不可否认,高光、下划线对于复习时快速找到重点的帮助是十分大的,因此更加科学的方法是,将划重点与其它学习方法相结合,划重点仅作为辅助的学习手段。
切记不要仅划重点,划的满满当当的赏心悦目,却没有理解,这反而陷入了“无效学习“和”假努力“的深渊。
接着我们来聊一聊总结(Summarization)。先说结论,对于善于总结的学生来说,总结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但对于基础薄弱或者不擅长总结的人群,总结对学习的帮助并不是很大[4]。
譬如,读一篇专业性很强的文章,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很容易就能够读懂并提取出重点,很轻松地梳理脉络完成总结。然而对于门外汉来说,理解尚且困难,要求他们在半懂不懂的情况下进行总结或许有些揠苗助长。
因此,研究者建议,基础薄弱的人使用其余学习方法先完成“理解“知识,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总结。
另外,总结耗费的时间是较多的,从时间和学习效果综合来看,总结比记笔记、重读的效率略高,比自我解释法低[4]。
我们再来讲讲图像记忆(Image use for text learning),指在读书和听讲的时候尝试在脑海中形成图像。
比如:语文课上老师讲到闰土刺猹,脑子里浮现出月光下少年闰土眼神坚毅、高举钢叉的画面,从此这个画面就和“闰土刺猹“四个字联系在了一起,这就是图像记忆的运用。然而综合时间成本和记忆衰减,这种学习方法总体来说效率不高[4]。
图源|网络
最后一种方法是重读(Rereading),也是一种学生很常用的方法,即:再看学习过的材料。反复阅读课本、考前再看笔记、英语听写前狂背单词表都算是重读的例子。
研究表明,大量的重读对要求记忆的学习内容帮助很大,多看几遍知识点就在你的脑子混了个脸熟,但是对知识点的理解并没有显著提升[4]。
写在最后
其实,学习方法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孰优孰劣。上述介绍的学习方法中,有的在记忆指标上显著有效,有的很适合应试备考,还有的有助于理解内容方便自学,学习的情景不同,选择的学习方式也不同。
此外,要选择出最高效的学习方法还需综合考虑,比如,做练习的量要有多大?练习填空题还是选择题?如果运用多种学习方法,重要性怎么排序,学习时间不够时如何取舍等。总而言之,通过实践摸索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找到自己最适应且最有效的学习风格,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Rawson Katherine A & Dunlosky John.(2011).Optimizing schedules of retrieval practice for durable and efficient learning: how much is enough?.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3). 283-302
[2]Henry L. Roediger & Andrew C. Butler.(2010).The critical role of retrieval practice in long-term retentio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1). 20-27
[3]Henry L. Roediger III,Adam L. Putnam & Megan A. Smith.(2011).Ten Benefits of Testing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Educational Practic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1-36
[4]John Dunlosky,Katherine A. Rawson,Elizabeth J. Marsh... & Daniel T. Willingham.(2013).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With Effective Learning Techniques.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1).
[5]Carpenter Shana K & DeLosh Edward L.(2006).Impoverished cue support enhances subsequent retention: support for the elaborative retrieval explanation of the testing effect.. Memory & cognition(2).268-276
[6]Hinze Scott R & Wiley Jennifer.(2011).Testing the limits of testing effects using completion tests.. Memory (Hove, England)(3). 290-304
[7]Karpicke Jeffrey D & Roediger Henry L.(2007).Expanding retrieval practice promotes short-term retention, but equally spaced retrieval enhances long-term reten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4).704-719
[8]Pavlik Philip I & Anderson John R.(2005).Practice and forgetting effects on vocabulary memory: an activation-based model of the spacing effect.. Cognitive science(4). 559-586
[9]Peter W. Hoon.(1974).Efficacy of Three Common Study Methods. Psychological Reports(3). 1057-1058
[10]Peter Idstein & Joseph R. Jenkins.(2014).Underlining versus Repetitive Reading.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7). 321-323
[11]Hunt R R.(1995).The subtlety of distinctiveness: What von Restorff really did..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1).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
编辑:妍
▲关注“广东共青团”B站、抖音、微博
标签: #好方法高效率的句子有哪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