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看官们对“淘金真的假的”大致比较关怀,朋友们都想要了解一些“淘金真的假的”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络上网罗了一些关于“淘金真的假的””的相关文章,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你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
假黄金骗贷110亿,
陕西诈骗案牵出河南造假者
2017年,浙江市民张先生在银行买了几根金条,拿回家后发现竟然可以吸住磁铁,作为一个智商正常的人,张先生认为:自己买了假金条。
为什么在银行都能买到假金条呢?几年前被曝出的“百亿假黄金骗贷”案件,或许能看出一点端倪。
2015年的夏天,一位名叫张青民的农民,带着两位老乡,跟他一起抬着装有100公斤金条的包裹,撞开了潼关县的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大门。拿着这些黄金做抵押,张青民向信用社借贷了2000万元,借贷期限为一年。
这样戏剧化的场面,如果发生在其他城市,是可以登上当地报纸的花边新闻,以奇闻轶事成为当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可是在潼关县,这样的场面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这些年来,大到上千人的企业,小到只身一人的农民,拿着十几上百近黄金来银行抵押借贷的人,数不胜数,作为著名的“黄金万两县”,这是潼关独特的风景。
除了盛产黄金,潼关之所以流行用黄金抵押贷款,更是因为除了用黄金抵押,中小企业、个体户们想从银行贷款周转,非常艰难。
就在张青民的黄金入库,2000万现金到账后的一年,银行却迟迟没有收到他还款赎回的消息。而且,银行多次主动联系张青民,却发现不但手机关机,连他的住所也是人去楼空。
遇到这种情况,银行的人也不是第一次了,反正有100公斤的黄金抵押着,就算收不回借款,还可以售卖这些黄金,而且,按照当时的市价,这100公斤的黄金价值要高出2000万。
可当银行的人真正研究金库里的黄金时,才吓出一身冷汗。这100公斤的“金条”里面,只是外表包了一层金,62%的含量都是钨。
有一些金属常识的人应该知道,钨的密度和金非常接近,外表包着金的钨块,普通的检测仪很难发现,必须要用打钻和熔炼的办法才能检验真假。
这下银行才知道上当了,急忙层层上报,这一通报又才发现,原来张青民不止在潼关的这家信用社用假黄金骗贷,还在西安等多家银行如法炮制,共骗贷了28亿元。
这个张青民,不过是潼关的一位农民,他哪来的这么多“假金条”?这样的假黄金骗贷事件不是第一次发生,早在2005年的河南灵宝市就发生过同样的案件,作案者同样是当地的农民。那么银行又是为何,没有经过更为专业严格的检测,如此轻易地把钱借出去了呢?
在警方的追查下,真正的造假老巢浮出水面,一件横跨陕西、河南,总金额在110亿元的假黄金骗贷案件,也被连根拔起。包括张青民在内的多起类似案件,他们的“假金条”都来自于同一家企业——河南灵宝市的博源矿业。
2、
杀人占山,污染土地,
贪婪扭曲了“淘金者”
博源矿业,在当地是一家遭人恨的企业。
因为当地村民发现,博源矿业多年来的违规排污,导致村里的土地和水资源被破坏,以至于村民们不敢用当地的水来浇灌农作物。
尽管村民们多次就博源矿业非法排污的事情举报反应,但博源矿业却一直活得好好的,甚至多年来获得“纳税大户”、“先进单位”等荣誉证书,还是当地的重点工业项目。
直到“假金条”案发后,这家被当地人恨的企业,才得到了它应有的惩罚。
博源矿业的几位大股东外逃的外逃,被捕的被捕,在厂房内,警方发现了批量制造“假金条”的生产线,据悉,从2005年起,博源矿业的几位合伙人就从陕西潼关购买了专业的设备,进行金条造假。
从河南灵宝到陕西潼关,为了金子,不知扭曲了多少人性。
30年前,潼关就是中国最出名的“金子县城”。
这座千年古城突然又被安上了新的绰号:“黄金万两县”、“华夏金城”。几十年来,全国各地的“淘金者”怀着对金子的渴望,涌入潼关。见证了“初遇杨过误终身”的风陵渡口,又开始见证人性的贪婪和疯狂。
潼关的淘金史上,不仅有着“假金条骗贷”的狡诈,也有着如同南非的“血钻”,美国的“淘金牛仔”那样的暴力血腥史。
处于三省交界的潼关,20年前曾经有一个威震三省的人物——“冯老三”冯永强。
冯老三人称“潼关金霸”,他本是四川人,在潼关淘金热刚刚开始兴起的时候,20岁的他就来到了这里。起初,不过是一名给矿山打眼、炸山的普通工人,每日在工地上呼吸着大量粉尘,冒着得尘肺、被炸伤的危险,逐渐成为一名拥有整支队伍,杀人占山,威震三省矿界的“大哥”。
在潼关淘金的初期,管理非常混乱,各个矿之间靠着暴力野蛮的手段争夺资源,谁的手段狠、兄弟多、关系硬,谁就能拥有最好的金矿。而有了最好的金矿,就意味着彻底的翻身,一夜之间百万富翁、千万富翁都稀松平常,在潼关,这样的暴富事件太多太多,以至于当一个农民提着100公斤的金条去银行贷款时,都没有人觉得奇怪。
在长年的资源争夺中,冯老三制造了多起暴力事件,杀死两人,致伤多人,他手下的“马仔”用的武器包括自制的炸药、汽油弹、洋镐等等,心狠手辣,雷厉风行,旁人只管他们叫做“拼命三郎”。
做了十几年的“金霸”,冯老三的恶名人人尽知,以至于在他被捕之后,在河南灵宝县的矿区,矿工们提起冯老三,依然是低声细语,他的余威尚且如此,可想当年是何等凶残。
潼关的淘金业,就在这样混乱无序中起步,挖矿、淘金、炼金,只需要把本来就藏在地下的黄金挖出来,就能成为这座千年古县的经济支柱。
到2009年,潼关的黄金产量一年达到了30万两,黄金收入曾经占到潼关县财政收入的七成。一条商业街拔地而起,上百家店铺全部经营黄金等贵金属交易 ,这就是远近驰名,今天成为旅游景点的“黄金一条街”。
可是,金子再多也有挖完的一天,“金霸”再狠也有进去的一天。
2008年,冯老三被判无期徒刑,一代“潼关金霸”将把牢底坐穿。而冯老三也不过是这群覆灭的“淘金者”的其中之一。
3、
一群“淘金者”的覆灭
2011年,潼关县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这意味着,靠着挖黄金来支撑经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在随后的日子里,潼关加大力度整治非法开采行为。
在2013年,就查出了潼关中金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仅仅是在2012年4月到2013年10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就非法开采了超过3万吨的黄金矿石。相关人员受到严查。到了2019年,几名农民工的举报,就把“潼关中金”的董事长胡小龙拉下了马,被查出受贿337万,金条900克。
“潼关中金”是国企,尚且如此,更不要说那些非法开采的私企了。
在没有金子的日子里,潼关开始积极发展旅游业,希望通过历史和文化,再创一个像金子一般的经济支柱。
千年古城潼关,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多个重要瞬间。曹操在这里大战过马超,安禄山从这里打进了长安城,李自成在这里兵败大清,张养浩在这里吟咏过《潼关怀古》,如果再加上小说演义,郭襄曾在这里的风陵渡口,“一见杨过误终身”……
这样好的资源,希望潼关能够好好利用,从昔日的“黄金万两县”,成功转型为文化旅游古镇。
而那些被挖得满目疮痍的金矿,就让他们随着“淘金者”们的覆灭和离开,成为历史吧。
“潼关金霸”冯老三一去不复返了,还有当初给冯老三做“保护伞”的一批人,包括潼关县公安局原副局长、原局纪检委书记在内的6名公安干警,也全部和冯老三一起被判刑。
“百亿黄金骗贷案”结案了,除了外逃的一位,其余所有造假者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潼关的金子,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挖了。
标签: #淘金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