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30岁以后,人间最清醒:筛选,过滤,沉淀

洞见 62017

前言:

现时看官们对“筛选与过滤”大致比较关怀,咱们都想要学习一些“筛选与过滤”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在网上汇集了一些关于“筛选与过滤””的相关文章,希望同学们能喜欢,各位老铁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只有经过摔跤,

才能学会走路。

作者:洞见yebo

很认同这样一句话:

到了30岁,家庭、工作和生活都趋于稳定,人也就截然分为两种。

一种是重复30岁,另一种是开始寻找新的人生。

30岁是一道分水岭,不仅意味着心智的成熟,也代表着人生迈入了换挡期。

在这新的阶段,必须学会对原有的生活方式进行优化和升级。

30岁以后的生活,像一杯掬在手里的热茶,经历时间的筛选和过滤,才能沉淀出沁人的芳香,品尝到甘甜。

1

筛选

《哈利·波特》里说:

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并不取决于你的能力,而是取决于你的选择。

人过三十,时间与精力越来越宝贵,经不起任何消耗。

无论是与人相处,还是做人做事,都要尽力筛选,找到生活的最优解。

1. 筛选人际关系

作家少文杰在《冒失咖啡》中说:

人,不可能有很多朋友。

所谓朋友遍天下,不是一种诗意的夸张,就是一种浅薄的自负。

步入中年以后,我们参加的饭局越来越多,接过的名片越摞越厚。

与形形色色的人打过交道后,才会慢慢懂得:

朋友这种关系,质量远比数量要重要得多。

心理学家邓巴认为:人的一生,只能与150余人保持稳定来往,真正深交的,顶多20人。

30岁以后,人的精力有限,与太多的人交往,只会把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

学会对人际圈子进行筛选,断掉那些无关紧要的关系。

多跟合得来的人同行,常与懂你的人来往。

圈子干净了,人才自在;关系舒服了,人才舒心。

2. 筛选合适目标

美国成功学家卡耐基做过一项调研发现:

只有3%的人有确定目标,而另外97%的人,要么目标不清晰,要么根本没有目标。

10年后,他再次调查。

那些3%有目标的人,早已实现人生蓝图,收获成功。

而97%的人,除了年龄虚长,依旧生活上没有任何起色。

中年,是人生大展拳脚的发力期。

目标过小,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太大,无法实现,便只能蹉跎岁月。

扎克伯格说:“一个人真正的目标感在于,意识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三十岁后,学会结合自身优势,做长远规划,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赛道。

有了适合的目标,你才能用具体的行动,一步步抵达更好的生活。

3. 筛选正确思维

稻盛和夫提出过一个很著名的公式:成功=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

人到中年,想做出一番事业,热情和能力不可或缺。

但最关键的首要因素,还是思维。

思维方式对了,再难的事也事半功倍;思维错了,只会越拼命越失败。

很赞同这样一句话:

“所谓命,就是一个人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方法,如此而已,但它们却决定了人的一生。”

站在人生的30岁上,面前的关卡越来越难,处理的事情也越来越棘手。

想要更好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找对思维。

学会换位思考,多创新多变通,寻找新的方法。

遇事多思考,筛选最有效的思维,才能从困境中脱身,一次次闯关过坎。

2

过滤

《断舍离》中有一句话:

让生活变得快乐,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过滤掉那些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

前半生,我们拼命做加法,让人生有更多可能性。

30岁以后,要学会对生活删繁就简,为情绪减负,为内心减压。

过滤掉那些多余的事物,卸下所有的负累,我们才能轻松前行。

1. 过滤负面情绪

人到中年,在生活的兵荒马乱中,每个人都积攒了一身的负能量。

身上担子越来越重,事情越来越多,崩溃往往只在一瞬间:

上班路上车辆的加塞,办公室里同事的诋毁,回到家中与伴侣的争吵……

情绪一旦被点燃,小事就会变成大事,最终扰乱平静的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罗宾斯说:“人生的关键就在于,懂得控制痛苦和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

面对生活的刁难,冷静地处理,才能把人生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30岁以后,学会过滤那些负面情绪。

烦躁时,不如去小区楼下跑一圈,让苦闷随着汗水排出去;

难过时,试着读一本好书,看部电影,把注意力转移到喜欢的事情上。

始终保持平心静气,我们才能从容应对岁月的风浪,活得舒心惬意。

2. 过滤膨胀物欲

漫画大师蔡志忠,年轻时买豪车,购豪宅,一度拥有10套房产。

可随着物质的增多,他内心却感到越来越疲累。

后来他意识到,在追逐物欲的同时,物欲也在占有你。

于是,他开始降低物质需求,一日三餐清粥加馒头,一年四季就几套白衬衫。

他把全部精力,用在阅读、写作和画画上,活得丰盈自足。

伊壁鸠鲁说:“凡不能满足于少量物质的人,再多的物质也不会使他们满足。”

年轻时,我们总渴望拥有更多,可随着阅历增长,你会发现:

物质的增加,并不能带来快乐,反而让人深陷欲望无法抽身。

年过三十,学会低配生活。

放下浮躁的心,克制消费欲,舍弃求而不得的贪念。

物质简单了,你才能去追求内心的丰盛,去过更有价值的人生。

3. 过滤外界噪音

韩寒曾说过:“做事是你的原则,碎嘴是他人的权利。”

人到中年,接触的世界大了,要面对的人和事也更多。

无论你处在什么位置,都逃不开他人的说长道短与指手画脚。

你若是太过在意别人的态度,它就成了一种困扰,让你寸步难行。

有人曾问作家冯唐,如何看待外界的评价。

他轻飘飘地回道:“那些评价,好的坏的,关我屁事,都是他们的事。”

的确,人这一生想要活得自在,就要有些“关我屁事”的勇气。

没有人可以阻止别人的评价,但你可以选择不听。

有句话非常赞同:“止谤莫如自修。”

面对别人的中伤,最好的回应,就是提升自己。

30岁之后,学会过滤外界的噪音,专注自身,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3

沉淀

《半山文集》里说:“水之清澈,在于沉淀;山之厚重,在于蓄势。”

人生也是如此,洗尽铅华,才能显出圆润光芒。

30岁之后,学会积累与沉淀,打磨本事,修炼心态,将生活过得熠熠生辉。

1. 沉淀过往经验

日本大厨栗原晴美,每一天都在与“犯错”作战。

有次为了研究一种苹果挞,她用掉了十多箱苹果。

前后耗费数月,不停地试错、修正,这才得出了最美味的配方。

10年间,她自创了4000多种菜谱,被誉为家政女王。

很多人问她成功的秘诀,她表示:就是不停地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马克思也说:“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人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

行至中年,每个人都难免遭遇挫折,饱受生活的打击。

但可怕的不是犯错,是犯错以后,没有反思的能力。

到了30岁,多从错误里汲取教训,在失败中总结方法。

善于沉淀经验的人,才能避开踩过的坑,不会被生活打倒。

2. 沉淀自身能力

网上一直有个热门话题:“为什么30岁以后,很多人都会失业?”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说:

因为世上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生活,更没有所谓的铁饭碗。

30岁是人生的分流阶段,能力强的人继续往上走,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只能出局。

人到中年,我们都要面对时代的变化,迎接未知的风险与挑战。

在剧烈动荡中,你的实力,才是你安身立命最大的底气。

有人说,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做别人做不了或不愿做的事情,一种是把别人都能做的事情做到顶尖。

30岁以后,懂得深耕自己,沉淀技能,才能为自己不断增值。

3. 沉淀人生心态

现实中,没有谁的生活会一帆风顺,没有谁的人生会一直岁月安稳。

尤其对30岁的人而言,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是一地鸡毛。

坎坷曲折在所难免,荣辱苦乐更是寻常际遇。

只有用平常心面对,做事才会坦然轻松,生活才能怡然自得。

正如贾平凹所说:

“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

中年之际,心态摆正了,生活才不易倾斜。

无论处在什么境地,保持内心的平和,才能不被外在世界影响,过得富足安然。

30岁以后,学会沉淀自己的心态。

得失不虑,荣辱不惊,以一颗平常心,守得云开见月明。

林语堂先生说:

“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人生本来辛苦,若是背负太多,只会让生命的旅途更加沉重。

30岁以后,真正的清醒,是学会给自己减负。

对生活进行筛选和过滤,摒弃多余的负累,默默沉淀,实现人生的蜕变。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标签: #筛选与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