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我们对“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英语怎么说怎么写”大体比较重视,姐妹们都需要分析一些“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英语怎么说怎么写”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关于“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英语怎么说怎么写””的相关文章,希望同学们能喜欢,各位老铁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设计适当的教学目标(朗诵:薛丽娜)音频:00:0025:17合集#一周观察音频版1个
本周新网师所有课程进行过半,教务处发的课堂观察表显示很多课程参与率与作业提交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但我发现“现代极简移动微课”和“构建理想课堂·中学语文”课程参与率与作业提交率不降反升,这是什么原因呢?
课堂参与率,与学员对课程学习的期待值相关——有期待才能主动参与。是什么引发学习期待呢?最能引发期待的是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什么是兴趣呢?最好的兴趣是能学会、可运用。参与率高的课堂,一定是学员能够从中有更多收获,可以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现代极简移动微课”和“构建理想课堂·中学语文”的共同点是,何其钢和刘恩樵两位讲师有以终为始的课程目标意识,学期初规划学员的预期学习成果——一个学期之后要让选修本门课程的老师有自己的“课程成果”:“现代极简移动微课”按学科分组,要求学员把所学信息技术融入所教课程,打造微课;“构建理想课堂·中学语文”把学员历次优秀作业整理成册,准备发表。
教师学习要有“成果意识”,学生学习何尝不是如此?一本书、一个单元、一节课,教师对学生学习预期成果的设计决定着课堂的有效度。换言之,有没有教学目标或者目标是否适当是课堂成败的关键。
但在平时巡课,以及“构建理想课堂·英语”课程作业批阅中,发现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清晰,还有的目标与内容不匹配,比如下面这个目标:
学习目标:
1.学生能根据上下文和关键词获取大意。
2.学生能学习如何通过图片获得有用信息。
3.学生能学习如何给出健康建议。
4.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表达一日生活作息。
这个目标的问题在哪里?一是“大而空”,没有确定的内容指向,放在其他课上也行,即所谓的“万能型”目标;二是目标之间无关联,很散;三是目标用语缺乏准确性等。
教师课堂无目标,或者目标有问题,学生课堂上就不清楚自己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学得糊里糊涂,最后导致学习无意义感。
要想让学生学习有目标,教师首先得有目标意识,要理解教学目标是什么?设计教学目标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01
教学目标是什么?
何为目标?在近代词典里,目标指“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也指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何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教学结果(目的)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把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学会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作为教学目标,旨在明确教学的焦点,也为评估学生的学业成就提供依据。
通俗地讲,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制作一串糖葫芦,教学目标就是串起“教学—学习—评估”全过程的那根竹签,是串联完整一节课的主线。
有了教学目标的概念解释,以及对教学目标重要性的定位,我们还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指导意义和价值。
02
为什么要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谈到,适当清晰的教学目标,可以避免孤立散乱的活动和无目的地灌输。同时,以目标为导向的逆向设计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输出端思考“教什么、不教什么、重点是什么和需要弱化什么”,能合理设计规划课堂活动,以更谨慎、更理性的态度思考学生输出口在哪里。
《设计与编写教学目标》一书提出了教学目标以下作用:
1.表述为预期学习结果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提供一个依据,以最大限度使学生产生预期的行为。
2.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并明确自己进行多种学习活动的目的。易理解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
3.好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的学业表现评估这样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明了。
可以了解学生准备情况或起点水平,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也可以检测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
4.向家长、听课同事或其他人更好地解释学生习得的内容。
5.表述清晰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查明教学得失,引导教师反思教学中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是方法、材料,还是教学目标本身。
以上5项内容,概括为以下图示:
了解了教学目标是什么和设计教学目标的意义,那么,如何设计适当的教学目标呢?
03
如何设计适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建造空中楼阁,不能凭空臆想,要有依据与其自身的规范性。
(一)明确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
1.学习课标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上位理念,教学设计要以课标为纲,教师要学习新时代党的教育指导思想、课标修订原则以及具体变化。
比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 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
坚持学思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坚持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理解并初步应用;坚持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这段话就是教师设计课堂活动目标的方向指南,且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与2011年版课标相比,2022年版新课标变化最大的是课程总目标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且按照核心素养总目标设计学段目标,2022年版新课标把原来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5级分级目标,改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1-3级目标。
了解了课标变化的背景、有什么具体变化、如何变化,教师课堂目标设计才能紧跟时代要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学科育人价值。
教学目标设计除了要“对标设计”,还要准确研读教材。
2.研读教材
什么是教材研读?
教材研读是“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本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解读”。
为什么要教材研读?
新课标指出:“研读语篇可以帮助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所传递的意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语篇,把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融为一体,实现深度学习。”
如何教材研读?
建议教师首先尝试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即 What 的问题;
第二,语篇的深层涵义是什么,也就是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是什么,即 Why 的问题;
第三,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也就是作者为了恰当表达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即 How 的问题。
通过以上三段文字描述,我们明白了教材研读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问题,也能感受到教材解读对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
在学习课标基础上的教材解读,解决的是教什么的整体内容,具体如何设计目标,还要与教室里坐着什么样的学生直接关联。
3.学情分析
教师在一起经常吐槽:“讲了很多遍,学生还是学不会。学生越来越不如从前,上课不听讲,睡觉、说话……”
我们教师认为自己给学生的都是最重要的知识,学生不学或者学不会,就怨学生态度有问题。实际是这样的吗?不是。这就好比小白兔钓鱼用胡萝卜为诱饵而钓不上鱼一样——给的不对。
同样一本教材,放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室,教学目标设计就不一样。
《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中提到学习者的学习是“用他们已知道和相信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和对新知识的理解”。如果不了解学生“已有知识”,不清楚他们的初始概念或观念,那么就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新知建构。
学情分析通常从三方面进行:知识、能力与生活经验。通过学情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清楚“谁”在学?已有知识?已有经验?已有能力和水平?哪里不用教?哪里要多练?哪里要点拨讲解?学生态度现状如何?针对学生实情设计适当的目标任务,突破教学难点。
课标学习、教材研读、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在此基础上,目标设计还有其自身的规范性。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规范性
1.教学目标的要求与表述
美国著名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R.Mager)在《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出:学习目标应该包括行为、条件、标准三个基本要素。
结合教学实践,在马杰目标三要素基础上再增加“行为主体” 和“行为对象”, 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包括:明确的“行为主体”,可操作、可检测的“行为动词”,确定指向的“行为对象”,清晰可视的“行为方式”,适宜明确的“行为标准”。
西南大学杨晓钰教授曾这样描述目标:“多少学生(主体)能够运用本课所学词汇和语言结构、语篇知识,通过什么方式或运用何种策略(条件),完成什么事情和做什么(产出),能够达到何种水平,形成什么素养(标准)。”
此外,目标语要精确简练,目标之间有层次和关联,目标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落实。
2.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与关联性
教学目标要具有层次性与关联性。
很多老师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设计教学目标。比如下面这个老师的设计: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重点单词和短语:clean up, hunger, homeless, cheer up, give out, put off, volunteer, lonely, hand out。
2.掌握基本句型:I’d like to…. You could ….
3.能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对话。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说、读、写等任务型活动,熟练运用词汇和句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帮助别人、争当志愿者的优良品质。
很明显,这位老师把以上三个维度的目标作为三个目标设计,这样设计目标是否适当呢?
余文森教授在《“三维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一文说“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交融互进的。由此可见,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相互孤立的目标。
余文森教授认为三维目标可以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与关联性呢?
(1)新教育理想课堂ABC三类教学目标
干国祥老师在《理想课堂三重境界》这本书指出,新教育理想课堂的目标设定为以下三类目标:
A类(基础性、阶梯型目标):有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基于教材解读),也有必须解决的障碍知识(基于学情分析);B类(核心目标):教学核心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C类(附属性、延展性目标):一般而言,并不是文本核心价值,思想情感价值观多属于C类目标。
比如,我在七下英语Unit2What time do you exercise?阅读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A类目标:
1.能在文章中找到下列单词短语,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同伴互测,会读、会用。
taste good,eat quickly , eat a good breakfast, take a walk;lots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either …or…
2.能根据标题和文中图片推测文章大意,通过快读判断Tony和Mary谁更健康。
3.能通过细读在文章中找出健康和不健康的活动,并完成2c表格。
B类目标:
1.能够通过列表对比Tony与Mary不同的生活习惯,并给Tony提出适当的建议。
2.会准确、流畅地读文章,并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
3.能够以Mary的视角改写文章。(或者向同伴复述文章。)
C类目标:
1.能够仿照文章写一篇介绍自己日常作息的文章。
2.关注健康生活方式,改善不健康的做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以上目标中A类目标是B类目标的基础,C类目标是B类目标的拓展延伸,且相互关联。
(2)基于新课标学习活动观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学习活动观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三个层次活动,对应这三类活动设计教学目标,也具有层次性与关联性。
每类活动对应不同的行为动词,结合任教学段、选择适当的行为动词,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表)
3.教学目标的实用性
按照企业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时间期限(Time-based)。
此外,实用性的教学目标始于学生的学习起点,终于学生的学习高度。能切实引导学生从认识知识开始,理解领悟和应用实践,最终达到迁移创新。
4.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核心,但教学目标的设定并不是孤立静态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形成动态融合,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美国学者马杰(R.Mager)指出:教学设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分别是“我去哪里”“我如何去那里”“我是否已经到了那里” 。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需要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设计,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活动、练习检测和教学评估的导向,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基础保证。同时,课堂活动与课堂检测对教学目标也有反拨作用——结合课堂生成,及时调整目标。
决定一个课程或一节课成败的因素有很多,教学目标的设计最为关键。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的起点,通过设计教学目标,明确这节课“让学生学会什么”和有什么表现性成果;并以此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做什么事;通过课堂练习,检测目标达成——学生从活动中获得了什么,由此反思课堂成败原因,自行调整下节课的目标。
索伦·克尔凯郭尔说:“要理解生活,向后看;要过好生活,向前看。”于新网师课程,也是如此:经由前四讲课程自主反思,在总结得失的基础上调整目标,明确接下来四讲要“去哪里”, 到达“那里”的意义是什么,以及如何到达“那里”。
作者:王辉霞
编辑:李柱校
审核:张守兰 张涛
标签: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英语怎么说怎么写